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 黃雙燕 王歷剛 陳柳茵 陳梅 劉文靜 圣夏
Keywords? moxibustion; moxibustion temperature; gastrointestinal tumors; cancer?related fatigue; quality of life
摘要? 目的:探討不同艾灸法在胃腸腫瘤病人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9年10月—2020年12月在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yī)院住院的胃腸道腫瘤病人90例,隨機分為常規(guī)組、傳統(tǒng)艾灸組、灸溫艾灸組各30例,常規(guī)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傳統(tǒng)艾灸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實施傳統(tǒng)艾灸,灸溫艾灸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以41~42 ℃灸溫施灸,干預前后比較3組病人中文版癌癥疲乏量表、生活質量量表評分及血常規(guī)。結果:干預后,灸溫艾灸組、傳統(tǒng)艾灸組中文版癌癥疲乏量表總分、軀體維度得分低于常規(guī)組(P<0.05);軀體功能及整體生活質量得分,灸溫艾灸組、傳統(tǒng)艾灸組高于常規(guī)組(P<0.05);傳統(tǒng)艾灸組、灸溫艾灸組血紅蛋白含量高于常規(guī)組(P<0.05)。結論:艾灸法可有效減輕胃腸道惡性腫瘤病人的癌因性疲乏、提高生活質量,41~42 ℃施灸有利于提高艾灸治療效果、灸法操作同質化和指導臨床實踐操作。
關鍵詞? 艾灸;灸溫;胃腸腫瘤;癌因性疲乏;生活質量
doi:10.12102/j.issn.1009-6493.2023.08.032
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是胃腸道惡性腫瘤病人普遍存在且較為痛苦的并發(fā)癥之一,發(fā)生率高達80%以上[1],尤其在化療期間疲乏更為明顯,嚴重影響病人的治療與生命質量。目前,癌因性疲乏沒有明確的藥物治療方案,最新頒布的臨床實踐診療指南積極推薦艾灸療法[2?3]。灸法是通過中藥艾葉點燃直接或間接熏灼體表穴位,通過溫熱刺激、光輻射產生作用,刺激腧穴,激發(fā)經絡傳導,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隨著艾灸研究的深入發(fā)現(xiàn),灸溫是影響艾灸發(fā)揮療效關鍵且重要的因素[4?5]。研究表明,化療期間癌因性疲乏病人對灸溫較健康者更為敏感[6?7]。有學者提道,≥44 ℃的溫度會對組織細胞造成損傷[8]。故本研究從安全的角度出發(fā),采用41~42 ℃施灸溫度的艾灸法與傳統(tǒng)艾灸法對胃腸道癌因性疲乏病人實施干預,并觀察療效,以期將灸溫的主觀感受轉化為客觀數(shù)據,將該操作同質化,以便更好地指導臨床實踐,推動灸法的應用。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9年10月—2020年12月在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yī)院住院的病人。納入標準:①年齡40~75歲;②經病理檢查證實為胃腸道惡性腫瘤;③依據第10次修訂國際疾病分類(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診斷癌因性疲乏;④病人身體狀況卡氏評分(Karnofsky,KPS)≥60分;⑤處于術后化療階段,手術、化療方案與療程不限;⑥研究對象均知情同意,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①已參與除本研究外任何其他臨床試驗;②施術部位皮膚病變、破損;③合并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精神疾病不能合作;④對艾煙過敏;⑤患有與疲勞相關其他疾病病人(如甲狀腺機能減退、自身免疫性疾病、肝功能或腎功能異常)。剔除標準:未能遵循試驗方案的已入組病例。脫落標準:研究干預已經施行提出退出或者因各種原因導致失訪的病例。中止標準:出現(xiàn)嚴重伴隨疾病,如心力衰竭、肺部感染等。樣本量計算以癌因性疲乏為主要效應指標,參考袁敏等[9]的研究結果,應用樣本量估算軟件G.Power 3.1得出總樣本78例,考慮15%的失訪率,故本研究納入90例,遵循同期對照原則,采用SPSS 24.0系統(tǒng)軟件隨機將90例病人分為常規(guī)組、傳統(tǒng)艾灸組、灸溫艾灸組各30例。3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干預方法
