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共產黨的反分裂斗爭:邏輯、原則與策略

2023-06-05 20:51:39周光俊
統一戰線學研究 2023年3期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

摘 ?要:反分裂斗爭是中國共產黨人延續歷史發展、接力現實實踐、謀劃國家治理的重要舉措,致力于促進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實現主權獨立、維護領土完整。中國共產黨反分裂斗爭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國家觀的理論邏輯、大一統歷史觀的歷史邏輯、統一多民族國家基本國情的實踐邏輯、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治理邏輯等整體性理念。中國共產黨在反分裂斗爭中,始終堅持權威集中但有積極性的原則、底線思維但有靈活性的原則、共同一致但有差別性的原則。中國共產黨根據不同分裂勢力、不同時間情勢、不同歷史發展等開展具體的反分裂斗爭,以廣泛發動群眾參與為基礎鑄牢反分裂斗爭的銅墻鐵壁,以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為核心鑄牢反分裂斗爭的認同基石,以成熟定型的法律為武器鑄牢反分裂斗爭的堅強后盾,以我為主鑄牢反分裂斗爭的主導權主動權,以國際合作為支撐鑄牢反分裂斗爭的國際統一戰線,豐富了反分裂斗爭的實踐策略,探索形成了中國反分裂斗爭的體系道路。中國已經走出了一條反分裂斗爭的正確道路。作為一個世界性的大國,中國要進一步提升反分裂斗爭的國際話語權,為人類社會反分裂斗爭貢獻中國道路、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國家建設;分裂主義;反分裂;中華民族共同體;大一統

中圖分類號:D63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096-3378(2023)03-0108-12

一、問題提出與文獻回顧

以“臺獨”“港獨”“藏獨”和新疆分裂勢力為代表的分裂運動(分離運動)是帶給國家政權最直接、最強烈沖擊的一種現實威脅,給馬克思主義國家理論和民族理論帶來了新的課題,給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帶來了新的挑戰。因而,反分裂斗爭事關國家統一、民族團結、主權獨立、領土完整。中國的反分裂斗爭是反對民族分裂勢力(新疆分裂勢力、“藏獨”等)和反對政治分裂勢力(“臺獨”“港獨”等)的結合,是世界上最為復雜的反分裂斗爭。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面臨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等歷史任務。完成這些歷史任務,要堅持反分裂斗爭,始終促進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實現主權獨立、維護領土完整。因而,整體性地梳理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后根據形勢和任務的變化而形成的不同時期的反分裂策略,總結反分裂的成功經驗,深化對反分裂工作的規律性認識,建構中國共產黨反分裂斗爭的話語體系,揭示中國共產黨堅持反分裂斗爭以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主權獨立、領土完整的歷史貢獻,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需要。

在已有的文獻中,學界主要從三個方面討論了中國共產黨的反分裂斗爭:

一是針對具體分裂勢力的斗爭策略。針對臺灣問題,要著眼于臺灣問題的國際政治和國內關切,警惕美國制造“事實臺獨”傾向[1],要始終掌握國家統一主導權[2],將兩岸的政治合作視為未來解決臺灣問題的一種手段[3]。針對“港獨”,要分析不同時期“港獨”思潮的特征[4],遏制所謂的“全民公投”[5],從意識形態話語建設、歷史文化傳統教育、政治法律制度規制、經濟社會參與融合等方面穩步推進[6]。針對新疆分裂勢力,要重視新媒體對新疆分裂勢力的助推作用[7],鑄牢反分裂斗爭的社會根基[8]。針對“藏獨”,有學者認為“藏獨”的本質是復辟政教合一政體[9],并隨著國際、國內以及西藏形勢的變化而不斷調整[10]。

二是認為政治認同、制度建構、域外關系、利益考量等因素對中國反分裂斗爭有著重要影響。反分裂斗爭政策從寬到嚴,可分為包容、同化、排斥三種形態,主權國與外部勢力之間的關系影響著國家對分裂活動的政策選擇[11]。從特定國家退出將面臨一定的懲罰,迫使分裂主義成員考慮到可能失去的利益[12]。臺灣問題的解決與“港澳模式”有明顯區別[13],要重視不同分裂勢力的合流[14]和分裂勢力的國際化[15]。中國反分裂主義戰略以國家認同為核心,進行系統的理論構建,在政治、文化、經濟、宗教和外交諸領域確定具體工作方針和政策[16];價值認同關系合法性與政治認同,成為影響國家認同的關鍵因素[17]。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反對民族分裂主義歷經了反對民族分裂主義的制度建設、經濟發展、文化認同三條路徑[18]。

三是認為中國的反分裂斗爭要致力于完善法律和政策措施。反分裂應重視法律的作用,可以采取通過制定國防法、反侵略法以維護自己的對外主權,制定戒嚴法、緊急狀態法、反分裂國家法等以維護自己的對內主權相結合的方式立法[19];完善憲法和《反分裂國家法》的配套建設,創新以法治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反分裂斗爭話語體系等途徑實現反分裂國家法律機制的系統性建構[20]。反分裂斗爭的策略包括國家強制力的軍事打擊、利益讓步的制度妥協、國際體系層面的孤立和封鎖,強化國家能力的強制性、整合性與凝聚性建設,建構國家認同[21]。反分裂國家戰略以制度建構為核心、以經濟發展為內在動力、以軍事遏制為保障、以文化認同為紐帶、以反對外來干涉為支點[22]。

