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蔚蔚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北京 100089)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表現,是大學生整體健康狀態的必要組成部分[1]。大學生作為社會最為活躍的群體之一,他們的心理狀態受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在大數據信息時代,大學生獲取各種信息資訊的渠道增加,這對大學生的是非辨別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2022 年ChatGPT 橫空出世,由于其背后強大的算法支持,該產品具有超過以往智能聊天產品的高度交互性。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內,該產品全球用戶數量超過1 億,成為科技史上增長最快的應用程序。我國多家互聯網公司受此影響也加快了同類產品的研發。ChatGPT 具有強大的語言處理能力,能夠正確理解人類的提問并反饋符合人類語言習慣的回答。由于此特性,ChatGPT 迅速被大學生群體所熟知和運用,甚至運用于作業文稿的撰寫。
馬克思認為,“隨著大工業的發展,現實財富的創造較少地取決于勞動時間和已耗費的勞動量,較多地取決于在勞動時間內所運用的作用物的力量……取決于科學的一般水平和技術進步”。[2]Chat-GPT 作為信息時代的標志性產品,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影響。一方面,它具有強大的信息處理能力,能夠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賦能。另一方面,其背后隱藏的技術倫理問題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構成了挑戰。分析以ChatGPT 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與潛在風險,探討規避其技術倫理風險、適應社會環境變化的有效路徑,能夠推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化、時代化。
大學生正處在人格完善與變化之中,心理社會因素特別是生活方式與行為因素對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3]。這也要求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要緊貼社會發展變化潮流,在信息時代突出教育的科學性、靈活性、廣域性。ChatGPT 是基于GPT-3.5 語言模型,采用大量數據進行訓練的自然語言處理工具,能夠生成貼合人類語言習慣的文本,也可以翻譯語言、撰寫文稿、編寫代碼以及總結文案等。目前,以ChatGPT 為代表的AI 產品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領域的應用價值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層面。
1.夯實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根基。ChatGPT 具有強大的數據處理技術,能夠檢索、提取、總結各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并以此為基礎健全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根基。
第一,量化研究的開展離不開高效數據處理技術的支持。ChatGPT 具有千億級數量級的模型參數,能夠快速檢索處理當前網絡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資料,并且隨著語言模型的迭代發展檢索的數據量還在不斷擴大。這種強大的信息檢索能力大大減輕了研究者的數據收集壓力,能夠幫助研究者在短時間內掌握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熱點。過去研究人員需要通過查閱文獻來厘清研究思路、設計研究方案、確定研究方法,每一項研究的實施都需要前期大量的文獻收集。在ChatGPT 的支持下,前期的研究靈感溝通可以嘗試以人機互動的形式進行,其作為多功能集成研究工具可幫助研究人員快速讀取相關文獻的關鍵信息并匯總收集,將高權威性、高影響力的文獻進行篩選,并呈現可視化的數據處理結果。同時,研究者能夠將Chat-GPT 與其他互聯網資源相結合,收集有關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獻資料、圖片信息、新聞報道資料等,抓取關鍵文本進行統計,并在此基礎上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現狀進行模型構建。Chat-GPT 具有強大的算法支持,其先進的信息提取能力能夠協助進行數據的分類與處理,相比于以往設置問卷的數據收集方式,ChatGPT 在宏觀數據處理以及文本分析等方面更具有優勢,有利于進行大樣本的專項研究。數據處理效率的提升節省了學術產出所需要的時間,促使研究者不斷創新量化研究方式,大大提高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范域。
第二,質性研究的優化整合需要人工智能的支撐。質性研究強調以研究者本人作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訪談、觀察、實物分析等方法對研究現象進行深入的整體性探究,從原始資料中形成結論和理論,通過與研究對象互動對其行為和意義建構獲得解釋性理解的一種活動[4]。但實際研究中,由于大學生的家庭背景、文化習俗、個性特征等存在顯著差異,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質性研究往往囿于采訪對象數量的龐大冗雜,研究視角的多樣性受限。當前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質性研究還是圍繞一個或幾個研究對象開展,研究維度的設定還依賴于研究者本人的科學素養與調查能力。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發展歷程尚短,研究對象少、研究過程復雜、分析難度大等都阻礙著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質性研究的蓬勃發展,也引來了學界對于質性研究結論的科學性和普適性的質疑。ChatGPT 的話語基于其訓練數據庫和模型結構的自動生成,能夠在持續讀取文本數據的過程中完成大量復雜的學習任務,并基于此進行深度學習,實現詞匯理解與語義關系的理解[5]。在遇到繁雜的質性研究原始資料處理難題時,ChatGPT 能夠按以往研究設定維度進行分類,從而減輕研究界定工作壓力,并有助于深化大樣本的質性研究。ChatGPT 還能夠匯總國內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成果,幫助研究者進行對比研究。在人工智能的幫助下,研究者得以將主要研究精力轉移到理念創新、維度探討及規律探究上來,擴充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境分析視角。
