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張超(1991- ),男,漢族,河北邯鄲人,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公路路橋設計。
摘要:
隨著交通運輸業的快速發展,高速公路隧道作為重要的交通節點,其安全性能日益受到關注。特別是隧道內的消防安全,一旦發生火災,后果往往十分嚴重。因此,深入研究分析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安全事故,提出有效的設計策略,對于提升隧道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基于總結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探討有效的設計策略,以降低潛在風險,旨在為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安全設計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
關鍵詞: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安全;事故分析
目前,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工程安全標準不斷提升。然而,我國在相關領域仍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既影響隧道工程質量,又威脅公眾生命安全。因此,深入分析消防安全事故并優化設計方案是行業發展的必由之路。相關單位應深度剖析事故原因,預防類似事件再次發生,完善消防設計,提升隧道整體安全性能[1]。
一、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安全事故分析及設計的必要性
(一)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安全事故的嚴峻性
高速公路隧道由于其特殊的空間結構和封閉環境,一旦發生火災,后果往往比開放路段更為嚴重。隧道內車輛密集,通風條件有限,火災產生的有毒煙霧和高溫環境極易導致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同時,隧道內的火災往往伴隨著爆炸、坍塌等次生災害,給救援工作帶來極大困難。近年來,國內外高速公路隧道火災事故屢見不鮮,給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帶來了嚴重威脅,也暴露出了隧道消防安全工作的諸多不足[2]。
(二)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安全事故分析的重要性
對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安全事故進行分析是預防類似事故再次發生、提升隧道安全水平的基礎和前提。分析事故原因、過程及后果,可以揭示隧道消防安全管理的薄弱環節和漏洞,為制定針對性的改進措施提供依據。同時,事故分析還能幫助我們深入了解隧道火災的發生機理和蔓延規律,為優化隧道消防設計、提升應急救援能力提供科學支撐[3]。
(三)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安全設計的緊迫性
針對高速公路隧道的特殊性和火災事故的嚴重性,加強消防安全設計顯得尤為緊迫。一方面,隧道消防安全設計是預防火災事故發生的第一道防線。通過科學合理的設計,可以從源頭上降低火災發生概率和蔓延速度,減輕事故后果。另一方面,隨著新材料、新技術的應用和消防安全標準不斷提升,隧道消防安全設計也需要與時俱進,不斷適應新形勢下的安全要求。
(四)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安全設計的綜合性
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安全設計是一項系統性、綜合性的工作。它涉及隧道結構、通風排煙、消防設施、應急救援等多個方面,需要各專業領域的協同配合。同時,隧道消防安全設計還要考慮地域差異、氣候條件、交通流量等多種因素,確保設計方案的科學性和實用性[4]。因此,加強隧道消防安全設計不僅需要專業技術的支持,更需要各部門通力合作和全社會共同參與。
二、高速公路隧道火災成因
