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生
2015年暑假,新滘中學組織德育隊伍赴杭州參加培訓,在這次培訓上老師們第一次接觸“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張學新教授的對分理念讓個別老師產生興趣。秋季開學后張春燕老師向學校提出嘗試對分課堂模式,對于來自高校的對分課堂模式,學校當時還是抱持懷疑態度的,不敢在全校全面實施,只是鼓勵張老師先在自己的課堂進行實踐,且實踐且觀望,希望通過先行實踐后評估對分課堂能否在中學“落地”才全面推行。
一、對分課堂的嘗試與起步
在張學新教授的引領幫助下,張老師大膽嘗試,敢于實踐。2015年12月,她受邀參加嶺南師范學院組織的“華南地區對分研討會”第一次對分交流與學習。學校借此契機組織全體高級教師和對對分感興趣的中級教師一起同行,參加華南地區對分課堂研討學習。
學校為老師們提供鍛煉和學習的機會,而老師們也把握住交流機會,在課堂教學上大膽探索和實踐對分。正因為個別學科老師的對分實踐,從教學效果反饋可見,對分課堂契合學校的辦學特色和理念,更能提升課堂中師生的主觀能動性。
二、對分課堂的實施與發展
1.深入課堂探究,提升課堂效果
為了使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學校廣泛開展,2016年9月和2018年6月,學校先后兩次邀請復旦大學張學新教授到校做了對分專題講座,張教授還為學校“對分課堂”教學法實驗學校揭牌并參加對分教學研討會。學校領導班子明確表態,支持和鼓勵大家大膽實踐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提出今后教學工作的重心——認認真真抓課改,扎扎實實抓基礎。結合學校學生的實際,大力推行“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和“生態課堂教學模式”相融合的實踐和探索。
隨著對分課堂模式實踐的深入,學校涌現一批“對分先鋒”教師,他們大膽上好校內外對分公開課、研討課,實現對分常態課。對分課堂的實踐深受學生的歡迎,課堂進一步被激活,效果進一步提升。如“對分先鋒”曹早玉老師每一節課的備課上課都采用隔堂對分或當堂對分,撰寫對分教學實踐論文。她的學生由最初的略微生疏到后來的積極主動,大膽發言,大方展示,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同時學生的成績也不斷提高,每年她所任教班級都名列前茅,數學課堂逐漸變得生動活潑起來了。
英語科區花英老師在所任教的班級持續進行對分常態課的實踐,包括閱讀、聽說、語法、寫作新授課和復習課。對分課堂模式在所有課型中的實踐結果讓她驚喜,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能力有了很大提升,思維的碰撞在課堂上真正發生,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升,他們的成績比對照班有了很大的提升。
2.多方交流學習,不斷提升信心
學校通過工作室定期組織對分教研,每學期都組織對分公開課、研討課和校內外的講座分享活動,并推動開展一校兩區之間的同課異構。隨著對分課堂模式的實踐,老師們逐漸積累了教學經驗,增強了信心,干勁更足。他們的實踐引起校內老師、教育同行乃至市內外一些學校的關注和興趣,他們紛紛發出邀請函,邀請新滘中學老師與他們交流分享對分的經驗。特別是2020年5月,經全國對分課堂創新聯盟理事會通過,批準新滘中學張春燕老師成立“全國對分名師工作室”(級別中級),2021年3月,對分聯盟批準張老師的“全國對分名師工作室”從中級升為高級,這是新滘中學對分課堂模式實踐的又一里程碑。
新滘中學近兩年與貴州甕安珠藏中學結對子,開展線上線下對分科研交流和同課異構等,對老師們觸動很大,增進了教師相互交流和合作,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曹早玉老師以數學對分課例前往貴州甕安縣珠藏中學進行交流示范,效果顯著。
3.延伸教育科研,解決課堂難題
