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志偉
[摘 要]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相連,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支撐。國家高度重視發展職業教育。“崗課賽證”融合育人模式聯結了產業界、教育界、競賽界、證書界四大主體,助力培養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增強職業教育的適應性。基于導游崗位能力要求構建課程體系,通過專業比賽“以賽促學”“以賽促教”,將職業資格證書融入人才培養方案。通過“崗課賽證”相融合促進師資建設,推動教學改革。
[關鍵詞]崗課賽證;導游專業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志碼:A
2023年春節長假我國國內旅游出游人數達到3.08億人次,比2022年同期增長了23.1 %,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88.6 %,國內旅游收入達到了3 758.43億元,比2022年同期增長30 %。攜程發布《2023年春節旅游總結報告》,報告顯示春節期間國內外旅行訂單量迎來3年新高,訂單整體較2022年春節增長4倍;春節期間全家出行的跟團游回溫,訂單同比增長4.2倍。出境游成績也很亮眼,整體訂單同比增長640 %,多個國家熱烈歡迎中國游客。伴隨旅游業的強勁復蘇,對旅游從業者的需求旺盛,導游人員終于迎來春天。但是旅游市場復蘇不是回到過去,近3年對旅游偏好的影響將深刻改變旅游投資方式和供給行為,旅游業對從業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面臨旅游市場復蘇后的旅游從業者需求缺口,職業院校作為培養旅游從業者的重要陣地,需要調研國家、行業對旅游人才的真實需求。針對崗位需求開展教學改革。國家高度重視職業教育,對于導游專業,學校的課程要和旅游企業相關崗位對接,從事導游講解工作必須持有《全國導游資格證書》,各級導游大賽、研學大賽等重要性日益凸顯,“崗課賽證”相融合符合職業教育的發展,是職業院校綜合育人的最優選擇[1]。
2019年教育部發布了《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其中指出要提升校企合作的水平。在2021年全國職業教育大會上,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提出,要深化三教改革,“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提升教育質量。國家和地方的諸多利好政策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截至2023年1月,在知網官網,以“崗課賽證”為關鍵詞可以搜索到464條結果,以“導游專業崗課賽證”為關鍵詞,只能搜到2條結果。由此可見,“崗課賽證”融入導游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深度還不夠。
1 “崗課賽證”相融合的育人模式存在現實問題
1.1 “崗課賽證”相融合的深度還不夠
導游專業“崗課賽證”相融合,包括旅游產業、職業院校、行業競賽界和證書界四個不同系統的相互融合。現階段高職院校導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與旅游產業行業對接還不夠緊密,旅游企業、行業、社會各界參與到融合育人的模式還僅僅在資源整合的淺層面,導游專業的畢業生綜合能力水平仍然偏低。旅游產業、院校、行業競賽、證書界四個系統相互融合的要素機理仍不明確,沒有達到“崗課賽證”融合育人的目的。“崗課賽證”融合育人模式要以整體思維設計和推進育人全過程,以高等職業院校課程改革為核心,將四個不同系統的要素融合到課程體系中,變為全方位、全過程、多要素的相互融合[2]。
1.2 “崗課賽證”融合效果難評估
評估“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效果仍以課程分數、技能大賽獲獎情況、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通過率等方式呈現。在課程評價上,仍然側重理論知識和技能鑒定的評價形式,不能反映學生的實際職業能力。1+X證書在某種程度上導致高職課程過于重視考證,課程教學走向非考不教,應試教學在職業院校上演,違背了課證融通綜合育人的本質。雖然導游專業在建設中已經融入了“崗課賽證”,但是在學生評價考核、導游服務技能大賽與課程的深度融合、導游大賽師資團隊的建設等方面還要進一步探索。
2 “崗課賽證”融入人才培養模式
針對旅游行業崗位需求,導游專業從頂層設計、校企合作、產教結合的角度入手來制定導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多維度評價、增值性評價的實施方法。
2.1 基于導游崗位能力要求構建課程體系
“崗”即崗位能力需求。旅游產業結構升級、旅游直播的興起、信息化技術在旅游業中的運用,世界局勢對旅游業的深遠影響,這些都引起旅游人才需求的變化。通過對旅游市場調研明確旅游從業者的缺口數量以及旅游產業行業最新技能標準,依據旅游企業的真實崗位能力需求,將旅游企業的資源與學校的資源相融合,打造旅游企業培養與校內培養相融合的教學模式,旅游企業和學校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實現旅游產業的需求與學校的專業設置相銜接、行業職業標準與課程標準相銜接、教學過程對接生產過程。
