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麗
摘 ?要: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大部分內容來源于現實生活,而且能夠體現在現實社會中,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教師應當關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案例,結合生活中的真實事件來為學生講解知識,確保學生能夠真正理解知識。這就要求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提高教學素材的質量,結合時事素材來進行教學實踐,不斷提升教學效率。文章探究時事素材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實踐與應用,并提出了若干教學策略,以促進教學有效性提升。
關鍵詞:時事素材;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
在開展實際教學活動時,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往往不僅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帶領學生進行教材內容的探討,同時還會通過現實生活中的案例,引領學生加深對課程知識的理解,幫助學生實現對知識的全面掌握。因此,時事素材就成了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重要的教學素材,對學生的學科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道德與法治教師應當靈活把握時事素材,將其融入授課過程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利用時事素材進行教學內容導入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帶領學生學習新課知識之前,可以設置恰當的知識導入環節,讓學生在展開正式學習之前,先對將要學習的學科知識產生一個大致的了解,激發起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從而確保學生能夠在興趣的驅使下展開學習活動。隨后,教師再對學生進行課程知識的教學,讓學生更加容易地接受知識,更加輕松地理解知識,更加快樂地學習知識,從而實現高效課堂的建設。基于此,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將時事素材融入教學內容導入環節,帶領學生了解時事、觀察現實生活中所發生的真實案例,實現學科知識的初步理解,并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為開展教學活動奠定堅實基礎。
例如,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堅持才會有收獲》這一單元的知識時,可以通過時事素材對學生進行教學內容的導入,讓學生在了解時事素材、關注現實案例的過程中,實現對學科知識的初步掌握。在開展實際教學活動時,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用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同學們,大家在假期里有沒有觀看奧運會呢?大家知不知道我們國家在奧運會中獲得了多少塊金牌?你認識了哪些優秀的運動員呢?”。在以上問題的引導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通過“奧運會”這一個時事素材,帶領學生展開討論,為開展接下來的課堂授課奠定基礎。在學生回答之后,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結合答案,對學生進行進一步引導。有的學生回答:“通過觀看奧運會,我認識了奧運冠軍楊倩,我認為她能夠代表國家獲得奧運會的首金是非常厲害的。”結合這個答案,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就可以將“奧運冠軍楊倩”這一個時事素材與《堅持才會有收獲》這一單元的課程教學相結合,對學生進行高效課前導入。教師可以通過語言對學生進行引導:“同學們,楊倩現在的奧運賽場上的颯爽英姿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雖然在奧運賽場上,她只進行了短暫的表現,但是在訓練場里,她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呢?”在以上語言引導的同時,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播放奧運冠軍楊倩的采訪錄影,讓學生從錄影中獲得體會。
在學生的觀看結束之后,教師就要對學生拋出問題,引領學生將這一時事素材與學科內容相結合,展開進一步的思考。比如教師可以這樣對學生進行提問:“同學們,觀看了奧運冠軍楊倩的采訪,你知道了關于她的哪些信息呢?她在采訪中提到,自己用一年的時間,做了哪些訓練呢?”通過提問,讓學生結合自身認知進行相互討論。隨后,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就可以展開課程知識的導入:“在奧運賽場上,楊倩身披國旗、高舉金牌的形象是十分偉岸的,但她是隨隨便便就獲得了成功嗎?她是不是經過了持之以恒的努力、進行了長久的堅守,才獲得了如今的勝利呢?”通過以上引導,學生能夠初步感悟到“堅持才會有收獲”這一思想,從而為開展接下來的教學活動做好準備工作。
二、結合時事素材展開課程知識講解
在小學階段,道德與法治這一學科內容具有較強的事實性,許多知識都能夠在現實生活中找到縮影。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如果在對學生進行課程知識講解時,脫離了現實生活,沒有進行時事照應,就難以引領學生對學科知識產生正確的理解,從而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與進步。因此,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學科知識進行課前知識講解時,也應選擇恰當的時事素材來開展教學活動,加深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理解,讓學生能夠將課本中的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案例相對應,幫助學生獲得長遠發展。
例如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安全地玩》這一單元的內容時,就可以結合時事素材,對學生進行課程知識的講解,促進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通常情況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課堂授課過程中,往往會告訴學生“在進行玩耍時,一定要選擇安全的方式、安全的形式”。這種說教式教學方法并不足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在很多時候,道德與法治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文內容宣講時,雖然常常會得到學生的積極響應,收到學生的熱情反饋。然而,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學生卻仍然難以將所學到的這些內容,與自己的實際行動相聯系,在進行玩耍時還是不會注重游戲的安全性。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就可以借助時事素材,對學生進行學習知識的引導,讓學生通過了解時事素材,獲得更加深刻的感悟。比如,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就可以這樣來帶領學生學習《安全地玩》這一單元學科知識:首先,小學教學與法治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回顧上一節課所學的知識,為開展本節課的教學奠定基礎。上一個單元《我們有新玩法》的內容往往會對學生產生十足的吸引力,單元內容會與學生產生強烈的共鳴。因此,在課前導入環節中,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就可以這樣與學生進行互動:“同學們,學習了上節課的內容,大家在課余生活中,有沒有創新出一些新的游戲玩法呢?”