(一)交通事故
高速公路隧道作為交通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安全問題一直備受關注。盡管隧道口普遍設置限速標志,但在實際行駛中,多數車輛的時速仍超過100公里,增加了潛在的安全風險。車輛在進入隧道口時,由于內外光線強度的劇烈變化,會產生所謂的“黑洞效應”。這是因為在明亮的外界環境下,駕駛員的眼睛已經適應了高強度光線,而隧道內相對較暗,導致駕駛員在剛進入隧道時短暫失去視覺適應能力。正常人的眼睛需要10~15秒的時間重新適應這種光線變化,而在這段時間內,駕駛員的反應速度和判斷能力都會受到顯著影響,從而增加發生事故的概率。此外,隧道常年處于陰冷、潮濕的環境,會加速路面磨損,降低道路摩擦系數,導致路面濕滑,進一步增加車輛追尾事故的風險。同時,潮濕的環境還對隧道內的電氣設備和照明系統造成不良影響,從而影響隧道正常運營和行車安全[5]。
(二)隧道因素
隧道是交通網絡中的核心組成部分,其內部環境非常復雜,特別是在電氣系統方面,潛藏著諸多安全隱患。盡管《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對隧道的排煙和報警系統有明確要求,但隧道的電氣安全問題遠非止步于此。隧道內必須維持24小時不間斷照明,使照明設備持續運轉,易出現過熱、老化等狀況。隧道內部潮濕的工作環境又加劇電氣設備的故障風險。隧道內電氣設備種類繁多,除照明系統之外,還有監控、通風、排水等多種設備。設備的電源線路紛繁復雜,任何一處小故障都會影響整個隧道電氣系統。如何在保障隧道正常通行的前提下進行定期檢查和維修,成為隧道管理部門亟待解決的問題。由于隧道空間相對封閉,火災產生的有毒煙霧和高溫難以迅速排出,給救援工作造成極大困難[6]。
(三)車輛及所載貨物
隧道是大量車輛通行的重要交通通道。摩擦起火、化油器回火、電氣線路短路和車輛漏油等都是潛在火災誘因。摩擦起火源于車輛制動系統、輪胎等部件因長時間工作而過熱或者車輛之間、車輛與隧道壁之間摩擦產生的火花。特別是在高速、高負荷運行狀態下,這種風險更加顯著[7]。化油器回火和電氣線路短路是車輛自身系統存在的問題。化油器回火與燃油供應不均或點火系統故障有關,而電氣線路短路則由線路老化、接觸不良或過載等因素引起。此外,一旦油料泄漏并遇到明火或高溫環境,就容易發生火災。不僅如此,泄漏的油料還會污染隧道環境,增加救援和清理工作難度。隧道內通行的各類車輛所載貨物的燃燒性能各異,增加了火災風險。有些貨物是易燃易爆的危險物品,在運輸過程中一旦發生泄漏或燃燒,后果將難以預料。
三、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安全設計研究
(一)增強隧道結構的耐火性
隧道火災常因車輛故障或貨物燃燒引發,火勢迅猛,煙霧彌漫,溫度急劇升高,嚴重威脅隧道內人員生命安全,并對隧道結構造成嚴重破壞。隧道襯砌和頂板作為直接承受火勢侵襲的部分,其耐火性能至關重要。高性能耐火材料的應用能有效減緩火勢蔓延,保護隧道結構免受高溫破壞,為人員疏散和救援贏得寶貴時間[8]。
高性能耐火材料具備卓越的耐高溫、隔熱和抗腐蝕等特性。在選擇材料時,需綜合考慮耐火等級、熱穩定性、機械強度以及環保性能等因素。例如,硅酸鹽和氧化鋁等無機非金屬材料,因出色的耐高溫性能和化學穩定性,在隧道耐火材料制造中占據重要地位。這些材料的選用提升了隧道的整體耐火性能,為隧道長期安全運營提供有力保障。
耐火材料在隧道建設中已廣泛應用于襯砌、頂板、側墻和底板等結構部位。采用高性能耐火材料增強襯砌的耐高溫性能,減少高溫引起的開裂和剝落現象。同時,材料的隔熱性能有助于降低隧道內部溫度,減輕火災對隧道結構的熱沖擊。特別是在隧道頂板的應用上,耐火材料保證頂板在高溫環境下仍保持良好承載能力,維護隧道的整體穩定性。為確保高性能耐火材料在隧道中的有效應用,應制定并執行嚴格的耐火材料標準和規范,保證所選材料符合隧道安全要求;加大耐火材料研發和創新力度,推動新材料、新工藝在隧道建設中的應用;定期檢測和維護隧道的耐火性能,保證耐火材料保持良好工作狀態;加強隧道安全教育和培訓,提高公眾對隧道火災的認識和應對能力。
(二)優化通風排煙系統
設計一個合理的通風排煙方案在火災防控中至關重要。火災煙霧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大量有毒成分,這些成分在封閉環境中會迅速積聚,極大增加中毒和窒息的風險。此外,煙霧的彌漫還會降低逃生通道的可見度,使疏散和救援工作更為艱難。一個有效的通風排煙系統必須在火災發生時能迅速啟動,將有毒煙霧排向安全區域,從而保持逃生和救援通道清晰可見。
