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企以黨支部為引領、以黨建為紐帶,在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共治氛圍下,積極探索助力農村發展的可行性路徑,不僅顯著提升了農村經濟發展活力,幫助農民實現了增收致富,而且彰顯了國企的政治擔當和社會擔當,對增強國企黨支部的戰斗力也有積極作用。本文首先辯證分析了國企助力農村發展的必要性,然后分別從實施人才工程、培育特色產業、重視就業保障、完善基礎設施、做好對口幫扶、關注生態建設六個方面探索了國企助力農村發展的具體路徑,最后從實踐出發,總結了堅持因村施策、強化服務意識、構建長效幫扶機制等建議,為新時代國企黨建與農村發展在更廣范圍、更深層次的結合提供了經驗借鑒。
關鍵詞:國企;農村發展;鄉村振興;路徑
村企黨建聯建,共謀鄉村發展,是新時代推進鄉村振興的一種有效途徑。近年來,國企以黨建為引領,不僅實現了高質量發展,而且積累了豐富的黨建工作經驗。在這一背景下,國企履行自身的社會職責,借助于國企黨建與農村發展相結合的有利契機,將國企黨建優勢轉化為農村發展優勢,破解鄉村振興道路上的各種難題和困境,更好地體現出國企在助力農村發展中的責任擔當和重要作用。基于此,探究助力農村發展的可行性措施成為當前國企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國企助力農村發展的必要性
助力鄉村振興、支持農村發展,是國企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也是國企必須履行的政治責任、社會責任和經濟責任。國企本身具有的資源優勢,使其能夠在參與農村建設、助力農村發展的過程中,提供必要的人力、技術、設施和經驗等支持,夯實農村發展的基礎。另外,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企的“根”和“魂”,這就決定了國企在追求自身發展、深化供給側改革的同時,也必須以黨建為紐帶,聯系好、服務好廣大人民群眾。基于此,深化國企黨建與農村發展的融合,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
二、國企助力農村發展的路徑
(一)實施人才工程,提升村“兩委”班子戰斗力
以往國企主要通過給錢、給物的方式幫助農村發展,但是有些農村由于村支部書記帶頭能力不夠強、村委缺乏服務意識等,并未將這些資源很好地利用起來,導致農村發展達不到預期。新時代國企在助力農村發展的過程中,要重點做好“黨建+配強人才”工作,筑牢鄉村振興戰斗堡壘,切實提高村“兩委”班子的組織力、戰斗力和凝聚力。國企可以實施人才工程,從黨員隊伍中挑選能力出眾、責任心強的干部,以駐村干部的身份進入村黨支部,為農村發展出謀劃策。這些來自國企黨組織的駐村干部,可以將國企黨建工作中已經熟練運用的方法,成功運用到農村黨支部建設中,從而提高村“兩委”的工作水平。例如,有些農村因為年輕勞動力流失嚴重,村“兩委”班子里年輕人較少,創新力、戰斗力不強。而國企通過安排年輕的黨員干部充實村“兩委”班子,能夠顯著提高村“兩委”班子的戰斗力、創新力,讓基層黨組織的服務水平得到顯著提升。除此之外,國企黨組織還可以將創業帶頭人、農民企業家等發展成為黨員,帶領村民共同致富。
(二)培育特色產業,激發農村經濟發展活力
培育特色優勢產業,是促進農村穩定持續發展的關鍵,也是確保鄉村振興目標順利實現的前提。國企通過打造“黨建+產業發展”模式,探索鄉村振興致富之路,讓農村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被激活,步入良性發展軌道。為此,國企黨支部與村黨支部要開展深入交流,并且進行實地走訪和調研,找出農村的特色產業和優勢資源,然后以此為契機培育特色產業,通過差異化競爭壯大農村產業,實現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例如,有些農村雖然地理位置偏遠,但是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為其發展鄉村旅游產業創造了良好條件。基于此,國企一方面可以提供資金,在保留原始自然風貌的基礎上,做好農村旅游景區周邊配套產業的開發,包括餐飲、住宿、娛樂等,增強對游客的吸引力;另一方面還要做好宣傳工作,在電視網絡媒體和抖音、微博、微信等新媒體上投放廣告,以提高農村旅游景區的知名度。將自然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讓農村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在培育和發展農村特色產業的過程中,國企的黨員干部也要強化服務意識,做好政策咨詢、技術指導等工作,讓農村特色產業能夠做大做強。
(三)重視就業保障,提供更多就業機會