2.拓展大學生個性化心理健康教育路徑。ChatGPT 體現出了顯著的自由性、開放性和互動性,用戶能夠通過提問獲取系統篩選處理后的信息,也可以通過對用戶的提問進行數據的分析,提高模型輸出的個性化水平。ChatGPT 的迅速普及使獲取大學生心理健康相關資料的便捷度大大提高。
第一,教育過程從“全樣本化”向“精確化”發展。ChatGPT 所采取的Transformer 架構能夠理解長文本的關鍵信息,基于生成式預訓練模型(Generative Pre-Training)針對人類輸入生成近似于人類語言的答案。借助強大的算力,學生可以向ChatGPT 進行個性化的提問,得到較為詳盡的解答。ChatGPT 的設備要求簡單,多數學生能夠自行登錄網頁進行提問,避免了部分學生與人交流時所產生的不安情緒。研究發現,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在性別、年級、地區、家庭居住地以及有無留守兒童經歷等方面均存在顯著差異[6]。ChatGPT 通過數據收集與自我學習協助大學生在了解多樣化信息的基礎上進行自我剖析,反思當前心理存在問題以及尋求問題解決方式,實現大學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促進大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在使用ChatGPT 的過程中,大學生也會受到其他互聯網內容的影響,在人機對話中實現思維的擴展。在經過針對海量數據的預訓練后,ChatGPT 能夠根據用戶指令,基于國內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有研究成果建構生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數據模型。教育者可參考ChatGPT 所建構的數據模型提前了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特征以及相關地區學生的個性特點,預先安排設置有針對性的教育內容,對原有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進行查缺補漏,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可預見性。
第二,教育方法從“結果化”向“科學化”轉變。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高度的實踐性,現實問題的解決需要在具體實踐中驗證方案。ChatGPT 可對用戶所提出的現實問題提供解決策略,并根據用戶所提供信息對關鍵詞進行現實路徑的列舉與分析。ChatGPT 所具有的強大數據分析能力可適用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個性化解決方案的評估,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方案的可行性進行測算,提高現實問題解決的效率。以往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方案由于數據的局限性具有鮮明的地域性,難以大范圍推廣。ChatGPT 能夠通過數據測算預先驗證方案的普適性,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層面的不斷完善。也就是說,ChatGPT 提供了富有包容性、創新性、便利性的交流環境,這類平臺能夠容納多樣化的觀點,幫助教育者完善原有的教育體系,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
3.縮小地區間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差距。ChatGPT 提供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交流平臺,能夠通過整合全球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資源的方式打破地區間的教育壁壘,縮小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差距。
第一,ChatGPT 促進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公平化。其一,ChatGPT 自產生以來就在發達地區得到廣泛使用,在技術發展的前期收集到了海量的先進資源。隨著技術的普及,欠發達地區能夠通過數據檢索的方式進行知識的匯集與篩選,較大程度上節省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技術普及的時間。其二,ChatGPT 能夠不斷地使用生成式預訓練模型從大規模數據中獲取參數,對于推進地區間的教育數字化建設、防止出現“教育鴻溝”有著重要作用。ChatGPT 的數據庫會更大概率地收集欠發達地區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數據,緩解由于信息化發展程度不平衡帶來的教育不公平問題。其三,ChatGPT能夠采集用戶輸入的關鍵信息并生成近似于人類語言的結果,能夠對欠發達地區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資源進行補充。由于地區間經濟發展不平衡,部分欠發達地區還存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師數量缺乏、水平參差、課程專業化不足的情況。ChatGPT 的操作程序簡單便捷,相對其他復雜的教育技術軟件,使用ChatGPT 能夠減輕教師培訓的時間、人力成本壓力,便于短期內幫助教育者學習各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情況、教育過程、實踐特色。
