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林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架構是按照主題劃分單元這樣的形式,進一步對語文教材的內容進行詳細編制,這樣的教材編制模式為“1+X”閱讀教學的實施創造了良好條件。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具備能夠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和創新的主觀意識,并且在“1+X”單元需要進一步整合閱讀進行設計,同時還要保證在教學體系執行的過程中對體系內容進行深入研究,確保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閱讀學習效率,這樣也可以保證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夠得到健康發展。目前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需要不斷深入創新,所以教師要根據目前的情況制定針對性的教學計劃,要保證能夠和新課程改革標準相一致,從而將閱讀教學的價值完全呈現。
一、整合閱讀資源,明確“1+X”構建目標
在進行語文學科教學的過程中,因語文學科的個性化特點,教師需要將語文教學的每個單元作為教學的基礎核心,然后在詳細教學單元內容時對知識進行補充。而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教師通過對閱讀材料進行收集,將其作為課堂教學資料,這樣能夠有效提高閱讀教學的整體質量。
1. 以單元整合作為基礎
小學語文部編版教材主要由多個主題單元構成,每個單元都有著獨特的主題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具有創新性并且不斷拓展學科知識,對傳統教學模式以及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靈活運用“1+X”閱讀教學模式,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有更多的學習資源可以參照。同一單元的課文其主題內容較為接近,教師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可以將相似的主題內容的單元整合在一起進行教學。“1+X”閱讀教學模式中的“1”表示的就是所選中的單元主題內容,而“X”則是對單元中的其它知識內容進行分析,并從中挑選出符合課堂教學內容的知識點進行針對性教學。
語文教材中有些單元的知識是有著相似主題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相似的主題進行研究,深入分析后進行整合,從而保證教學內容的適配性。比如,在教學《走月亮》時,教師可以將本單元的《繁星》內容納入到“1+X”閱讀中,并且設置閱讀任務:這兩篇文章都對月色和月夜進行了描寫,同時還對月下的人進行描述,找出描寫以上內容的文章部分,找到兩篇文章針對同一主題的描述異同點,對所找的內容進行分析。學生在接收到教師所提出的任務之后,會先對這兩篇文章進行通篇閱讀,并且找到和教師所提問題相符的部分。教師還要讓學生將自己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總結,并在最后將問題提出來,教師組織學生把問題分條梳理后,再去深入探究并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學生在真實的問題情境中發生真實的學習,從而幫助他們解決學習過程中生發的真實問題。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還要分析各個單元中的其它課文,找出可以整合的點,進行對比學習,從而能夠讓學生的閱讀學習更加自然。
2. 以課外補充作為主要手段
因為“1+X”閱讀模式下的語文課堂教學對語文教學內容質量的要求較高,所以需要教師對這個全新的教學模式特點進行分析,之后再針對閱讀教學的主要內容進行優化完善,以確保學生閱讀學習的高效性。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不斷收集內容,從而不斷擴寬學生學習范圍以及認知范圍,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助力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而在新時代背景下,互聯網技術的融入也為課外閱讀在資源整合方面創造了有利條件,教師要緊密聯系學生的學習特點收集有針對性的閱讀內容,通過有效的閱讀,提高學生閱讀素養,提升閱讀教學質量。
在日常組織教學時,教師應科學有效地運用閱讀教學資源,適當拓展課外閱讀內容展開閱讀教學實踐,可以提高學生對于學習內容的期望值。比如,教師在進行《夜間飛行的秘密》閱讀教學時,可以為學生推薦一些其它相關的課外閱讀內容,例如《仿生學》里面的內容有許多相關的案例,學生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能夠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儲備。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信息化方式向學生展示更加生動的教學內容,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加入到課堂閱讀教學中,從而能夠起到拓展教學內容的目的。在學生閱讀時,教師還可以和學生共同探討整體設計的知識內容。對于課外閱讀,學生能夠學習到更多課本中涉及不到的知識內容,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也能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提出更多的問題,而在解決問題中還能充實自己的科學知識儲備。
二、規劃閱讀模式,啟動“1+X”構建程序
目前,國內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所使用的教學方式有很多,其中使用頻率最高的就是群文和主題兩種閱讀教學模式。通過這兩種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獲得更多的學習機會,為順利執行“1+X”閱讀構建模式作基礎保障工作,同時也能夠大幅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教學質量。
1. 以群文閱讀建構優化教學模式
廣為熟知且付諸實踐的“1+X”閱讀教學和群文閱讀這兩種模式,既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相同點在于能夠將多篇文章內容進行整合,形成統一性的閱讀方式;不同的地方是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在其內容設定方面沒有主次之分,而在主次內容的設計上區別很大的“1+X”閱讀教學模式,其中“1”為主,“X”為輔。因而教師在組織閱讀教學時,需兼顧兩種教學模式的優勢互補,不能簡單機械地借鑒“1+X”教學模式開展閱讀教學,既不能完全按照群文閱讀的教學模式進行設計,又得避免完全脫離群文閱讀的方式方法組織教學。
