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亞麗
摘 要:探析農村基層治理與新型職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協同推進的路徑,既有助于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目標,也有助于增強新型職業農民抱團發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使基層工作者和新型職業農民齊頭并進、共創佳績。本文分析了農村基層治理與新型職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協同推進的必要性,并圍繞黨建、經濟發展、新型職業農民綜合素質、基層治理體系、農業農村現代化等方面提出農村基層治理與新型職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協同推進的路徑。
關鍵詞:農村基層治理;新型職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協同推進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人口數量較多。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同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現代化。因此,研究農村基層治理與新型職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協同推進不僅具有當代價值,還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農村基層治理與新型職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為了更好地探索農村基層治理與新型職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協同推進機制,本文根據已有研究,對農村基層治理、新型職業農民和新型職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進行深入分析。
(一)農村基層治理
基層治理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其與國家治理模式有著不一樣的運行邏輯且又與國家總體發展目標一致。基層治理是反映國家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有效標尺。農村基層治理就是在黨的領導下,基層政府根據社會發展目標和群眾需求,在人民群眾的參與下和社會各級組織的協同推動下,為了保障群眾的利益而開展的政治活動。
農村基層治理在我國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貫穿在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時期。自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一些仁人志士對中國的發展包括農村地區的發展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探索。比如,毛澤東同志在《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中指出:“農民問題乃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在革命時期,農民是革命的重要力量,農村基層治理具有革命屬性的治理手段和方式,如革命式動員和運動式治理等。改革開放時期,農村基層治理有了新的發展,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提出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極大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也使得人民的溫飽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面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切實提高農村基層干部素質,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強調要在總結各地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符合中國國情的農村基層治理機制,包括建立健全既保證黨的領導又保障村民自治權利的村級民主自治機制,得到了群眾的認可和支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后,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基層治理工作,反復強調“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必須抓好基層治理現代化這項基礎性工作”,并圍繞基層治理現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綜上所述可以看出,農村基層治理的概念和機制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完善。
(二)新型職業農民
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正式提出“新型職業農民”,而后新型職業農民的概念得到了進一步明確,即新型職業農民是具有較高素質,主要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有一定生產經營規模,并以此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從業者。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大力發展面向鄉村需求的職業教育,加強高等學校涉農專業建設”。從新型職業農民這一概念的提出到不斷完善,新型職業農民發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果。《2021年全國高素質農民發展報告》顯示,2021年高素質農民發展指數為0.5110,較2019年和2020年分別增加了5.52%和4.68%。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強調:“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大力發展面向鄉村振興的職業教育,深化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由此可見,我們黨高度重視農民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深刻認識到新的發展目標缺乏新型職業農民的參與就沒有強勁的發展動力。
(三)新型職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列寧指出:“對人民進行政治教育——這就是我們的旗幟,這就是全部哲學的意義。”因此,列寧時期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宣傳共產主義。而后,斯大林明確提出了“政治思想工作”的概念,規定了政治思想工作的六項任務和基本內容,并將其納入國家政治文化生活和學校教育以及文藝工作的軌道,對當時國家政治、經濟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積極作用。反觀中國古代的重要思想雖然沒有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專門術語,但是部分主流思想中包含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比如,明朝時期王陽明提出的“知行合一”“致良知”至今對我們的道德實踐依然具有指導意義。綜觀思想政治教育發展歷程,本文認為,現階段新型職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是在黨的領導下遵守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倡導家庭美德,創新農業技術,為農業發展作出努力的思想教育和引導。
二、農村基層治理與新型職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協同推進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目標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協同推進農村基層治理與新型職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目標的重要途徑。二者協同推進能夠使基層工作者和新型職業農民更加清晰地認識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目標,高標準完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任務。
(二)有助于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職能就是宣傳黨的綱領、路線、方針和政策,引領人民群眾該走什么樣的路、堅持什么樣的方向,為推動黨的中心工作提供思想保障。開展新型職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農民打破傳統思維定式,使得農民由分散經營逐漸轉變為適度規模經營,進而發展多元化、多層次與多形式的經營方式,促進農業組織化程度有效提升。
(三)有助于基層工作者和農民群眾齊頭并進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工程。農村基層治理與新型職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協同推進,能夠統一基層工作者和農民群眾發展步伐和思想認識,幫助他們開拓創新,再立新功。新時代基層治理中面臨著許多問題,二者協同推進有助于農民群眾積極參與基層治理,在思想上、行動上與基層工作者進行有效交流,確保思想落實、政策落地、效益利民。