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而當前農村發展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青壯年勞動力和優秀人才的嚴重流失。農村地區之所以會出現“空心化”現象,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農村地區的就業機會有限,傳統的種植業、養殖業等收入不高,迫于經濟壓力,很多青壯年只能外出務工。國企助力農村發展,必須重視就業保障,通過“黨建+就業”提供更多就業機會,達到吸引和留住人才的目的,進而夯實農村發展的人才基礎。依托農村特色優勢產業,在壯大產業的同時,還要以特色產業為核心,同步發展上下游產業,通過延長產業鏈的方式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吸納更多的就業人群。以農村電商產業為例,可以提供電商平臺運營、電商產品銷售、電商平臺維護等就業崗位,配套的物流產業還能提供裝卸工、配送員等崗位。除此之外,相關的企業也可以提供包裝、加工等就業機會。只有落實好“黨建+就業”,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才能吸引不同層次的人才,以人才振興為農村發展提供支撐。
(四)完善基礎設施,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農村產業振興和經濟發展,離不開完善的基礎設施。近年來,地方政府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由于很多村莊地理位置偏遠、基礎設施匱乏,對社會資本的吸引力不強,導致農村發展受到重重阻力。因此,要想順利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首先要解決農村基礎設施不完善的問題。國企黨建與農村發展相結合,也要瞄準農村地區的這一“痛點”,圍繞農村的發展需求和產業特色,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為鄉村振興創設良好的外部環境。例如,有些農村雖然有許多特色產品,但是因為基礎設施落后,導致特色產品無法順利銷售出去,甚至經常因為產品滯銷而挫傷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國企可以充分發揮“黨建帶動基建”的優勢,投入資源幫助農村完善交通、網絡等基礎設施。這樣一來,農村可以發展電商產業,拓寬特色產品的銷售渠道。同時,便捷的交通還能降低物流成本,吸引物流企業在農村設置站點,讓特色產品可以盡快銷往各地。隨著農村基礎設施的日益完善,農村經濟的內生活力將會被激活,甚至會出現農村發展反哺國企生產的情況,最終實現國企與農村同步發展的共贏局面。
(五)做好對口幫扶,保障農村特殊人群權益
國企助力農村發展,不僅要從宏觀層面上關注農村經濟的發展,而且要從微觀層面上保障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在農村地區,有一部分特殊人群由于各種原因沒有經濟來源,甚至無法自理,成為國企重點幫扶的對象。對此,國企黨支部要加強與村黨支部的聯系,掌握農村殘疾人、失獨老人、失能失智人員等特殊人群的相關情況,然后讓國企黨員干部做好明確分工、進行對口幫扶。國企黨員干部除了要以企業名義定期入戶走訪,從物質層面上給予幫助,還要通過拉家常的方式,了解這些特殊人群的需求,了解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對于個人能力范圍之內的,可以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對于個人無法解決的,匯報給國企黨組織,由組織商討對策、給出方案,最大程度上保障特殊人群的權益。國企助力農村發展,應當讓人人都能共享農村發展成果,在這一過程中讓國企黨員隊伍的良好形象在農民群眾的心里扎根,在不斷積累口碑的基礎上,為今后國企黨建與農村發展在更廣范圍、更深層次上融合創造良好條件。
(六)關注生態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鄉村振興必須走綠色發展之路,國企助力農村發展的過程中,也必須關注鄉村生態建設。一方面,國企可以采取“黨建+生態治理”模式,有針對性地解決當前農村地區存在的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問題,通過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廣大農民群眾提供一個干凈、宜居的美麗鄉村環境,切實提升農民群眾的幸福感。例如,國企黨員干部要深入實地做好調查,關注農村隨意排放生活廢水、隨意傾倒生活垃圾的現象。在此基礎上,以“黨建+生態治理”為切入點,增加資金投入,整治已經填滿垃圾的河道,解決水污染問題,在治標的基礎上,還要多措并舉解決根本性問題。考慮到農村隨意傾倒生活垃圾是因為村民環保意識不強、配套垃圾收集設施缺乏導致的,國企黨員干部可以通過入戶宣傳的方式,向村民發放“生活垃圾處理明白紙”,讓村民養成垃圾定點投放的習慣,幫助他們樹立“美化環境、人人有責”的意識。另外,國企還可以出資購買干濕分類垃圾桶,為村民定點傾倒生活垃圾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國企在助力農村發展的過程中,要堅持做到環保優先,杜絕為了追求農村短期發展而盲目開采資源、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關注農村生態振興,以“黨建+生態治理”為契機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才能在促進農村可持續發展和提升農民群眾幸福感上實現統籌兼顧。
三、國企助力農村發展的保障建議
(一)深入開展調研,堅持因村施策
