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沛中
潮州文化是在歷代傳承過程中不斷發展形成的漢文化體系中的子文化,屬于嶺南文化,是古代中原文化的遺存,是中華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10月在潮州市考察時高度肯定了潮州文化在中華文化和嶺南文化體系中的地位。作為嶺南獨具特色的文化資源,潮州文化能否延續獨特的魅力?如何在校園中形式多樣地學習和傳承潮州文化,從而讓學生接受文化熏陶、樹立文化自信?
校園是一名學生成長的重要載體,美育是一個以情感、感知為橋梁,陶養感情、培育高尚道德的潛移默化的過程。情感性是美育的另一個重要特征,也是一種審美特征。
學校作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陣地之一,要充分發揮教育主陣地的作用,利用學校平臺對潮州文化這一優秀文化加以推廣宣傳,讓潮州文化進入校園,進入中小學美育課堂,培養學生對潮州文化的親近感、認同感。同時,學校應充分開掘優秀的傳統文化資源,凸顯地方文化元素,以膾炙人口的形式讓學生喜聞樂見,漸漸入耳入心。
在廣東省張鷗名校長工作室第二階段研修活動中,筆者有幸近距離感受磷溪中學的美育成果。初見磷溪中學,感覺是一所很普通的學校。依山而建,學校面積不大,教室和宿舍樓也比較陳舊。在磷溪中學校長翁傳斌的陪同下,工作室成員們在校園內依次參觀了藝術作品展,參加了升旗典禮,觀摩了潮州大鑼鼓和二十四節令鼓的精彩表演。學生精工細作的潮繡作品,惟妙惟肖,令人嘆為觀止,嘖嘖稱奇;訓練有素的國旗護衛隊英姿颯爽,莊嚴整齊;熱烈奔放的潮州大鑼鼓和二十四節令鼓氣勢磅礴,蕩氣回腸。學校的美育藝術作品展和特色項目展示,讓磷溪中學這所學校綻放出勃勃生機,潮州傳統文化在教學和教育管理中有機結合起來成為了一道別樣的風景。據翁傳斌校長介紹,學校著力提升學校師生的精氣神,發掘潮州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將潮繡、大鑼鼓、節令鼓等傳統藝術帶入校園,發動學生積極參與,改變學生的精神面貌,又以學生帶動老師,提高了學校整體的活力和凝聚力。同時學校注重對美術生的培養,營造學校的藝術氛圍,大大改善了學校的整體面貌。
磷溪中學只是潮州文化推進學校“美育”的一片漣漪,近年來,潮州市政府組織開展了將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引入校園的活動,并積極創辦了華夏文化傳承學校和藝術教育特色學校。通過開展學校美育,引導學生收集信息,增強對潮州文化知識的了解,探索潮州文化的現狀、傳承和發展。積極探索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校園文化新樣態,著力培養學生的文化藝術傳承和創新能力,激發愛國情懷,陶冶道德情操,樹立文化自信,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潮州各級各類學校逐步開齊開足美育課程,不斷強化地方性藝術文化,加強藝術學科和其他學科的有機融合。同時,將積極挖掘潮州的藝術教育資源,邀請著名傳統文化藝術家、民間藝術家、工匠大師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進入學校和課堂,開展優秀傳統潮汕文化教育、培訓,如舞獅、舞龍、潮州刺繡、潮汕話童謠、潮州鑼鼓、英歌舞、陶瓷藝術、鑲嵌瓷器、鐵枝木偶,形成了“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局面。立足潮州文化,發展學校美育,我們要增強文化信心,親近和熱愛優秀的傳統文化,努力成為文化傳承的使者,壯大潮州文化的學生群體。
伴隨著潮州優秀傳統文化在校園的推進,師生們向“美”而行,在文化的浸潤下增強文化自信,更好地了解、理解潮州文化,接棒潮州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讓潮州文化得以一脈相承,源遠流長。
【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學規劃2022年度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計劃項目“潮州文化融入中學學校德育管理研究”(課題編號:2022ZQJK124)的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