多年來,學校堅守“生態教育”理念,堅持“以教育科研引領教師專業發展”的工作思路,鼓勵教師大力開展教育科研,解決教育教學面臨的困惑。對分課堂模式在新滘中學實施后,先后有多位老師結合教學中發現的問題,及時申報相應的科研課題,開展研究探索。例如,張春燕老師先后主持海珠區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對分課堂模式應用于初中思品復習課的行動研究——以廣州市新滘中學為例》、廣州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初中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此外,還有多位老師成功申報了海珠區教育科學規劃對分項目課題。學校對分先鋒老師以科研引領課堂改革,實行“生本教育”策略,借對分工作室平臺,致力于課堂教學改革,以問題為導向,以對分理論為支撐,通過聯合高校對分專家,集思廣益,融合交流,形成更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思路,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們的專業發展。
4.成就名師骨干,促進專業發展
課題研究是教師個人成長的重要階梯,對分骨干教師以對分課題為導航,立足自己的課堂問題,進行對分課題研究,他們一方面加強對分理論學習,一方面堅持歸納提煉課堂上遇到的問題,經常關注學生的反饋,采用實訪或問卷調查等收集學生的建議,完善對分課堂的細節,并把自己在對分實踐中的案例收集形成案例集,基于課堂問題撰寫論文,形成研究成果,師生都受益于課題研究。
張春燕老師堅持對分實踐并取得多項成果,她先后被評為廣州市中小學政治骨干教師、海珠區“十三五”教育科研工作優秀個人、首批“全國對分課堂教師發展先鋒教師”、全國對分課堂首批認證教師,她撰寫的論文收錄于《海上明珠大學堂》海珠區“十三五”教師科研優秀案例精選。許紅春老師也先后被評為廣州市骨干教師、廣州市骨干班主任、海珠區名教師、海珠區“十三五”教育科研工作優秀個人等;區花英老師應用對分課堂模式參加海珠區中學第四屆“海教杯”教師課堂教學技能大賽獲得一等獎,她在海珠區江南外國語學校展示對分課堂的主題拓展閱讀課《Unit 5 Educational Exchange》并在全區內介紹對分課堂模式,并作《在鍛煉中成長,在遺憾中提高》的實踐對分課堂教學的經驗分享,被遴選為廣州市中小學英語骨干教師;語文科任車老師應用對分課堂模式先后榮獲“海教杯”二等獎、廣州市青年教師技能大賽的說課比賽獲區一等獎,還被評為海珠區語文骨干教師。
教師的進步有目共睹。學校對分先鋒多次在校、區、市、省內外進行公開課展示與專題交流發言,開展對分“同課異構”,對分專項課題結題或成功立項,真正實現學校對分實踐創新成效。
5.融入德體科藝,助力學生成長
對分課堂在學校文化科目的探索和實踐,激活了課堂教學氣氛,促進了師生課堂的互動,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大大激發師生的熱情。從而引發其他學科老師的興趣,體育、藝術、科技科目的老師也紛紛引用這一理念,在課堂上嘗試,甚至班主任們還將對分的模式應用于班會課堂以及班級管理中。
學校立足課題為抓手繼續引領,帶動老師們開展學校生涯教育研究,通過“以點帶面”的方式,建設“德育高地”。通過課堂觀察,生涯主題班會課應用“對分”模式,提高學生參與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自律和良好習慣的養成,有利于建立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生自主管理機制,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落實學校生長德育,老師們傾注愛心,關注每一位學生,使德育充分體現“為了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的理念。
三、對分課堂的收獲與影響
回望來路,學校對分課堂從最初的個別科目實施到全方位鋪開,從最初的思品到英語、數學,擴展到語文、歷史、物理、體育等學科。科研路上不停息,對分成果逐漸形成體系。實踐證明,對分課堂教學探索,激活了課堂氣氛,提升師生的信心。通過課題立項,深入對分探究,解決課堂教學中的困惑和難題。對分教學實踐擴展到德育、科技、藝術,助力學生全面發展,收獲累累碩果。
展望未來,學校將繼續聚焦特色發展,以對分科研為抓手,依托對分工作室為平臺,促進多方交流學習,通過對分科研加速學校對分先鋒教師的成長,帶動一批年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敢于實踐,大膽探索,打造教學研一體化的師資團隊,逐步形成構建廣州市新滘中學學科對分課堂系列研究,期盼對分科研強校譜新篇。
【本文系廣東省廣州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初中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立項編號:202012571)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