“課”指學校的課程以及教學體系。導游專業的課程體系要緊扣旅游行業的發展需求,制定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課程標準、教學方法、課程內容和評價體系,課程設置和教學實施不再基于學科知識體系,而是轉向基于導游員的工作過程,將課程模塊化、項目化,整合校企的師資、實訓場地、實踐文化等資源。職業院校培養復合型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課堂仍是主戰場。學生的能力是循序漸進提升的。基于導游崗位能力要求、新時代旅游業轉型、文旅深度融合、旅游偏好轉變等新變化,高職院校要與企業共同研討構建更適合旅游業新發展的導游專業課程體系。對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需要分階段、分層次完成[3]。
第一階段側重對導游崗位初步認知與基礎知識。在這個階段,通過參觀旅游企業、帶領學生去旅游景區短線教學等方式,讓學生初步感知導游崗位。課程設置以導游工作所需基礎知識為主,如《旅游概論》《全國導游基礎知識》《地方導游基礎知識》《旅游政策與法規》《旅游地理》《旅游禮儀》等,通過認知實踐,培養學生對旅游行業的基本認知,培養學生的基本職業素養。在思政教育上注重培養學生的政治立場、法制觀念。相關支撐課程包括《思想道德與法治》《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形勢與政策》《成人教育主題活動》等,針對近幾年學生中出現心理問題比例升高的趨勢,可以開設一些心理類課程,引導學生注重情緒管理。
第二階段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從導游崗位的人才需求出發,根據導游崗位的要求,將導游崗位工作拆分成任務,以崗位倒推確定課程,構建課程體系。注重導游崗位需求,培養學生面向相關崗位群的專業核心能力和職業證書的考取能力,培養學生的拓展技能。按照導游職業資格標準,依據旅游業的新發展和導游崗的新需求,設計開發導游專業的核心課程,如《導游業務》《旅行社經營實務》《旅游市場營銷與策劃》《領隊實務》《模擬導游》等,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通過長短線教學相結合,不斷實踐帶團能力。假期安排學生去企業集中實習,通過集中訓練更好地使學生學會如何將平時所學的理論知識真正運用到實際帶團當中,讓學生將課本知識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從而達到提升學生專業技能的目的。這個階段在思政上注重培養學生的知法守禮、文化自信、工匠精神、職業素養。
第三階段通過拓展課程,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可以考慮開設能力拓展提升的課程,如《導游與旅游審美》《旅游文化》《客源國》《旅游文學》《中外民俗》《旅游心理學》等,繼續夯實專業能力,同時要考慮旅游業新發展方向的課程,如《旅游電子商務》《研學課程設計》《戶外拓展活動策劃與組織》《研學指導師》《研學旅行策劃與管理》《旅游直播》《旅游新媒體營銷》等。這一階段注重培養學生“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應該落實產教融合,旅游企業、學校合作開展教學,部分專業核心課程可以由企業開展。企業安排相關崗位的工作人員做學生的師傅,在學生的見習實習、跟崗實習、頂崗實習階段進行指導,對于學校來說也要安排專業教師指導學生,由此形成“雙導師制”,和企業共同育人。讓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體驗教學和實訓,實現實境育人。與此同時,思政教育也要貫穿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根據導游專業的人才培養特點,在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實施課程思政、專業思政一體化設計。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為國家旅游業培養政治立場堅定、品德高尚、適應新時代旅游業發展的現代導游人才。
2.2 課證融和
“證”指的是1+X證書。其中“1”指的是學歷證書,“X”指的是職業等級證書。證書是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認可憑證。將職業等級證書融入課程體系構建,可以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證書是行業標準,導游專業的學生需要考取《全國導游資格證書》,《全國導游資格證書》是學生畢業后從事導游業的敲門磚,是行業準入的條件。學校可以開展實施“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導游專業在課程設置時,可以將《旅游定制師》《旅行策劃》《研學旅行課程設計與實施》等職業資格證書和職業技能水平測試的相關內容和要求融入專業課程教學,為職業院校學生掌握多種技能提供有效選擇。為更好地支撐學生考取導游證,以及相關1+X證書,可以開設相關課程。人才培養方案制定過程與X證書互動共長。在課程內容的設計上,要將證書標準融入課程,可以用證書過級作為課程的評價方式之一。依據導游崗位需求,重構課程內容,實現課程模塊與證書技能點能對應,使學生所具備的能力與導游行業的人才需求高度匹配。
