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群義 欒棟祖 李彬 劉平 劉紅祥 劉豐波 張翔 劉東
中圖分類號:S858.31 文獻標識碼:C文章編號:1673-1085(2023)03-0029-03
雞傳染性鼻炎近幾年發病率明顯增加,一旦發病往往導致雞群出現生長發育受阻、產蛋率下降和死淘率增加等問題。隨著國家對抗生素的限用和禁用,靠抗生素來預防和治療該病的方法已行不通。實踐證明,雞群接種雞傳染性鼻炎油乳劑滅活苗后可降低該病的發病率和減少發病后的經濟損失,因此通過疫苗免疫來預防和治療該病越來越得到大家的重視和認可。但是近幾年,發現雞群接種雞傳染性鼻炎滅活苗后出現采食量下降、精神不振、死淘率增加等疫苗副反應。筆者根據多年臨床經驗和研究認為,接種雞傳染性鼻炎滅活疫苗后出現疫苗副反應的因素較為復雜,主要與雞傳染性鼻炎滅活疫苗本身的特點、雞群體質、接種部位、免疫次數和疫苗生產工藝等因素有關。在當前雞傳染性鼻炎發病率較高的情況下,探索有效、安全的預防方案,對生產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1 雞群免疫雞傳染性鼻炎滅活疫苗后常見的副反應
臨床上發現,首免雞群副反應較輕,二免后的雞群副反應較大;也有些雞群接種后無任何異常。多數雞群在注射疫苗的幾分鐘或幾個小時后,出現精神不振、呆立或臥立、采食量下降的癥狀。
反應較輕的雞群1~2 d后恢復正常,也有的雞群3~5 d才能完全恢復。反應嚴重的雞群多發生在二免,二免5~7 d后部分病雞表現精神萎靡、采食下降、消瘦、發育受阻、死淘率增加,死亡多與繼發弧菌性肝炎等疾病有關,死淘率達5%,雞群經過20~30 d后才能完全恢復正常。
2 接種雞傳染性鼻炎滅活疫苗后注射部位的病理變化
正常反應:注射部位有少量的肉芽顆粒,一般2~3周恢復正常。
異常反應:注射部位顏色發黃、腫脹、肌肉壞死,肌肉層肉芽顆粒融合成較大的硬塊。病雞多預后不良,逐漸消瘦,最后死亡。
3 接種雞傳染性鼻炎滅活疫苗發生副反應的因素
3.1 與雞傳染性鼻炎滅活疫苗的菌體蛋白大小有關
雞傳染性鼻炎滅活疫苗的菌體蛋白分子量較大,并且為了提高免疫效果,滅活苗中菌數含量較高,因此雞傳染性鼻炎滅活疫苗的應激反應要大于病毒性滅活疫苗。
3.2 與雞傳染性鼻炎桿菌繁殖中產生的內毒素有關
雞傳染性鼻炎桿菌在培養過程中會產生莢膜蛋白、菌毛蛋白、脂多糖等菌體蛋白,這些蛋白既是免疫原,也是內毒素。研究證明,剔除這些毒素后會降低疫苗保護率,所以還不能完全剔除這些內毒素。
3.3 與使用不同佐劑的雞傳染性鼻炎滅活疫苗有關
目前,不同佐劑的雞傳染性鼻炎滅活疫苗產生的副反應有差異。用于生產雞傳染性鼻炎滅活疫苗的佐劑主要有油佐劑和鋁膠佐劑,油佐劑疫苗產生的抗體滴度和保護時間要優于鋁膠佐劑疫苗。但隨著疫苗研發技術的提高和生產工藝的優化,這種差異會越來越小。但從應激反應的角度看,鋁膠佐劑疫苗要優于油佐劑疫苗,因此不同的品種和不同的雞群要選擇適合自己的佐劑疫苗。
3.4 與疫苗注射部位有關
從降低副反應的大小來講,油佐劑鼻炎滅活疫苗的注射部位應首選頸部皮下,其次是翅根肌肉,再次是胸部肌肉。副反應大小依次是頸部皮下<翅根肌肉<胸部肌肉<腿部肌肉;從疫苗吸收速度來講,頸部皮下>翅根肌肉>胸部肌肉>腿部肌肉。
鋁膠佐劑鼻炎滅活疫苗目前多采用肌肉注射,也可以采取頸部皮下注射。頸部皮膚松弛,注射空隙大,活動量大,毛細血管和淋巴結較多,因此有利于疫苗吸收和抗體產生,并且副反應較小。胸部肌肉致密、縫隙小,并且雞多喜歡趴窩,因此相對吸收慢并且副反應大。
3.5 與同一位置注射頻繁有關
