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順琴
中圖分類號:S858.31文獻標識碼:C文章編號:1673-1085(2023)03-0062-03
1 發病情況
2021年8月11日,甘肅某蛋雞養殖場引入8 500只海蘭灰雞苗。在飼養7 d后,養殖員發現雞舍中的雞開始出現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現象,有部分雞出現呼吸道癥狀,且伴隨嚴重的腹瀉。養殖戶采用氟苯尼考等抗菌素對病雞進行治療,但是治療效果不明顯,病雞死亡數量不斷增加,隨后蔓延至其它雞舍。在發病1周后,養殖戶上報至疫病防控中心。中心工作人員詢問得知,在引進前期,曾對雞群進行大范圍的疫苗接種,還發現該養雞場內部環境差、衛生不達標、飼養管理不規范、舍內溫度和濕度控制不合理等多處問題。隨行獸醫根據雞群發病特點、臨床表現、病理變化進行了初步診斷,懷疑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腸道疾病。隨后采集病料進行實驗室診斷,確診為大腸桿菌感染,及時采用相關藥物對發病雛雞進行了治療,病情得到控制,極大地降低了養雞場的經濟損失。
2 診斷
2.1 臨床癥狀
發病初期,病雞癥狀不明顯,食欲衰減,精神萎靡不振,雙翅無力下垂,活動意愿降低;在患病1~2 d后,開始出現消化道癥狀,嚴重腹瀉,稀便顏色為白色、有明顯的惡臭味[1];少數病雞因腸道炎癥導致高燒不退。發病中期,病雞日漸消瘦,羽毛失去光澤,皮膚彈性變差,生長緩慢或停滯。發病后期,在病雞肛門處堆滿糞便,堵塞肛門造成排便疼痛反應,發出尖叫聲;后期食欲基本廢絕,最后因身體各器官衰竭而亡。
2.2 病理剖檢變化
隨機選擇10只病死雞進行剖檢。發現病雞的呼吸道以及胃腸道的病變明顯。氣管出血,氣管中存有一些泡沫狀黏液[2];在少部分病雞的脾表面有白色壞死灶;腺胃乳頭有出血點;十二指腸出血、血中混有脫落的腸黏膜;小腸有出血,血液鮮紅,腸道內含有一些黃白色內容物;在個別雞的病變臟器存在一些白色的纖維素性滲出物。
2.3 實驗室檢測
2.3.1 細菌分離培養與革蘭氏染色 用無菌棉簽蘸取送檢病雞樣本的心血、肝周以及心包的纖維素液體,接種在普通瓊脂培養基與麥康凱培養基上,37 ℃培養24 h觀察結果。在普通瓊脂培養基上,生長出一些單個隆起的灰白色半透明狀小菌落,整體呈圓形,且表面光滑、邊緣整齊。在麥康凱培養基上,生長出紅色的菌落。挑取單個菌落涂片,經革蘭氏染色、鏡檢,發現為革蘭氏陰性、短粗、兩端鈍圓的小桿菌,符合大腸桿菌的形態特征。
2.3.2 藥敏試驗 采用kirby-Bauer紙片法開展藥敏試驗。在普通營養瓊脂上涂布培養純菌落,選擇了紅霉素、青霉素、四環素等15種常見藥敏片。通過測量抑菌圈的直徑,結合測量數值,判斷藥敏結果。判斷標準具體參考2005年版的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試驗結果顯示,細菌分離物對哌拉西林敏感。
2.3.3 生化試驗 生化試驗結果表明,吲哚試驗和甲基紅試驗陽性,VP試驗陰性,枸櫞酸利用陰性。
2.4 診斷結果
結合上述臨床癥狀、病理剖檢情況以及實驗室檢測結果,判定為大腸桿菌引起雞腸炎。
3 雞腸炎型大腸桿菌治療
若病雞癥狀較輕,可采用哌拉西林飲水治療,一般每天用藥2次,連續用藥7 d,有著良好的治療效果。病重雞,采用大腸桿菌特效藥“桿立克”[3],這種藥物屬于高效復合抗菌藥物,能夠快速破壞細菌體表生物被膜,提升細菌細胞崩解速度,加快細菌死亡,對頑固性、重癥大腸桿菌病有著良好效果,一般用量為100 g“桿立克”兌水400 kg,在3 h內讓病雞集中飲用。如有必要,還可以在病雞每升飲用水中加入恩諾沙星0.6 g、頭孢拉定0.5 g,自由飲用,每天用藥2次,連續用藥4 d可治愈。重癥加倍,預防減半。