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明
自信心作為核心素養中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具有自信心的幼兒通常有著較強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和游戲中。如果幼兒缺乏自信心,會導致他們與外界交流、溝通的意愿不足,性格逐漸變得內向,繼而阻礙幼兒的發展。因此,教師需要綜合考量主、客觀影響因素,堅持寓教于樂、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準則,加強與幼兒的溝通交流,讓幼兒在玩中學,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培養幼兒的自信心。筆者發現,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部分教師缺乏對幼兒學習主體地位的重視,與幼兒之間的互動、交流有限,沒有結合幼兒的發展情況有針對性地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教師應高度重視對幼兒自信心的培養,嘗試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營造自由寬松的教學氛圍,提高幼兒的自信心,讓幼兒擁有一個快樂、健康的童年。
一、幼兒缺乏自信心的原因
筆者認為,造成幼兒缺乏自信心的原因有三個。一是家長的性格會在潛移默化中對幼兒造成影響。部分家長性格比較情緒化,還有部分家庭的氛圍比較緊張,這會使幼兒缺乏安全感,從而形成內向、被動的性格,出現缺乏自信心,不愿與他人溝通的情況。二是同伴之間的關系會影響到幼兒的自信心。有的幼兒交流能力和溝通能力較弱,他們在參與游戲活動時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也不會積極尋找同伴,這使得他們的游戲體驗感較差,從而進一步降低了與外界溝通的欲望。三是教師的評價會影響幼兒的自信心。有的教師教學經驗有限,未能及時地對幼兒進行積極、正面的評價和鼓勵,這也會導致幼兒缺乏自信心。
二、幼兒教育中培養幼兒自信心的意義
(一)有助于培養幼兒的探索意識
幼兒的年齡較小,生活經驗不足,他們在認識和探索世界時離不開外界的引導和幫助。教師和家長需要站在幼兒的視角,鼓勵幼兒自由探索新鮮事物,培養幼兒的自信心,這可以使幼兒保持對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從而主動接觸新事物,學習新知識,逐步開闊個人視野,提升思想境界。
(二)有助于強化幼兒的學習感受
隨著現代教育觀念的更新,教師和家長不再過度關注教育的結果,而是著眼于幼兒學習成長的具體過程。教師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可以讓幼兒放松身心,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和游戲中。教師和家長將選擇權、主動權交給幼兒,營造自由、寬松的學習氛圍,可以使幼兒釋放天性,在大膽探索的過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技巧,進而提高幼兒的自信心。
(三)有助于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
在培養幼兒自信心時,教師和家長會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分析幼兒的行為習慣、學習表現和內心訴求,以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通常情況下,幼兒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對此,教師和家長要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的自信心,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幼兒,規范幼兒的言行舉止,可以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探索和創造。這種以幼兒為中心的育人模式能夠更好地培養幼兒的自信心,使幼兒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三、幼兒教育中培養幼兒自信心的途徑
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具有一定難度,也需要較長時間,因此,教師要打造趣味課堂和生動課堂,豐富幼兒的學習資源,開闊幼兒的視野,讓幼兒在活動中產生較強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在培養幼兒自信心時,教師需要從教學環境著手,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以提高幼兒的學習專注度,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一)營造自由寬松的課堂氛圍
在認識和接觸新事物時,幼兒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能夠主動探索未知事物。但是幼兒的生活經驗不夠豐富,教師需要客觀地看待幼兒的思維短板,了解幼兒的心理狀態,重視幼兒的主體差異性,幫助幼兒消解畏難的情緒,培養幼兒的自信心,激發幼兒探索和學習的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營造自由、寬松的課堂氛圍,讓幼兒在平等、和諧的學習環境中大膽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并與他人進行溝通、合作。在達成基本教學目標后,教師需要站在幼兒的視角,選擇幼兒比較感興趣的內容開展教學活動,全面挖掘幼兒的潛能,培養幼兒的自信心。例如,教師可以將趣味十足、形式多樣的視頻資源融入課堂,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使幼兒主動與教師、其他同學進行溝通。同時,教師要及時對幼兒的表現作出評價和反饋,尊重幼兒的想法,鼓勵幼兒勇敢表現自我的行為,充分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以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二)培養幼兒的探索意識
