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少寶
摘 要:新聞專業期刊作為新聞理論探討的平臺和新聞實踐經驗交流的園地,促進了新聞學界與業界的交流,成為學界與業界的“黏合劑”以及新聞理論與新聞實踐緊密對接的“橋芯片”。新聞專業期刊編輯作為期刊內容的組織者、整合者、加工者和中介者,他們的判斷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期刊的內容選擇和整體質量。本文從編輯的判斷力及其構成要素入手,對新聞專業期刊編輯在導向性判斷、專業性判斷等方面的能力及其培養和提升方式進行了分析研究,旨在提高新聞專業期刊編輯的判斷力,推動新聞專業期刊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融合環境;專業期刊;編輯;判斷力
中圖分類號:G2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23)05-0071-03
一、引 言
新聞專業期刊是指以新聞業務研究為基礎,對新聞報道實踐進行經驗總結并推動理論創新的專業性期刊[1]。新聞專業期刊作為新聞理論探討的平臺和新聞實踐經驗交流的園地,促進了新聞學界與業界的交流,成為學界與業界的“黏合劑”以及新聞理論與新聞實踐緊密對接的“橋芯片”。新聞專業期刊編輯作為期刊內容的組織者、整合者、加工者、中介者,他們的判斷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期刊的內容選擇和整體質量。因此,新聞專業期刊編輯如何提高自身在導向性、專業性等方面的判斷能力,對新聞專業期刊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必須加以重視。
二、判斷力及其構成要素
判斷力是指對事物進行觀察分析并決斷的能力。個體在面對新事物時,一旦具備了這種能力,就能透過事物的表象看到其本質。因此,對個體而言,判斷力既是辨別事物發展趨向并進行方向性選擇的重要能力,也是影響事物發生、發展程度的重要方面。判斷力包含邏輯、對事物的認知等諸多要素。
三、新聞專業期刊編輯的判斷力
(一)導向性判斷
新聞專業期刊是新聞從業者和新聞愛好者進行理論和實踐經驗交流的平臺,因此,期刊在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正確把握新聞專業期刊的導向性,首先,編輯要正確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去解決新聞實踐中的問題[2];其次,編輯要確保期刊不出現違反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內容。近年來,隨著西方新的信息傳播理論被引入,這些理論也不斷更新著人們對新聞實踐的認知。雖然新聞專業期刊的內容多是對新聞理論或實踐經驗的探討,對新聞實踐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但是,這些傳播理論畢竟誕生于西方社會語境,編輯在運用時容易忽視其使用環境的不同,進而會在內容上出現導向性偏差。
(二)專業性判斷
新聞專業期刊主要涉及新聞專業領域,新聞專業期刊編輯的專業性判斷力主要表現在對新聞專業領域問題的認知程度上。首先,新聞專業期刊編輯不僅要掌握該領域的基本理論知識,還要了解行業的發展趨勢。2021年6月,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聯合印發的《關于推動學術期刊繁榮發展的意見》強調,“學術期刊要提高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能力,引導學術研究立足中國實際,回應現實關切,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新聞專業期刊編輯要做到“立足中國實際”“回應現實關切”,就要不斷更新知識,及時了解新聞行業新情況、新問題和發展趨勢。其次,新聞專業期刊編輯要能及時發現新聞專業領域的熱點問題。期刊編輯的判斷力體現在對專業領域熱點問題的把握能力上,要具有敏感性[3]。融媒體時代,媒體發展的熱點,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關系,新媒體的形式和功能,微博、微信公眾號和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等新媒體為何能吸引年輕受眾,以及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如何轉型發展等問題,成為受眾關注的熱點話題。因此,新聞專業期刊編輯面對類似題材要及時組織和推出相關作品,從而更好地發揮期刊的指導性功能。
(三)優劣性判斷
論文優劣性的判斷,離不開對內容的真實性、邏輯性和文法三個基本方面的把握。新聞專業期刊編輯對論文的真實性判斷,一方面體現在專業領域上,另一方面,也體現在對論文觀點或例證的質疑上。比如,有些論文或主題先行,以偏概全,結構生硬武斷;或脫離實際,為理論論述而論述,這些都會影響論文的質量。并且,論文的邏輯性和文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論文質量的優劣。
(四)需求性判斷
新聞專業期刊傳播新聞知識、推動新聞業界和學界的交流服務,離不開對受眾需求的滿足。新聞期刊編輯應認識到:只有那些契合受眾需求的論文或選題,才是受眾的真正需求[4]。隨著傳統媒體融合轉型的深入推進,各媒體的融合效果也不盡相同。對此,新聞專業期刊編輯在進行選題時,不僅要適時推出一些在媒體融合轉型上有成功經驗和總結失敗教訓的論文,也要能夠判斷論文的內容是否滿足受眾需求,以此增強對論文影響力的預見性。比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一些地區的村莊被臨時管控,為了傳遞信息,長期被閑置的“大喇叭”又開始發揮重要作用。在此情況下,推出一篇以“大喇叭”是如何影響村民的信息接收和心理狀況的論文,不僅能夠引發了受眾的關注,也滿足了受眾的需求。