通過采用上述用藥措施,雞群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用藥第2天雞群不再出現新的病例,病雞食欲逐漸增強,精神狀態也恢復正常,不再出現死亡雞。此次雞場發病雞為10日齡的雞苗,不需要休藥期,如果是在產蛋期要注意用藥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大腸桿菌感染是一種常見的細菌感染,應避免長期采用同一種治療藥物,否則很容易產生耐藥性。大多數病例中都提到了用中獸藥進行治療或預防,效果良好,如采用清瘟敗毒散、禽菌靈等中成藥進行雞腸炎型大腸桿菌治療;預防方面可以采用白術、茯苓、桑皮、澤瀉、大腹皮、龍膽草、白芍、木瓜、姜皮、甘草等中草藥,按病情酌量配比,煎汁喂雞飲用,同時將藥渣磨碎拌入飼料中,能夠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4 加強飼養管理和免疫檢測
4.1 加強衛生管理
從很多患有雞腸炎型大腸桿菌的養雞場中均發現,雞舍衛生條件較差,大量雞糞堆積而沒有及時清理,舍內憋悶、潮濕、空氣不新鮮。因此,養殖戶進出雞舍時需要加強個人消毒,日常需勤打掃雞舍,定期清糞和清除各種污物以及對飼養工具清洗與消毒,避免大腸桿菌傳播;雞舍內部應建有專門的排水設施,及時排除污水。夏季,注意做好防暑降溫工作,在雞舍上方搭建遮陽網(棚),避免陽光直射雞舍以及雞群身體,為雞提供一個庇蔭場所;如有條件,還可以在雞舍內安裝排風扇、降溫濕簾以及空調等設備,進一步提升雞舍降溫效果。冬季,需要加強保暖,在雞舍外部安裝透明塑料擋墻,既能夠遮擋寒風,又能夠兼顧光照,起到良好的保暖作用;還要定期通風換氣,科學合理控制飼養密度。另外,孵化車間、種蛋及孵化設備,應規范落實各種消毒措施,避免經種蛋傳播大腸桿菌。
4.2 減少應激
各種不良的應激因素易導致雞內分泌功能紊亂,免疫力下降,易暴發雞腸炎型大腸桿菌疾病,因此必須加強內部管理,減少應激發生,如嚴禁外來人員、車輛進入雞舍,做好雞舍的外部防護,及時修補雞舍墻壁孔洞,避免老鼠、黃鼠狼以及其它動物進入雞舍。有條件的在雞場建設時對雞舍進行隔音處理,避免外部噪聲刺激雞群,引起“炸群”等問題。在進行人工授精或者免疫接種時,注意要輕抓、輕放,減少對雞的刺激。
4.3 科學配置飼料
雞生長需要優質的全價飼料以確保營養充足供應,吃的好,雞體質才好。飼料配置要科學合理,滿足雞不同生長階段需要,如在產蛋前期,要注意合理控制蛋白質,占比不宜過高,通常為15%~16%,多維素的含量約為青年雞的2倍,補喂貝殼砂或石灰石粒來提高鈣含量;在產蛋高峰期,保證蛋白質含量17%,飼料配方中足夠的能量進食量是關鍵,同樣注意多種維生素的配比,蛋雞微量元素用量多為40%~60%,其中鈣的含量在3.5%以上,磷含量在0.4%以上。產蛋后期,降低飼料營養的能量、蛋白質水平,并適當限飼,鈣含量增至3.7%~4.0%。
4.4 加強雞群監測,及時淘汰病雞
在日常養殖過程中,應注意對雞的行為、采食量加強觀察和記錄,并觀察雞糞便是否異常,及時發現病雞、隔離,同時對健康雞群采取一些緊急防疫措施。病重無治療價值的雞及時淘汰,作無害化處理。
4.5 加強抗體檢測,及時免疫
由于雞大腸桿菌血清型比較多,需要參考本養殖場或區域大腸桿菌流行情況和血清型類型,選擇有效的疫苗。目前大多蛋雞養殖場只是按照一般的免疫程序給雞群進行免疫,不大重視抗體檢測。加強雞群抗體水平檢測,做到及時了解和掌握免疫前后雞群體內抗體水平變化, 養殖場根據雞群健康狀況了解疫苗抗體在本場消長規律,以便在特殊時期及時補免,并對免疫程序進行適時調整。
參考文獻:
[1] 周慧玲.雞腸炎型大腸桿菌的診斷與治療[J].中國動物保健,2022,24(01):62-63.
[2] 張繼剛.1例雞腸炎型大腸桿菌病的診斷與治療[J].養殖與飼料,2022,21(05):118-120.
[3] 經圣勇,吳益備.雞腸炎型大腸桿菌病診斷及治療[J].中國畜禽種業,2020,16(06):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