1.2.1 常規(guī)組 依據化療方案進行化療,同時給予消炎、止吐、保護胃黏膜、護肝等治療。做好化療常規(guī)護理及癌因性疲乏相關知識健康教育,包括管路護理、飲食護理、用藥護理、心理護理、活動與休息護理等。
1.2.2 傳統(tǒng)艾灸組 在常規(guī)治療、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傳統(tǒng)艾灸療法。施灸環(huán)境:室溫24~26 ℃,相對濕度50%~60%。施灸材料:艾灸盒(河南南陽旺源艾艾草制品廠生產,專利號:ZL 2015 2 02611758/ZL 2018 2 1052499.0),艾炷[南陽宜康艾艾草制品有限公司生產,18 mm(直徑)×27 mm(高)]。施灸穴位:雙側足三里、三陰交、太溪、血海穴位交替施灸。操作方法:打開艾灸盒的金屬蓋,將艾炷插入灸盒內部的艾炷針上,點燃艾炷,然后將艾炷固定在距離施灸皮膚3 cm處,蓋好金屬蓋,隔好防燙墊,套好防燙布,自上而下地將灸盒用彈性松緊帶固定在施灸穴位上施灸。灸溫調控:施灸過程中,以病人“溫、熱、灼”主觀耐受的感覺指導艾炷針靈活上下移動,從而調節(jié)艾炷與皮膚的距離。
1.2.3 灸溫艾灸組 在常規(guī)治療、護理的基礎上,應用41~42 ℃灸溫實行艾灸療法。灸溫調控:在施灸過程中,應用測溫儀(醫(yī)用紅外體溫計,江蘇鹽城邁瑞鉑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監(jiān)測施灸穴位溫度,使施灸溫度保持在41~42 ℃。若溫度高于要求溫度,將艾炷針適當調高;若溫度低于要求溫度,將艾炷針適當調低,確保施灸溫度符合要求。余與傳統(tǒng)灸法一致。每天1次,每次1炷,連續(xù)5 d,中間休息2 d,為1個療程,共治療4個療程。
1.3 評價指標 干預前、干預4周后各評定1次。
1.3.1 癌因性疲乏 采用張鳳玲等[10]研制的中文版癌癥疲乏量表(Chinese version Cancer Fatigue Scale,CFS?C)[10],包括軀體、情感和認知3個維度,共15個條目,以0~4分計分,總分0~60分,評分越高,疲乏癥狀越嚴重。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63~0.86,重測信度為0.55~0.77。
1.3.2 生活質量 采用EORTC QLQ?C30[11]測評,EORTC QLQ?C30內部一致性0.80~0.85。包括5個功能領域(軀體、角色、認知、情緒和社會功能)、3個癥狀維度(疲乏感、疼痛、惡心嘔吐)、6個單一癥狀維度(呼吸困難、睡眠障礙、食欲喪失、便秘、腹瀉、對經濟困難的感知)、1個整體生活質量。功能性領域得分越高說明該功能越好,總健康評分越高說明病人生活質量越高,癥狀評估得分越高,癥狀越嚴重。
1.3.3 血常規(guī) 包括白細胞(WBL)計數(shù)、紅細胞(RBC)計數(shù)、血小板(PLT)計數(shù)與血紅蛋白(HGB)含量。采血前,告知病人必須隔夜空腹8 h,并在次日清晨靜息狀態(tài)下采集空腹血。由同一檢驗人員采用同一儀器按照血液細胞分析儀測定方法進行檢測。
1.3.4 安全性觀察 干預過程中密切觀察是否有不良事件發(fā)生,如灼傷、心悸、發(fā)熱等情況,并詳細記錄。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4.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選用意向性(intention?to?treat,ITT)分析方法,對于因各種原因導致的部分數(shù)據缺失,采用組均值替換法填補缺失數(shù)據。