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丹
摘 要:紅色資源凝聚著人民群眾的愛國情懷、奮斗精神與時代品質,對新時代的社會治理具有重要意義。紅色資源賦能社會治理,有利于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有助于深入挖掘紅色精神的價值內涵,有益于創新社會治理模式,是基層社會治理進步的重要推動力。基于此,本文圍繞鄉村振興視野下紅色資源賦能新時代社會治理展開研究。
關鍵詞:鄉村振興;社會治理;紅色資源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離不開良好的社會治理和鄉村經濟文化振興。以紅色資源為核心的產業開發和社會治理可以為實現鄉村振興的總體目標提供新的動力和思路。鄉村振興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做好紅色資源的開發和傳承,因地制宜地發展產業,創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社會治理模式。
一、鄉村振興視野下社會治理的重要性分析
新時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關系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為此,建立鄉村社會治理體系和實現治理能力現代化,可進一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加強社會協同、多元參與社會治理,關系到鄉村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需要黨委的領導、政府的擔當、社會的協調、群眾的參與、法治的保障,在不斷完善的過程中形成具有創新性和有效性的社會治理格局。推進社會協同、多元參與社會治理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與優化發展要求相吻合,符合中國國情。在新時代,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能為創新鄉村社會治理提供新的機遇與條件,為農村現代化建設提供保障。從鄉村振興的角度,將社會治理體系與紅色資源的傳承相結合,可拓展制度體系的內涵,有助于發展目標的有效實現。
二、鄉村振興視野下紅色資源賦能社會治理的實踐意義
(一)紅色資源的內涵分析
紅色資源是中國人民在不斷爭取國家統一、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斗爭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優良傳統和革命歷史。紅色資源是廣大人民群眾一步一個腳印構建的先進文化與資源,主要表現為具有承載革命思想與歷史的遺址、紀念館、革命文獻、文物、紅色旅游勝地等,體現了革命思想的傳承、史實的繼承與發揚,是歷史的縮影。紅色資源見證著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等事業中積累沉淀出的革命精神,具有重大思想價值,蘊含著探尋政治滋養、點亮信仰之光的教育價值和時代價值,主要包含革命理論、精神等意識形態領域,也能以物質層面的紅色資源為載體,體現在經濟、文化、生活等方面,激勵人民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民族復興進程中不斷進取、不懈奮斗。具體講,紅色資源體現在精神層面,表現了愛國主義情懷和中華民族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凝聚了積極向上的思想。
(二)紅色資源與新時代鄉村社會治理的關系
紅色資源在新時代的鄉村社會治理中具有重要價值。隨著鄉村振興全面推進,基層越來越重視精神文明的建設,重視紅色資源的時代內涵與價值。近年來,各地都在探索以當地紅色資源與文化為基礎的基層治理模式,精心修繕革命遺址,加快建設紅色村莊,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內涵,努力把紅色資源優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發展優勢,奮力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為加快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力。總體說,紅色資源在鄉村社會治理中發揮了時代優勢,發揮著賦能基層治理,引導道德建設、制度創新、社會凝聚力的作用。第一,依托紅色資源優勢對建設良好的基層政治生態有一定助推作用,將會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推動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取得更大成效、創造更多經驗,提高治理能力,助力紅色村莊發展。第二,紅色資源是革命精神的體現與真實寫照,包含的革命精神、道德引領、優良傳統,對新時代的黨組織建設具有良好的引領作用,對公民綜合道德素養提升有很大幫助,既能激勵新時代鄉村基層黨組織奮發上進,也能凝聚更多力量和資源向基層下沉,促進鄉村環境更美、農民生活更好、農村活力更足。