幼兒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其探索能力和自主意識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在培養幼兒自信心時,教師可以從培養幼兒的探索意識著手,讓幼兒多接觸新鮮事物,開闊幼兒的眼界,讓幼兒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自己所處的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積極參與集體活動。在教師的循循善誘下,幼兒能夠逐步形成自主意識,大膽地、自信地與他人進行互動,在小組合作和游戲活動中結交朋友。比如,在開展七巧板的手工活動時,教師可以提前制作基礎模型,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并為幼兒提供彩紙和手工剪刀,讓幼兒自由裁剪。大部分幼兒能夠按照自己的喜好發散思維,大膽創新,完成二次創作和二次加工。教師應注意,在活動中不要直接干預幼兒的行為,而要讓幼兒學會審視自己的手工作品,將自己的作品與他人的進行對比,進而繼續完善和改進自己的作品。當發現幼兒出現負面情緒時,教師需要及時鼓勵和引導幼兒,讓幼兒能夠客觀地、理性地認識自己,并逐步制作出自己的手工作品。在教師的耐心鼓勵下,幼兒能夠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探索意識,自信心也會越來越強。
(三)設置難度適中的學習任務
如果教師直接按照自己的想法設置學習任務,沒有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適當調整學習任務的難度,就會導致幼兒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不能很好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使幼兒學習自信心不足。對此,教師需要深入分析學習任務難度與幼兒學習自信心之間的關系,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調整學習任務的難度,設置難易適中的學習任務。在布置學習任務時,教師要全面了解幼兒的內心訴求,分析幼兒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扮演好輔助者的角色,幫助幼兒完成學習任務,讓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滿足感。比如,在指導幼兒學習拼音時,教師可以設置階段性任務,先讓幼兒識記基礎知識,然后慢慢提高學習的難度,加入與拼音相關的教學內容,讓幼兒自主進行學習。有的幼兒學習基礎比較薄弱,教師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準則,減輕幼兒的學習負擔,進而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四)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教師需要不斷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總結,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幼兒,給予幼兒更多的肯定,拉近與幼兒之間的距離,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幼兒渴望獲得外界的認可和鼓勵,并會以教師和家長作為自己的榜樣,主動模仿教師和家長的行為。為了培養幼兒的自信心,教師需要主動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加強與幼兒之間的溝通交流,了解幼兒的心理需求,給予幼兒更多的表揚和鼓勵,培養幼兒的自信心。教師可以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及時了解幼兒的學習情況,適當夸獎幼兒,使幼兒變得更加自信。比如,在指導幼兒學習數字時,教師可以播放與數字相關的動畫片,并組織游戲活動,采取寓教于樂的教育模式,讓幼兒自由探索。
(五)探索新穎的家園共育模式
在傳統的學前教育觀念中,家庭教育所發揮的作用有限。在培養幼兒自信心時,教師需要意識到這一工作的重要性,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和交流,取得家長的信任和配合,主動探索形式新穎的家園共育模式。有的家長工作較忙,生活壓力較大,對幼兒的身心發展不夠關注。教師需要主動承擔育人的責任,選擇合適的時機與家長進行溝通和交流。比如,教師可以借助家長會或一日活動與家長進行溝通,提高與家長的交流頻率,客觀總結和反饋幼兒的在園表現,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存在的不足。針對幼兒缺乏自信心的問題,教師還需要與個別家長進行單獨談話,鼓勵家長尊重幼兒,理解幼兒,促使幼兒形成獨立人格,使幼兒維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結語
在幼兒園教育中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具有重要作用,這也是教師的重要教學目標之一。教師需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共同努力、加強合作,讓幼兒學會自由探索,從而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同時,教師要綜合分析幼兒的生活環境、認知偏好、身心發展規律和個體差異性等方面,選擇趣味十足、簡單新穎的教學內容,將更多的游戲元素融入教學活動中,寓教于樂,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進而能夠讓幼兒在學習過程中更加積極主動,對事物形成一些初步的認知,以實現學前教育的目標。
(作者單位:魚臺縣機關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