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文章從幼小銜接、幼兒語言能力培養內涵與價值兩個層面論述相關內容,隨后從幼兒園角度對幼小銜接背景下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策略展開分析,意在幫助教師推進幼兒語言能力培養工作,增強幼兒園幼小銜接成效。此外,文章在“創設輕松的語言環境”“組織豐富的語言活動”“重視日常的語言指導”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策略,與廣大教師共享。
關鍵詞:幼小銜接;語言能力;幼兒教育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3)08-0091-03
引? 言
幼兒時期是語言能力發展的重要時期,培養幼兒語言能力具有長遠且深刻的教育意義。特別是在幼小銜接背景下,幼兒園要融合多種手段培養幼兒語言能力,使幼兒為小學生活與學習做好聽說讀寫多種準備,
具備一定的傾聽與表達、閱讀理解與書寫能力。因此,文章立足于幼小銜接背景,對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展開了一系列探討。幼兒園教師可結合實際經驗與教學環境借鑒本文策略,優化幼兒語言能力培養路徑。
一、理論概述
(一)幼小銜接
幼小銜接就是堅持以兒童為本,堅持雙向銜接,堅持系統推進,堅持規范管理,全面推進幼兒園和小學實施入學準備和入學適應教育,減緩銜接坡度,幫助兒童順利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2021年,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要求,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和《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的有效銜接,教育部特別發布了《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對幼兒園與小學如何落實幼小銜接工作做出了重點強調。
(二)幼兒語言能力培養內涵與價值
幼兒語言能力就是幼兒在語言的學習、交流和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一種能力。《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語言的發展貫穿于各個領域,也對其他領域的學習與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同時在“傾聽與表達”“閱讀與書寫準備”兩個方面對幼兒語言能力提出了明確培養要求。在幼小銜接背景下,無論為促進幼兒各個領域的學習和發展,還是單純為推動幼兒傾聽與表達、早期閱讀與書寫能力的發展,都應積極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二、幼小銜接背景下幼兒語言能力培養策略
(一)創設輕松的語言環境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強調,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發展。教師可以依據《綱要》指導思想,為幼兒創設輕松的語言表達環境,利用環境幫助幼兒發展語言能力[1]。例如,教師可在春季用花環、春景圖或幼兒親手制作的富含春日氣息的手工作品等裝飾幼兒園走廊,在班級擺放一些花盆,讓幼兒觀察和感受春日美景。幼兒可以在走廊自由活動時對裝飾表達喜歡和贊美,也可以描述班級花盆中植物從含苞待放到爭奇斗艷的變化過程。幼兒自由地用語言表達自己觀察和感受到的現實世界,能夠讓語言能力自然而然地得到發展。
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日常交流,為幼兒創設輕松的語言環境。例如,在幼兒入園時,教師可詢問幼兒從家到幼兒園的一路見聞并認真傾聽,持續激發幼兒表達欲;在進餐前,鼓勵幼兒說說對不同蔬菜、水果的了解。教師還可在一日活動中與幼兒見縫插針地交流,
讓幼兒時刻有話說、時刻愛分享,不斷提高語言能力。
(二)組織豐富的語言活動
