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雯 張娜 邵欣
小區架空層下歡聲笑語,方寸之間自有天地。老人們聚集在此聊天下棋,孩子們圍坐閱讀學習,小小乒乓球桌旁熱鬧非凡。
這便是武漢市江岸區永清街道新天地社區“家門口的文體空間”,這個小小的“新天地”是社區黨委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的生動實踐。
雙區融合,“賦能”助力
新天地社區位于武漢天地總部經濟集聚區(以下簡稱“集聚區”),集聚區擁有4棟5A級寫字樓,入駐總部企業21家,世界500強企業19家。動能強勁的集聚區和時尚活躍的商圈是新天地社區的亮點,社區和集聚區“融合”是新天地社區開展共同締造的極佳選擇。
近年來,永清街道黨工委在江岸區委組織部的指導下,深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新,通過謀劃“社區+武漢天地總部經濟集聚區”聯建大局,搭建共同締造組織架構,將共同締造工作相關的區直部門、街道、小區、企業商戶等各方主體聯結在一起,夯實有力的組織體系,盤活社區治理資源,形成基層治理的合力。
2022年,武漢天地片區成為江岸區“共同締造”活動試點之一。為進一步推進“雙區”融合,集聚區綜合黨委和社區積極推廣“七助四進”服務模式,推動市場資源和社會資源雙向鏈接、協同共治。除了社區服務集聚區,集聚區也發動白領走進社區,發揮所長為居民服務。
“通過共同締造試點工作,激發企業商戶共建動力,深化社區與武漢天地總部經濟集聚區美好天地‘雙區融合治理品牌。”新天地社區黨委書記王銳端介紹。
居民需求,項目“孵化”
“小區地磚破損松動,每逢下雨天,走在小區內,總是濺起泥水,能不能翻新一下。”常陽永清城小區居民提出訴求。
“地磚翻新”項目是新天地社區黨委創新打造的13個“共同締造”項目之一。在居民的共謀共建下,常陽永清城小區地磚煥然一新,而之前破損的地磚變成了花壇的圍擋,廢物利用,兩全其美。
根據居民群眾和企業商戶的需求,社區黨委還打造了四大類項目載體:環境改造、公共服務、產業發展和基層治理。其中環境改造項目載體由區建設局、房管局、街道參與指導,社區黨委、業委會、物業三方聯動,居民群眾共同參與改造方案設計,最后三方共同出資出力出智完成,居民的訴求都能落地落實。
社區治理,“破繭”而出
“三分靠建,七分靠管,‘共同締造不僅是共同建設,更要共同管理。”王銳端介紹,社區黨委積極貫徹“五共”工作機制,組織業委會、物業,共同制定居民公約,劃定黨員責任區,成立一系列的微組織、自治組織,組織下沉黨員、聘請“兩長四員”,共同管理“新天地”。
社區黨委還通過組建商圈理事會、商圈評議團、鄰里夜話等,對共建共管項目落地情況進行監督和反饋,并對項目推進過程中的典型事、典型人、典型項目進行評議,“天地好先鋒”“天地好鄰居”“天地好人”等由此誕生,持續激發居民和商戶參與社區治理、共評治理成效的熱情。
“在招募社區規劃師的過程中,我們發掘了一大批社區能人,營造了良好的鄰里氛圍。”王銳端說。
如今的“新天地”,下沉黨員、居民等捐出書籍與大家共享;企業職工、居民群眾共同開展乒乓球賽、讀書分享會等各種活動……互信互助、和睦相處的社會風尚彌漫在“新天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