近年來,國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以黨建為橋梁紐帶,連接了國企和農村,讓國企在助力鄉村振興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從調查情況來看,有些國企雖然在農村投入了大量的資源,但是農村發展并未達到預期效果,長此以往將嚴重打擊國企幫扶農村的積極性。究其原因,主要是國企未提前開展調研,不了解農村地區的實際情況。如在農村發展面臨哪些制約因素、農村有哪些值得開發的優勢產業等方面沒有做好充分調研,沒有制訂幫扶方案,盲目投入資金資源,這很難真正幫助農村發展。要想避免此類問題的發生,國企黨員干部應當深入農村開展調查研究,與村干部、與農民群眾交流交談,盡可能全面、細致地掌握農村各方面的具體情況,在此基礎上探索“黨建+農村發展”的可行性措施。只有做到了“一村一策”,才能以最少的資源投入,在最短的時間內取得最理想的發展成績。國企黨支部應與村黨支部結成對子,以實現鄉村振興為戰略目標,積極探索“黨建+農村發展”的具體措施。國企應在農村的人才、產業、生態等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在推動農村發展的基礎上確保鄉村振興目標順利實現。
(二)強化服務意識,彰顯國企擔當
國企助力農村發展,既是國企承擔社會責任的一種直接體現,也是國企黨組織的使命擔當。因此,國企黨組織必須強化服務意識,以實際行動和飽滿熱情投入農村建設中,助力農村發展。國企黨支部與村黨支部要展開深入合作、進行密切交流,既要了解農村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困難,也要認識到農村在某些方面的發展優勢。在雙方的相互配合中,共謀鄉村振興未來藍圖。國企在對口幫扶農村的過程中,因為農村的基礎設施薄弱、產業類型單一、人才流失嚴重,需要國企從各方面投入大量的資源。這種情況下,國企的一部分管理人員只考慮自身的經濟利益,害怕幫扶農村會拖慢國企發展步伐。國企黨組織應當堅定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扛牢鄉村振興的政治任務,以“黨建+農村發展”為契機,切實履行好國企的政治責任、社會責任,在能力范圍內最大限度地給予幫助,帶領農村走出一條特色發展道路,彰顯國企應有的擔當。
(三)關注長遠發展,堅持長效幫扶
鄉村振興是一項系統化、長期性的工作。因此,國企助力農村發展的過程中,必須構建長效幫扶機制,才能確保鄉村振興目標的順利實現。調查發現,有些國企雖然從人才、資金、技術等方面給予了大量支持,農村發展成效顯著,但是由于缺乏長期規劃,一段時間后各方面的投入減少,農村的可持續發展也受到了明顯的影響。為了避免此類問題的發生,在國企助力農村發展的過程中,要注意加強頂層設計和長期規劃,構建長效幫扶機制。助力鄉村振興是國企義不容辭的責任,國企黨組織必須制訂短期、中期、長期計劃,為“黨建+農村發展”工作的開展提供方向性的參考。同時,根據國企的生產經營狀況、農村發展的實際情況,靈活調整各個階段的資源投入,這樣在保障各類資源穩定投入的基礎上,不僅為國企助力農村發展提供了物質保障,還能為促進國企更好地服務于農村發展夯實基礎。在國企的助力下,農村的人才、產業將逐步實現振興,自主發展能力增強,對國企的依賴性降低,這時可以逐步減少資源投入,但是仍然要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以國企黨建優勢賦能鄉村穩定發展。
四、結語
近年來,國企以黨建為引領,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積極參與農村生態、經濟等各方面的建設,確保了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實施,履行了國企的政治責任,彰顯了國企的社會擔當。在國企助力農村發展過程中,不僅要增強服務意識,而且要做好充分調研,既要了解農民的需求、農村發展的需求等,也要挖掘和培育特色產業。在“黨建+人才建設”“黨建+拓展就業”“黨建+生態治理”“黨建+產業發展”等模式下,將國企黨建優勢轉化成為農村全面發展優勢,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面,確保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
參考文獻:
[1]吳昌澤.國有企業在鄉村振興中的實踐路徑選擇——基于廣東省屬國企支持鄉村發展的思考[J].廣東經濟,2019(8):45-46.
[2]肖子琦,李佳敏,齊聰聰,等.鄉村振興戰略下山東省農村零售業社會責任履行現狀研究[J].市場周刊,2020(2):36-38.
[3]顧海英.鼓勵國有企業和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振興的實施路徑和政策建議[J].科學發展,2022(3):9-11.
[4]賴慶晟.國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價值、困境與路徑選擇[J].商業經濟,2021(7):4-5.
[5]邱慶穎.國有企業助推鄉村振興對策研究[J].中國科技投資,2021(7):76-77.
[責任編輯:王芳玲]
作者簡介:何旭(1988—),男,河北任丘人,政工師,碩士,研究方向:黨的建設理論與實踐、國企黨建和領導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