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韡
中圖分類號:S858.31文獻標識碼:C文章編號:1673-1085(2023)03-0060-02
蛋雞生長過程中極易感染多種疫病類型,造成蛋雞生產性能下降,影響養殖效益的提升,需要養殖者日常高度重視疫病防控,做好針對性防控工作。本文對一例蛋雞不明原因發病進行了分析和探究,并提出中醫辨證治療措施,希望能夠為蛋雞產蛋期用藥提供一定的參考。
1 發病情況及診治經過
1.1 發病情況
2023年初安徽省某蛋雞養殖場飼養180~300日齡海蘭灰蛋雞約2 000只,在冬末春初之際,個別雞出現精神不振、采食降低的臨床表現;隨著時間延長,患雞病情愈加嚴重,采食量和飲水量明顯減少,精神萎靡,畏寒,伴有腹瀉,且排便時發出痛苦的聲音,產蛋量急劇下降。此次發病,原因不明,病情發展迅速,偶有死亡。工作人員給予復方磺胺氯達嗪鈉粉劑治療3 d,癥狀略有好轉,但是沒有達到預期治療目的,隨后養殖場管理人員尋求當地防疫部門來現場幫助。
1.2 現場狀況及剖檢變化
專家對養殖場的環境進行調查,發現養殖場的圈舍外墻無保溫,當時正處于初春,天氣比較寒冷,圈舍內溫度較低,濕度也比較大。晴朗天氣時白天舍內溫度尚可,夜間要低很多。患病雞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排出的糞便比較稀薄,摻雜少量未能充分消化的飼料;羽毛雜亂,縮頭縮頸,雙翅下垂;畏寒,不喜動,鼻有黏液,冠、臉的顏色發白,腿觸之發涼。
剖檢發現病死雞皮膚干燥,氣管顏色正常,肺臟水腫;腹腔內能看到泡沫狀分泌液,肝臟、腎臟水腫,脾臟腫大;腺胃、腸道水腫,小腸、直腸有出血點;部分雞的卵巢萎縮、變形。
1.3 診治
在治療時,首先改善患雞的飼養條件,提高舍溫、控制濕度,適量通風,改善圈舍的空氣質量。治療優選中草藥,具體方劑如下:黨參50 g,白術、蒼術、茯苓、澤瀉、生姜、甘草、當歸各40 g,附子、陳皮、羌活各35 g,白芍、厚樸、黃連、黃芩各30 g,上述藥物混合加水煎煮,過濾的藥汁混入飲水中讓患病雞自由飲用,藥渣粉碎與飼料混合均勻一起喂給患病雞,同時補充維生素E,連用3~5 d,能夠有效緩解臨床各種癥狀。
2 中醫辨證治療
結合疾病所表現出的各種臨床癥狀,從中醫角度扶正驅除病邪。由于患病時節正處于冬末春初,氣候比較冷,晝夜溫差大,再加上養殖舍內溫度較低、濕度高,蛋雞容易受寒,導致身體陽氣虛弱,對腸道功能、排泄功能等產生了威脅,形成郁滯,瘀而化火。治療關鍵在于選擇清熱解毒中藥,科學配伍,促進患病雞各臟腑功能的恢復,緩解癥狀。方劑中,黨參、白術、茯苓、甘草,四君子補氣補脾,能夠起到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黃連、黃芩味苦性寒,燥濕去火,用于疾病治療,起到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效果。黃連還能夠抑制胃酸分泌,保護蛋雞的胃粘膜。蒼術、陳皮、厚樸,能夠健胃安脾,對蛋雞的腸胃功能起到一定的調整作用,保護胃粘膜,還能夠抑菌。附子、細辛,溫經回陽。羌活、防風,升脾勝濕。當歸和血,澤瀉利濕……上述藥物混合使用,用作治療蛋雞不明原因發病能夠扶正祛邪,起到解表和營、補脾祛濕的效果[1],從而有效緩解各種癥狀。
3 心得體會
蛋雞產蛋期一旦發生不明原因的疾病,通常表現出的癥狀比較復雜,治療難度很大,用藥必須謹慎,否則不正確用藥會導致有些抗生素通過代謝進入雞蛋內,造成雞蛋中抗生素藥物殘留,長期食用必然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此次蛋雞發病后,養殖場首選復方磺胺氯達嗪鈉粉劑(使用此藥注意要有6 d棄蛋期)按20 mg/kg體重進行治療3 d,對過料型腹瀉起到了一定治療作用,但其它癥狀并沒有改善,而且雞群處于產蛋期間,養殖戶也不敢隨意用藥。對此,如果發現蛋雞產蛋期出現疾病問題,暫時也查不出原因,一般考慮病毒性感染,可以優先選擇清熱解毒中草藥治療蛋雞疾病,優勢明顯,安全、高效,而且治愈率較高、死亡率低、復發率低。另外,日常飼養管理工作中,在季節交替確保圈舍溫濕度的穩定,加強通風,提高圈舍空氣質量;對蛋雞的生長情況做好監測,一旦發現食欲不振、精神不佳、排便異常、產蛋量下降等情況,要及時隔離并做好環境消毒,并尋求防疫部門的專家幫助,盡早治療,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同時,養殖過程中還需做好常規消毒和免疫接種工作,日常巡視要勤、飼喂要科學、營養豐富均衡,并做好日常藥物保健,使用中草藥添加劑、微生態制劑等綠色添加劑,增強免疫力和提高產蛋率[2]。
4 結語
綜上所述,蛋雞生長過程中容易出現不明原因發病的情況,對此除了做好日常的生物安全防控和精心飼養外,要對蛋雞的行為、生長情況做好監測,及時發現、及早治療。在當前我國蛋雞養殖的環境和國家對獸藥限制使用的背景下,應用我國中藥的臨床用藥優勢來實現蛋雞的無抗養殖,將是今后的一個大趨勢。
參考文獻:
[1] 王孝明.中醫辨證治療蛋雞不明原因發病[J].養殖與飼料,2017(04):72-73.
[2] 岳洪,徐瑞晗,趙力,等.一例蛋雞不明原因產蛋下降病例的診治[J].畜牧獸醫雜志,2020(04):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