第二,ChatGPT 增強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力。交互式是ChatGPT 的一大優點,ChatGPT的回答是連續的、穩定的、一致的,用戶與Chat-GPT 對話就像是與朋友聊天[7]。ChatGPT 無法識別用戶的個人成長經歷,減輕了用戶使用的心理負擔,具有推動大學生心理健康和教育公平的作用。并且ChatGPT 能夠收集、應用、管理和評估大規模的信息和資源,具有打破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空間差距的可行性。由于大學生普遍具有一定的獵奇心理,對于新興技術的接受能力和學習興趣較高,在向ChatGPT 進行提問時表現出較強的專注度。當ChatGPT 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進行評估與建議時,學生能夠接受建議調整自身心理狀態,提高對現實問題進行分析的能力。ChatGPT 能夠彌補欠發達地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針對性、時代性以及教育效率不足的問題,推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持續科學發展。可見,以ChatGPT 為代表的AI類產品的出現和應用為推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續優化完善,實現地區間的教育公平提供了嶄新的思路。
ChatGPT 的出現深刻影響了時代變革,在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機遇的同時帶來的技術倫理風險也不容忽視。ChatGPT 背后的技術倫理挑戰主要表現在技術依賴下的教育創新困境、情感缺失下的師生關系異化風險及技術權利下的主流意識形態偏離等方面。
1.技術依賴下的教育創新困境。ChatGPT 能夠整合當前信息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進行回答,信息處理速度遠超過一般研究者。ChatGPT 應用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初心是減輕收集研究資料的壓力,并不意味著信息技術能夠替代研究者進行創新思考。
第一,海量數據難以勾畫主體的精神世界。在對用戶問題進行回答時,ChatGPT 僅能依賴訓練集內的現有資料進行匯總,知識的深度性與時效性難以保證。與此同時,信息成果的迅速獲取也暗含著降低研究者的自主性風險,采用ChatGPT 進行論文撰寫的學術不端行為并非個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學生自我意識的體現,具有顯著的自主性,并且其心理狀態會受到環境的影響而發展變化,這要求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須持續地依照現實發展情況進行創新。
第二,個性化算法帶來的信息繭房困境。信息繭房(Information Cocoons)意味著在數字時代的個性化信息服務逐步興起的背景下,我們只聽我們選擇和愉悅我們的東西[8]。受到個性化算法技術的影響,ChatGPT 會根據用戶的提問進行個性化回答,蘊含價值的異質回答易被過濾,阻礙了質疑、批判與理想思考,用戶所得到的信息看似宏大,然而信息的同質性凸顯,用戶難以在人機互動中激發思想的火花。在問題回答的質量上,囿于算法模型參數的限制,ChatGPT 對于前沿問題的回答往往具有一定的模糊性。ChatGPT 當前并未完全開源,因此對其如何實現分析文本、運行程序以及獲取結論還無法判斷,當問題被挖掘至一定深度時ChatGPT 會出現似是而非的回答。
第三,人工智能存在人際交互和情感互動的不足。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業性要求程度高,教育者要根據學生的外在表現和語言溝通掌握學生當前的心理情況并進行針對性反應,不僅包括理解提煉學生的語言表述,還包括注意學生的面部表情、肢體動作與精神狀態等。ChatGPT 能夠進行語法分析和句意分析,其回答一定程度上具有專業性,但由于人機對話方式以文本輸入為主,因此該技術不能對學生的心理特質進行全面而系統的分析,也不具有解決問題的創新思維,其輸出結果僅能夠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設計與實施提供參考,無法成為真正的教育者。
2.情感缺失下的師生關系異化風險。大學生是承載著社會和家長高期望值的群體,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及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他們所承受的心理壓力不斷加劇。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職責。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離不開教育主體之間的交互,教育過程不僅是教學目標的依次實現,更是教師在教學中幫助大學生實現自我建構的過程。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在提高知識傳播效率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師生關系異化風險。
第一,傳統的教師權威性受到挑戰。ChatGPT的廣泛運用使教師的權威性下降,教學過程異化為知識的單向輸出,而非教學主體間的相互啟發。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需要大學生針對自身問題不斷習得知識,持續地思考與加工,進而形成良好的自我建構。教學論最基本的原則就是學習既要尊重知識內部的邏輯,也要尊重學生認知心理的發展,人工智能通過算法使用得出結論弱化了學生思考過程[9]。由于大學生心理的狀況具有多樣性,所以,其心理健康教育過程很難完全預設,也不可能僅用冷冰冰的話語分析發揮其教育價值。教師作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主體,在發揮教育藝術性與實現課程價值性上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權威性的下降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課堂參與的專注度,不利于學生的切身體驗。