已有研究集中從“臺獨”“港獨”“藏獨”和新疆分裂勢力等個案梳理了反分裂斗爭的歷史、策略和方式,肯定了政治認同、制度建構、法律法規等對反分裂斗爭的作用,但對反分裂斗爭整體性的歷史梳理、邏輯話語、指導原則、實踐策略等并未能形成系統論述。本文試圖總結中國共產黨反分裂斗爭的相關歷史,梳理反分裂斗爭的邏輯,探索反分裂斗爭的原則,描述反分裂斗爭的策略,形成中國共產黨反分裂斗爭的中國話語。

二、中國共產黨反分裂斗爭的邏輯遵循

反分裂斗爭是政治性地、系統性地促進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實現主權獨立、維護領土完整的活動,建基于中國大一統的歷史格局,中國共產黨人在理論上將馬克思主義國家觀與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具體國情結合在一起,創制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在民族團結、主權獨立的基礎上不斷推進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的歷史進程。

(一)理論邏輯:馬克思主義國家觀

民族國家共同體是近代以來民族單元與國家單元相一致的產物。在馬克思主義誕生的年代,民族國家是在歐洲中世紀晚期出現并在資產階級革命時代普遍形成的“典型的正常的國家形式”[23],民族國家已經成了最為重要的政治實體。馬克思主義的國家觀念并非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時代發展有其新的意涵,始終處于發展之中。承認民族國家就在于承認作為共同體的民族國家是民族共同體、政治共同體、文化共同體、地理共同體等的結合,共同體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反對國家的分裂。可以認為,反分裂是民族國家共同體維系的重要前提。“要么迅速地演變為民族國家并成為民族國家世界體系的一員,要么繼續維持原先的國家形態而徘徊于由民族國家組成的世界體系之外,甚至淪為民族國家的殖民地,受苦于統治和壓迫。”[24]在近代以來中國的政治發展歷程中,將中國從天下(帝國)的體系中解脫出來,成為國際體系中的民族國家的一員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不懈追求,更是爭取國家統一的重要手段。1939年,毛澤東就指出了中國“是一個由多數民族結合而成的擁有廣大人口的國家”,“是一個偉大的民族國家”[25]。這一論斷顯然是繼承了馬克思主義的國家觀,并結合中國多民族的歷史事實進行闡釋。發展的馬克思主義國家觀在中國的反分裂斗爭中要求“保持中央權力以維持國家的統一”,“將社會成員從特定的地緣關系中解放出來并組織成為主權國家的權利主體”,“在不同地區和不同文化的認同之間形成平等的和具有各自特點的政治結構”[26]。

(二)歷史邏輯:大一統歷史觀

六合同風、四海一家的大一統傳統是中國歷史的重要啟示。反分裂斗爭涉及思想的認同、地理的完整、政治的一體、歷史的延續、文化的綿延等多個方面,作為致力于促進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實現主權獨立、維護領土完整的中國共產黨人,以反分裂斗爭作為維護國家統一的手段以延續大一統的歷史觀是符合中國歷史發展邏輯的。“‘大一統是刻畫古今中國理想政治形態的核心符號和代碼,遠遠超越制度緯度的內涵,凝聚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政治智慧和政治共識,也是對于認同政治的終極指向,被普遍識別、認同和遵循。”[27]古往今來,追求統一、反對分裂是大一統的基本價值導向。在這種導向之下,大一統衍生出制度設計、文化塑造、價值認同、政策派生等多方面的舉措,書同文、車同軌、人同倫,試圖將社會納入國家的治理軌道,漢唐都護府制度、元朝理藩院制度、明朝土司制度、清朝駐藏大臣和金瓶掣簽制度等都試圖將少數民族融入共同體之中,“中華民族是一個”“中華民族是整個的”等試圖從整個民族的復合性推演出國家統一的合理性。類似的政策、制度、言論等在中國歷史上一再被提及,試圖揭示中國綿延至今的韌性所在。

縱觀中國歷史,統一的時間是要遠遠多于分裂的,每一次的分裂之后,中國人總能迅速地找到大一統的道路,重新走上大一統的軌道。分裂之后迅速地走向統一,這是中國歷史綿延不斷的重要保證,這種政治韌性離不開大一統的政治實踐。正是因為大一統,才賦予了作為共同體的中華民族和中國政治韌性。現代中國的歷史進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累積的,承接了歷史上不同時期的政治資源和歷史積累。在這其中,最為主要的是大一統的政治實踐。大一統的理念和實踐提供了中華民族的發展動力,規約著中華民族發展方向,為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發展提供基本的政治保障。只有在大一統的政治環境中,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演進才能沿著共同體的方向和目標演進,而不會出現國家分裂、民族分離的情況。