疫苗佐劑的作用:一是形成抗原庫,緩慢釋放抗原;二是刺激機體啟動免疫系統,在注射部位大量產生巨噬細胞,吞噬抗原產生免疫應答。同一位置免疫一次油苗,一般3~4周可以完全吸收,這是肉眼的直觀判斷。在顯微鏡下觀察發現,其實肌肉纖維間仍有大量的細微疫苗顆粒,組織中的疫苗顆粒徹底吸收需要3~5個月,這些細微顆粒會不斷釋放刺激機體產生抗體。同一位置如果短時間內(一月內免疫2~3次)多次免疫,會導致該位置疫苗吸收不良,肌肉纖維抗原飽和,機體產生過度刺激和過度反應(類似免疫風暴),因此導致注射位置分泌物增多形成黃色干酪物,產生肉芽腫等不良反應。反應嚴重的雞易繼發其它疾病,引起死亡。目前,生產上在同一位置頻繁免疫導致疫苗吸收不良、雞群死淘率增加或產蛋率下降的問題比較普遍,需要引起大家關注和重視。
3.6 與雞群健康狀況有關
雞群在健康和體質良好的情況下,疫苗注射后沒有副反應或副反應較小;但如果雞群不健康,會導致較重的副反應。通常,通風不良、密度較大和飼喂劣質飼料等都會危害雞群健康。
4 避免或減少雞傳染性鼻炎滅活疫苗副反應的措施
4.1 加強飼養管理,保證雞群健康
飼喂優質飼料,控制飼養密度合理,通風科學,免疫前2 d可以在飲水中添加多維素來提高雞群抵抗力。
4.2 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
4.2.1 優化免疫程序,減少免疫次數 不同的接種部位要交替使用,避免所有疫苗都注射到胸肌或翅根,這對降低疫苗副反應和提高雞群抵抗力非常關鍵。
4.2.2 雞傳染性鼻炎滅活疫苗盡量接種頸部皮下 疫苗接種頸部皮下會更安全,副反應最小。大日齡雞頸部皮下注射完全可以在生產上進行推廣,免疫效率不比胸肌或翅根慢。其動作要領是捏住頸部上1/3處,將雞頭拉出籠門,利用籠門固定雞,注射器以小于30°朝背部方向刺入頸部皮下,注射完成后放入其它雞籠。
4.2.3 其它位置接種選擇 接種時,翅根優選,其次是胸肌,并且要與上次免疫間隔至少30 d。
4.3 選擇優質、適合的疫苗
4.3.1 當雞群狀態不是很穩定時或雞群處于產蛋高峰期,建議推遲免疫或選擇鋁膠佐劑滅活疫苗接種。
4.3.2 雞群開產前建議選擇優質、質量有保證的油乳劑滅活疫苗。青島易邦公司近幾年在雞傳染性鼻炎滅活疫苗研發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如選用優質佐劑、在抗原培養過程中優化生產工藝,既減少了與應激有關的因素,又提高了保護率,開產后免疫保護期長達9個月,對當前流行的鼻炎有較高的保護率。
5 總結
副雞嗜血桿菌感染雞會引起傳染性鼻炎,對雞的生產性能造成較大影響,引起育成雞生長不良、產蛋雞產蛋率下降等損失,若與大腸桿菌等其它病原混合感染會造成更大的損失。近年來傳染性鼻炎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提高飼養管理水平、做好生物安全措施以及合理的疫苗接種是應對該病較為有效的防控手段,但由于雞傳染性鼻炎滅活疫苗本身的特點和目前我國疾病種類多導致免疫頻繁、免疫程序不合理、免疫操作不規范等因素,導致了雞傳染性鼻炎滅活疫苗接種后出現較大的應激反應,甚至導致較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在養殖過程中,提高雞群管理水平,降低患病幾率;優化免疫程序、規范免疫操作,減少應激反應,尤其是研發保護率高、應激反應更小的新型疫苗是未來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