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年

贏得民心,前提在于和群眾想在一起。我是土生土長的向巷村人,2018年響應仙女鎮黨委號召,回村擔任黨支部書記,面對村賬負債20多萬、基礎設施落后、群眾意見大的狀況,還頂著個建檔立卡貧困村的帽子,怎么改變?我帶領村“兩委”班子遍訪全村農戶,通過召開灣子會收集群眾意見,發現問題主要聚焦在產業不強、農民不富、基礎設施落后三個方面。結合群眾的意見,黨支部確定了“深耕柑橘、肉牛產業,實現村強民富”的發展思路。先是向黨員和村民代表講清楚,組織外出學習,形成思想認同。然后由代表們進灣入戶講,凝聚全村共識。在這個過程中,我深切體會到,堅持黨的領導,是做好農村工作的根本保證。要想取得群眾的信任,必須和群眾同坐一條板凳,手握手、面對面、心貼心,真正想在一起。
基層治理,關鍵在于發動群眾參與。在村級工作中,我切實感受到“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僅憑村“兩委”一班人,實在是忙不轉。于是,我們細化治理單元,將3個村民小組劃分為16個灣落。縱向上,構建“村—組—灣落”貫通到底的組織體系,村黨支部下設3個村民小組黨小組,明確19個黨員中心戶。在每個灣落推選黨員、村民代表和致富能人擔任聯戶長,每名聯戶長聯系15—30戶群眾,發揮社情民意收集員、矛盾糾紛排查員等“六員”職責。橫向上,建立完善桔緣柑桔專業合作社等3個經濟組織,志愿服務分會等5個社會組織,工、青、婦等群團組織,形成黨組織居中引領、各類組織聚合環繞的組織矩陣,確保每名群眾都至少被納入一個組織中。原來村民常有一句話掛在嘴邊:“車從門前過,天晴一把刀,下雨稀巴糟。”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發動群眾投工投勞、讓地讓利,在桔緣大道的修建過程中,老百姓無償讓出土地8000余平方米,籌工籌勞600余人次,讓多年來群眾詬病的“揪心路”修成了群眾拍手叫好的“連心路”。我們探索實施積分制管理辦法,設立積分銀行,1分兌換價值1元錢的物品,累計兌現洗衣液、衛生紙等價值3萬余元的日常生活用品,實現了“小積分”撬動“大參與”。我們充分認識到,“共同締造”是一把基層治理的金鑰匙,只有把各方力量都融合到一起,特別是把群眾組織動員起來、讓群眾參與進來,才能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共同締造,重點在于實現共同富裕。柑橘、肉牛是我們村兩大支柱產業,但一直停留在傳統種植養殖層面,發展路徑不廣、農戶收益不高。我們全力推動產業升級、品種改良,與省農科院果茶所等科研院校建立聯系,引進“愛媛果凍橙”“金秋砂糖桔”等新品種;創新實施“3321”肉牛養殖模式,并與全國肉牛產業首席科學家、華中農業大學曹兵海教授開展合作,成功研發A4等級雪花牛肉。現在,我們的柑橘從之前的每斤6、7毛錢,變成了每斤5塊錢,培育出的A4雪花牛肉可以賣到每斤400元。同時,依托桔緣柑桔專業合作社,探索“村社合一”發展模式,吸納本村及周邊村1300余名果農入社抱團發展,2019年4月,向巷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在資源股基礎上增設現金股,村民自籌74.3萬元入股村級產業,2022年實現分紅8.7萬余元。我們著力打造柑橘文化主題公園和牛郎山牛業小鎮,2022年7月發布了“浪漫仙女”旅游線路,不久前,中國肉牛產業發展大會也在枝江召開。以農促旅、以旅興農,一體謀劃業態開發和村莊運營,讓老百姓吃上了旅游飯,村集體走上了農旅路,實現了美麗鄉村向美麗經濟的蝶變。我們深刻感受到,發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堅持共享發展,打造“利益共同體”,才能形成“命運共同體”,共同富裕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