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潔
教育的本質是育人。這里所講的育人,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文化知識,更緊要的是要對學生進行“育德”教育。傳道授業和育人育才是有機統一的,它們構成了我國教育的主要內容。“協同育人”本質上也是一種教育形式,其主要目標為立德、樹人。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我黨教育工作的重要生命線,它解決了我們“要培養什么的人才”“如何才能培養這種人才”的問題。“協同育人”教育環境下,我們更應該注重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注重加強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積極引導當代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和文化觀,從而為社會培養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可靠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通過對當前高中英語閱讀教育的觀察,大部分英語教師普遍忽略了英語教學與各學科的融合,更多關注在學生的閱讀技巧掌握程度上。本文以高中牛津譯林版英語必修課—Unit 1 Back to school Extended reading的教學為例,通過設計合理的教學方案,將各學科的教學元素滲透在課堂教學中,以便達到同步提高高中學生在英語和文化兩方面的水平。
一、課前尋找“協同育人”教學切入點,創建“協同育人”與學生的聯系
在高中英語的學習中,英語閱讀課堂占了英語教學的一部分,利用好英語閱讀課堂的教學效率,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在英語閱讀課堂中,教師想要有效加入“協同育人”教育元素,需要在課前對學生進行引導,同時設計合理的教學方案,才能為后續的“協同育人”教學做出良好鋪墊。為更好地達到“協同育人”的教學目的,教師可以通過使用布置課前預習作業、閱讀相關文化資料、提高自身文化廣度等教學策略,來提高學生對“協同育人”的初步理解。
(一)布置課前預習作業
想要牢牢掌握一門知識,課前預習是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英語教師可以通過布置英語課前預習的作業,讓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對即將學習的知識內容完成初步了解,同時也應引導學生在預習時更多地去體會與“協同育人”相關的學習理念。
例如,在開展Unit 1中“Realizing your potential”教學時,英語教師可以先向學生布置預習的學習任務。預習學習任務的布置應當有明確的內容,它不僅僅是讓學生對即將學習的知識進行略讀和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引導學生在思維上產生“協同育人”學習理念。比如,英語教師應當讓學生通過預習,能夠梳理并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內容——通過發揮自己的潛能讓學習生活豐富多彩;在預習時,可以讓學生整理出文章的論述觀點,了解西方學生在學習方面的習慣有哪些方面,這些學習習慣和中國學生分別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分析這些學習習慣應用到中國學生學習中會產生什么有利的或者不利的影響,進而可以放大到西方的教育理念與中國的教育理念分別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哪些教育方式是我們可以用來借鑒的,哪些教育方式是與我們格格不入的。通過這樣的引導方式進行英語閱讀預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生預習學習的認真程度,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對中西文化差異的了解,增加了學生的文化深度,也引導學生對“協同育人”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二)閱讀相關文化資料
課前預習,不應僅僅局限在對課文內容的初步理解,同樣,“協同育人”也不應局限在對書本內容與身邊現實生活的思考之中。英語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播放與即將開展的學習內容相關的視頻資料。
例如,在開展Unit 1中“Realizing your potential”教學時,教師在布置學生的課前預習的基礎上,還可以在多媒體教室里向學生播放世界著名科學家或者中國優秀人才等等在學生時代用功讀書視頻。通過對這些視頻的觀看,讓學生了解到,想到成為一名優秀的、能夠為祖國建設做出貢獻的接班人,需要擁有怎樣的學習精神。同時,引導學生反思,在當前的學習階段中,他們的學習目標是什么,完成的進度如何,在學習中他們已經具備了哪些優秀的學習品質,又有哪些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方面。這樣的視頻內容,不僅增加了學生課外閱讀的知識儲備,也更容易引起學生產生同情的能力,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加學生的民族自信心的自豪感。
(三)提高自身文化廣度
想要達到“協同育人”教學的目標,不僅需要學生對“協同育人”教育理念有完善的認知,它也對英語教師在教學時如何深入引導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在備課時,能夠閱讀大量與授課內容相關的文化資料,與其他學科的教師開展跨文化交流,以達到不斷提高自身文化素養的目的。這樣,英語教師才能在課堂上更有效地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在“協同育人”方面的深層理解。