(三)實踐邏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基本國情

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我們國家的基本國情,這既是歷史的傳承,也是現實的需要。作為中華民族發展的一大特色,也是重要的發展利好,多民族意味著中華民族大家庭內各民族的不可分割性,各民族共同開拓了遼闊的疆域、共同書寫了悠久的歷史、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共同培育了偉大的精神,意味著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是各民族的最高利益。統一是對多民族的進一步界定,意在表明中國境內各民族之間是統一不可分割的,各民族只有在中華民族共同體內才能有更好的發展機會、發展空間和發展可能,脫離了統一的國家這一載體,多民族勢必會四分五裂,也就失去了發展的方向。黨在歷史上的任何形勢下都旗幟鮮明地反對國家分裂,從反對偽滿洲國到反對國民黨劃江而治,從反對達賴喇嘛圖謀西藏“獨立”到反對伊塔事件,從反對“臺灣獨立”到反對“香港獨立”等,都在昭示著中國共產黨反對分裂、維護統一的堅定決心。在反分裂斗爭中,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基本國情,既是反分裂斗爭的理由,也是反分裂斗爭的依靠,更是反分裂斗爭的目標。要堅持把反分裂斗爭作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的手段。之所以要開展反分裂斗爭,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基本國情決定的,這一基本國情要求以反分裂斗爭作為手段維護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這一基本事實。要堅持把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作為反分裂斗爭的依靠,開展反分裂斗爭只有以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作為依靠,維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才能有效、徹底、成功。要堅持把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作為反分裂斗爭的目標,開展反分裂斗爭的最終目標是維系、發展和壯大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更好地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為中華民族提供更好的發展環境。

(四)治理邏輯:中華民族共同體

自梁啟超提出“中華民族”的概念以來,中華民族成為中國境內各民族的共同符號,不斷被賦予文化意義、經濟意義、領土意義、政治意義。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明確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寫入憲法序言中,“中華民族”入憲對于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以反分裂為手段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作為命運共同體的中華民族是不可分割的,統一才能確保在統一的地理疆域內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分裂則會導致疆域上的分散進而難以有效連接多民族,自然也就難以產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是反分裂斗爭的重要認同建構,最直接的就是對偉大祖國和中華民族的認同,這是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前提性認同。因而,加強民族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反分裂斗爭的重要治理邏輯。“構建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其本質是要實現根據國家建設需要而設定的規范性政治目的。這一目的就是要在中國主權疆域內全方位實現現代化,容納多樣性,保護少數民族合法利益,促進國家認同和社會凝聚力。”[28]

對于現代民族國家而言,地理上的連接、政治上的一統、經濟上的一體等都是外在的,最重要的是建立各民族共同體認可的核心價值觀,建立共同精神支柱和強大精神動力。從這個方面來說,“臺獨史觀”的所謂“民族敘事”本質,就是“反中國化”和“反中華民族化”[29],其他分裂勢力亦然。一部中華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團結凝聚、共同奮進的歷史。在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的基礎上開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鑄就了“中華民族是整個的”“中華民族是一個”等共識。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追求“中華民族的崛起”“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三、中國共產黨反分裂斗爭的指導原則

中國共產黨的反分裂斗爭始終堅持權威集中但有積極性的原則、底線思維但有靈活性的原則、共同一致但有差別性的原則,根據不同分裂勢力、不同時間情勢、不同歷史發展等開展具體的反分裂斗爭。

(一)權威集中但有積極性的原則

今天的中國雖然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卻是世界大國中唯一尚沒有實現完全統一的國家。以“臺獨”“港獨”“藏獨”和新疆分裂勢力為代表的分裂勢力構成了對中國國家統一的最大挑戰,反分裂斗爭仍然是黨和國家的重要工作。縱觀歷史,黨是否完全掌握反分裂斗爭的領導權和主動權,直接關系到反分裂斗爭的成效。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就始終堅持以反分裂斗爭促進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完成主權獨立、維護領土完整。針對不同地區反分裂斗爭,黨的領導地位是一致性的,領導權威是一貫的。無論是對臺灣、香港還是西藏、新疆地區的反分裂斗爭而言,黨始終是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就目前而言,黨通過中央新疆工作協調小組、中央西藏工作協調小組、中央對臺工作領導小組、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針對性地統籌協調領導具體事務,制定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針對不同地區反分裂斗爭,黨的領導方式是差異性的,這是為了更好地調動地方的積極性和發揮地方的主觀能動性。在反分裂斗爭中,在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的前提下,發揮地方工作的積極性能夠激發地方主觀能動性,深切地認識到維護祖國統一的重要意義,在日常工作中貫徹落實反分裂斗爭,堅定地維護國家安全。同時,發揮地方工作的積極性要持之以恒地堅持走群眾路線,打一場反分裂斗爭的人民戰爭。黨在反分裂斗爭中始終堅持寄希望于人民的重要原則,就是充分認識到人民在反分裂斗爭中的重要作用,從根本上激發人民的積極性,發揮群眾智慧,倡導人民的主人翁地位,使人民認識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對于臺灣而言,由于兩岸尚未統一,必須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堅持“九二共識”,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深化兩岸經濟合作和文化往來,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反對一切分裂國家的活動,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所指出的,我們堅持寄希望于臺灣人民的方針,一如既往尊重臺灣同胞、關愛臺灣同胞、團結臺灣同胞、依靠臺灣同胞。針對香港而言,我們黨堅定支持在“一國兩制”框架下高度自治,實現“港人治港”,并堅持一個國家的底線,必須把維護中央對香港特別行政區全面管治權和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有機結合起來,確保“一國兩制”方針不會變、不動搖,確保“一國兩制”實踐不變形、不走樣。針對西藏和新疆地區的反分裂斗爭而言,要將黨的領導深入到反分裂斗爭的前沿陣地和主戰場,堅決打擊民族分裂勢力。通過培養少數民族干部,貫徹落實黨的宗教政策,增強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等,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在對待“藏獨”問題時,要重視用西藏的發展歷程去駁斥“藏獨”的虛妄之言,重視背后的西方勢力的介入,更要駁斥分裂問題宗教化的謊言。