群文閱讀教學主要是教師引導學生對語文知識進行充分理解并加以內化。在“1+X”閱讀模式實踐時,教師可以利用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的特點,不斷優化教學內容,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閱讀學習環境。例如,在教學老舍先生的《貓》這篇課文時,就可以將豐子愷先生的《白鵝》這篇文章的內容進行整合設計,兩篇文章內容都加入到“1+X”閱讀教學模式中來,借助比較式的閱讀教學設計,讓學生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通過縱向與橫向的對比,發現這兩篇文章其實在表達方式上是有所不同的:《貓》是一篇狀物散文,其語言親切自然,樸實無華;而《白鵝》則是一篇記敘文,以擬人化的手法描寫的白鵝。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享受樂趣,這兩篇文章各有特點,并且也提出問題:最重要的應用技巧通常體現在哪里?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和解釋下找到這兩篇文章的寫作特點,從而找到作者在技巧應用方面的差異性。
2. 以主題閱讀形式為主要教程
“1+X”閱讀教學模式和主題閱讀教學模式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關聯。教師制定教學計劃的時候,要對教學模式進行不斷創新,并且也要關注參考主題教學模式的安排,從而形成更適合的教學方法。主題閱讀教學的實施主要是更加充分地利用語文輔助知識,從而讓學生得到更好的語文閱讀教學體驗,不斷強化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語文閱讀知識認知。“1+X”閱讀教學模式擁有非常明顯的專業性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充分運用教學特點去完成教學任務。
主題閱讀模式在時間線方面有著非常明顯的特性。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1+X”閱讀學習時,需要重視教材內容方面的融合,再將其它教材內容作為課程教學的輔助材料。比如,在講解《麻雀》這節課時,這篇文章本身的篇幅就相對較短,其實主要就是對當時的場景進行了描寫,主要講的內容是老麻雀為救小麻雀和獵鷹決斗的故事。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可以適當引入一些我國有名的歌頌母愛的名言,讓學生在聽這些內容時能夠更加了解課本內容,從而幫助學生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獲得閱讀認知。在讀寫環節,教師需要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特點,讓學生對母愛有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引導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能夠更加深入地去研究更多的相關案例,并優化自身的知識儲備。“1+X”閱讀教學模式要突出閱讀教學模式的特點,為提高學生閱讀學習體驗創造更優質的條件。
三、創新閱讀實踐,完善“1+X”構建體系
閱讀教學在長時間的教學發展過程中也要求我們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教學應緊緊圍繞“1+X”閱讀教學模式制定教學計劃,以此為基礎來對教材內容進行優化,讓學生能夠在全新的教學模式下形成最優質的教學活動。
1. 以閱讀活動作為主要載體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為,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掌握好學生的個性化學習特點,為學生設計出更加符合其學習特點以及學習要求的閱讀教學活動內容。與此同時,教師在組織教學時,應隨時觀察學生的課堂學習狀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切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閱讀教學實踐活動中來,從而讓他們真切感受到深度閱讀所帶來的收獲。讀寫相結合的方式是閱讀教學過程中最常用的一種閱讀實踐模式,教師可以開展并延伸閱讀活動,比如撰寫讀書筆記、觀后感以及游記等等。
小學生對于童年時期的時光是最難忘的。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可以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為“1+X”閱讀教學模式的實施提供更多的設計素材與實踐依據,從而保證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創新意識以及學習積極性。比如《陀螺》這篇文章是作者對兒時的一些美好回憶的講述。在課后,教師可以設計和布置一些與本節課主題相關的實踐作業:利用互聯網技術,收集一些兒童游戲內容,然后針對所收集的游戲內容寫一個有關的小故事,直觀形象地描述小時候的快樂經歷。同時作為一線廣大教師,我們應該清醒地意識到未來已至,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們在不知不覺間已經可以利用現代技術來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樣不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拓寬學生的學習范圍。教師在開展針對性教學時,要充分利用好各種教學資源和閱讀媒介,引導學生邊細讀邊深入思考,促使學生閱讀體驗不斷得到優化,而這就是語文閱讀教學在實踐運用過程中所追求的核心目標。因為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其基礎閱讀能力較為薄弱,在閱讀學習過程中需要借助更多閱讀參考資料作為輔助材料,而這些輔助材料需要語文教師在合適的時間提供給學生,使得學生在閱讀知識學習過程中能夠得到更好的閱讀體驗。
2. 以閱讀創新為追求
“1+X”閱讀教學模式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需要不斷進行創新,創新點可以從教學方法、教學程度以及教學內容上進行,讓學生的閱讀感知能力得到顯著提升。“1+X”閱讀教學模式提倡拓展式教學,學生在學習課本知識內容時,教師還要對這些課本知識內容進行拓展,同時還要適時開展實踐活動,從而形成教學創新點。
教師在設計教學計劃時,要充分利用學生的興趣特點,在課前就準備一些與之相似的課文內容,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累積更多的閱讀知識。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閱讀學習任務,教師在給學生講解課本內容的過程中,還需要通過對比指出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值得發揚的優勢,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了解自身存在的問題,同時還能幫助其樹立自信。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融入“1+X”閱讀教學模式,首先能夠有效提升閱讀教學的質量,其次這種教學模式也符合新課程改革對于教學方式執行的具體需求。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可以通過優化教學內容、整合教學資源等方式去重新設計教學模式,給予學生課堂上更多的自主閱讀和思考的時間、更多的可供選擇的閱讀內容,從而激發學生內心強大的閱讀需求,產生閱讀期待,始終保持濃厚的閱讀興趣和學習熱情。通過努力,學生一定可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最終實現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學科綜合素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