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矗 周洪艷
家校共育是優化教育的最佳途徑之一,其教育目的是家校攜手共促學生成長。從我國的教育發展來看,迫切需要將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緊密結合起來,通過家校聯合創造最佳的教育方式,促進學生的共同成長。面談家訪、成立家長委員會、召開家長會、借助數字化手段交流溝通等都是推動家校共育的有效途徑與方法。
一、家校共育的目的和意義
老子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這句話在告誡每一個教育者,孩子的成長需要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更重要的是讓孩子的缺點不斷減損,經過這個過程,孩子方能健康成長。孩子的問題有時會出現在家里,有時會出現在學校,甚至是社會上。學校與家庭相互溝通、協同合作,從而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才更有利于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二、家校共育的途徑與方法
1.面談家訪
教師與家長之間進行面對面的交流,遠勝于借助其他手段的溝通。與家長面談的方式有很多種,例如,家長到學校接孩子時,教師可以不失時機地與家長聊幾句,寥寥數語會像潤物于無聲的春雨流淌進家長的心中,自然而親切,沒有壓迫感,家長也樂于接受,這就是面談的藝術。當然,面談要找準機會,要先進行鼓勵再談問題,這樣才能使整個談話過程輕松和諧。在家校共育的過程中,家訪是實現與家長面對面溝通的最佳方式,到學生家里坐一坐、聊一聊,既體現了教師對學生的關愛,又體現出教師對家長的尊重,更有利于對學生的教育前景做好規劃。
2.成立家長委員會
教育的效果是家校合力作用下的結果,重在家庭與學校的緊密配合、互相支持。為實現“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的目標,增強學校工作的透明度,同時鼓勵家長參與到學校的管理和監督中來,促進家校溝通、聯動,筆者所在學校及各班級均成立了家長委員會。經過時間的考驗,我們發現,家長委員會確實能夠更好地幫助學校推動各項工作的開展。
3.召開家長會
在家校共育的大背景下,召開家長會是各個學校的普遍做法。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舉辦不同規模的家長會,如班級內部的小型家長會、年組內部的中型家長會及全校的大型家長會。在家校共育的過程中,教師要借助不同的家長會傳達教育心聲,傳遞學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研究針對學生的教育策略。家長會上,要把每個學生的表現向每位家長作一下匯報,指出其優點和存在的不足,讓家長能對孩子的情況有所了解。除此之外,還可以結合學校安排和班級的管理情況,向家長介紹和說明學校的相關規章制度、班級的常規管理方式以及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等方面內容。同時,還可以根據學生們的特點給家長提出合理化建議。
4.借助數字化手段交流溝通
白山市靖宇縣三道湖鎮興平希望學校是一所農村學校,學生大多是周邊村屯的孩子,家長主要以務農為生,因此,學校每年的家長會及家長課程都會安排在3月和11月,即便這樣,到校參加活動的家長也僅有80%,因為有一部分家長在外打工,因而讓所有家長到校參與活動成為一件難以達成的目標。2022年,學校參與了全國家校(園)共育數字化項目,通過家校共育數字平臺,家長和學生可以觀看家庭教育專家講座、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和開展志愿服務活動,這有效提升了家長的家庭教育素養。
同時,學校也搭建了家校教育平臺。通過這個平臺,教師定期發送文章、視頻、音頻等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對家長進行及時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導。一次,學校及時轉發了靖宇縣家教中心和關工委舉辦的家庭教育講座并組織家長觀看。第一天,群里的100多名家長都處于觀望的狀態。第二天,一名一年級的家長在群里分享了一段觀看感言,這使群里的家長們產生了共鳴。幾天下來,群里已經有七八十條的感悟分享,還有家長把自己喜歡的關于家庭教育的文章和視頻轉發到群里進行共享。另外,教師也可以向家長們推送他們較為關心的話題文章,為他們提供專業的指導。比如,針對孩子視力下降得很厲害的問題,可以向家長推送愛眼操,讓家長陪著孩子在家做好視力保護。
利用微信開展家庭教育時,要注意兩點。第一,要尊重和保護學生隱私。學生隱私包括信息隱私和成長隱私,例如,學生的學籍號、身份證號碼、父母姓名這些都屬于信息隱私,成長隱私是指學生的在校表現和各方面情況。第二,要注重與家長溝通時的表達技巧。新媒體時代,如果文字表述不恰當就會造成家長的誤解,因此,教師要學會藝術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當然,班主任還可以通過創建家長俱樂部、家長沙龍、家長咨詢日等方式與部分家長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溝通,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方式與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以此促進家校共育。總之,要充分發揮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合力,實現家校共育,就必須高度重視家校間的有效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