(二)底線思維但有靈活性的原則

縱觀中國共產黨反分裂斗爭的歷史,我們黨始終堅持主權獨立、領土完整的底線原則。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旗幟鮮明地指出,我們偉大祖國的每一寸領土都絕對不能也絕對不可能從中國分割出去!反分裂斗爭的底線思維意味著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任何事態下都要始終堅持反分裂斗爭的長期性、嚴肅性和緊迫性,且同樣嚴肅對待民族分裂勢力和政治分裂勢力。也就是說,反分裂斗爭的一致原則是反分裂斗爭的底線思維,這種一致原則能夠確保我們黨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任何事態下始終堅持領土完整、民族團結。中國反分裂斗爭的全國一盤棋思維是反分裂斗爭的復雜性造成的,民族分裂勢力與政治分裂勢力是最重要的兩種分裂勢力,它們的同流合污是造成中國反分裂斗爭形勢日益復雜的重要原因,甚至曾出現過所謂“五獨論壇”[30],旨在叫囂分裂、反對國家。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反分裂斗爭的重要論述把推進祖國統一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相結合,把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列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為新時代中國反對分裂主義、推進祖國統一描繪了戰略藍圖[31],體現出新時代反分裂斗爭的全國一盤棋思想。

在底線思維的基礎上,受限于對反分裂斗爭規律的認識、中國本身的地位和整個國際機制、國際規則,中國的反分裂斗爭在不同時期呈現出不同的特點。我們黨根據時代、事件和歷史等強調反分裂斗爭的具體化、分類化策略,靈活性地探索反分裂斗爭的方略與策略,形成了反對民族分裂的民族區域自治模式和反對政治分裂的“一國兩制”模式。在這兩個重要的模式之下,反分裂斗爭旨在全面系統地了解和掌握具體分裂運動的歷史、現實和情勢,采取有針對性的策略。在反對民族分裂斗爭中,中國共產黨反民族分裂斗爭實現了從“民族自決”到“民族自治”的轉變,經歷了民族自決與聯邦制(1922—1937年)、變化中的“民族自決”(1937—1946年)、民族區域自治的確立(1946—1949年)的發展變化[32],確立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這一基本政治制度。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反分裂斗爭,提出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論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成為新時代民族工作的主線,被界定為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在反對政治分裂斗爭中,黨的主張實現了從“武力解放臺灣”(1949—1955年)到“和平解放臺灣”(1955—1979年)再到“和平統一、一國兩制”(1979年至今)的轉變。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反對政治分裂勢力的斗爭始終強調中央的主導權和主動權,提出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

(三)共同一致但有差別性的原則

反分裂斗爭的共同一致原則意味著反分裂斗爭要堅持全國一盤棋的思想。只有堅持全國一盤棋,堅持主動地位,增強主動作為,才能在具體的反分裂斗爭中把握主導權和主動權,才能確保反分裂斗爭始終沿著既定的軌道行進。值得注意的是,反分裂斗爭的共同一致并不意味著對待所有反分裂斗爭都要采取相同的策略。事實上,對待不同的分裂勢力要根據不同時間、不同特點,充分考慮不同分裂勢力的歷史脈絡與歷史糾葛。不同的歷史延續對分裂勢力的影響是不同的,為此要采取有針對性的治理措施。

由于不同時期的“臺獨”“港獨”“藏獨”和新疆分裂勢力等分裂勢力的行事風格、極端思想、利益糾葛等不同,反分裂斗爭呈現出不同的側重點。比如,中央治疆的原則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確立的依法治疆、團結穩疆、長期建疆拓展為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確立的依法治疆、團結穩疆、文化潤疆、富民興疆、長期建疆。這一原則的轉變是根據新疆發展事業的側重點而轉變的。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指出新疆的發展重點是促進民族團結、遏制宗教極端思想蔓延等,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指出要堅持把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作為新疆工作總目標。這表明黨在新疆反分裂斗爭取得了實質性的成效,對宗教極端思想等進行了有效遏制。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先后召開,提出了依法治藏、富民興藏、長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實基礎的重要原則,把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作為西藏工作的著眼點和著力點,不斷深化對治藏規律的認識和把握。在兩岸分隔的狀態下,臺灣民進黨的崛起沖擊了“九二共識”,分裂主義活動愈演愈烈,美國、日本等敵對勢力暗中的支持和蠱惑助長了“臺獨”勢力的囂張氣焰。對此,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大陸和臺灣是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的觀點,大陸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夠的能力挫敗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圖謀,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在治理港澳方面,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必須把維護中央對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全面管治權和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有機結合起來,確保“一國兩制”方針不會變、不動搖,確保“一國兩制”實踐不變形、不走樣。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準確推進“一國兩制”實踐,堅持“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推動香港進入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的新階段,香港、澳門保持長期穩定發展良好態勢。

