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陳詞

人物檔案

南月敏: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中西醫結合肝病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河北省高端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第五屆理事會理事、中國中西醫結合醫師協會第一屆肝病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腫瘤代謝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民族醫藥學會肝病學/傳染病學分會常務理事、河北省醫學會第七屆理事會理事、河北省醫學會肝病學分會第一、第二屆主任委員等。
中華肝臟病雜志副總編輯、中華臨床感染病雜志副總編輯、Frontiers in Oncology 副主編。
承擔國家級及省部級課題26項、獲河北省科技獎16項;發表SCI、中華系列/核心期刊論文260余篇,主編/參編著作13部。
記者問:乙型肝炎病毒是如何傳播的?
南月敏教授:母嬰傳播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最主要的傳播方式,其次共用注射針頭也是可能的一種方式,這種情況在丙肝和艾滋的傳播過程中更加常見。還有一些乙型肝炎病毒的傳播方式包括血液污染、性接觸,但是非常少見。此外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一起進餐或者生活接觸也存在較低的傳播風險,如果患者的口腔沒有破損、無血液暴露,傳染機會是非常小的。
記者問:對于乙型肝炎病毒,我們如何進行防護?
南月敏教授:一方面是母嬰阻斷,包括對慢性HBV感染者的妊娠期抗病毒治療和對新生兒的免疫接種。正常生產的嬰兒,采取“0-1-6”的方式注射重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早產兒或者低體重兒,也要積極在出生后12小時以內注射乙肝疫苗,并需在出生滿1月齡、嬰兒體重基本達到正常后,按“0-1-6”的方式完成乙肝疫苗免疫,共注射4劑次乙肝疫苗,如嬰兒出生時沒有完成計劃免疫,兒童期間也可以按照“0-1-6”方式補種。對于特殊的高危人群、餐飲業工作者、HIV感染者以及計劃妊娠的女性,沒有感染HBV,沒有打過疫苗或沒有產生抗體,也可以進行乙肝疫苗補種。
對于已經感染了HBV的患者,如果沒有發生肝炎,對于感染者本身暫時沒有明顯的影響,一般不會通過環境接觸傳播給別人,可以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但是要定期到醫院監測疾病進展情況。一旦發生肝炎,就有發生肝硬化甚至肝癌的風險,應該定時監測,根據身體情況積極抗病毒治療。肝炎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存在一定影響,要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嚴重的肝炎或者肝硬化階段,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能力都會受到影響,特別是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有些可以慢慢自行恢復,或者經過治療可能好轉;但如果肝炎患者治療不當,炎癥反復發生或進行性加重,可發展為肝硬化,甚至發生失代償期肝硬化,出現并發癥,如腹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甚至導致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還可能并發肝癌。發現了HBV感染引起的肝炎或有進展風險的人群要積極地進行抗病毒等治療。
記者問:感染了乙肝病毒一定會發展成肝炎嗎?
南月敏教授:這和自身免疫有一定的關系,大部分的人群可以清除病毒,產生抗體。成人感染,90%以上的人可以產生抗體;兒童感染,90%以上慢性化。慢性HBV感染者,部分可能不發生肝炎,但是長期感染,雖然目前沒有發展成乙型肝炎肝硬化,但存在炎癥及進展的風險,要加強監測,以免發生肝癌等嚴重的并發癥。
記者問:慢乙肝如何治療?
南月敏教授:慢性乙型肝炎治療包括口服的核苷(酸)類似物、聚乙二醇干擾素,不同的藥物和方案針對不同的人群。
核苷(酸)類似物,指南推薦的恩替卡韋(ETV),富馬酸替諾福韋酯(TDF)、富馬酸丙酚替諾福韋(TAF),從年齡上來說幾乎覆蓋所有的人群,兩歲以上的兒童就可以用ETV或TDF,12歲以上的可以用TAF,成人上述藥物都可以選用。對于腎臟損傷的患者,選擇TAF或ETV,二線選擇可以考慮選用替比夫定。
對于妊娠期的女性,推薦選用TDF,有大量的數據證實孕期應用TDF是安全的,而且分娩以后,可以繼續治療,母親患者在抗病毒治療方面也會獲益,同時也可以進行哺乳。對于未妊娠的女性,其他口服藥物基本都可以選擇,并且一般都是長期治療,在安全有效的情況下,療程越長獲益越多。
聚乙二醇干擾素治療主要用于表面抗原水平較低的人群,一般用于表面抗原1500IU/ml以下的人群,也有建議應用于表面抗原3000IU/m以下的人群。表面抗原越低,在原有核苷酸藥物治療的基礎上應用聚乙二醇干擾素,或者患者本身表面抗原很低,單獨應用干擾素治療,可以獲得臨床治愈,實現表面抗原轉陰或表面抗體出現。這些患者獲得臨床治愈以后,可以長期維持疾病穩定,但是在特定的情況下,比如應用免疫抑制劑和抗腫瘤藥物的時候,可能引起病毒的再激活,需要關注;對沒有特殊情況的患者來說,長期病情穩定,可以大大減少肝硬化及肝癌的發生。
在臨床優化方案中,一般選擇聚乙二醇干擾素聯合核苷酸類似物,可以獲得更好的效果。在病毒學應答的基礎上,部分患者的治療目標是獲得臨床治愈,另一部分患者即使沒有獲得臨床治愈,通過應用干擾素治療,肝癌的發生率也會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