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安
【摘要】伴隨著社會和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其對地球的生存環境造成了較大的壓力,嚴重影響著人類的生活和發展。在此種背景之下,“綠色化學”這一理念被提出,而隨著綠色化學理念在社會各領域內的逐步深入,化學相關研究工作者對此高度支持,高中化學教師應當對此進行教學應用,將綠色化學理念融入化學教學中,從源頭層次防止化學污染的存在,使化學的發展得以綠色化、健康化、可持續化,進而有效保證學生的理念、社會責任感的提升。
【關鍵詞】綠色化學理念? 高中化學設計? 實踐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3.8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03-0115-03
可持續發展戰略是綠色化學的重要支撐所在,在地球環境日益惡劣的當下,應用可持續發展戰略下的綠色化學理念將能夠有效促進可持續戰略的落實,由學生群體開始,逐步將綠色化學理念深入到社會各個領域,提高國家公民的化學理念和認知,將能夠為國家相關戰略與政策的部署進行助推與奠基。除此之外,高中化學教師通過將綠色化學理念和課堂教學兩者結合,將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對化學的正確認知,切實推進學生的環境意識、社會意識、綠色化學意識。
一、將綠色化學理念滲透入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實際意義
(一)為可持續發展戰略奠定基礎,有效保證長遠發展
《中國21世紀初可持續發展行動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對我國社會各領域單位與個人都做出了明確的要求,是我國在當前社會階段中的主要發展基調。而為能夠有效貼合這一相關政策理念,高中化學教師通過對綠色化學理念進行積極應用,將自我課堂教學與《綱要》的基本理念與要求進行高度貼合。而在新課改的深化中,其對高中化學的教學發展方向也作出更為規范性、效率性的指導性要求,教師需要將綠色化學理念下的教學思想與教學理念滲入課堂教學中,使學生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不僅能夠高效地攝取化學知識,更能夠不斷促進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進而由學生及國民,切實保證國家與社會的長遠發展。
(二)切實強化學生的環衛意識與社會意識
在目前的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的教學工作暫時停留在知識教學的階段,對化學的衍生內容和相關的素養培養暫未開展相應的教學策略,這是一種不符合當下社會發展的落后教育方式。而將綠色化學理念與高中課堂教學進行高度融合,是一種對當前化學教學進行積極改變的教學應用與實踐。綠色化學理念的先進性和高深性是當前高中化學教學所迫切渴求的“新鮮血液”,將其“注入”課堂教學中,將能夠使學生在化學學習之余,使其環衛意識、社會意識均得以有效提升,切實提高綠色化學理念的影響力,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化學思想,推動學生的德育素養,有效革新高中化學教學課堂。
(三)提高學生的化學知識吸收與轉化效率
任何教學工作都不是憑借教師的突發奇想、靈光一現而得以發展的,教學工作作為一種體系化的事業工作,其發展更多的是靠著社會階段的進步,民眾思想的提升,相關理念的奠定與教學策略的實施等諸多方面而形成的綜合進步。在目前,我國的社會綜合發展相較數十年前已取得日新月異的變化,而教學工作的推進也來到了一個新的臨界值,教師通過對綠色化學理念的應用,正是突破這一臨界值的有效措施,將能夠為學生的正確發展奠定更為深化的學習基礎,使學生在正確思想和教學策略的影響下,切實推進自我對化學知識的理解與應用,吸收與轉化,進而使學生的化學思想、思維、素養均得以有效強化。
二、綠色化學理念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教育現狀與突破方向
(一)綠色化學理念應用過于繁瑣,教師教學積極性不高
綠色化學理念是一種基于可持續發展戰略在教育事業中的應用外顯,其脫胎于《21世紀行動議程》《里約宣言》以及《綱要》,在這些相關文件的指導下,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被制定,教育領域對此進行了積極的響應。而在高中化學教學當中,由于對一種全新理念的應用方式過于繁瑣,多數教師對此表現興趣不大,教學積極性不高,無法將“可持續”“綠色化學”等諸多思想切實融入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當中,是一種落后的教育思想固化的表現。故此,針對這一現象,應當積極組織高中化學教師開展教學研討會,打破其僵化思想,使其在研討會當中正確認知到當前所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階段,為其構建教育發展對我國發展的重要影響模型,進而切實推進教師對綠色化學理念應用的傾向性,促進教師的教學積極性。