四、中國共產黨反分裂斗爭的實踐策略

一部中國歷史就是一部反對分裂的歷史,在統一與分裂的博弈中堅定了統一的價值。一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反分裂的歷史,從革命時期反對日本侵略中國、反對偽滿洲國、反對蔣介石劃江而治等,到建設、改革時期和新時代反對“臺灣獨立”、反對“西藏獨立”、反對新疆分裂勢力、反對“香港獨立”等,我們黨始終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進行系統的理論構建,在政治、文化、經濟、宗教和外交諸領域確定具體工作方針和政策。這些工作方針和政策包括國家強制力的軍事打擊、利益讓步的制度妥協、國際體系層面的孤立和封鎖,強化國家能力的強制性、整合性與凝聚性建設,建構國家認同[16]。縱觀中國共產黨反分裂斗爭的歷史,以廣泛發動群眾參與為基礎鑄牢反分裂斗爭的銅墻鐵壁,以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為核心鑄牢反分裂斗爭的認同基石,以成熟定型的法律為武器鑄牢反分裂斗爭的堅強后盾,以我為主鑄牢反分裂斗爭的主導權主動權,以國際合作為支撐鑄牢反分裂斗爭的國際統一戰線,豐富了反分裂斗爭的實踐策略,探索形成了中國反分裂斗爭的體系道路。

(一)以廣泛發動群眾參與為基礎鑄牢反分裂斗爭的銅墻鐵壁

反分裂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尖銳性和艱巨性決定了反分裂斗爭不是一朝一夕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人之力可以為之的,而是要加強對群眾的教育引導,廣泛發動群眾參與反分裂斗爭,形成維護穩定的銅墻鐵壁。一個四分五裂的國家不可能發展進步。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團結精神的人民,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愿望,反分裂是民族大義。作為民族大義,海內外中華兒女都有責任和義務參與到反分裂斗爭中,共同實現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是我們的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

發動群眾參與反分裂斗爭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群眾直接參與反分裂斗爭,在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直接與分裂勢力作斗爭,打早、打小、打苗頭,積極爭做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宣傳者、踐行者、引領者。無論是歷史上還是現實中,黨破獲分裂主義勢力的分裂活動,群眾參與是一個重要因素。另一方面,鑄牢群眾反分裂斗爭的思想屏障,以實際行動踐行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無論是反對民族分裂勢力還是政治分裂勢力,人民群眾要始終正確理解黨中央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鑄牢抵御宗教極端思想的思想屏障,切斷民族分裂主義和宗教極端思想的傳播渠道,打贏意識形態領域反分裂斗爭。無論在臺灣、香港還是西藏、新疆,反分裂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尖銳性和艱巨性是多方面因素的集合,除了外來勢力的干預之外,所在地區極少數極端分子的蠱惑是重要原因。宗教極端化的宣傳、對歷史的歪曲、對黨和國家政策的曲解、對極端意識形態的推崇等極端化的思想在群眾中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鑄牢群眾反分裂斗爭的思想屏障,就要在群眾中消解極端化的意識形態的影響,加大對黨和國家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的宣傳力度,加大對國外敵對勢力的打擊力度,加強對分離主義勢力尤其是“兩面人”的揭露,堅決與反分裂斗爭中的“兩面派”“兩面人”作斗爭,讓群眾了解事實的真相。

(二)以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為核心鑄牢反分裂斗爭的認同基石

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這是反分裂斗爭的底線。當然,反分裂斗爭不是為了治理而治理,而是為了更好地實現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分離運動和反分裂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尖銳性決定了必須把維護國家統一、加強民族團結作為民族工作的著眼點和著力點。在中國的民族事務治理中,黨提出了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概念;提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這一概念的提出不僅是在文化意義上界定了何謂中華民族共同體,也在政治意義上表明了民族事務治理應該倡導民族國家的共同體建設和民族國家共同體意識的培育。

