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妮娜 張毅
皮影藝術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之一,將皮影藝術引進中小學課堂,以美術課程為載體,對其校本化處理并進行課程建設,有利于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播與繼承,形成學校藝術教育特色。在皮影校本課程建設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課程的目標、內容、作業設計以及評價維度,本文就個人的實踐經驗進行簡要闡述。
一、研究緣起
1.黨和國家教育政策方針的引領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就提出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強調,新時期要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2014年,湖南省在全國率先下發《關于進一步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工作的通知》。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引進校園,既能增強學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意識,又能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校園內的普及與傳承。
長沙高新區的幾所學校積極響應,率先嘗試將皮影藝術引進校園,以美術課程為載體,進行皮影藝術校本化實施的序列化探索,并將其貫穿至整個義務教育階段,形成系統的課程體系,通過皮影的形式來頌揚中華經典,培養學生的藝術審美和文化自信。
2.國家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
隨著國家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發展,尤其是新課標的頒布,對培養什么樣的人有了更深刻的闡釋。新課標提出要以素養為導向,培育學生終身發展和適應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核心素養,注重啟發、互動、探究,增強學生認識真實世界、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創造中成長;要把課程育人擺在第一位,打破單一學科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學科的整合,各種知識的融合,跨學科不是簡單的學科知識相加,而是一種融合、整合、跨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皮影藝術融入美術課堂是新課標理念的體現。它需要綜合多門學科的知識與技能,體現動手剪刻的實踐操作、皮影傳統紋樣的文化內涵、材料和技法上的創新使用以及結合現代信息技術的創意表演等,具有綜合性、實踐性和藝術性特征,能夠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創新精神的人”奠定基礎,符合當前教育改革發展的方向。
3.美術學科自身發展的需要
美術學科有自身的特殊性,即范圍廣泛、類別眾多,無論哪個版本的教材在編寫時,都無法將某一類別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較為全面地進行呈現,現有美術教材中的內容大多分散且不連貫。將皮影藝術引進美術課堂并開展序列化教學,既能圍繞一個藝術類別進行系統全面的學習,又能讓美術學科體現階梯式的邏輯,形成相對完整的、具有發展規律的學科單元體系。
二、研究過程
1.皮影校本課程的目標設計
課程目標的制定是課程設計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必須做到科學嚴謹。2022年頒布的《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美術部分)是藝術課程校本化實施的藍本,在此基礎上,還需結合中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發展規律,不能脫離科學任意設定。
美術課程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學習技法并培養審美,從而獲得情感態度價值觀和文化上的理解,除此之外,其對創造力的培養也有優勢。因此,皮影校本課程的目標設定要從技藝、審美、情感、文化內涵四個方面出發。
2.教材課例的梳理與整合
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階段美術教材中,五年級上冊“皮影”一課是直接與皮影相關的內容,七年級上冊“喜慶吉祥的民間美術”一課在拓展部分提到了民間皮影??梢姡滩闹心転槠び靶1菊n程提供的課例不多,但可以篩選并梳理與學習畫皮影、做皮影相關聯的課例后再整合,以單元課的形式貫穿整個中小學階段。
比如,一年級上冊“畫畫火柴人”“螞蟻搬家”兩課主要是學習人與動物的結構,教師可以借助皮影,讓學生理解動物的四肢以及人的身體結構,并以游戲的形式讓學生體驗和把玩皮影,使其在學習美術知識的同時對皮影藝術有初步的認識。又如一年級下冊“剪貼組拼小村莊”“剪對稱魚形”、二年級下冊“剪紙動物”等課都是學習物體外形特征的內容,教師可以將這些有關剪紙拼貼的課例融合為皮影單元課,這樣既能學習美術的基礎知識與技能,也能了解皮影的制作方法。以此類推,從各學段的美術教材中篩選出與皮影相關聯的課例進行整合,形成階梯式的皮影校本課程。
3.皮影校本課程的具體實施
(1)時間安排
為了讓皮影單元課的學習更加科學合理,學??刹扇∶繉W年第一學期期末、第二學期開學集中學習皮影單元課。比如,一年級第一學期“畫畫火柴人”“螞蟻搬家”兩課不按教材編寫順序教授,放到該學期最后一周學習這兩課形成的皮影單元課。接下來,在第二學期開學初的第一課,以“奇妙的撕紙”“剪貼組拼小村莊”兩課為基礎開展皮影單元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影子表現時外形特征的重要性,進一步加強對皮影的認識。以此類推,皮影校本課程的實施在時間安排上按照這個規律進行。
(2)作業設計
新課標理念下,我們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皮影校本課程的學習,不單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技能,更要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用皮影的表現形式表達出來。因此,在作業設計方面,教師可采取平面繪畫、動手剪刻、綜合表演等形式,使學生更加多樣化地學習并傳承皮影藝術。比如,小學低年段利用影子參與表演,中年段畫皮影(頭茬、紋樣)感受傳統藝術的程式化魅力,高年段制作皮影并進行皮影表演;初中年段則在理解傳統皮影的文化內涵后,創造皮影相關的文創產品。
(3)評價維度
在對皮影校本課程進行評價時,不能局限于作品畫得是否好看、制作是否精美等,要更加注重學習過程和學生的參與情況,并注重對學生創造力的評價。除了作業和活動完成情況的結果評價外,還應以調查問卷的形式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以便了解課程設計以及教師教學的優劣。
4.樹立典型案例經驗
通過不斷探索與實踐,每個學段選出優秀的皮影教學案例,并收集和整理學生的作品做成皮影優秀作品集,甚至可以包括學生的優秀表演視頻。通過物化皮影校本課程的學習成果,讓研究得到更好的推廣與應用。
綜上所述,將皮影藝術引進中小學美術課堂,并以校本課程的形式開展序列化教學,不僅在傳承傳統藝術的基礎上實現了開拓與創新,也豐富了美術教學的內涵。
【本文系長沙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皮影藝術在中小學美術課堂校本化實施的序列化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CJK2019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