定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或中位數(shù)(四分位數(shù))[M(P25,P75)]描述,定性資料以頻數(shù)、百分比(%)描述,等級資料采用多樣本秩和檢驗(Kruskal?Wallis檢驗),3組數(shù)據若符合正態(tài)分布,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并進行兩兩比較,方差齊采用最小顯著差異法(LSD)法;方差不齊采用Games?Howell法;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采用多樣本秩和檢驗(Kruskal?Wallis檢驗)并進一步進行Pairwise Comparisons兩兩比較,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5 資料收集方法與質量控制 對傳統(tǒng)艾灸組與灸溫艾灸組病人實施盲法,病人只知道施行艾灸療法,但是不清楚施灸溫度的設置。數(shù)據處理盲法,由不知分組的同一個主管護師實施資料收集與數(shù)據處理。
2? 結果
2.1 3組病人干預前后中文版癌癥疲乏量表評分比較(見表2)
2.2 3組病人干預前后生活質量改善情況比較(見表3)
2.3 干預前后3組病人血常規(guī)比較(見表4)
2.4 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 干預期間沒有發(fā)生與本研究相關的不良事件。
3? 討論
胃腸道腫瘤病人化療期間會產生一系列不良反應,如胃腸道反應、骨髓抑制、睡眠障礙等,從而導致病人疲乏與生活質量下降。癌因性疲乏屬于中醫(yī)“虛勞”的范疇,由多種原因引起機體陰陽、氣血失調,從而導致臟腑虛損的癥候表現(xiàn),治療原則為“虛則補之”。艾灸法是借助熱力給人體以溫熱刺激,起到溫通氣血、扶正祛邪作用的重要中醫(yī)護理技術,具有溫通、溫補效應[12]。本研究選用的組穴(足三里、太溪、血海、三陰交)具有健脾胃、生氣血、益腎精、補骨髓作用,共同發(fā)揮補益虛損之功效,改善病人的癌因性疲乏,提高生活質量。本研究艾灸干預后發(fā)現(xiàn),病人WBC計數(shù)、HGB含量升高,與Ji等[13?14]研究結果一致。艾灸對造血干細胞有保護作用,可減輕化療對造血干細胞造成的傷害,還可以促進造血干細胞加速分裂與增殖的速度、加快功能血細胞成熟進度[15],艾灸可以積極地改善機體的免疫功能,對白細胞等免疫細胞的數(shù)量、功能、活性進行不同水平的調控,提高機體的免疫力[16]。艾灸還能調節(jié)紊亂的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hypothalamic pituitary adrenal axis,HPA),升高皮質醇水平,降低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水平[17],這些均有利于改善病人的疲乏狀況。艾灸能夠增強胃黏膜的防御機能,抑制胃黏膜損傷因素,促進神經內分泌的調節(jié),從而減輕化療引起的消化道不良反應[18]。艾灸能縮短入睡時間,增加睡眠時間、睡眠效率,減輕睡眠障礙及日間功能障礙,有效提高睡眠質量[19]。艾灸還能減輕癌痛[20],可能與艾灸能改變局部血流量、提升內源性阿片肽(強啡肽、內嗎啡肽、腦啡肽)計數(shù)等有關[21?22]。因此,艾灸法能改善胃腸道腫瘤病人化療期間的一系列不良反應,提高病人的生命質量。《醫(yī)宗金鑒剌·灸心法要訣》曰:“凡灸諸病,必火足氣到,始能求愈”。《靈樞·刺節(jié)真邪》曰:“火氣己通,血脈乃行”,施灸必須達到“火氣已通”“火足氣到”程度,才能發(fā)揮更好的療效。
4? 小結
本研究采用41~42 ℃施灸能有效減輕胃腸道惡性腫瘤術后化療病人的癌因性疲乏,提高生命質量,與傳統(tǒng)灸法比較,呈現(xiàn)更加有效的趨勢,尤其在改善食欲方面;恒溫施灸呈現(xiàn)客觀的溫度數(shù)據,避免傳統(tǒng)灸法主觀感受的不確定性,尤其是對溫度敏感性差的病人,也為臨床施灸儀器的溫度設置提供參考,使灸法得以規(guī)范,有利于指導臨床實踐,促進艾灸療法的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 邱冬梅.胃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發(fā)生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J].中國衛(wèi)生工程學,2019,18(3):381-383.