對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而言,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基本國情有兩個方面的基本限定。一方面,正是因為我國是多民族國家,才要求增強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樹立“中華民族是整個的”和“中華民族是一個”的思想觀念。另一方面,正是因為多民族國家是統一的,才要求培育共同體的價值理念,追求一體的主線和方向。反分裂斗爭維護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領土完整,給疆界內的所有民族以共同的政治身份,這種政治身份避免了民族身份(少數民族)、區域身份(邊疆區域)和階層身份(社會底層)的復合疊加[33];塑造了一種基于領土認同的國家認同[34],形成了命運與共的整體意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提出,標志著中國的反分裂政策實現了從反分裂到促進團結統一的轉變,這是中國共產黨反分裂政策的重要進階,是中國共產黨反分裂政策的理論演進和實踐拓展。中國的反分裂斗爭已經實現了從單一的事務治理到整體的事務治理的轉變。反分裂斗爭不是僅僅針對分離運動本身的治理,而是關系到經濟發展、邊疆治理、政治穩定、文化認同等方面,積極培育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民族團結是生命線,要倡導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團結和睦、共同發展的民族團結進步精神。國家穩定、民族團結是發展進步的基石。在任何時代、任何國家,團結穩定是福,分裂動亂是禍。

(三)以成熟定型的法律為武器鑄牢反分裂斗爭的堅強后盾

以法律為武器開展反分裂斗爭是世界各國的通例。在中國共產黨反分裂斗爭中,法律始終是重要的后盾。中國共產黨通過制定黨內法規,以及通過法律程序將黨的意志轉化為國家意志,制定法律法規,打擊分裂主義勢力,保障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以《反分裂國家法》為代表的法律是反分裂斗爭中以法治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反分裂話語體系,有助于實現反分裂國家法法律機制的系統性建構[35]。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我國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禁止破壞民族團結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為。在憲法之外,我國可以采取制定國防法、反侵略法以維護自己的對外主權和制定戒嚴法、緊急狀態法、反分裂國家法等以維護自己的對內主權相結合的方式立法[36]。針對具體的反分裂斗爭,黨領導立法機關制定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法律法規。針對臺灣問題,最為典型的是2005年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的《反分裂國家法》,旨在反對和遏制“臺獨”勢力分裂國家,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維護臺灣海峽地區和平穩定,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這事實上是以法律反制所謂“法理臺獨”,防止臺灣當局“臆造國家形象”[37]。雖然《反分裂國家法》僅適用于臺灣問題,但卻為香港、西藏、新疆等地區的反分裂斗爭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和范例。針對香港問題,香港回歸祖國后,重新納入國家治理體系,《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共同構成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憲制基礎。在憲法和基本法的基礎上,黨中央根據香港地區反分裂斗爭的情勢,審時度勢,制定并修訂了一系列關于完善香港選舉制度、針對基本法具體條文的釋法、行政長官產生辦法、特區立法會的產生辦法和表決程序等具體的法律。針對西藏、新疆等民族地區的具體情況,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是最為重要的法律。

(四)以我為主鑄牢反分裂斗爭的主導權主動權

由于分裂運動關系到分離的族群—區域、民族國家和世界政治的關系,反分裂斗爭總是面臨著分裂族群—區域的反對和境外敵對勢力的干涉。中國共產黨致力于維護主權獨立、領土完整和國家統一,在反分裂斗爭中始終反對外來干涉,主張獨立自主地解決本國分裂主義問題,堅決遏制和打擊境內外敵對勢力利用香港、臺灣、西藏和新疆等議題進行的分裂、滲透、破壞活動。“民族國家內部的分離運動的治理首先應該以民族國家本身為中心開展治理。”[38]值得說明的是,獨立自主地解決分裂主義問題并不代表不支持通過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打擊分裂主義勢力,而是說應該在涉及本國的分裂主義問題時,要保持獨立自主的話語權,不允許他國干涉。因此,“比較妥當的辦法,是將分離主義運動的問題留待有關國家自己去處理,也即視為有關主權國家的內政”[39]。中國共產黨在反分裂斗爭實踐中,始終把堅持主權獨立視為重要原則。對于香港、臺灣問題,中國共產黨始終主張香港、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中國人完全有智慧有能力解決好自己的問題,不允許他國借助香港、臺灣問題干涉中國的內政,他國無權對香港、臺灣問題指手畫腳,更不能煽風點火。一個典型的案例是,在蔡英文竄訪美國并與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會面之后,國臺辦宣布對“臺獨”頑固分子蕭美琴及其家屬進行制裁,對支持“臺獨”的臺灣遠景基金會和亞洲自由民主聯盟2家臺灣機構實施懲戒。外交部宣布對美國哈德遜研究所、里根圖書館及其負責人采取制裁措施。對于涉藏、涉疆問題,中國共產黨始終認為,西藏、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三股勢力”是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領土完整的必要舉措,涉藏問題、涉疆問題并不是所謂“宗教問題”。“宗教問題”只不過是某些國家利用涉藏、涉疆問題干涉中國內政的工具,也只是分裂主義勢力博得“同情”的一張牌而已。從他國對中國反分裂斗爭的干預而言,反分裂斗爭應該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在拒絕他國干涉的基礎上,防止本國分裂主義勢力與外部敵對勢力同流合污。

