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冬雪

人際交往是每個人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個部分,有時人際關系會讓我們很困擾,恰當地運用一些心理學知識,能夠更好地幫助我們處理好與他人的關系,提高工作效率,并減少不必要的自我煩惱。其中“名片效應”“南風效應”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發。
社會心理學認為人際關系是人與人之間通過交往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關系。它反映了個人或群體滿足其社會需要的心理狀態。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必須去接觸他人,了解和認識他人,這是人與人通過交往相互作用的過程。而生活中,我們可能會發現與他人的互動并不總是十分順利,我們希望與他人達到某種和諧的狀態,但這往往需要一些技巧,尤其是在彼此認識的初期。“名片效應”與“南風效應”等有趣的心理學效應可能會幫助我們更好地與他人交往,促進良好的人際關系。這些有關人際交往的心理學效應啟示我們,在交往過程中,首先認識對方、了解對方、考慮對方的感受是良好的人際關系的關鍵。
有一位求職青年,應聘幾家單位都被拒之門外,感到十分沮喪。最后,他又抱著一線希望到一家公司應聘,在此之前,他先打聽該公司老總的歷史,通過了解,他發現這個公司老總以前也有與自己相似的經歷,于是他如獲至寶。在應聘時,他就與老總暢談自己的求職經歷,以及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慨,果然,這一席話博得了老總的賞識和同情,最終他被錄用為業務經理。這就是由蘇聯心理學家納季拉什維利提出的名片效應。
也就是說兩個人在交往時,如果首先表明自己與對方的態度和價值觀相同,就會使對方感覺到兩人之間有更多的相似性,從而很快地縮小雙方的心理距離,弱化對方的防范心理,更愿同你接近,結成良好的人際關系。這樣有意識、有目的地向對方表明的態度和觀點就如同“名片”一樣把自己介紹給對方。而這一與對方相似的“名片”也許就是可以迅速拉近彼此距離的利器。“名片效應”遵循著自我暴露原則,自我暴露是指把關于自我特性的自知而人不知的最深層的信息傳遞給別人,把自己的想法傾訴與人,在人前充分展示自己的行為,讓別人最大限度地了解自己。社會心理學實驗證明,不論是優點還是缺點,自我暴露不僅不會減少別人對自己的喜歡程度,相反還會增加這種喜歡。自我暴露是使人們逐漸相互接近并變得親近的“社會滲透”過程,樂于和別人推心置腹,襟懷坦白,從而形成一種人際吸引力。
在人際交往中,合理地應用“名片效應”的前提,便是要進行有效的自我暴露。恰當地使用“心理名片”,可以盡快促成人際關系的建立,但要使“心理名片”起到應有的作用,首先,要善于捕捉對方的信息,尋找其積極的、與自己相似的觀點或態度,形成一張共同所好的、有效的“心理名片”,并暴露給對方。其次,尋找合適的時機,恰到好處地向對方展示自己的“心理名片”,不要急于拉近彼此的關系,否則可能會弄巧成拙。研究表明,自我暴露只有遵循對等原則才能使對方產生好感。而且自我暴露的速度必須緩慢到以對方不感到驚奇的程度為宜。自我暴露 “太強烈、太快”的人,往往并不招人喜歡,反而會讓人討厭。掌握“心理名片”的應用藝術,對于人際交往以及處理人際關系具有很大的實用價值。
“南風效應”又稱為“溫暖法則”。法國作家拉封丹曾寫過一則著名的寓言故事,講的是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凜、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御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因為覺得很暖和,所以開始解開紐扣,繼而脫掉大衣。結果很明顯,南風獲得了勝利。
“南風效應”對于人際關系的處理具有一定的啟發意義,即在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時,要特別注意講究方法和態度。北風和南風都要使行人脫掉大衣,但由于目標一致,方法卻不一樣,結果大相徑庭。南風之所以能夠達到目的,根本原因在于它順應了人的內在需要,實現了預期效果與對方認識活動和意識活動的有機統一。北風則相反,強硬的做法和固執的態度反而起到了不良效果,而“南風效應”的實質是在人與人之間創造了一種讓雙方都舒心的互動氛圍,以使人的積極性和包容性得到充分的展現。社會心理學對“反省結構模式”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南風效應”,它是指在兩人的交往過程中其實存在“六個人”。例如,A、B兩人在交談,有一個原本的A(物我),一個A眼里的A(自我)和一個B眼里的A(他我);同樣,存在三個類似的B。這“六個人”互相影響,當A要說服B或想要達到自己的目的時,不能按照自己強硬的態度和“自我意識”強行讓B去接受,而是要結合這“六個人”,設身處地、合情合理地啟發B的自我反省,滿足他的內心需求,最終促使他按照預想的目標,自我糾正其心理和行為。
心理學家認為,良好的心境能夠激發人們認識活動和意識活動的積極性。在復雜的人際交往中,合理地運用“南風效應”,往往會使自己靠近預期效果。首先,保持善意,營造溫暖輕松的氛圍。溫和的人與行為,往往比冷漠、強硬的人與行為更容易得到尊重和服從,并且溫和的態度更容易使他人接受和反思自己,從而主動做出調整和改變。其次,學會換位思考。北風覺得自己強大的威力可以“脫掉”行人的大衣,但卻忽略了行人在寒冷時反而會裹緊衣服的心理和行為習慣。可見在人際交往中重要的可能是對方的感受和態度,換位思考,不固執地堅持自己的態度和想法,顧及他人的感受,才能使別人放下對你的敵意,配合你的想法,最終促使達到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