第二,師生情感的消融風險。由于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教師權威與師生互動弱化,師生之間現實交往產生的情感逐漸消融。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師生之間的情感淡漠一定程度上損傷了學生對于教師的信賴度,缺少了情感碰撞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形式化的,盡管ChatGPT 幾乎囊括了人類目前所有的語料,能夠提供類人化的語言交流環境,但其輸出結果高度依賴Prompt 約束的生成范式,屬于數據歸納統計的一般規律,無法與用戶形成共情。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實現需要教育者具備高度的同理心和親和力,能夠理解學生的情感狀態、思維方式與行為反饋,這是一種富有人性光輝的教育關系,而非目前的技術可取代。
3.技術權利下的主流意識形態偏離。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ChatGPT 歸根結底是被人所控制,技術算法已經被證明容易帶有潛在的歧視與偏見[10],一定程度上存在著鞏固西方話語體系的可能。
第一,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滲透隱患。ChatGPT 由美國科技公司OpenAI 所開發,其產品的生產和運營主要考慮企業本身的收益,但同時也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社會性,新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偏離社會主義導向。而ChatGPT 在資本的控制和影響下,難以脫離西方話語體系,對于意識形態相關問題的區分和解釋,ChatGPT 的回答顯示出明顯的傾向性[11]。大學生的思維活躍,對于新事物的出現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并且他們的精神世界還未構建成熟,具有可塑性。ChatGPT 的出現一方面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空間,有利于幫助大學生構建正確的價值觀;另一方面也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技術使用過程中如何避免西方意識形態滲透提出了挑戰。
第二,人工智能監管體系不太完備。大學生成長于信息時代,海量的信息接收使他們產生了對于網絡的依賴,也削弱了大學生的價值判斷力。ChatGPT 能夠通過人機交互使學生在無意識中接受其運行模式和語言表達,進而對大學生心理健康造成影響。西方文化的超額輸入對大學生的心理產生了巨大沖擊,增加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難度。與此同時,針對人工智能發展不良傾向的監管技術還不完備,雖然近些年政府出臺了相關戰略規劃與指導意見等,但整體而言人工智能監管規則尚處于初級階段,暗含著扭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價值導向的風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人民生活福祉。”[12]ChatGPT 正深刻影響著大學生當前的心理健康狀態,并不可避免地融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領域。探討規避ChatGPT 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領域的倫理風險的策略,既影響教育技術化的深化發展,也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趨勢。為此,需要創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共同體,構建彰顯學生主體性的新型師生關系,健全ChatGPT 倫理風險的防范體系。
1.創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共同體。ChatGPT的出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對創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共同體、深化研究領域、開展創新型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推動搭建全球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平臺。技術的發展打破了空間的壁壘,與人工智能協作開展教育研究將會成為未來趨勢。其一,研究者要厘清人工智能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關系,即技術要為人的發展而服務。ChatGPT 能夠提高研究效率,但也容易使研究者陷入技術依賴的泥潭。推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信息化需要研究者提升理性思考能力,靈活借助數據模型進行教育內容、方法、路徑、評價創新,推動全領域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發展。其二,要樹立正確的人工智能觀,回避或是鼓吹人工智能的價值都難以應對時代發展的浪潮。ChatGPT 的“火遍全球”讓人們深刻感受到了科技發展、人工智能技術的魅力和潛力。實際上,ChatGPT 是數據、算力、算法等要素的集成創新,需要以謹慎的態度看待和應用,即技術只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助者,而非教育者。