(二)綠色化學暫未形成教育趨勢,教學應用力較弱
雖說當前教學事業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在過去的十數年間產生了諸多大大小小的教育改革,但高中化學教學領域的改革方向卻尤為淺顯,未能夠形成有效的革新發展方向,其具體的教學方法、手段和策略仍舊過于傳統單一,于綠色化學理念而言也未形成相應的教育趨勢,使得教師在這樣的趨勢與背景之下的教學應用力較弱,未能夠形成正確的教育思想與教育理念,嚴重阻礙著學生的化學發展和綜合進步。故此,為能夠有效突破這一局面,相關教育機構應當強化綠色化學理念在化學教學中的影響力,使其逐步形成一種全新的教育趨勢,使教師在此趨勢與背景下和其他教師的討論中研究正確的綠色化學理念落實方法,進而使教師對此的教學應用力得以有效提升,進而切實推進學生群體的綠色化學思想,高效發展學生的化學綜合素養。
(三)綠色化學理念缺乏策略支撐,教學實踐力較低
任何理念和思想的有效落實,都無法離開策略和實踐的支撐,這兩項內容的重要性毋容置疑。而在綠色化學理念的落實過程中,可以明顯發現其落實中十分缺乏完善有效的策略,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仍舊停留在過往的傳統應用當中,對當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領悟力嚴重不足,對當下教育事業發展的方向認知十分模糊,為能夠形成體系化、正確化、規范化的發展道路與認知能力。故此,高中化學教師針對綠色化學這一理念,迫切需要將真正有效的策略應用至課堂教學當中,不斷強化化學課堂教學的質量性、效率性,使自身的教學實踐力得以推進的同時,切實反哺學生與教育事業體系,為當前教育事業乃至社會的高效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進而合理推進可持續發展的快速落實。
三、基于綠色化學理念的高中化學設計與實踐的策略研究
(一)拓展綠色化學理念影響力,促進教學雙向滲透
為能夠將可持續發展戰略滲透進社會基層和國民心中,“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這一生態與政治概念被提出并落實,經過多年發展其也已經取得相應的成果[1]。但是用此成果來應對當前社會發展現狀仍舊稍顯不足,故此將綠色化學理念應用至教學當中,以此不斷拓展綠色化學理念的影響力,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號召的必然性便得以確認,教師通過對此進行合理的教學應用,使教與學雙方得以相互滲透與發展,將能夠使學生的生態思想得以強化,進而為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落實盡一份微薄之力。
為貫徹這一思想,高中化學教師在進行到人教版(2019)高中化學必修第二冊第八章第一節《自然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章節教學時,教師可以將煤、石油與天然氣的自然形成過程進行系統性的講解,使學生能夠了解到依據物質性質和變化綜合利用資源和能源的方法以及資源的有限性和可貴性。隨后,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自然界中所有常見自然資源進行舉例,如海洋資源、氧氣資源、電能等,并為學生播放一段關于“海洋資源的開發造成的海洋污染”的視頻,將其中的利害關系進行講解,使學生清晰認知到“即便海洋資源貌似無盡,但若不注重可持續發展暴力開發,無異于竭澤而漁”這一現實情況。然后,教師基于海洋資源便可以順勢引出“氧氣資源”這一概念,使學生從生物視角來觀察地球上的制氧“大戶”,將海洋中的藻類與微生物的重要性進行有效講解,為學生引入海洋資源于人類生存而言的重要意義,使學生的海洋資源保護意識得以有效促進。最后,教師針對電能資源可以將其進行細微劃分,將風電、核電、水電、火電等各項內容進行系統性講解,將風電、水電等利用自然因素和核電、火電等人造資源的區分與利害之處深入淺出地進行教學,使學生認知到當前我國對“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落實程度,進而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可持續發展下的綠色化學理念,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為學生奠定一顆對地球資源的保護之心,為綠色化學理念的深入學習而奠定基礎。
(二)基于教材知識有效挖掘綠色知識,提高學生環衛意識
