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華文

小俊(化名),男,16歲,高一學生。班主任老師反映他最近上課走神,愛犯困;臉上很少見到笑容;成績退步明顯,說過一些喪氣話。
班主任老師經過初步了解,認為可能是家庭原因導致了小俊的異常。
小俊父母離異,現和爸爸同住。
他自述記憶中媽媽常與爸爸有爭吵。離婚后,媽媽去了外地工作,很少來看他。
小時候,小俊只要一犯錯就會被打罵。他記得在幼兒園高年級時,有一次爸爸用繩子把自己綁起來,用竹棍打自己。旁人(包括爺爺,奶奶等人)看著但都沒有阻止。上了高中后,爸爸的教育方式還和原來一樣,以打罵為主,爺爺奶奶要么袖手旁觀,要么和爸爸一起批評他。
最近學習壓力大,他感到力不從心,有些懈怠,爸爸發現他成績退步后發了很大脾氣。小俊想和媽媽傾訴,但媽媽工作很忙沒有時間和他通話或者來看他,他被爸爸責罵了之后只能躲在房間里哭。
他不知道怎么消除負面情緒,憋在心里有一段時間了,這才導致近來的郁郁寡歡。
小俊第一次來輔導室比較拘謹,眼睛不敢正視我,我建議他做一次沙盤。
在擺放時,小俊擺放樹林和花叢的時間較長。
最終,沙盤作品呈現為:蔥郁的樹林,兩個花叢,帶有籬笆,中間有果樹,有一個像城堡似的房子,房子里沒有人,旁邊有秋千。
小俊將沙盤取名《花園》,自述房子里住著自己,還有兩個以前的朋友。并提到媽媽曾經帶自己到廈門旅游,住在花園酒店,酒店里有類似場景。
我觀察到小俊的沙盤情境稍顯單調,只有靜景,沒有人,從側面看出小俊的孤獨感,體現了來訪者對母愛的期盼。
小俊在回憶童年被打的過程中說到:“我記得幼兒園升小學期間,我經常挨打。即使碰下水壺這類小事,也會挨爸爸的打。我的外公外婆也是暴力型的,如果我頂嘴,就會被他們打得更嚴重。大人也沒有說清為什么,我也不記得具體的情節,我只知道自己當時是不服氣不接受的。”
對此,我引導小俊感受自己在當時情境下的“內在小孩”,重新覺察童年期的心理感受以及當時的負性情緒,并運用“空椅子技術”表達自己想對爸爸說的話,對外公外婆想說的話。在傾訴后,小俊感到對以前的經歷慢慢釋懷。他表示當自己轉移注意力、心情平靜的時候就會淡忘以前的經歷。
通過表達性療法—— 抽心事卡的方式,引導小俊覺察自我的學習、生活、人際現狀。
第一次抽卡主題為現在的狀態,抽到的心事卡情境為“上課分心”。小俊描述,大家都在學習,聽講,只有他一個人趴著睡覺。因為家庭不和睦令他郁郁寡歡,提不起精神。
第二次抽卡主題為家庭氛圍,抽到的心事卡情境為“吵架、忽視”。小俊描述,小時候爸媽經常爭吵、打架,他去勸架,但沒有人在乎他的聲音和感受。
第三次抽卡主題為人際,抽到的心事卡情境為“窗內的小姑娘和三個小伙伴”。小俊描述,初中畢業后,他就覺得孤單,與以前關系好的伙伴分開。現在想加入集體卻又不知如何表達,怕被拒絕。
心事卡的使用使小俊明晰了自己內心的困擾,充分覺察了自我的狀態、與家人的關系,以及自己在人際中的狀態和需要調整改進的方向。小俊在對心事卡的描述下,也慢慢打開了話匣子,變得侃侃而談。
我問到小俊未來想做什么時,小俊說想與一群想象力豐富的朋友在一起,因為他喜歡畫畫和寫小說。
初中時,他拿寫的小說給同學看,被評價還不錯。高中后他也在繼續寫,但沒有給別人看過。他夢想當個畫家或兼職小說家,也希望以后可以從事考古學、新聞類的行業。但家人并不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小俊怕說出來不被他們認可和支持。
他還提到自己很向往旅行、環游世界,喜歡有美麗風景的地方。
我對其愛好和特長表示認可,并引導其學會運用積極有效方式排解消極情緒,鼓勵其關注個人興趣,以提升未來希望感。
在輔導中,我發現小俊比較明顯的一個人際模式特征是:求關注。
這和他的原生家庭缺失有很大關系。我與班主任溝通后,建議家長來學校簽訂知情同意書,并將小俊在校情況反饋給其爸爸。小俊爸爸因為工作忙一直拖延來校。小俊媽媽因長期在外地暫時聯系不上。經過與校方商議后,我在后期的心理輔導中主要以引導其習得積極的人際交往模式為主。
我首先幫助小俊梳理清楚了他的人際關系互動模式,帶他回顧過去以及現在發現的問題,看他本人是否承認存在這些問題。同時,探究他人際關系差的深層原因,找出源頭,并最終確定好調整的目標和方向。
除此之外,小俊還存在學習動力不足的問題。我通過心理情緒疏導結合日常行為訓練控制,指導小俊提高自我覺察、提升行動力,并讓他運用在實際學習中,糾正認知,提高自控力,進而改變行為。我還聯合了任課老師,根據小俊的現有水平,制訂切實、可行、有效的學習計劃,以提高他在學業上的自我效能感,強化學習興趣與學習動力。
本案例中,經過一段時間一周兩次的輔導,來訪者的心理困擾能借助學校和老師的力量暫時得到緩解和控制,但因來訪者家庭社會支持系統關愛的缺失和家長的不配合,會間接影響到來訪者的心理輔導效果與未來發展。
在校期間,學校和老師會盡力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但來訪者的家庭問題作為核心因素仍值得關注。另外,來訪者的主要問題會因時變化,心理老師在輔導時應按實際調整輔導目標。處理好來訪者的心理創傷和情緒問題后,在輔導后期可著重關注提升來訪者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學習動力以及自我生涯規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