在以上引導下,學生將會暢所欲言,結合自己的經歷來進行回答。根據學生的答案,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下一步引導:“看來大家都有了新的想法,以更加新穎的形式來進行游戲。那么大家在進行游戲時,沒有出現受傷等情況吧?”通過提問,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就將“游戲的安全性”這一個話題引入了課堂這是授課中,既實現了各單元知識教學之間的順利銜接,同時又能夠引領學生將學習熱情,由上一節課的學習轉移到本節課的學習中。其次,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課程知識的講解,帶領學生了解“游戲的安全性”的重要性,奠定學生的文化基礎。最后,道德與法治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中引入實事素材,引領學生通過探究實事素材,更加深刻的理解本節課的學科知識。比如,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就可以這樣對學生進行引導:“同學們,老師前兩天看到了一個新聞,有兩個小朋友想要做一個‘自制爆米花的游戲,但是因為這一個游戲太過危險,而這兩個小朋友由于操作不當,最終導致了爆炸,雙雙受到了傷害。”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播放視頻素材,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產生更加深切的體會。通過這種形式,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理解就不僅僅局限于表面,而是能夠通過感悟時事素材、體會現實案例,而深度消化吸收知識,全面掌握學科知識。
三、通過時事素材帶領學生進行思考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開展實際教學活動時,不僅要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讓學生接受老師的教導,與此同時,教師還應當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引領學生進行自由思考,讓學生通過學科學習,真正擁有自己的思想,獲得觀念上的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如果僅僅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講授,是很難讓學生擁有自己的思想、獲得自己的見解的。只有教師在授課活動中,靈活結合現實案例,利用時事素材來開展教學,才能夠讓學生產生真切的體會,從而獲得思想上的提升。基于此,在開展實際教學活動時,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就要注重時事素材的篩選,挑選高質量的素材對學生進行教學,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與進步。
例如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愛心的傳遞者》這一單元學科知識時,就可以靈活借助時事案例,對學生進行授課與教學,引發學生產生獨立的思考、獨到的見解,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與進步。比如,在開展實際教學活動時,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就可以借助“孫海洋歷經十四年,找回被拐兒子孫卓”這一個時事熱點,對學生展開教學,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與探究。在進行授課時,教師可以這樣來安排教學活動:首先,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讓學生自由發表見解,談一談“什么是愛心”“什么是愛心的傳遞者”這兩個問題,為開展接下來的教學活動奠定基礎。其次,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教材內容的探究,從而實現對教材知識的教育。最后,教師就可以借助與本節課知識相關聯的時事素材,引導學生在感悟時事素材的過程中,對本節課知識產生自身體會。比如,教師可以這樣對學生進行引導:“同學們,如果你離開了自己的爸爸媽媽,你會不會感覺到孤獨難過呢?如果你的爸爸媽媽失去了你,他們會不會傷心絕望呢?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就出現了一個‘被拐兒童找回的真實案例。”
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帶領學生充分了解這一個時事素材。在學生了解之后,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進一步引導:“同學們,大家在現實生活中,有沒有接觸過‘拐賣這一個名詞呢?你希不希望被拐賣的兒童都回到自己親生父母的身邊呢?如果讓你作為愛心的傳遞者,你想要怎樣幫助他們呢?”在以上問題的引導下,學生會產生自己的思考,實現對課程知識的深度感悟。另外,教師還可以對學生列舉案例:“有許多快遞公司,都會在快遞包裹中放一張印有被拐兒童信息的宣傳單,這些快遞公司就是真正的‘愛心傳遞者。”通過這種形式,學生將不僅能夠學會學科知識,同時又能夠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獲得更加長遠的進步。
四、關聯時事素材推動學生實踐應用
在開展實際教學活動時,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同樣要關注學生的實際行動,引導學生將所學的學科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借助時事素材,帶領學生從時事素材的了解與學習過程中,找到行動的榜樣或是教訓,從而對學生的行為形成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不斷規范自身行為,提高自身素質。
例如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安全記心上》這一單元的學科知識時,就可以借助時事素材,對學生進行實踐應用的引導,推動學生將所學到的學科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實現全面發展與進步。在開展實際教學活動時,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先對學生進行實施案例的導入:“同學們,有一個小朋友在獨自放學回家時,發現有一個陌生男人一直在跟蹤自己,他急中生智去了商店,向商家的老板尋求了幫助,并且撥打了‘110報警電話,獲得了警察的幫助,保證了自己的安全。大家說,這個小朋友聰不聰明呢?如果你遇到同樣的情況,你會怎樣來保護自己呢?”通過借助時事素材,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就能夠引領學生將所學的學科知識應用到行動中。另外,道德與法治教師還可以對學生進行如下引導:“我們班里也有許多同學都是獨自放學回家,大家在路上有沒有觀察過周圍環境呢?我們是不是不能掉以輕心,而要將安全時刻牢記心間呢?”通過以上引導,學生就實現了理論知識學習與實踐應用的高效結合。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學科知識學習時,應考慮學科特點,充分利用時事素材來開展教學,引導學生在時事素材的學習過程中,更加全面地掌握知識、更深層次地理解知識,并且將所學的知識與實際行動相結合,獲得長遠發展與進步,實現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張秋燕. 探究生活素材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運用[J]. 新課程,2021(19):58.
[2]陳紅燕. 探究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素材資源開發策略[J]. 新課程,2021(01):128-129.
[3]方曉. 淺析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時事新聞的融入[J]. 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0,5(02):61-62.
[4]陳孫義. 時事教育引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切入點探討[J]. 考試周刊,2019(74):112-114.
(責任編輯: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