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紅燕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的發展,在初中階段,語文學科對于學生的成長和學習都十分關鍵。教師需要認識到這一點,并以巧妙、合理的方式來進行課程展開。對于這門學科,閱讀教學內容具有重要地位,教師需要從這一方面入手,積極地采取新穎的學習模式,幫助學生掌握閱讀的技巧和方法。教師可以全面落實群文閱讀這種方式。通過這種學習形式來引導學生進行主動學習、深度閱讀,這種方法不僅能夠帶給學生豐富的閱讀技巧,還能夠拓寬學生的課外閱讀資源,使學生能夠不斷地豐富知識體系和文化素養。教師需要從實際的教育環境和需求入手來進行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的落實,優化學生的學習效果。本文將針對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展開群文閱讀教學模式這一問題,提出幾點相關的建議和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 群文閱讀?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03-0187-03
在初中階段,教師需要認識到語文學科對于學生的重要影響。在展開語文課堂時,教師需要將一些先進、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呈現,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思路。在展開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將群文閱讀教學模式進行全面滲透,對閱讀學習產生新的認知。在群文閱讀模式下,學生能夠在固定的時間內閱讀豐富的文學作品,并且,也能夠通過對比鉆研的形式,來達到良好的閱讀效果,讓學生從中掌握豐富的閱讀思路和方法。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還能夠豐富學生的文化素養,讓學生形成閱讀的習慣,無論在課上還是課下都能夠主動地進行語文學習,實現理想的學習效果。
1.初中語文群文閱讀的概念和特點
在初中階段,群文閱讀模式逐漸得到了滲透,在這種學習模式下,教師一般需要要求學生閱讀多篇文章,并通過對比分析的過程,將其共同點進行挖掘。之后,再將所學習的內容進行歸納,使整體的學習過程具有系統性,學生在分析的過程中便可以進行經驗的總結,促進其閱讀能力的全面發展。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在進行選題時需要保證選題內容具備開放性特點。群文閱讀之所以能夠發揮出其教育價值,正是由于其選題具備開放性特點,教師需要根據當下教育的需求和學生的社會情況來進行主題的選定,保證其內容具備討論性特征,讓學生能夠圍繞著具體的主題來進行自由的討論,讓學生從中實現思想上的碰撞,促進其思維能力的全面發展。并且,群文閱讀的學習形式也能夠進一步促進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互動,構建出愉快活躍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想法來進行意見的發表,以討論的方式高效地完成任務。
2.目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
2.1語文課堂過于枯燥
在展開課堂教學時,教師需要認識到這門學科屬于人文社會學科,所涉及的知識也十分廣泛、豐富。在進行學習時,教師需要從教材中的內容入手,而教材中所出現的知識大多較為零散,在進行講解時,很容易會形成枯燥、乏味的學習氛圍,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不理想。對于閱讀教學,教師只是將眼光局限在教材這一方面,沒有將課外的文章內容進行拓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體系受到局限。并且,在進行閱讀時,也會產生較大的壓力,無法從中感受到成就感,進而會逐漸對這門學科的課堂教學喪失興趣,無法真正地發揮出閱讀教學環節的重要作用。
2.2教師對閱讀教學的認識不完全
教師在展開課堂的過程中,一般只是通過講解的方式來進行文章內容的分析,沒有真正地挖掘出這一教學內容的價值。而學生也只能跟隨教師的思路和方法來進行學習和記憶,無法從中真正地總結出閱讀的技巧和方法,也不會對教師所傳授的技巧性內容進行靈活運用,這種學習模式十分低效,無法實現理想的學習效果。教師在課堂中只是按照自己的思路來進行講解,沒有考慮到學生真正的認知能力和知識基礎,導致所展開的課堂逐漸變得形式化,無法發揮出其主體作用,學生長期被動地學習,便會習慣于依賴教師,不愿主動進行思考。長期下去,其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也難以實現提升,這便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課堂效果。
2.3教師的教學觀念落后