三、農村基層治理與新型職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協同推進的路徑
“萬事萬物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聯系的、全面系統的、發展變化的觀點觀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發展規律。”新時代農村基層治理與新型職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是相互統一又相互推進的關系。如何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協同推進農村基層治理與新型職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對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一)以黨建為主線
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從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總結出來的重要法寶之一,以黨建為中心開展工作是任何一個時期我們黨推進建設和改革的關鍵所在。農村基層黨建包括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對黨員進行教育、管理和監督,開展群眾思想政治工作,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等等。農村基層治理包括發揮黨組織的領導作用、健全鄉村治理體系、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調處化解鄰里矛盾等。二者都包含了群眾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因此,以黨建為主線協同推進農村基層治理和新型職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必要性和共通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加強基層黨的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作為貫穿社會治理和基層建設的一條紅線。”即以黨建為主線,以群眾滿意度為工作標尺,不斷更新黨建工作內容,完善黨建機制、提升黨建水平,協同推進農村基層治理和新型職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
(二)以經濟發展為基礎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生產力的發展是夯實經濟基礎的關鍵,更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動力。農村基層治理與新型職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協同推進必須以經濟發展為基礎,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農村基層治理成效和新型職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毛澤東同志曾強調:“教育與生產結合,以生產為中心,這更符合農民的文化心理。”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作出了改革開放這一歷史性決策,經過40多年的改革,我國經濟實現量與質的偉大飛躍,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精神文化生活也更加豐富。在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歷史時期,不僅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還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協同推進農村基層治理和新型職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引導農民群眾發展現代農業,更好地把握市場導向,用發展經濟的方式破解需求多樣化、利益多元化的農村基層治理難題。
(三)以提高新型職業農民綜合素質為切入點
新型職業農民的綜合素養包括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曉政策、有組織、講文明。有文化、講文明是新型職業農民的基本素養,即隨著時代發展,新型職業農民要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識,不斷提高思想道德水平,養成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懂技術要求新型職業農民掌握一定的科學知識、勞動經驗和生產技能。有組織需要新型職業農民建立自己的經濟組織,增強民主管理意識,實現小規模生產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會經營、曉政策要求新型職業農民具備政治敏銳性,掌握強農、富農、惠農政策,能夠利用外部資源支持農業發展,同時具備市場信息獲取能力、風險承擔能力、應變能力、組織能力和創新能力等。開展新型職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能夠促使鄉村振興相關政策入腦入心,提高新型職業農民的綜合素質,同時還在農村營造了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社會氛圍,有利于推進基層治理。
(四)以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體系為著力點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意見》提出,建立起黨組織統一領導、政府依法履責、各類組織積極協同、群眾廣泛參與,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體系。協同推進農村基層治理和新型職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將自治、法治和德治有效結合起來。自治能更好地發揮基層干部的主觀能動性,可利用派駐第一書記等方式進行自下而上且靈活的治理方式。法治是一種基本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能有效破解基層治理難題。要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廣泛開展普法宣傳活動,營造群眾學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可以把地方習俗和法治建設、法治文化宣傳結合起來,聚焦法治建設推進基層治理。德治就是要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等建設,利用好德治的引導和熏陶作用,將德治和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從而實現治理目標。
(五)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為目標
黨的二十大以后,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基層工作者,一是要深刻認識到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意義,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將黨的二十大提出的新理論、新觀點、新論斷貫穿于基層工作中,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二是要圍繞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廣泛開展新型職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向他們宣傳黨的政策,弘揚道德法治,促使農村面貌煥然一新。三是要轉變工作作風,以問題為導向、以發展為目的,扎實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參考文獻:
[1]劉建軍,許慶華.中國共產黨百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經驗[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03):5-13.
[2]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持續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見》[EB/OL].http://www.moa.gov.cn/ztzl/nyfzhjsn/zyhwj/201208/t20120830_2901691.htm,2012-08-30/2013-12-06.
[3]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EB/OL].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9/content_5370837.htm,2019-01-03/2019-02-10.
[4]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列寧全集(第十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169.
[5]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J].當代貴州,2022(Z4):12-41.
[6]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192.
[7]中共中央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9-03-29(001).
[責任編輯:王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