教材作為任何科目的教師進行施教的重要依據,高中化學教學也不例外。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存在著一定的綠色知識,但是由于過往教師對綠色化學理念的認知和應用不夠深入,對此部分知識的講解相對模糊,使得學生對綠色化學理念的認知較為不足。故此,為貫徹綠色化學理念,教材當中的綠色知識便成為了當前良好的教學資料,教師通過對其中的綠色知識進行有效的講解,使學生對化學與環境的認知提高到一個新的思想境界,將能夠有效推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例如,教師在進行到人教版(2019)高中化學必修第二冊第八章第三節《環境保護與綠色化學》章節教學時,教師首先需要將綠色化學理念進行直觀化講解,將環境問題、資源問題、工業問題以及污染問題進行系統性梳理并舉例。教師通過將工業問題、污染問題與環境問題進行聯立,使學生基于工業當中的工業三廢:廢水、廢氣、廢渣等三項內容進行認知,使學生對當前工業發展中不可避免的工業三廢的解決方式進行探討和研究,將其對環境的污進行講解,并引導學生尋找源頭治理環境污染的生產工藝,為學生輸入“杜絕污染物的排放,根本上解決環境問題”這一思想,進而使學生化學思想和環衛意識得以有效鞏固。隨后,教師將課堂教學拐回正題,將常見的污水處理方法進行舉例,使學生對物理法、化學法以及生物法進行一般性認知,并著重學習污水處理的化學法,使學生從化學角度下學習中和法、氧化還原法和沉淀法等知識。然后,針對資源問題,教師將“煤”這一重要的化工原料進行講解,加深學生對其化學性質的深入了解,使學生對其所能夠產生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以及碳的氧化物等污染物進行認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化學觀念和生態觀念。最后,教師可以將綠色化學理念再一次講解,使學生基于資源問題、工業問題、污染問題以及環境問題等四項內容進行綠色化學理念的再次有效理解,將“環境友好化學”這一概念進行拆分分析,使學生對“能夠保護環境的化學技術”產生敬仰之情,切實樹立學生學習之心,使學生能夠明晰化學對于世界生態環境的重要性,進而使學生的綠色化學思想得以提升,進而幫助學生由內而外地形成社會責任意識和生態環衛意識,有效推進綠色化學在教育領域當中的深入。
(三)應用情境創設教學方式,幫助學生積極聯想社會問題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想將綠色化學理念滲透進教學過程中,則可以應用情境創設這一教學方式,為學生構建基于社會真實問題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情境當中不斷加深其對綠色化學理念的理解,也幫助學生有效形成正確的問題分析、解決能力,進而切實推進學生的綜合素養成長。
例如,教師在進行到人教版(2019)高中化學第四章第一節第一課時《原電池的工作原理》章節教學時,教師首先需要先引導學生對本章節知識進行大致認知,使學生能夠清晰理解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并能夠獨立設計一些簡單的原電池。隨后,教師可以基于“電池”這一概念為學生引入相關的環境污染問題,為學生構建來源于社會層次的實際問題情境:“在20世紀70年代時,人們對一些可以重復充電使用的鎘鎳電池進行使用,鎘鎳電池的負極材料是鎘,是一種對于人體而言十分有害的金屬,當它進入人體內將會逐漸取代人體內的鈣,進而使人患上骨痛病,給人的健康帶來很大的威脅。那么你們還知道電池會對什么有危害嗎?”隨后,教師使學生暢所欲言,積極聯想社會問題,就電池危害一事而進行深層次的探討。最后,教師針對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總結:“將一節電池隨意丟棄,其所能夠污染的水能夠達到60萬升,令一平方米的土地近乎永久失去利用價值,對于資源、環境的損傷而言十分驚人。”使學生在此結論中對化學的負面危害性進行有效認知,使其的環境保護意識得以提升的同時,進而有效促進學生綠色化學思想的形成,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切實梳理正確的化學思想,為學生構建基于綠色化學理念的化學學習基調,切實推進學生的環衛意識和社會意識的發展。
四、結束語
伴隨著社會與工業的共同發展之下,工業污染和相關環境問題日益凸顯,積極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進行彌補,是當前世界發展的主旋律。而在教育領域當中基于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深層理念,將綠色化學理念有效應用至高中化學教學當中,將能夠為持續發展戰略的有效落實和拓展而奠定一定的基礎,進而解決世界環境問題,使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環境保護意識得以有效強化。
參考文獻:
[1]杜麗.綠色化學理念下高中化學教學實踐設計探究[J].數理化學習(教研版),2020(3):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