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是教師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主動活動的過程。幼兒能從中獲得直接經驗,不斷拓寬視野,對個人發展有很大幫助。因此,教師可以立足于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組織開展豐富的語言活動[2]。例如,教師可將語言活動滲透在幼兒園五大領域活動中,將語言活動與幼兒園常規活動和幼兒自主游戲結合起來。
1.借助繪本閱讀培養幼兒語言能力
教師可以精選繪本,通過指導幼兒閱讀繪本、討論故事情節、評價主人公、表現和復述故事內容等多樣化方法,讓幼兒圍繞繪本學習運用語言,提高語言能力。例如,繪本《一粒種子的旅行》用童趣化的語言講解了不同植物種子的傳播方式,內容豐富新奇,語言簡潔優美。教師可依托繪本內容,設計以下語言活動過程。
第一步,與幼兒談話:“你們都知道哪些植物呀?你們知不知道它們的種子是怎么傳播的?”鼓勵幼兒踴躍議論,圍繞植物和種子表達看法。
第二步,出示PPT,向幼兒講解繪本內容,提問:“人類怎么去度假?”“哪些不可思議的地方能發現植物?”“它們是怎樣到達那里的?”等,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復述繪本片段。
第三步,繼續談話,詢問幼兒最喜歡的植物和原因,讓幼兒結合該植物的種子傳播特點進行表達。
第四步,個性總結,鼓勵幼兒選擇角色扮演、直接匯報、模擬采訪等自己喜歡的方式總結繪本中不同種子的“旅行”,全面復述繪本內容。
在上述過程中,幼兒繪本閱讀與口頭交流同步。幼兒既能通過學習語言培養語言能力,也能利用循序漸進的交流活動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2.利用科學探究培養幼兒語言能力
幼兒園科學領域探究活動能為培養幼兒語言能力創造條件。幼兒對自然科學有無盡的興趣和好奇,普遍樂于討論和探究自然科學知識。教師可以高度支持幼兒科學探究活動,然后在科學探究進程中,順勢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
以“彩虹從哪兒來”科學探究活動為例,很多時候,雨后會出現彩虹,讓幼兒歡呼雀躍,但是,彩虹從哪里來呢,很多幼兒并不知道。教師在一次雨后設計該活動時,先與幼兒討論“為什么下雨后會出現彩虹”,讓幼兒勇敢表達自己的猜想,如“因為下雨了,天上有水,太陽一照彩虹就出來了”等。然后,根據幼兒猜想,教師提供泡泡機、棱鏡等道具,鼓勵幼兒尋找和制造彩虹,并追蹤幼兒做法,詢問幼兒“為什么這樣做”“你發現了什么”。語言活動蘊于科學探究之中。幼兒先后討論、尋找和制造彩虹,一邊探究彩虹這一神奇自然現象的科學秘密,一邊充分進行語言交流,培養了語言能力。
3.通過藝術感知培養幼兒語言能力
教師可以積極引導幼兒鑒賞、表現和創造藝術,幫助幼兒形成深刻的藝術感知,然后通過以“感受”“創想”等為話題的交流,培養幼兒語言能力[3]。
以“新年的笑聲”音樂活動為例,教師可先指導幼兒欣賞歌詞,隨后提問:“新年的笑聲在哪里?”“新年為什么有持續不斷的笑聲?”“你們為什么喜歡新年?”等,根據音樂新年和笑聲兩個關鍵詞,拓展語言活動,讓幼兒結合過年經驗展開自由表達,在說新年中培養語言能力。又如,在“制作書簽”美術活動中,教師可向幼兒提供卡紙、彩帶、貼紙、彩筆、干花等充足的書簽制作材料,鼓勵幼兒發揮創造力制作書簽,在幼兒全部完成制作后,引導他們展示書簽作品,讓他們說說自己做書簽的想法,也對同伴的書簽做出評價。
4.依托自主游戲培養幼兒語言能力
自主游戲是現代化幼兒園重點提倡的一種游戲形式。幼兒在自主游戲中可以自主商定游戲內容和玩法,制定游戲規則,討論和解決游戲問題,分享游戲成果,不僅可以收獲快樂,還能發展自主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與語言能力。
以“娃娃家”自主游戲為例,“娃娃家”是幼兒從小班到大班都非常喜歡的一種自主游戲,“娃娃家”中隱含著大量語言交流機會。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娃娃家”游戲情境,以導語“小朋友們,還記得玩‘娃娃家游戲嗎?你們想不想自己再玩一次呀?”調動幼兒自主游戲積極性。緊接著,教師可基于“開發新的情節”游戲提示,指導幼兒自主合作,玩游戲。在游戲過程中,幼兒不斷與同伴討論“玩什么”“怎么玩”。在游戲后,教師可指導幼兒分享“玩的結果和收獲”,在不知不覺中驅動幼兒表達,培養其語言能力。
(三)重視日常的語言指導
1.禮貌用語