四、新聞專業期刊編輯判斷力的培養
(一)把導向性判斷始終放在首位
當下,隨著新媒體的迅速發展,微博、微信、短視頻、客戶端的廣泛使用,使得人人都成了自媒體,這既為新聞專業期刊編輯把握輿論導向提供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諸多挑戰。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弘揚主旋律,是新形勢下對新聞工作者提出的根本性要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提升對導向性的判斷力,是新聞專業期刊編輯面臨的首要課題。首先,編輯要認真學習黨的新聞宣傳思想,熟悉本行業的各項法律法規,深入了解行業的演變歷程和發展狀況。加強自身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學習,尤其要深入學習和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新聞宣傳輿論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并以此作為編輯工作中的根本遵循,不斷提升選題策劃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其次,要堅守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新聞專業期刊編輯要堅守新聞真實性,不傳播未經證實的消息,不炒作熱點事件,更不能借助期刊的影響力,搞有償新聞、虛假新聞或虛假廣告;尤其是在文章中引用有關社會熱點事件報道時,要確保事件的真實性,防止發生次生輿情。比如,在一些因明星參與節目而引發的文化現象上,新聞專業期刊編輯不能跟風炒作要通過客觀地分析,引導受眾正確地看待這種現象,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發揮好新聞專業期刊的輿論引導功能。
(二)用專業性判斷進行選擇
所謂專業性,就是了解規則以及規則背后的運行邏輯。雖然新聞學與其他社會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但是它有自身的運行規律。作為新聞專業期刊編輯,要想做好新聞編輯工作,就要了解和掌握新聞的運作規律及其運行邏輯,通過專業性判斷從眾多作品中選出能夠滿足受眾需求的作品。而專業性判斷能力的培養,就需要新聞專業期刊編輯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并通過不斷地實踐和反復學習,了解優秀作品在專業性上的體現方式,進而形成自我判斷力,從而能夠準確辨別論文的質量優劣。
(三)以去粗取精的方式加以取舍
無論傳播技術和未來媒體業態如何變化,內容始終是期刊的靈魂和根本。對新聞專業期刊編輯而言,應具備辨別內容真偽的能力,通過專業性判斷從眾多作品中去粗取精,選出精品。真實性是期刊內容的根本,主題是一篇論文的靈魂,論文若沒有了主旨,內容就會空洞;而主題正是通過對材料的深層分析,來引導受眾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思想。因此,論文作者也應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多關注所在領域的前沿消息和最新研究成果,不斷提高論文質量。此外,在競爭激烈的當代社會,受眾對專業知識的要求越來越高,希望通過一些專業性較強的論文來針對性地解決自身遇到的問題,這就對新聞專業期刊編輯在對論文專業性的判斷上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以需求性為目標滿足受眾期待
受眾的需求是期刊進行選題的基礎條件。選擇受眾想要了解的話題作為選題,能夠提升期刊的關注度,同時也能夠滿足受眾的精神文化需求[5]。如何了解受眾的現實需求?首先,要多渠道地拓展信息來源。新聞專業期刊編輯可以通過了解新聞行業領域發展動態、參加行業會議、關注行業內其他期刊等形式,探索出符合受眾需求的方式并加以組合。其次,要有針對性地選擇主題。近年來,融合發展是媒體行業發展的方向,新聞專業期刊編輯可以以此為選題,及時關注媒體融合發展的進程、效果以及各種做法和經驗,為媒體從業者提供必要的參考。最后,要關注新聞行業內的熱點話題。新聞專業期刊編輯要在邏輯思維、工作形式和方法上守正創新,跟上融媒轉型進程,及時關注行業發展、了解行業動態、貼近行業實踐,從而更好地發揮專業期刊的引導、啟發功能。
五、結 語
新聞專業期刊通過傳播新聞行業學術信息、發表學術研究成果,在學術研究過程的上游與下游之間架起橋梁,進而推動新聞行業的發展與進步;通過設計和策劃一些重要選題,特別是有前沿性、有原創意義的選題,拓寬研究領域、深化研究方向;通過發現優秀作者,培養學術新人,壯大社科研究隊伍??偠灾?,新聞學術專業期刊作為學術成果和實踐經驗的展示平臺,要在堅守正確學術導向的前提下,積極推進知識創新,在這方面,新聞專業期刊編輯應有自主自覺的判斷,包括導向性判斷、專業性判斷、需求性判斷等,讓更多成果為新聞業界守正創新提供智力支持,也讓學術理論的穿透力延伸至新聞生產一線,用新聞實踐的牽引力拉動新聞研究與創新。
參考文獻:
[1] 王鐘的.新聞專業期刊是溝通學界與業界的“橋芯片”[J].青年記者,2022,788(11):26.
[2] 杜少華.新聞工作要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J].城市黨報研究,2018,36(6):36-38.
[3] 劉婷.淺議受眾需求于新聞策劃選題的意義[J].傳播力研究,2021,66(5):52-53.
[4] 華啟清.學術期刊為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服務的探討[J].開放潮,2007,86(4):65-66.
[5] 王亞文.受眾對文化類節目的心理分析[J].媒介研究,2012,45(7):46-47.
[責任編輯: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