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育課堂教學不僅能讓小學生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也能科學合理地預防學生出現近視等問題。尤其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重視對球類運動的教學方法進行創新,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視力訓練條件,有利于落實小學生近視防控的體育教育方針。因此,明確體育在防控近視方面的作用,結合學生的身體素質展開防控措施,有助于充分發揮體育課堂的價值。
關鍵詞:體育課堂教學;小學生;近視防控;研究
作者簡介:黃金(1991—),男,江蘇省昆山市陸家鎮菉溪小學。
球類運動作為體育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良好的育人功能,其地位極其突出。體育教師應精心設計球類運動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在積極參與球類運動的過程中,放松眼睛,緩解視力疲勞。體育教師要明確體育課程教學的育人功能,積極探索球類運動在預防近視方面的積極作用,并結合學生的身體機能和實際情況,開展具有針對性的體育訓練活動,不斷調整、優化體育活動,助力解決青少年近視的問題,確保小學生近視防控得到落實。
一、球類運動教學對近視防控的作用
體育課堂教學不僅能讓小學生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也能科學合理地預防學生出現近視等問題。教師要在體育課堂教學中重視近視防控工作的開展,對小學生近視的原因進行分析,結合體育教學的有效手段控制近視率。為此,教師可基于球類運動具有的助學效能開展體育活動,讓學生處于放松、自由的狀態,幫助學生調節眼部活動,在體育運動中緩解視覺疲勞。在球類運動中對學生進行視力訓練具有一定的功效,不僅能達到良好的控制效果,也能科學控制近視度數增長的幅度。其中,球類運動教學對近視防控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學生需要集中注意力觀察,并且視線要跟隨球的運動路線轉變,這能有效調節和優化眼部肌體功能,改善睫狀肌的收縮性能等。這樣一來,合理安排和設計球類運動的訓練計劃,在適宜的時間、地點,采取恰當的體育運動引導方式,對小學生近視防控的效果會更好。
二、小學生近視的成因
近視的成因比較復雜,影響因素眾多,主要有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等。學生如果長期存在用眼不當的行為,以及進行超負荷的用眼工作等,就會導致眼部功能失調,引發視力下降等問題,最終形成近視眼。
(一)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通常與父母高度近視有關,而高度近視的遺傳類型比較復雜,且視力恢復的難度較大,同時也會因為其他因素的影響而發生變異,這增加了近視防控工作的難度。
(二)環境因素
小學生近視的主要影響因素是環境因素,其長期近距離寫作業或在不良的光線環境下學習,以及眼部疲勞得不到有效的緩解,就會造成睫狀肌長時間過度緊張,出現調節性近視。在此情況下,學生若不重視眼部問題,就會造成不可逆轉的真性近視,影響到眼球軸的延長。
(三)其他因素
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用眼過度的現象十分普遍,這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引起重視,轉變相應的教學方式,保證學生有充足的時間緩解、消除眼部疲勞。
綜上所述,無論什么樣的原因造成小學生近視,近視都會給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不良影響,而如何采取科學有效的預防手段和控制策略,有效地避免學生出現近視問題,是教育工作的重點問題。
三、小學生近視防控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護眼意識淡薄
在小學階段,按時開展眼保健操,監督學生做眼保健操,是教師關注、保護學生視力的一種有效途徑。但是部分學生缺乏健康用眼的知識,護眼意識薄弱,無限制地玩電子產品,加深了近視。而部分家長只關注孩子的成績,忽視了孩子的視力問題,沒有采取相關的預防近視的措施,導致孩子的視力出現問題。體育鍛煉與眼操的融合,讓學生在課堂中不光學會專業技能,還學會預防近視的方法。教師將體育教學、近視防控真正落到實處,有助于學生每天正確鍛煉[1]。
(二)戶外活動時間不足
當前學生學習和開展活動大多在室內,戶外活動欠缺。增加戶外活動是有效預防和控制近視的方法,為此,在體育課程教學中,教師要延長戶外活動時間,結合體育活動與鍛煉,幫助學生培養運動的意識和習慣,促使學生在充足的戶外活動時間內,積極主動地鍛煉,助力小學生近視防控工作的開展。與之相反,小學生開展戶外活動的時間不足,就會導致眼部壓力過大,視力疲勞無法得到有效的緩解,進而影響學生的眼部健康。所以教師要有效幫助學生改善視覺環境,減輕學生的眼睛負擔,重視開展戶外小游戲,擴大學生的視覺空間,逐步推動近視防控工作科學開展,幫助學生通過體育鍛煉享受樂趣、增強體質。