[2]? FABI A,BHARGAVA R,F(xiàn)ATIGONI S,et al.Cancer-related fatigue:ESM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J].Annals of Oncology,2020,31(6):713-723.
[3]? 張劍軍,錢建新.中國癌癥相關性疲乏臨床實踐診療指南(2021年版)[J].中國癌癥雜志,2021,31(9):852-872.
[4]? 姜勁峰,王玲玲,徐斌,等.抗炎——艾灸溫通的效應機制[J].中國針灸,2013,33(9):860-864.
[5]? 王玲玲.艾灸的特點及溫通效應[J].中國針灸,2011,31(10):865-868.
[6]? 崔尚敏,關偉強,鄭若楠,等.隔姜灸對化療患者與健康成人各時段熱感度對比研究[J].中醫(yī)學報,2014,29(4):607-609.
[7]? 趙玲,毛慧娟,魏建子,等.癌性疲勞患者命門溫度及與激光灸療效的相關分析[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20,36(3):495-499.
[8]? HERNDON N D.Total burn care[M].New York:Harcourt Publishers Limited,2002:516.
[9]? 袁敏,張國鐸,李敏,等.督灸輔助治療大腸癌術后化療患者癌因性疲乏[J].護理學雜志,2017,32(19):8-10.
[10]? 張鳳玲,丁玥,韓麗沙.癌癥疲乏量表中文版的信效度[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1,25(11):810-813.
[11]? AARONSON N K,AHMEDZAI S,BERGMAN B,et al.The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QLQ-C30:a quality-of-life instrument for use in international clinical trials in oncology[J].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1993,85(5):365-376.
[12]? 吳煥淦.灸法作用的基本原理與應用規(guī)律研究[D].上海:上海中醫(yī)藥大學,2013.
[13]? JI Y J,LI S Y,ZHANG X Y,et al.The efficacy of moxibustion for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chemotherapy-induced myelosuppression during adjuvant chemotherapy: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J].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2021,2021:1347342.
[14]? 白樺,李伊然,李樹斌.應用熱敏灸治療癌性貧血30例臨床療效觀察[J].世界中醫(yī)藥,2017,12(5):1144-1148.
[15]? 趙喜新,王和平,田開宇,等.針灸抗化療骨髓抑制所致白細胞減少機制研究綜述[J].針刺研究,2003,28(1):70-73;78.
[16]? 陶宋詞,李金虎,徐媛媛.艾灸對惡性腫瘤患者免疫功能影響的Meta分析[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8,21(4):509-513.
[17]? ZHANG X N,HE W,WAN H Y,et al.Electro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like stimulation activate the cutaneous and systemic 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es in the rat[J].Acupuncture in Medicine,2022,40(3):232-240.
[18]? 張敏.麥粒灸對乳腺癌化療所致癌因性疲乏及血液學改變干預作用的臨床觀察[D].南京: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4.
[19]? 楊恒,盧幻真,張妹寧,等.雷火灸對氣虛證肺癌化療病人疲乏及睡眠質量的影響[J].護理研究,2021,35(5):892-896.
[20]? LEE J,YOON S W.Efficacy and safety of moxibustion for relieving pain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cancer:a pilot,randomized,single-blind,sham-controlled trial[J].Integrative Cancer Therapies,2014,13(3):211-216.
[21]? OKADA K,KAWAKITA K.Analgesic action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a review of unique approaches in Japan[J].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2009,6(1):11-17.
[22]? NOGUCHI E,OHSAWA H,TAKAGI K.Neural mechanism of localized changes in skeletal muscle blood flow caused by moxibustion-like thermal stimulation of anesthetized rats[J].The Journal of Physiological Sciences,2009,59(6):421.
(收稿日期:2022-08-07;修回日期:2023-01-30)
(本文編輯 張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