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伯房
“滴水之恩,涌泉相報。”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而現在,這種傳統美德正面臨著被丟棄的嚴重局面。近幾年發生的辱罵老師、弒殺父母等惡性事件,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感恩意識的嚴重缺失。
感恩教育必須從孩子抓起。感恩實踐,到底應該如何實現?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在教學中要重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挖掘課程內容的價值取向,要發揚和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在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
一、在綜合實踐活動學科教學滲透感恩教育是學科整合現實需要
當代學生缺乏感恩意識,大多數又是獨生子女,父母為他們提供了較優裕的物質生活條件,總是盡量滿足他們的要求。在這樣的環境下,今天的孩子開始更注重自我感受、自我享受。再加上有些父母不能理智地教育孩子,溺愛、遷就和包辦代替。致使一些孩子認為父母為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感恩似乎成了沒必要的東西。他們對我國自古就有的“羊跪乳,鴉反哺”等古訓以呈現記憶模糊,實踐中已有意或無意地忽略感恩。
在平時教學中,筆者碰到過這樣的同學:家里條件很好,父母把他的衣食住行,樣樣照顧得很好,但對父母的話,只要一言不合,就發脾氣,頂撞父母。這是典型的不知感恩的例子。學科中具有豐富的德育教學資源,要挖掘各學科的感恩素材,但許多學校缺乏有組織、有針對的實踐活動。因此,以實踐活動為主線的感恩教育的學科整合已經迫在眉睫,正視感恩教育,五育并舉,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健全人格的好學生。
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過程蘊含豐富的感恩教育活動形式
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進行課程整合,發揮課程優勢,通過滲透感恩教育的方式,發揮課程優勢,使學生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1.以感恩自然恩賜為主題的實踐活動
大自然不僅無私提供給我們生存的物質環境,還以壯麗大好河山孕育我們的人格,滋潤我們的身心。比如可以結合定向越野實踐活動,告訴學生全部人類都是地球的居民,地球是億萬人類的母親。地球只有一個,如果我們不愛護地球母親,如果她被破壞了,我們別無去處。定向越野的開展都是在風景優美的自然環境中進行,并能震撼著我們純潔的心靈……在欣賞這些美景的同時,我們不禁要贊嘆大自然的偉大,賜予我們如此美麗的環境。沒有大自然的無私給予,人類根本無法在地球立足。
2.以感激父母養育為主題的實踐活動
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中,設計活動內容感恩教育的活動形式很豐富,再結合勞動教育,多角度表現了父母養育之恩:讓學生重溫經典生活場景,如觀察生活中不畏辛勞、無怨無悔的母親;探訪在現實生活中幫助殘疾子女堅定生活信心的偉大母親……
在勞動教育實踐活動時,看到人們在土地上辛勤勞動、愉快工作、幸福生活的情景,當聲、像、感同步的情境作用于學生的感官,喚起學生為地球的和諧美景而贊嘆的情感體驗之后,再看到環境遭到嚴重污染,而今千瘡百孔的畫面。兩種反差巨大的情境,會給學生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也給學生帶來強烈的情感體驗,能有效激發學生熱愛美麗家園、感恩自然的情感及責任心。
作為綜合實踐活動教師,就要與時俱進,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充分利用活動資源,學科整合,精心設計活動形式,做好評價,突出滲透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責任編輯 韋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