四、借助球類運動教學預防小學生近視的策略
(一)利用教材知識,增強學生的護眼意識
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利用教材中的護眼知識,幫助學生認識到保護眼睛的重要性。在近視防控工作中,教師要落實各種保護眼睛的策略,向學生普及體育鍛煉和球類運動的好處,并結合豐富的教學資源,激發學生保護眼睛的意識,使學生積極配合體育教師的工作,從而更高質、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師要提升教材知識講解的趣味性,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展示知識內容,不斷加強對學生的引導、監督。比如,在開展室內體育課程教學時,教師可以游戲教學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護眼意識,讓學生認識到具有良好視力的重要性。教師可在一定的距離上放置不同的物品,并為物品起好不同的名稱,讓戴眼鏡的學生摘下眼鏡,視力正常的學生可以清楚地說出名稱,而近視的學生則無法清晰地看到。通過這種具有教育意義的游戲,教師就可以將眼睛健康的相關知識呈現在學生面前,結合游戲中學生的實際感受,讓學生明確認識到眼睛健康的重要性,進一步喚醒學生的護眼意識。此外,在戶外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找東西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在尋找東西的過程中,認識到良好視力對個人的影響,使學生樹立正確的護眼意識[2]。
(二)整合球類運動資源
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積極整合球類運動資源,分析不同球類運動具有的視力防控效果,并將其有效地運用到課堂上,為拓展和豐富體育教學打下基礎。在小學體育球類運動資源的選取方面,教師可利用視力防控效果顯著的羽毛球運動開展教學,主要是利用其需要學生集中注意力,依據球的運動軌跡和路線,判斷出多樣性和隨機性的運動方向的特點,讓小學生通過眼部運動,提升眼部肌肉整體的調節能力。教師整合不同的球類資源,增添多種多樣的球類運動內容,充分發揮其在近視防控方面的功能和優勢,有利于促進小學生睫狀肌和眼外肌有效收縮,有效預防小學生近視。
(三)設計針對視力訓練的球類游戲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根據球類運動的游戲化訓練方式,以及預防近視方面的具體要求,教師不僅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設置游戲活動,還要融入預防近視的相關知識,幫助學生消除視覺疲勞。因此,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對球類運動的參與積極性,培養學生良好的運動意識,幫助學生順暢地完成訓練任務。同時,教師設計針對視力訓練的球類游戲,在實際訓練中進行有效干預,指導學生保持正確的姿勢,可以促使學生將眼睛的關注方向與球類運動相結合,最終達到更規范、更理想的視力訓練效果。比如,教師合理開展足球專項訓練活動,需要對足球傳球的位置進行考量,結合定位定點的傳球訓練游戲,提高學生的專注力,鍛煉學生的手眼協調能力,預防學生近視。此外,以小組對抗的比賽形式開展視力訓練,有利于學生視力水平的有效調節,讓學生的眼睛能夠隨著球的位置的變換而左右運動,從而更加積極地參與并享受這種有助于視力訓練的球類游戲[3]。
(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在培養小學生良好運動習慣的過程中,教師要選擇與學生興趣愛好相關的球類運動,帶領學生享受體育運動的快樂,提升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信心,這不僅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幫助學生緩解眼部疲勞,還能鍛煉和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使其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促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學會合理協調運動和學習的時間,了解放松和調節視力的意義。小學體育教師通過長期不斷地開展預防近視工作,科學規范學生的運動行為和視力訓練的方式,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促進學生保持眼部健康。
(五)增加體育運動內容