(三)紅色資源在鄉村振興中的現狀分析
在當前的鄉村振興視野下,紅色資源賦能社會治理還有較大提升空間。首先,鄉村社會治理中對紅色資源內涵與價值的挖掘還不夠充足,需要深入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對紅色資源中的道德、精神、價值觀念進行提煉。其次,在紅色資源的創新應用方面,需要基層結合當地特色與文化資源,跟上時代發展步伐大膽創新,發揮紅色資源在新時代的作用。最后,需要加大紅色文化的宣傳力度,當下缺乏專業化的宣傳團隊,宣傳效果不夠理想。為讓紅色文化入腦入心,要從基層百姓宣講能人、駐村干部、媒體記者、學生等群體中吸納培養紅色文化宣講員,著力提高宣講員的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把黨的理論和紅色故事有機結合起來,生動地講好本土紅色故事,掀起“大學習、大普及、大踐行”熱潮,讓紅色文化“活”起來、傳下去,切實推動紅色文化產業發展,從而真正把“紅帽子”變成“金飯碗”。
三、鄉村振興視野下紅色資源賦能新時代社會治理的策略分析
(一)挖掘紅色資源,助推鄉村文化振興
紅色資源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的意義重大,積極探索“紅色資源+文藝創作”“紅色資源+黨史學習教育”等深度融合模式,舉辦紅色文化展播,弘揚優秀文化、推進道德傳承,打造一系列紅色文藝精品,擦亮紅色名片,讓紅色資源“活”起來、紅色旅游“火”起來、紅色名片“亮”起來,使紅色精神薪火相傳、紅色文化熠熠生輝,為鄉村治理增光添彩,讓廣大百姓在享受各類紅色文藝精品過程中接受黨史的教育和滋養。要做好鄉村治理與基層文化建設工作,注重紅色資源開發,結合地方文化和市場需求,重點扶持培育一批民宿、觀光農業和特色商鋪,完善紅色旅游配套服務,強化紅色文化資源的吸引力與傳播效力,最大限度地釋放紅色產業經濟效應。同時,利用鄉村戲曲、舞蹈、音樂、武術等民俗文化資源,舉辦民間文藝活動,促進紅色資源旅游、鄉村生態休閑旅游、地方特色文化旅游等有機融合,打造集多種業態于一體的鄉村文化旅游平臺。此外,在挖掘紅色資源過程中,要注意實現文化資源的整合與轉化。紅色資源在我國的分布并不均衡,要深入挖掘與整理。具體來講,在鄉村文化振興過程中,要加強對當地紅色歷史事跡的廣泛收集與整理,形成文化資料,豐富當地紅色文化資源儲備。基層黨組織可通過走訪調查、參觀紅色紀念館、歷史遺址、革命圣地等方式,積極運用紅色文化資源,把保護、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作為民心工程、戰略工程、鑄魂工程,充分發揮紅色文化的教育與文化傳播功能,實現文化資源的共享,促進鄉村文化振興。
(二)依托紅色資源,發展鄉村產業建設
紅色資源的經濟價值主要指紅色資源與現代化產業相結合,提高村民收入、滿足村民需要、促進鄉村產業發展,為鄉村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提供新動力。具體來講,基層黨組織要在鄉村治理過程中分析以往鄉村產業結構的既有問題,如產業結構單一、資源不足、產業發展與轉型升級缺乏動力、資源利用效率不高等。以往的鄉村產業結構以種植業為主,經濟效益相對較低,加之鄉村青年大多流向城市,導致鄉村建設缺少了青年主體的支持。為此,需要合理運用紅色資源,明確鄉村作為紅色資源載體的重要地位,充分挖掘紅色文化資源,發揮好革命遺址、歷史文獻、偉人故居、紀念展館等紅色資源的教育作用,將紅色文化資源與現代化產業結合,豐富鄉村產業的多樣性,升級產業結構。如建設以紀念館、戰役遺址、偉人故居等紅色資源為依托的紅色教育基地,發展相關配套產業,促進整體產業升級。融合紅色資源的新型產業能促進鄉村產業多元化發展,帶動產業轉型升級、提高村民收入,帶動青年、能人返鄉創業。
(三)弘揚紅色文化,創新社會治理模式
弘揚紅色文化,有利于實現有效治理,提高鄉村治理水平,促進治理模式創新發展。紅色資源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革命和建設過程中孕育出的寶貴資源,能為新時代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提供動力。在鄉村振興視角下,紅色文化資源與社會治理相結合,能夠發掘紅色文化中的革命精神、價值內涵,有效提高治理水平。首先,在治理的多元化方面,紅色資源是物質資源、精神傳承一體的優秀文化,形式多樣,以文化內涵或革命精神為主要內容或以制度為載體,包含了革命時期共產黨人經過實踐檢驗的革命政策、群眾政策等。不同形式的紅色資源能對鄉村社會治理各個層面產生影響,對紅色資源與文化精神進行發掘是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應通過學習弘揚紅色精神,創新治理模式,建設村民為主體、政府主導、黨組織領導的多元治理模式。其次,圍繞紅色資源的保護、開發、傳承、宣傳等工作,提升村民的整體凝聚力,以黨組織、專家學者、村民的多方參與形成良好的鄉村治理模式,將治理水平提到新高度,實現高效化、科學化的鄉村治理。最后,紅色資源能為現代化的鄉村治理提供理論依據,在探尋與開發紅色資源過程中實現鄉村治理與村民自治的有機融合,以村民為主體,創新適合當地實際的治理模式。