在設計通風排煙方案時,要遵循幾項基本原則:一是根據建筑物的布局和用途進行分區排煙設計,使每個區域都能獨立、迅速排煙;二是結合自然排煙和機械排煙兩種方式,以最大化提高排煙效率。既要充分利用建筑的自然通風結構,如窗戶和天窗,也要配置排煙風機等機械設備以增強排煙能力;三是引入智能控制系統,實時監測煙霧濃度和溫度,并在關鍵時刻自動啟動排煙系統;四是考慮到火災可能導致主電源中斷,必須為排煙系統配置可靠的備用電源和設備。
市政單位和施工方必須全面評估現有工程,確定合理的排煙布局和設備選擇。根據隧道規劃圖,在關鍵位置布置排煙口和進風口,優化空氣流通路徑。及時安裝與排煙系統聯動的智能煙霧和溫度探測器,實現自動化監控與響應。定期維護和檢查排煙系統,判斷其是否始終處于最佳工作狀態。這些措施共同構成一個全面、高效的通風排煙方案,為隧道內的人員提供了強有力的生命安全保障。
(三)提升監控與應急響應能力
隧道監控系統需具備實時監測環境參數與交通狀況的能力,環境參數包括但不限于煙霧濃度、溫度、濕度及風速,而交通狀況則涵蓋車輛流量與速度等關鍵信息。傳感器的安裝可精確捕捉這些數據,配合監控攝像頭,提供直觀、全面的隧道內情況。中央控制系統則負責數據的整合與處理,提高信息的實時性與準確性。
煙霧濃度與溫度異常是火災預警的關鍵,一旦系統檢測到這兩個參數的異常變化,應立即觸發警報,激活應急照明與引導系統。這一系列自動化響應,將為車輛與人員撤離提供寶貴時間與方向指引。同時,攝像頭的實時監控為交通管理提供了即時、真實的信息反饋,有助于及時發現并處理交通擁堵與事故。因此,面對隧道的緊急狀況,完善、明確應急響應機制必不可少。詳細的應急預案為各部門、各人員指明了行動方向,明確了各自的職責與任務。預案內容應涵蓋多種緊急情況,保證相關部門在任何突發狀況下都能有條不紊應對。定期演練能模擬真實情境,讓參與者在實踐中學習與成長。培訓能系統提升人員的專業知識與技能,保證在緊急時刻能迅速、準確作出反應。與消防、醫療等救援機構緊密合作也是應急響應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旦隧道內發生緊急情況,專業機構將能提供及時、有效的救援,共同維護隧道安全與穩定。
科技的發展為隧道監控系統與應急響應機制帶來無限可能,物聯網技術的應用使數據傳輸與處理更加高效。人工智能的引入使監控視頻的分析更加智能、準確,而虛擬現實技術則為應急演練提供了更為逼真的模擬環境。借鑒其他領域的成功經驗與技術成果,也能為隧道的安全保障帶來新的啟示。智能交通管理系統能優化隧道內車輛調度與疏導,環保監測技術則能實時監測隧道內空氣質量與噪音水平,為駕乘人員提供更加舒適、健康的通行環境。
結語
隨著交通運輸業的飛速發展,高速公路隧道作為交通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安全性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本文通過分析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安全事故,總結歸納了事故成因和后果,強調了消防安全設計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同時,本文還提出增強隧道結構耐火性、優化通風排煙系統、提升監控與應急響應能力等設計策略,旨在為高速公路設計與施工單位提供方案的完善思路,助力我國高速公路隧道事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賴澤斌.高速公路隧道消防系統施工技術要點[J].中國高新科技,2022(18):144-146.
[2]李浩,陳志濤,李朋,等.基于蒙特卡洛多層次抽樣的高速公路隧道管理新體系的消防安全評價[J].隧道建設(中英文),2023(14):98-99.
[3]劉環宇.提升高速公路特長隧道消防安全工作水平的思考[J].中國人民警察大學學報,2023,39(06):66-70.
[4]路世昌,謝天光.某強流重離子加速器隧道的消防設計研究[J].安全,2022,43(03):5.
[5]張欣.火災報警與消防給水系統聯動控制設計與實現[J].科學技術創新,2022(10):4.
[6]周陽.高速公路隧道內火災及其消防救援策略探析[J].今日消防,2023(10):33-35.
[7]聶鑫山.高速公路隧道機電消防系統工程建設[J].水上安全,2023(06):88-90.
[8]羅方.高速公路特長隧道事件檢測和自動預警系統探究[J].中國交通信息化,2023(10):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