(五)以國際合作為支撐鑄牢反分裂斗爭的國際統一戰線

在民族事務治理中,邊疆是少數民族聚居區,因而也是容易挑起民族情緒、煽動民族對立、制造民族矛盾的高發地區[40]。治國必治邊戰略下,邊疆變成了發展的前沿,邊緣成為發展的重心,國界變成了發展的中介,打破地理上的封閉與隔閡,這是一種將地理空間轉化為政治空間、經濟空間、文化空間的能力。因而,從邊疆邊緣的地理意義出發,有必要強化合作治理的必要性,使邊疆成為反分裂斗爭的重要前沿、重心和中介。除了邊疆的區域之外,分離主義的擴散性效應導致其成為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因而,中國始終堅持在區域協同治理的基礎上,努力踐行多邊主義機制,在既有國際規則維護、新的國際規則制定方面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在這一體制機制的堅持和創新的背后,人類命運共同體成為中國踐行的價值觀。“一項新的全球協議可以把‘全球公域(global commons)這一概念作為富有活力的準則。‘全球公域是當代全球化的基礎,它不僅是一個資源共享體,更是一個命運共同體。”[41]在這一意義上說,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對全球化問題的應對,是對作為公域的全球性挑戰提供全球公共產品。“‘人類命運共同體目前正在成為中國外交新的中心原則,這一新原則的確立有助于中國供給全球治理方案。”[42]中國始終站在世界歷史的高度審視當今世界發展趨勢和面臨的重大問題,不斷拓展同世界各國的合作,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在更多領域、更高層面上實現全球治理。最為典型的案例是,中國倡導組織建立了上海合作組織,打擊暴力恐怖勢力、民族分裂勢力、宗教極端勢力這“三股勢力”。其中,分離主義是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產生的溫床,上海合作組織突出的合作治理重心之一在于反對民族分裂勢力。

五、結語

新時代新征程上,發展需要安全作為基礎和后盾,一個國家的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離不開安全作為保障。反分裂斗爭作為國家安全的重要抓手需要繼續受到高度重視。中國的反分裂斗爭一直在探索中前行,已經走出了一條反分裂斗爭的正確道路。在分裂主義與分離活動成為全球性治理難題的時代,中國的反分裂斗爭取得了重大成就和經驗。中國倡導的“一國兩制”反對政治分裂主義的模式與民族區域自治的反對民族分裂主義的模式,是完全符合中國實際的。中國作為一個世界性的大國,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一直是各種全球治理問題方案的提出者、積極建議者。我國要進一步提升反分裂斗爭的國際話語權,為人類社會反分裂斗爭貢獻中國道路、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參考文獻:

[1] ?馮帆.掙脫約束——警惕美國制造“事實臺獨”傾向[J].世界知識,2020(19):62-63.

[2] ?尹茂祥.在反“臺獨”斗爭中掌握國家統一主導權——對2016年以來兩岸關系的觀察與分析[J].統一戰線學研究,2019(3):25-34.

[3] ?Sheryn Lee.The Defining Divide:Cross-Strait Relations and US,Taiwan,China Strategic Dynamics[J].Security Challenges,2011(1):79-89.

[4] ?李鵬.“港獨”思潮的興起、主張及其危害論析[J].黑龍江社會科學,2017(3):19-24.

[5] ?徐海波.“港獨”的“公民民族自決”與“全民公投”之法理審視與批判[J].法學論壇,2017(4):43-54.

[6] ?劉秀倫,葉新璐.“港獨”分離主義對青年國家認同的影響與應對策略[J].當代青年研究,2018(6):123-128.

[7] ?趙國軍.新媒體時代“疆獨”網絡分裂主義及其治理[J].廣西民族研究,2015(2):31-39.

[8] ?李軍剛,施文會.新疆分裂勢力的發展及黨的反分裂斗爭策略研究[J].喀什大學學報,2016(5):9-11.

[9] ?李俊清.“藏獨”的本質是復辟政教合一政體[J].國際問題研究,2008(4):7-12.

[10] ?郭永虎,暴戰杰.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治藏方略演變及啟示——以六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談會為視角[J].青海社會科學,2016(4):1-6.

[11] ?楊東.外部勢力與國家反分裂政策之間關系的模式[J].國際論壇,2018(1):60-65.

[12] ?Martijn Huysmans,Christophe Crombez.Making Exit Costly but Efficient: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Exit Clauses and Secession[J].Constitutional Political Economy,2020(4):89-110.

[13] ?Yihu Li.The “One Country,Two Systems” Solution to Taiwan:Two Comparative Analyses[J].China International Strategy Review,2020(2):270-287.

[14] ?陳文杰.“港獨”“臺獨”合流形勢分析[J].統一論壇,2019(5):43-46.

[15] ?李捷,王婷婷.“疆獨”、“藏獨”的國際化路徑研究[J].廣西民族研究,2010(2):25-36.

[16] ?楊恕,李捷.論中國反分裂主義戰略[J].統一戰線學研究,2017(3):60-73.

[17] ?李捷.反分裂斗爭中的認同政治:價值與制度視角[J].統一戰線學研究,2019(6):66-74.

[18] ?郭雷慶,李新.中國共產黨反對民族分裂主義的實踐路徑:百年演進與迭代升級[J].統一戰線學研究,2023(2):65-80.

[19] ?姜明安.《反分裂國家法》的正當性與合憲性[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3):110-117.