(四)運用紅色資源,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能促進紅色資源的整合與運用,使鄉村產業發展更加多元化,使鄉村社會治理取得更加優秀的成果。鄉村振興背景下,紅色資源的運用能促進當地黨組織、政府部門、群眾共同思考如何合理將紅色資源與當地產業相融合,促進當地經濟文化事業共同發展,進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鄉村紅色資源的形式多樣、種類豐富,是鄉村發展的重要資源,在具體實施中要將不同方面的資源與相應的產業相結合,實現科學化合理化的融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鄉村治理模式,創新脫貧攻堅的途徑。一方面,在經濟產業發展方面,紅色資源與鄉村經濟產業相結合,能為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在政策方面獲得支持,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外流青年回鄉參與建設,共同助力鄉村振興。另一方面,在新型產業發展方面,可合理運用紅色資源,在保持紅色資源的精神傳承、價值內核的前提下,將紅色文化與相關文化產業相結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產品,提升鄉村產品的紅色文化內涵與市場競爭力,創新紅色文化產品品牌。同時,在紅色資源開發過程中,促進鄉村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實現和美鄉村建設,改善鄉村居住環境。發展文化產業也有利于鄉村經濟的轉型升級,完善鄉村產業結構,助推整體經濟發展。
(五)堅守意識形態,弘揚核心價值觀念
紅色資源具有良好的教育功能,在提升公共品德、激發公民主體意識方面有重要作用,能助力實現和諧的鄉村治理。首先,在提升廣大人民群眾凝聚力方面,紅色資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參觀革命遺址、紀念館,學習革命時期的英雄事跡對群眾思想的引導、價值觀念的形成和文明和諧鄉風的塑造有著重要作用。其次,紅色文化作為經過革命實踐檢驗的先進文化,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鄉村振興視角下,鄉風文明建設與鄉村社會教育的融合要以人民為中心,圍繞紅色資源樹立廣大干群正確的政治導向,堅定的政治立場,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與宣傳,帶動鄉村教育事業發展,形成文明和諧的鄉村治理模式。最后,信息時代下,鄉村治理中更加需要重視社會風氣的建設,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守鄉村文明建設與意識形態陣地,提升文化軟實力。為此,鄉村治理中,要將紅色文化中的革命精神正向引導積極運用于文化教育,促進核心價值觀與紅色精神的結合。
四、結語
在鄉村振興視角下,要挖掘紅色資源,助推鄉村文化振興;依托紅色資源,發展鄉村產業;弘揚紅色文化,創新社會治理模式;運用紅色資源,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堅守意識形態,弘揚核心價值觀。合理利用紅色資源,促進鄉村政治、經濟、文化協同發展,實現多方面的價值,為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實現鄉村振興目標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虞晴,賀延斌,劉祥娣,等.鄉村振興視閾下“紅色引擎”的作用機制研究:以前闕莊村為例[J].公關世界,2022(13):55-57.
[2]王幸媛.鄉村振興戰略視域下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研究:以四川綿陽“兩彈城”為例[J].學理論,2021(05):10-12.
[3]官長春,羅金華,李想.鄉村振興戰略下紅色旅游精準扶貧利益聯結機制優化與具體路徑研究:以西柏坡為例[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20,37(03):20-32.
[4]蘆眉月.鄉村振興背景下紅色文化傳承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22.
[責任編輯:李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