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芳
新課標給出了這樣的課堂教學評價建議:教師應樹立“教-學-評”一體化的意識,科學選擇評價方式,合理使用評價工具,妥善運用評價語言,注重鼓勵學生,激發(fā)學習積極性。“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方案,基于課程標準、教材和學情確定學習目標,評價設計先于教學活動設計。因此,在設計教學方案時,首先設計確切的學習目標,然后根據學習目標設計評價任務,最后將評價任務鑲嵌到教學活動中去。這種逆向教學設計保證了學習目標、教學活動和評價的一致性。語文主題學習最大的特點就是以一課一得設計為要,在課堂上拓展相關聯(lián)主題的課外篇目進行學習,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
一、突出語文要素,理清課文在單元中的主任務
教師要認真閱讀教學參考書,了解這個單元的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做到心中有數。就算是一、二年級,其實每個單元都有自己的教學重點。比如,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就是圍繞“革命先輩”這一人文主題編排《八角樓上》《朱德的扁擔》《難忘的潑水節(jié)》《劉胡蘭》四篇課文。“借助詞句,了解課文內容”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其中《朱德的扁擔》的主任務就是借助描寫朱德同志挑糧時的詞語,體會朱德同志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精神。
二、定準教學目標,合理設置教學過程中的核心問題
閱讀了參考書,明確了一課書的主任務后,我們就要合理設置教學過程中的核心問題了。核心問題的設置關系到教學目標的達成,需要我們對教材進行解讀,是一項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如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朱德的扁擔》核心問題就是:大家為什么越發(fā)敬愛朱德同志了?對于這個比較大的問題,我們又可以合理地分成若干子任務讓學生完成:自由朗讀課文三、四自然段;用“_____”劃出描寫朱德同志的句子;抓住關鍵詞句說說朱德同志是個怎樣的人。把核心問題分解成操作性強的子任務就能很好地落實這個單元的語文要素,達成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三、“教-學-評”一體化設計,做好有針對性的教學評價
(一)合理設計評價任務和評價標準。評價任務是教學設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設計評價任務的過程就是進一步明晰、細化學習目標,思考達成證據,選擇學習方式、評價方式的過程,確保學習目標在課堂中真正落到實處。可見,評價任務要指向目標達成,要根據語文要素、教學目標、核心問題進行一體化設計。
(二)評價任務和標準要清晰明白。我們在設計評價任務和標準時要考慮學生理解能力,指導語要清楚明白,要讓學生清楚知道做什么,做的先后次序怎么樣,做成怎么樣(也就是評價的標準劃分),由誰評價等等。如果用語言表達不能說明白,教師可以通過舉例子、親身示范等形式給予幫助和解釋。評價任務如果敘述不清,容易導致教師不斷提醒學生,干擾學生的學習和正常的思維,不利于課堂的思考的連貫性與完整性。
(三)評價語要有針對性。如二年級《朱德的扁擔》就評價學生有沒有找到描寫朱德同志的語句,會不會抓住關鍵說出朱德同志是一個怎樣的人。四年級《麻雀》就主要評價學生能不能畫出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語句,抓住關鍵詞說出老麻雀、獵狗的印象。這樣,我們的評價就很有目的性和針對性,能夠提高學習目標的達成度。
(四)教師要做好評價指導。做好評價指導有利于指導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有利于促成學習目標的達成。一是組織學生互相評價時,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根據評價任務和評價標準對同伴的學習進行評價。二是對同伴的評價進行再評價,提出指導意見,引導學生內化評價標準、把握評價尺度,在評價中學會評價,達成學習目標。
四、主題式拓展,一脈相承做好
例如,四年級《麻雀》就可以拓展閱讀《顫抖的羽毛》。小組合作解決以下問題:(1)文章圍繞“公雞”按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內容。捉雞——(救雞)——(喂雞);(2)圈畫出作者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詞句,批注自己的感受到公雞的形象。兩道問題的設計與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寫一件事,要把事情寫清楚”的要求高度吻合,把課文習得的方法很好地進行了遷移鞏固訓練。評價時也可以參照課內的評價標準進行,就能更好地達成了本課的學習目標。
責任編輯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