第二,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戰略合作。高校是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陣地,各校應加強合作交流、共建教學共同體。高校既要引導學生理性地認識和應對人工智能技術對其心理狀態產生的沖擊,也要積極地開展專題培訓,利用信息技術對教育資源進行有效補充,促進教育的數字化、時代化。教育者需要深刻意識到人工智能融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領域的復雜性,注重對知識進行再次篩選與整合,以人工智能為工具健全科學的教育范式,更加關注學生的精神世界,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幫助大學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學生在使用ChatGPT 進行自我學習的過程中也要發揚批判精神,以技術工具為助力探索知識、理解知識、應用知識,激發創新思維,實現良好的自我建構。
2.構建彰顯學生主體性的新型師生關系。任何學校最重要的任務都是培育具有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青年男女[13]。人工智能下的情感關懷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面對當前時代背景下的人際交往淡漠問題,要著力推動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彌補大學生的內在情感缺失,避免學生陷入“信息陷阱”。
第一,正確審視教育數字化轉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要求教育者根據學生現實情況進行教學設計、方案實施和多維評估。人工智能技術的出現為相關教育活動提供了新的工具,需要教育者加以靈活運用,以積極的態度迎接時代的挑戰。大學生人際關系障礙是大學生較為突出的心理問題[14],需要教育者提高共情能力,利用ChatGPT 等產品優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通過人機互動推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數字化轉型。教育者要意識到教育任務的轉變,相較于傳統的間接經驗傳授,教育者更應該專注于當前人工智能所不能解決的內容[15],例如學生的情感溝通、思維認知和行為矯正。
第二,大力提高教育者信息素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系統性、復雜性和創新性的特點,其教育價值的實現需要教育者深入掌握大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開展富有針對性和情感性的教育活動[16]。學生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面對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帶來的海量信息,要及時地向教師進行求助,提高自身的信息辨別能力以抵御不良文化的影響。教育者也要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自我建構,主動化解人工智能技術對師生交往產生的阻礙,以富有親和力的教育方式消融學生的內心顧慮,共建充滿人文關懷的教育圖景。
3.健全ChatGPT 倫理風險的防范體系。大學生正處于人格趨向成熟和完善的重要時期,加強主流意識形態的引領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提升大學生理性判斷能力。抵御Chat-GPT 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帶來的沖擊,首先要提升大學生面對大規模信息輸入的理性判斷能力。教育者要將培養學生面對人工智能應用中信息的辨識和整合能力作為開展新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之一,教育學生正確地看待人工智能背后的風險。例如,碎片化學習下的技術依賴、技術的“過度使用”產生的學術誠信問題、個性化算法推薦技術的科技倫理風險等。要認清時代形勢,堅守意識形態底線,把握大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創新科學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17],幫助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第二,加大政府對人工智能技術的監管力度。ChatGPT 的出現和應用是西方資本逐利的結果,要以謹慎的態度防范其對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造成損害。其一,要對我國的相關技術開發者進行引導和規范,利用人工智能在信息整合方面的技術優勢,旗幟鮮明地進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以主流意識形態為主導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18]。其二,要加強對資本的規制和審核,制定明確的技術標準和評估機制,謹防人工智能技術成為不良話語體系成長的溫床。其三,要鼓勵國產大語言模型的開源、數據共享等,提高我國在相關領域的話語權。全社會要協同防范ChatGPT 背后的“算法”控制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避免人工智能技術的無序發展對大學生情感認知、價值觀念和語言行為造成消極影響,共同維護大學生的隱私和心理健康。
人工智能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其結果取決于人類的選擇。在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維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幫助其走上健康發展道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機遇的同時也提出了新挑戰[19],我們要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理性的眼光和審慎的態度把握人工智能技術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發展趨勢,讓人工智能成為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科學發展的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