近些年來,在教育改革不斷推進的過程中,存在著一部分教師還只是依照傳統的方式和理念來進行課堂的展開,在展開閱讀課堂時,依舊是根據教材中的內容來進行講解,很少進行課外讀物的拓展。并且,在講解的過程中,一般都只是通過本書的方式來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技巧和方法,豐富學生的閱讀思路。而在這種理念下,學生只會感到閱讀過程的枯燥和無趣,無法真正地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意義,教師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十分單一,導致學生的學習思維逐漸變得刻板,無法真正地實現理想的閱讀效果。在這種學習模式下,也會對學生后續更加深層次的學習帶來負面影響,學生無法采取正確的方式來進行閱讀學習,也無法形成學習的動力和閱讀的熱情,對于學生的成長也會造成不利影響。
2.4教師教學模式不合理
在展開閱讀課堂時,教師一般都只是通過直接提出閱讀主題這種方式來進行課堂導入,學生剛剛接觸新鮮的事物,很容易對其產生排斥的心理,教師沒有給予學生緩沖的時間,便會導致學生在課堂中很容易會出現走神的情況,無法真正地將自己的精力投入在學習過程中,以此便會對其學習效率的提升造成負面影響。并且,在展開群文閱讀時,存在著許多教師在設計問題的過程中沒有保證問題內容的合理性和引導性,學生無法通過問題而實現理想的閱讀效果,也沒有真正地掌握問題與文章之間所具有的關聯性,在進行討論時也無法挖掘出文章的核心內容,不僅會對其閱讀思考過程帶來負面影響,還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群文閱讀的有效性,導致教師逐步對群文閱讀這種方式喪失信心,無法真正意義上推進群文閱讀的落實。
3.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3.1科學地選擇閱讀文本
在實際地教學中,我們發現,大多數學生的閱讀量都處于逐年遞減的情況,學生在課堂中只接受教材中的文章內容,無法從外界獲取更加豐富的閱讀量。而針對這些問題,教師便可以在其中滲透新型的教學模式,以強化課堂趣味性的方式來進行教學活動的展開,在過去,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模式一般都只是以講解的方式為主,將繁多的知識點一一向學生講述,要求學生記憶,而這種方式無法在真正意義上提高學生的聽課效果,也無法對其文學素養進行培養。于是,在課堂中,教師便可以以群文這種方式來強化學生的閱讀動力,讓學生對閱讀的方式方法產生新的認知。在進行群文閱讀時,教師需要以一種巧妙、合理的方式來進行文本的選擇,拓寬學生的思路。在進行選擇時,一般都是以幾個主題或是一個主題為主來進行內容的添加,讓學生以對比分析的方式來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和情感,體會文章中所運用的表達方式和寫作技巧。教師需要在這其中幫助學生進行多篇文章的對比,以總結的方式來找到其共同點。在這種新穎的學習模式下,學生能夠感受到閱讀的趣味性,教師在選擇材料時,也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和喜好來進行篩選,將一些符合學生需求的內容進行添加,使整體的學習過程更具針對性,吸引學生的關注和重視。首先,教師需要從教材中的文章入手。在確定主題后,將與之風格類型相同的文章進行匯總,這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群文閱讀的科學性,教師還需要積極地進行群文閱讀思想的滲透,讓學生以正確的方式來進行知識的獲取,經驗的總結。通過合理的文本選擇來實現學生學習動力的提升,促進學生自主思維能力的發展,進一步感受文字的魅力。
例如,教師在講解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這部分內容時,其中《紫藤蘿瀑布》與《一棵小桃樹》這兩篇文章在結構形式上有一定的相似點,文章作者主要是通過描寫事物來將自己對人生的感悟進行表達,教師便可以從這一相同點出發,以此為主題來引導學生完成群文閱讀任務,使其通過深入的探究這種寫作形式,從作者的思考角度出發來進行具體段落、句子的分析,強化學生的閱讀體驗和效果。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將這兩篇文章中一些結構相似的段落進行對比展示,讓學生共同進行探討,這樣便能夠做到從教材內容入手來進行文本之間的聯系,使學生通過詢問的方式來進行閱讀方法和寫作形式的掌握。此外,教師也可以拓寬學生的閱讀面,將不同年級中不同課本的文章聯系在一起。比如,教師可以將初中階段教材中胡適的《我的母親》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這兩篇文章聯系在一起,讓學生以對比的方式來進行閱讀。第一篇文章所描述的人物是母親,第二篇文章所描述的人物是父親,從生活經驗上看,這兩個角色在對待子女方面具有一定的區別,教師可以以此為入手點來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文章的探究,讓學生挖掘出其中的區別,通過群文閱讀的方式對父母表達愛的形式進行深度思考,使學生在群文閱讀的過程中,實現深度學習的效果。同時,教師也可以以同一作者為基礎來進行文章的整合,比如,朱自清先生的文章教師便可以將《春》與《背影》聯系在一起,讓學生感受同一作者筆下不同文章之間具有哪些關聯性,讓學生了解朱自清先生的寫作風格,以此豐富學生的文學素養。