例如,在開展Unit 1? Back to school Extended reading 教學時,本章教學內容分為“Realizing your potential”和“School life in the UK”兩個部分。在“Realizing your potential”文章中,本文主要以個人演講為主題。英語教師可以結合當前國內的演講形式,與語文教師展開文化交流,去了解中式演講與西式演講的相同與不同之處,以便在課堂教學時能夠向學生從多個方面展示出中西文化的差異。而在“School life in the UK”文章中,文本主要講述了英國學生在高中階段的生活內容。英語教師可以通過與中國高中階段的學生生活做出對比,并通過向歷史教師對文化背景等差異進行了解的基礎上,在課堂教學時運用情景教學模式,讓學生通過對中英兩國之間高中學習生活不同的差異,去了解西方國家的教學文化。英語教師在與各科教師開展跨學科交流的同時,不僅提高了自身文化素養,這也有利于在傳道授業時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二、課上引入傳統文化,促進“協同育人”與文化的融合
英語閱讀課堂教學時,英語教師在對課本閱讀內容講解的同時,向學生介紹文化的知識,讓學生了解到不同時期、不同國家之間文化存在差異,這個過程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文化水平,增加了學生的文化底蘊,也體現出課堂教學階段是“協同育人”融入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英語教師應當在這個環節中,通過不斷強化學生的閱讀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加強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認同度。
(一)添加傳統文化知識,提升“協同育人”在教學中的融合程度
為了更好地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融入“協同育人”教育理念,英語教師在授課內容中應加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內容,不斷拓展學生對中華文化的了解,強化學生的文化意識。
例如,在Unit 1? Back to school Extended reading的授課中,英語教師可以先對學生提出“What are your expectations for the future high school life? What is your dream high school campus life like?”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對自己的高中校園生活憧憬和展望,讓學生為自己的高中階段的學習設立一個學習目標,在這樣的教學互動中,向學生講述一些中華名族的優秀學者,在古代或者近代時期,他們的學生生涯中不斷努力學習的方法,比如,古代“懸梁刺股”“螢囊映雪”的故事,又如,近代在帝國主義侵略下,周恩來總理的“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故事,通過這些故事使學生體會到優秀的學者在學習時刻苦鉆研、不驕不躁、堅持不懈等的學習精神。當學生對課本中國外高中生活的安排與自己的高中生活模式的不同感到好奇時,英語教師可以對學生講述中國教學制度的由來,最早春秋戰國時期齊魯開設的第一所學堂中,設置的“六藝”文化課程,它們包含了禮、樂、射、御、書、數,經過時代的變遷,現代中國的學習課程主要為語、數、外、物、化、政、歷等,將它們與國外在教育領域所設課程進行對比,感受文化環境不同帶來的教育差異。
(二)結合優秀傳統人物事跡,提高學生對“協同育人”理念的理解
高中學生的心智發展尚不夠完全成熟,英語教師應引導學生樹立堅韌不拔、積極進取的學習精神。英語學習是循序漸進的,只有具有良好的學習品質才能引領學生完成自己的學習目標。“協同育人”教育理念,可以使英語教師通過歷史人物事跡,讓學生們在故事中產生共情,學習優良的學習品質,進而樹立牢固的英語學習信心。
例如,在“Realizing your potential”的教學中,當教師向學生講解“potential”含義時,學生在預習階段,根據上下文的“positive attitude”“useful skill”等內容,容易將其理解為“積極的態度”“有用的技能”的意思,無法正確掌握單詞在英文表達中的準確含義。這時,英語教師就可以從單詞的本身含義為切入點,通過舉例中國歷史上與該單詞有文化聯系的例子,來幫助學生進行理解。英語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三國時期的傳奇人物諸葛亮,他有一部寫給兒子的經典著作——《誡子書》,書中向他的兒子講述了修生養性、治學做人的道理;諸葛亮還有很多精彩的典故,例如“草船借箭”“空城計”等等。英語教師也可以介紹北宋文化家蘇軾的故事,蘇軾為官時期不僅盡忠職守,還懂得利用閑暇時間進行自我提高,最終使自己達到了精通琴、棋、書、畫的至高境界。通過引入這些名人事跡,英語教師應使學生明白,學習知識是全方位的,不應局限在書本和課堂,引導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之間進行平衡。通過對這些歷史文化的講解,最終使學生能夠準確掌握“potential”的內涵和用法,同時,在此過程中也提高了學生英語閱讀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為學生學習英語樹立了良好自信心。
三、課后鞏固學習內容,加強“協同育人”與學生的緊密聯系
古語有云“溫故而知新”,想要進一步提高“協同育人”與英語學習的融合程度,不能缺少課后對學習內容的復習和鞏固。課后,學生通過對課前預習與課堂講授的知識進行復習,在腦海中形成特有的系統化閱讀學習模式,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英語閱讀的興趣,也促進了學生對中華民族文化深的入了解。
例如,英語教師可以在課后布置英語作業,讓學生根據課堂所學的“協同育人”教育內容,寫一篇對“potential”單詞的簡單理解并加以應用,同時,對學生進行分組,通過小組討論模式,讓學生將自己的理解進行分享。
綜上所述,英語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在高中英語閱讀課程中加入“協同育人”的教育元素,這不僅會提高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趣味性,也給課堂教學增加了豐富多彩的內容,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提高了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和文化素養,也提升了英語閱讀教學的效率,實現了英語教學“協同育人”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