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行雯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使教室的每一面墻壁都發出教育者的聲音。班級文化墻是每位老師都會重視的一個環節,美觀、內容豐富的班級文化墻屢見不鮮。但目前絕大多數的班級文化墻,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思想下完成的,雖由學生布置,體現的卻是班主任的設想,少有班級文化墻以學生的意志為主導,更鮮有家長參與其中。杜威認為,沒有家庭教育的參與,是難以真正讓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社會各方面要為青少年提供優秀的精神文化產品和德育活動基地,形成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參與德育工作的新格局?!边@對家校合作機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作出了進一步的肯定。
一、學生是建設班級文化墻的主導者
1.將設計和布置交給全體學生,促進個性化和多元化發展。班級文化墻不是班干和特長生的專利,它屬于班級中的每一位學生。教師可以要求班干組織一次“頭腦風暴”,讓每個同學都提出自己的設計和構想。學生最初提出的設想往往是粗略的,將之進行歸納整合、相互補充,落實為班級文化墻的不同欄目,再讓學生自行選擇欄目、組建團隊,分組開展策劃、籌備、制作、展出等一系列工作。既能確保每位學生的設想都能在班級文化墻中得到體現和展示,提高學生對布置班級文化墻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又能拓展班級文化墻的設計框架,讓文化墻的內容更豐滿、細致,體現更強的班級特點。以高度自主管理的方式開展班級文化墻的建設,一方面,更能激發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提高積極性;另一方面,也更能讓學生發揮自身特色與特長,喚醒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升學生的成就感。全體學生協商、合作、反思改進,學生的溝通能力、組織策劃能力、實踐能力都得以訓練和提高?!皠摻ò嗉壩幕瘔^程中的收獲與成長比班級文化墻本身所帶來的效果更有價值”。
2.注重內容更新,伴隨學生成長。班級文化墻的內容應當伴隨著班級的成長而不斷更新、豐富,它既不能是簡單的日常維護,也不能總是耗費學生大量時間和精力,不應注重硬件和外觀的改變,而應注重其內涵的發展與豐富。學生設計的很多欄目,比如:“我們的奮斗故事”“奇思妙想墻”“思維導圖展”“班級特色展”等,都可以隨著學生的成長、思維的演化、學習的推進,不斷地發展變化,獲得源源不斷的新內容。這樣既能保留許多硬件布置,節省學生的時間和精力,又能記錄和呈現學生的成長經歷,更好地展示班級文化的形成和凝聚,體現班級文化的內核。
二、家長是最好的觀眾,更應當是參與者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影響的一致性?!奔议L的參與和認同是班級管理的重要助力,也是家校共育的基石。
1.有效展示,讓學生感受到家長的關注。目前“家長將考試成績的提高放在首位”“忽視了對學生興趣愛好的培養”,忽視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也缺乏了解學生校園生活的平臺。班級文化墻恰好是校園生活的集中呈現,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主動向家庭成員展示班級文化墻。比如:舉行班級文化墻攝影比賽,讓學生將自己喜歡照片發圈,并附上簡單介紹(學生一般會著重介紹自己布置的部分),通過集贊多少,評選最具人氣獎。朋友圈的點贊和評論都是能直接呈現給學生的、來自家人和朋友的贊賞與肯定。讓學生感受到家長的關注和肯定,能帶給學生充足的成就感,使學生以更充沛的精力、更積極的態度面對挑戰、努力進步。
2.創設機會,提高家長參與度,增強家校教育的一致性?!凹倚:献鳠岫戎鹉昱噬保珜嶋H上,許多家長“長期積累的‘孩子的教育拜托學校了的觀念根深蒂固”“抵觸參與學校教育”,將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劃分明確的職責范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班級文化墻中加入家長關心的內容,引導學生主動向家長尋求幫助,以增大班級文化墻建設活動的吸引力,提高家長參與度和積極性。比如:“溫暖的瞬間”欄目中,學生寫出被父母感動的某個瞬間及最想和父母說的一句話,還“留白”等候家長的回復,雖然部分學生不好意思寫出真實的想法,仍引起了家長很大的反響,得到了大部分家長的積極回應。家長在班級文化墻的建設活動中參與度越高,越有利于家長全面了解學校教育、理解學校與班級的管理制度和原則,建立與學校一致的管理理念,讓學校教育得到更多來自家長的助力。
三、教師通過班級文化墻發揮指引和紐帶的作用
1.構建家校共育交流平臺,發展良好家庭氛圍、家校關系。班級文化墻的意義,不僅在于它的宣傳教化和個性表達的作用,也不局限于它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鍛煉,班級文化墻亦是一個溝通的平臺。讓學生交流協商、自主建設班級文化墻,能增進學生間的了解,幫助“個性化”的學生融入班集體。在班級文化墻的建設活動中,學生看到了家長的認可與贊賞,產生榮譽感和愉悅感,能進一步拉近親子距離。通過以學生為主體、有家長參與的班級文化墻建設活動,教師可迅速了解學生的特長、愛好、性格等,有助于教師開展日常班級管理工作;也能更快地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家長對學校教育的訴求,幫助教師有效地與家長溝通、選擇合適的方式方法開展家校共育工作,加深教師與家長間的信任與理解。
2.引導家長關注校園生活,切實幫助孩子成長。班級文化墻可以較全面地呈現學生校園生活。讓家長參與班級文化墻的建設,就是讓家長滲入學生的校園生活,能在學校教育中發揮家長的積極教育作用,幫助孩子進步,與孩子共同成長。比如“我們的奮斗故事”欄目,展現了后進生的掙扎、中等生的苦干以及學生的興趣與才藝,讓家長看到孩子的努力與進步,分享孩子的成功與喜悅,從孩子的校園生活中獲得自豪感,同時學生也能及時得到家長的肯定與敦促,給予家長和學生繼續努力的動力,促成良性循環。
3.轉變家長的觀念和習慣,推進家校共育。建設班級文化墻是一種隱性的德育方式,極大地降低了學生與家長的排斥心理,不易引起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的沖突;通過班級文化墻,家長看到孩子快樂與奮斗并存的校園生活,見證孩子的成長、分享孩子的成功,體會家校共育的快樂,提高家長參與家校共育活動的意愿;讓家長看到孩子在他們的鼓勵和敦促下,更加努力、更能堅持,感受家校共育帶來的良好的教育效果。
【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學規劃2021年度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計劃項目“城鄉結合部中學家校教育共同體構建的研究”(2021YQJK288)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