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心
一、運用思維導圖導出韻味
對于低段學生來說,理解童謠中的“押韻”有難度。但讓他們找出每一行的最后一個字所包含的相同或相近韻母卻并不難。通過讓孩子們圈畫出相同韻腳的思維導圖,并標上拼音,配上清晰明了的思維導圖,教師再加以指導朗讀韻腳,把押韻的童謠讀得愈加活潑生動、更具鏗鏘和諧感。
(一)用思維導圖繪制偶句押韻
如在教學童謠《螢火蟲》時,先讓學生讀過后迅速找出韻腳,很快地學生就能找出第一、二、四、六句的相同韻腳“ong”,此首押的是首句和偶句韻,分別是“蟲”“東”“籠”“功”這幾個字,馬上學生在圖紙上根據韻腳“ong”,以集中思維的形式繪制出了《螢火蟲》韻腳的思維導圖。
(二)用思維導圖繪制一韻到底
如《小蚱蜢》中的韻腳,每一句都押“ao”韻,一韻到底。學生拿著自己所畫的思維導圖越讀越起勁,甚至還模仿小蚱蜢的動作躍躍欲試。有些一韻到底的童謠押的還是同一個字,如韓國童謠《太陽》,由“來”字一押到底,學生繪制思維導圖時可根據“快出來”“鉆出來”“打開來”“河邊來”“敲起來”“露出來”,給每個“來”字標注著重點,繪制出韻腳的同時,也寫出了大自然的各種動態,一箭雙雕。
用思維導圖繪制童謠中的韻腳,能夠幫助學生感知童謠的韻味,懂得如何更好地把童謠讀好唱好,從而更好地感悟童謠的趣味性,為學生創編新童謠打下文韻基礎。
二、運用思維導圖抓住人物
《更上一層樓》是一首長童謠,總共有二十六句,占據了三頁紙,單看題目,怎么也想不到童謠的人物竟是十二生肖。此時教師引導學生拿出圖紙,開始根據童謠繪制《更上一層樓》的人物關系圖,有的寫有的畫有的涂,十二生肖的關系思維圖就在學生的創作下活靈活現。有的學生還標明了主題,使人物關系圖更加地清晰,標明這些任務都是緊緊相連、互相依靠的。
運用思維導圖畫出童謠中的人物,不僅能快速地抓住主要人物,還培養了學生整理童謠的能力,看著思維導圖中的人物圖,還能讓學生很好地讀背童謠。
三、運用思維導圖梳理脈絡
(一)借思維導圖,理人物特點
《小馬虎》寫了一個名叫王小五的小孩,做事特別馬虎,具體講了他在寫字上的馬虎情況,把午寫成牛,把鳥寫成烏,把四寫成西等,學生繪制好思維導圖很容易發現馬虎的王小五把形近的字都寫錯了,實際上粗心大意是造成馬虎的重要因素,用心學習用心書寫才能提高書寫的正確率。
(二)借思維導圖,理事物特點
童謠的智慧在于用三兩句告知孩子大自然的奧妙,思維導圖助推智慧的積累。在《聽聲音》教學中,筆者播放了各種大自然的聲音,讓學生去揣摩猜測,學生以聲音為主線,把分別聽到的聲音通過筆紙畫出來,形成思維導圖。把各種聲音的特點通過形象生動的圖畫表現出來,搭配背景音樂讀這首童謠,是完美的結合。還可以提示學生延伸大自然中更多的聲音,去豐富手中的思維導圖。
(三)借思維導圖,理事情發展
有些童謠是描述事情的,還可以用思維導圖繪制出整件事情的發展,清晰地展現事情脈絡。《小兔子開鋪子》講述了小兔子開鋪前的準備,還使用了數量詞一到十,仿佛看到了小兔子忙碌開鋪的身影。在此借助思維導圖,圍繞小兔子為開鋪所做的準備來繪制思維導圖,學生在涂畫中就記住了繁瑣的數量和對應的物品,理清脈絡后自然而然也就把童謠記下來或者背下來。
四、運用思維導圖習得美德
《小暑》中告知了學生小暑節氣的氣候特點以及人們的活動,寫出了小暑的熱:一伏熱似火,二伏燒開鍋,小狗伸舌頭,樹下打磨磨,大人和小孩,跳進海里躲。這么熱可怎么辦呢?小狗伸出舌頭來散熱,在樹下熱得團團轉,大人和小孩趕緊跳進海里酣暢淋漓地游泳解暑。在這首童謠中,思維導圖的發散性還可以延伸到小暑里鳴蟬、雷雨、荷花、吃芒果……讓優秀的傳統文化在學生中延續下去。
責任編輯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