幼兒應掌握的禮貌用語,包括“你好”“歡迎”“對不起”“謝謝”“再見”“沒關系”“早上好”等,用于在日常生活交流中表示友好和尊重。教師可以將相關指導滲透在一日生活中。例如,在幼兒入園后,教師可引導幼兒說“你好”“早上好”與教師和同伴打招呼,和家人說“再見”。在幼兒因自主游戲等活動產生矛盾時,教師要及時介入協調,引導幼兒說“對不起”“沒關系”表示歉意和原諒。在幼兒離園時,教師可引導幼兒說“再見”與教師和同伴道別。在日積月累中,幼兒能夠愈發熟練地運用禮貌用語,提升語言能力[4]。
2.正確表意
幼兒雖然在各項活動中表現出一定交流溝通的積極性,卻不能將內心最真實的想法表達清楚,缺乏正確表意的能力。要想彌補這一不足,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長期堅持。這就要求教師細心觀察幼兒每一次的表達,耐心引導幼兒。例如,在一次野戰游戲中,一名幼兒孤零零地站在原地,沒有參與,教師第一次與其溝通,幼兒說道:“我不想玩了。”話音剛落,
教師再次嘗試與其溝通,問道:“你為什么不想玩了?可以告訴我原因嗎?”幼兒沉默一會兒,說道:“我不想當‘壞人,我喜歡解放軍,但是沒有解放軍的小手槍了。”教師聽到后,幫助該名幼兒制作一個新的解放軍小手槍,鼓勵其加入游戲。在游戲結束后,教師與幼兒單獨談話,提示幼兒在之后的游戲中,也可以通過此類語言說明真實需求和想法。
教師沒有在幼兒表達“不想玩了”之后直接結束交流,而是耐心地引導幼兒將“不想玩的理由”說清楚,培養其正確表意習慣和能力,為其之后更清晰、準確地自主表達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落實家園的協同合作
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師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幼小銜接與培養幼兒語言能力,都不完全是幼兒園和教師的責任,家長也應參與其中[5]。在幼小銜接背景下以家園合作手段培養幼兒語言能力,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展開。
一方面,幼兒園可定期開展親子共讀、親子主題活動等,邀請家長到幼兒園參與幼小銜接工作,協助教師培養幼兒語言能力。例如,幼兒園可基于繪本《彩虹的盡頭》開展幼兒園親子共讀活動,讓家長與幼兒一同閱讀繪本《彩虹的盡頭》,然后以家庭為單位表現繪本故事。在共讀過程中,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向家長講述故事內容和插圖含義。在設計劇本與表現時,幼兒也可以進行大量的語言交流和運用。家長與教師共同支持并引導幼兒,能有效促進其語言能力的發展。
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線上家長群等向家長分享在幼小銜接階段培養幼兒語言能力的家庭教育方法,幫助家長設計家庭語言活動方案。例如,教師可以主導建立家長群,每天向家長反饋幼兒園語言活動成果,每周分享一次家庭語言活動方案,每月分享一些家庭閱讀材料,提醒家長監督并指導幼兒學習、交流和運用語言,同時及時回復家長留言,幫助家長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結? 語
幼小銜接階段的幼兒語言能力培養,不僅關系著幼兒在幼兒園中的語言能力發展,決定著幼兒園語言領域等活動成果,還對幼兒在進入小學后的學習和生活有深刻影響。幼兒園必須重視幼小銜接背景下的幼兒語言能力培養,發揮園所與教師專業優勢,多維指導幼兒學習、交流和運用語言。與此同時,家庭也應承擔起幼兒語言能力培養的責任,營造積極的語言能力培養環境。
[參考文獻]
馬芳.幼兒語言教育的有效方法[J].新課程,2021(52):197.
張海飛.培養幼兒語言能力的途徑探究[J].教育界,2021(51):83-85.
程麗媛.幼兒園教學中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策略[J].智力,2021(32):184-186.
孫燁.幼兒園語言教學成效提升路徑[J].教師,2021(12):113-114.
于潔瓊.語言能力培養給幼兒成長打開通道[J].課外語文,2020(30):141-142.
作者簡介:陳荔敏(1977.7-),女,福建莆田人,任教于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黃石中心幼兒園,一級教師,本科學歷,曾獲莆田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先進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