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慧婷



2022年以來,廣東省江門市公安局認真貫徹公安部、廣東省公安廳“加快構建同城鄉基層治理體系相適應的基層警務新機制新模式”以及江門市委市政府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部署要求,積極踐行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耕黨建引領、警務改革、治理創新“三塊地”,激發基層警務工作與社會治理體系融合推進的內生動力,助力江門市打造國家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標桿城市。
因“格”施“警”,耕好“黨建引領地”
江門市委專題部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并作為市縣鎮三級“書記工程”大力推進后,全市公安機關緊緊依靠各級黨委政府,主動融入基層治理體系,“在網里、在格中”全力做好矛盾糾紛化解、社會治安要素管控、突出風險隱患處置等工作。
一是主動融入,格格有警,社區民警“種下去”。全市1327個村(居)均按照“一區一警兩輔”“一村一警(輔)”配置警力,所長進鎮(街)黨(工)委班子、社區民警進村(居)“兩委”班子,866名民警、1390名輔警實名“種進”全市2954個網格,與黨群服務中心合署辦公。牽頭構建全市智慧網格“培訓樹”,制定下發《江門市智慧網格員培訓課程大綱》《江門市智慧網格員培訓課程指引匯編》,組織23個職能部門編寫網格員培訓課件,開展專題培訓469場,參訓人員超6.5 萬人次。
二是積極發動,村村見警,平安“義警”“長出來”。深度撬動社區資源,將村(居)治保會、企事業單位、校園、住宅區和商業綜合體、民間救援組織等群防群治力量納入平安“義警”,打造“民輔警+網格員+平安‘義警+各方社會力量”一體的社區警務團隊,與基層網格深度融合,全市建成“義警”隊伍3807支、共31828人,協助開展巡邏防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粵居碼推廣等工作,建成最小應急單元2684個,進一步提升了校園、醫院等重點單位、場所內部力量的自救自防能力。
三是亮點打造,處處“楓”景,警網融治“壯起來”。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各地派出所積極探索,打造了一批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亮點。新會睦洲派出所創新基層黨組織結對“4+N”警網融合模式,推出“鄰里和、村里調、所里解”“糾紛三調”工作法,被公安部命名為第二批全國“楓橋式公安派出所”,榮獲“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范集體”稱號,所長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蓬江荷塘派出所構建“三級聯防聯控”警務模式,建立警網聯勤指揮服務中心、警城聯勤點、平安哨卡,街面可防案件同比下降28.5%;建立樓棟長責任制,建成樓棟長微信群、租客微信群137個,與社區民警、網格員共同抓好出租屋管理;江海高新派出所開展警企黨建融合活動,建立法治副廠長、廠企治安聯絡員制度,社區民警進駐的20家企業實現企業生產“零事故”。
“主防”筑基,耕細“警務改革地”
長期以來,基層派出所“主戰”制約了基層治理及公安工作的高質量發展。江門市公安局堅持以改革之“錘”破發展之“冰”,推動派出所回歸“主防”主業,駛上基層網格治理“快車道”。
一是深挖調研,為制度“松土”。江門市公安局主要領導親自部署,成立工作專班,將派出所“主防”改革納入年度重點項目,通過舉辦“無所不談”所長學堂2期,鼓勵全市所長為江門公安建言獻策;制定下發《江門市公安機關關于落實派出所“主防”警務改革及警種部門支援工作實施方案》,統籌派出所改革方向,壓實警種部門責任。
二是組織保障,為建設“施肥”。投入9013萬元,對33個派出所升級改造,新建派出所2個,在全省率先完成派出所“精準脫困”任務,以堅實保障激發基層警務效能。向派出所下沉警力365人,優化整合26個一鎮(街)多所的派出所。積極開展精準脫困工作,省、市兩級幫扶建設的35個困難派出所已投入使用34個。部署開展派出所星級創建,2022年全市評定五星派出所達30.21%。
三是優化運行,讓實效“成長”。以建強城鄉社區警務團隊為抓手,督導各地落實星級評定作為對派出所唯一的考評要求。推動全市67個派出所按照“兩隊一室”警務機制試運行,通過建立社區民警“一聯多”警務區、“AB角”相鄰警務區聯勤制度,確保日常警務“有人干”、社區事在“格中辦”;通過抓實案件辦理隊辦案職責及綜合指揮室支撐職能,做精轄區“打處尖刀”、做優派出所“中樞大腦”,2022年全市盜竊、詐騙警情分別同比下降13.5%、12.5%。
聯“管”聯“建”,耕實“群防共治地”
按照“問題一起管、矛盾一起調、服務一起上”的“三個一起”工作思路,江門市公安局充分整合社會資源,著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工作格局。
一是治安問題一起管,打造“平安江門”新模式。推進“五大要素”管控平臺與“粵平安”平臺融合試點,實現風險隱患雙向流轉、多部門協同處置,風險要素處置率97.9%,每萬名實有人口風險要素采集量排名全省第二。聯動村(居)全面推廣應用“粵居碼”,流動人口持碼率達87.3%,地址治理完成率超94%。聯動衛健部門建立流動易肇事肇禍嚴重精神病患區域通報協作機制,全市納管精神病患肇事肇禍案事件“零發生”。加強娛樂性經營場所管理,會同有關部門開展常態化聯合執法,2022年全市娛樂場所傷害類警情同比下降52%。
二是矛盾糾紛一起調,打造“跨域合作”新模式。率先打通與省政務平臺“粵省心”系統邊界,推動110與12345高效聯動,440多個承辦單位聯合處置非警務警情,屬糾紛事項轉入“粵平安”由信訪超市跟進,累計推送11萬余條。推動基層規范設立調解室96個,聯動鎮(街)司法所、綜治辦建立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實現警調聯合,將矛盾消除在萌芽狀態。
三是便民服務一起上,打造群眾路線新模式。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編制五大類、179項涉企服務事項清單,研發公安涉企服務管理平臺,建立閉環管理機制,先后為企業解決服務需求事項425項。新會分局大力推進工業園區“一園區一警務站(室)”建設,以“少跑腿”“上門幫”“協同管”等服務管理模式為工業園區保駕護航;開平市局聯合千惠連鎖生活超市打造警企聯防超市,將反詐宣傳、交通安全宣傳、全民禁毒宣傳融入群眾生活;臺山市公安局316名警力在周末時間下沉網格一線,上門入戶對6000多戶居民開展宣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