[20] ?周葉中.論反分裂國家法律機制的問題意識與完善方向[J].法學評論,2018(1):1-8.

[21] ?李捷,楊恕.反分裂主義:共識和應對[J].國際政治研究,2019(4):9-43.

[22] ?張仕榮.基于國際經驗構建中國反分裂戰略體系的幾點思考[J].國際安全研究,2011(6):25-29.

[23] ?列寧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225.

[24] ?周平.多民族國家的族際政治整合[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2:17.

[25] ?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22-623.

[26] ?汪暉.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上卷·第二部:帝國與國家[M].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5:825.

[27] ?常軼軍.“大一統”的現代性解碼與當代中國政治認同建構[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107-114.

[28] ?關凱.建構中華民族共同體:一種新的文化政治理論[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7(5):71-77.

[29] ?陳思.從“民族敘事”角度看“臺獨史觀”論述之演變——以明鄭臺灣史相關建構為例[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2):82-96.

[30] ?“五獨”竄聚臺北圖分裂國家 ?叫囂建全球“反中”聯盟[EB/OL].(2018-03-25)[2023-02-14].https:// baijiahao.baidu.com/s?id=1595894521751116724&wfr=spider&for=pc.

[31] ?曹偉,李捷.習近平新時代反分裂觀[J].統一戰線學研究,2018(3):37-47.

[32] ?王珂.從“天下”國家到民族國家:歷史中國的認知與實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290-317.

[33] ?周平.中國的邊疆及邊疆治理[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1:420.

[34] ?周光輝,李虎.領土認同:國家認同的基礎——構建一種更完備的國家認同理論[J].中國社會科學,2016(7):46-64.

[35] ?周葉中.論反分裂國家法律機制的問題意識與完善方向[J].法學評論,2018(1):1-8.

[36] ?姜明安.《反分裂國家法》的正當性與合憲性[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3):110-119.

[37] ?段磊,鄧玉凡.論“法理臺獨”的“國際法形態”[J].臺灣研究,2022(4):10-21.

[38] ?周光俊.族群分離運動治理:緣起、結構與議題[J].探索與爭鳴,2020(6):149-156.

[39] ?萬鄂湘,郭克強.國際人權法[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4:89.

[40] ?胡安·諾格.民族主義與領土[M].徐鶴林,朱倫,譯.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31-32.

[41] ?戴維·赫爾德,凱文·揚.有效全球治理的原則[J].朱旭,譯.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5):1-11.

[42] ?龐中英.“全球治理中國方案”的類型與實施方略[J].學術界,2018(1):5-12.

責任編輯:劉洢菡

DOI:10.13946/j.cnki.jcqis.2023.03.010

作者簡介:周光俊,同濟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中國共產黨百年反分裂斗爭的歷史經驗研究”(21CZZ046)引用格式:周光俊.中國共產黨的反分裂斗爭:邏輯、原則與策略[J].統一戰線學研究,2023(3): 108-119.

猜你喜歡
中國共產黨
《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散文詩(2022年13期)2022-07-29 09:06:10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頌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中國共產黨何以擁有強大的群眾組織力?
當代陜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34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輝煌
當代陜西(2021年12期)2021-08-05 07:45:08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當代陜西(2021年12期)2021-08-05 07:45:06
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
當代陜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08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午夜久久| 大学生久久香蕉国产线观看| 欧美97欧美综合色伦图| 久草网视频在线| 国产拍揄自揄精品视频网站| 国产一级小视频| 欧美三级视频在线播放| 香蕉蕉亚亚洲aav综合| 白浆视频在线观看| 一级香蕉视频在线观看| av天堂最新版在线| 午夜不卡福利| 国产精品开放后亚洲| 欧美不卡视频一区发布| 国产免费a级片| 亚洲精品午夜天堂网页| 欧美色视频网站| 污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一级一级一片免费| 国产特一级毛片| 青草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 欧美 偷自乱 图片| 亚洲第一av网站| av在线无码浏览| 91麻豆国产在线| 亚洲日韩日本中文在线| 亚洲精品动漫|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频道| 米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网站黄|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免费| 99视频精品全国免费品|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站| 久久精品嫩草研究院| 成人av专区精品无码国产| 成人韩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中文一区| 91视频首页| 92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 天天综合天天综合| 久久青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视频| 欧美日韩成人| 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亚洲综合在线网| 久久国产精品嫖妓|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77美色| 国产精品不卡永久免费| 国产99视频免费精品是看6| 国产精品3p视频| 91色老久久精品偷偷蜜臀| 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网图区| 在线视频精品一区| 国产在线精品人成导航|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 亚洲精品777| 97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日本视频91| 无码中字出轨中文人妻中文中| 亚洲天堂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综合影院|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深田咏美| 国产欧美综合在线观看第七页| 亚洲青涩在线| 国产你懂得| 91蝌蚪视频在线观看| 国内嫩模私拍精品视频| 在线观看免费黄色网址| 国产精品吹潮在线观看中文| 欧美一级在线播放|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国产精品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91| 欧美午夜久久| 亚洲a级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18|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孕妇大杂乱|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免费| 欧美精品1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