3.2以巧妙的方式來進行問題的設計
在展開群文閱讀課堂時,教師可以充分地利用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思考,為學生布置與閱讀主題相關的任務,通過任務型閱讀的學習形式來幫助學生掌握更加豐富的學習思路和方法。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明確閱讀的目標和方向,針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內容來進行最有針對性的學習,將一些無用信息進行篩選,掌握提取關鍵信息的方式方法,這樣能夠最大程度地提高其閱讀效率。在布置問題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從多篇文章的閱讀主題入手,保證問題內容具有一定的系統性,讓學生通過任務的完成逐漸掌握群文閱讀的方式方法,以此全面促進閱讀的落實與發展。在進行問題設計時,教師需要著重向學生布置一些比較性、遷移性的問題。
例如,教師在講解《春》這篇文章時,可以引入同是寫景文章的《濟南的冬天》,并且也可以引入何其芳的《秋天》這一文章,拓寬學生的學習資源,以巧妙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引導。在進行閱讀時,教師便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比如這幾篇文章中有哪些句子是著重描寫景色的?采用了哪些寫作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和情感?以這種循序漸進的提問過程來讓學生一步步地進行學習,通過逐步的分析逐漸形成清晰的閱讀思路,這樣便能夠使全文閱讀過程更具合理性和科學性,發揮出其最大化的作用。
3.3以豐富的活動來促進群文閱讀的展開
在展開閱讀課堂時,教師可以全面落實群文閱讀教學,這種形式讓學生通過這種閱讀方法來進行深度思考。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將一些帶有趣味性的教學環節進行添加,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讓學生主動地進行閱讀的總結,引導學生反思自己所運用的閱讀方法。教師可以以課堂活動的展開來促進群文閱讀的落實。比如,對于語文學科,教師可以為學生開展手工活動、寫作競賽、辯論比賽等等,以這種方式加強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教師在設計活動主題時需要從群文閱讀主題入手,以活動的方式來檢驗學生的閱讀效果。
例如,教師在講解《蟬》這節課時,可以添加課外的閱讀內容,比如,教師可以從《昆蟲記》中選取幾篇文章來讓學生進行對比閱讀。之后,教師可以根據這一主題來為學生展開寫作競賽,讓學生撰寫這些文章的讀后感,以總結的方式,找到這篇文章的關聯點,使其在讀后感中將自己所總結的閱讀方法,以及對于文章的感悟進行充分的表達。教師也可以通過對于學生讀后感的檢查來判斷學生的學習進度,為后續群文閱讀的展開奠定基礎。以比賽的形式,學生也能夠更加認真地對待群文閱讀活動,在課下也能夠主動地進行文章的分析思考,形成閱讀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從根本上促進學生閱讀效果的提升。
4.結束語
本文在開始主要講述了初中語文群文閱讀的概念和特點,之后又提出了目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包括語文課堂過于枯燥、教師對閱讀教學的認識不完全、教師的教學觀念落后、教師教學模式不合理這四方面。最后,本文從幾方面針對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展開群文閱讀教學模式這一問題,提出了幾點相關的建議和策略,包括科學的選擇閱讀文本、以巧妙的方式來進行問題的設計、以豐富的活動來促進群文閱讀的展開這三方面,希望本文的內容能夠對初中語文教師提供一些幫助。
參考文獻:
[1]何樹論.創設史實情境,激發學生參與意識——淺析初中歷史情境教學開展策略[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20(36):134.
[2]王志英.淺析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的應用策略[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20):2412.
[3]王振華.初中文言文的情境化教學[J].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版),2022(7):59-61.
[4]鐘梅.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歷史情境教學策略探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21(50):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