2.3 課賽融合
“賽”指的是校級、省部級、行業類、國家級和世界級五級技能大賽。導游專業學生通過導游大賽、研學大賽等平臺,相互切磋技藝,展示專業技能,引領教學改革[4]。專業比賽是企業與職業院校之間的橋梁,導游服務技能大賽對接導游行業標準和旅游企業生產實際,對標大賽,在課程標準中融入大賽標準,課程內容融入大賽內容,課程評價融入大賽評價體系,通過導游服務技能大賽引領教學改革,教師通過專業比賽,總結教法,回饋教學,使教學方法及內容得以提升。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國家級、省級以及校級大賽,將大賽項目融入導游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導游專業教師根據大賽的標準、大賽內容、備賽要求來調整課程內容,通過比賽促進教學改革,不斷研討導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以適應旅游業崗位需求。建議開設《寫作與口才》《導游詞創作》等課程,加大課程中對學生朗誦技巧、導游詞撰寫能力的培養。在課程教學中,大賽中的知識點、技能點可以設計成導游專業的課程項目,通過大賽資源碎片化、項目化整合,將比賽內容融入各專業課程教學,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專業教師研討導游大賽評分標準,把導游大賽中的評價項目、評分標準和行業標準等融入教學評價,使教學更加標準化、規范化。在課程整合中,注重對職業道德、職業素養方面的考察,要將思政教育融入課程評價體系。課程評價體系要科學、合理、客觀、有效。
3 “崗課賽證”相融合促進師資建設
“崗課賽證”相融合需要強有力的師資支撐。專業教師要在證書培訓、大賽輔導、企業實踐等多領域成為專家。教師的學習一直在路上。師資建設是一項長期工作,學校一方面組織教師參加導游服務、研學、思政、課程建設、導游員講解等培訓,深化三教改革,全面提升教師水平。鼓勵教師提升學歷,在職稱晉升方面向高學歷教師傾斜。學校要給教師成長的機會,通過“老帶新”等培養形式,讓老教師做年輕教師的師傅。另一方面鼓勵教師到旅游企業掛職鍛煉,假期參加企業實踐。要求專業教師必須有在旅行社從業的經歷。加強骨干教師培養,聘請優秀導游成立導游大師工作室,提升教師和學生的職業能力。
4 “崗課賽證”相融合推動教學改革
“崗課賽證”相融合,還需要不斷推進教學改革。根據導游專業的崗位新需求、新變化,不斷調整課程體系。可以考慮開設《旅游直播》《旅游新媒體營銷》《研學指導師》等體現旅游業中新業態的課程。對于導游專業的一些傳統核心課程,如《模擬導游》《導游業務》《旅行社經營實務》《領隊實務》《政策與法律法規》等不斷研討,在內容上進行調整。根據導游崗位新變化,開發新的工作過程、新的任務,進行教學改革。整合教學資源和企業資源,課程建設中邀請企業專家全程參與。
“崗課賽證”相融合能夠更好地滿足市場對高素質職業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通過調查研討旅游市場對旅游業從業人員的需求導向,學校研討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課程體系[5]。導游大賽為學生提供展示平臺,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提供了人才認可憑證。“崗課賽證”相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將職業標準、課程標準、技能競賽標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標準相融合,生產過程、教學過程、賽訓過程、證書考試流程相融合,提升了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崗課賽證”相融合還需要構建多維度的評價體系,將企業的考核、專業課程的評價、導游大賽的評分標準以及職業技能鑒定方式相融合。引導、鼓勵學生向表現好的學生學習,對于表現較差的學生可以采取增值評價,鼓勵其不斷進步,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崗課賽證”融合育人模式以人才的供需為聯結,在人才培養、人才展現、人才需求、人才供給之間實現了互融互通,增強了高職教育的適應性。
參考文獻
[1]曾天山. “崗課賽證融通”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實踐探索 [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8):5-10.
[2]張慧青,王海英,劉曉. 高職院校“崗課賽證”融合育人模式的現實問題與實踐路徑[J]. 研究與探索,2021(21):27-34.
[3]王欣,金紅梅. 基于大職教觀的職業教育“崗課賽證”融合育人的學理基礎、內在要求及實施路徑[J]. 研究與探索,2022(2):21-28.
[4]張德成,陸宇正,丁玲麗. 大職教理念下中職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與路徑探析——以杭州市西湖職業高級中學為例[J]. 職業技術教育,2021,42(2):6-10
[5]余彬. “大職教觀”視域下職業教育 1+X 證書制度的實施[J]. 教育與職業,2020(11):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