在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時,教師應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充分了解學生的身體情況,掌握學生的體育運動愛好等,從而設計出有價值、有內容的體育運動。學生只有全身心融入戶外活動中,享受豐富的體育形式和內容帶來的樂趣,才能提升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同時,教師在增加體育運動的內容時,要針對不同體質的學生開展具有針對性的引導,充分落實分層教學的方針,滿足不同體質學生的體育鍛煉需求,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運動效果,從而達到保護眼睛、預防近視的目標[4]。比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身體情況和運動需求開展不同的體育運動教學,指導學生進行體育運動,促使學生在廣闊的運動空間內,保持放松、愉悅的狀態。在運球教學過程中,遠近交替地觀察籃球與雙眼盯著籃球運動的軌跡,都可加速眼球組織的血液循環,最終起到良好的預防近視的作用。教師帶領學生參與近視防控專項趣味活動,積極調動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主動性,可在集科學性、趣味性為一體的近視防控專項活動中,有效保護學生的眼部健康。例如,“飛機擲遠”趣味運動,就是結合學生的體育運動愛好增加的活動,其促使學生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領悟到近視防控的真正意義,從而提高學生的眼部健康水平,預防近視。
(六)注重評價總結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要重視總結性評價,發揮教學的優勢,并且在發現教學中的不足后及時改正,重新制訂符合教學實際的方案,以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因此,在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實際表現,掌握學生的參與情況,以此來判斷活動是否達到防控近視的目的,進而結合具體的體育教學情況,調整體育運動教學方案。
(七)挖掘有限的運動場地
教師要想規范體育課程教學,保證課堂活動水平,需要挖掘有限的運動場地,引導學生重視體能練習,展示體育鍛煉的精神,以此提高體育教學的效果[5]。比如,教師引入能夠在課堂上開展的運動,不僅方便學生進行課間鍛煉,也能有效調整學生的用眼時間。課堂微運動可以由教師統一安排,也可由學生自己安排,學生通過模仿視頻中的動作,適當放松壓力,有利于消除視覺疲勞。
(八)家校聯合,共建近視防控體系
小學生近視防控體系的共建,需要學校和家庭聯合起來,共同努力。家校合作共建近視防控體系,不僅可以實現體育課堂的理論知識講解,也可以實現課后的實踐運用。教師可以向家長普及近視防控的基本要求以及體育鍛煉對視力保護的價值,促使家長形成正確的近視防控意識,以滿足近視防控的要求。家長與學生一起運動,學生的視力保護意識便可得到培養,其體育鍛煉的技能也會不斷強化,身體素質會不斷提升,視覺疲勞造成的不良影響也會逐漸變小[6]。由此可以看出,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能夠增強體質。身體素質的好壞與近視眼的形成有密切關系,而家校聯合共建近視防控體系,可充分發揮體育鍛煉緩解眼部疲勞的作用。
結語
總之,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全面認識到球類運動的育人功能,以及其對小學生近視防控的價值,對學生進行恰當的引導和科學的訓練,并在此基礎上對體育訓練活動進行創新,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從而使其有計劃、有目的地參與體育訓練,提升體育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葉淑頻.體育課堂教學對小學生近視防控的初步研究[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1(8):196.
陳永進.關于小學體育教學中預防近視方法的探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1(29):21-22.
倪克勝,周飛.以健康促進為主綜合防控小學生近視的實驗研究[J].求知導刊,2020(42):6-7.
刁運堂,林文弢,李宇星.戶外活動與體育鍛煉對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眼的研究熱點和展望[J].運動精品,2021,40(1):60-62.
邵國飛.基于近視防控的中小學體育常態課堂教學路徑探索[J].當代體育,2020(16):3.
蔡全鳳,陳健,潘景玲,等.體育活動維護小學生視力的實驗研究[J].體育科技,2019,40(6):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