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祖友



派出所名稱:安徽省巢湖市公安局散兵派出所。
建所時間:1994年。
轄區概況:轄區面積126.2平方公里,包括2個社區居委會,7個村委會,中央級企業一家,鎮屬企業17家,旅館等行業場所26家,涉危爆單位4家,實有人口5.5萬余人,流動人口約3000人。
警力配備:現有民警9人、輔警16人。
榮譽:2019-2020年連續兩年被評為合肥市“青年文明號”和巢湖市“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先進集體,2019-2021年連續三年被評為巢湖市文明單位。
“散兵鎮歷史文化底蘊豐厚,相傳楚漢相爭的最后一役就發生在該鎮楚歌嶺上;它還是個青山疊翠,清泉潺流,碧空如洗,人與自然和諧相生的所在。”稍年長的當地人常這樣念叨,其榮耀傲驕之情溢于言表。20世紀90年代,隨著采石等產業的興起,生態環境遭受了極大破壞,上述美好也隨風而去。一番陣痛之后,2015年開始,該鎮采取了禁止開山采石等一系列措施,努力恢復自然生態,重拾昔日鄉村之美。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澤被當下和后輩子孫的重大民生。派出所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必須勇作為、敢擔當。”這是安徽省巢湖市公安局散兵派出所歷任黨支部的共識。
滿目盡是綠光景
2022年4月8日上午,散兵鎮清水塘村村口一金線倒掛的大楊柳樹下,洪大爺與鄭大爺正即興對弈,和風陣陣,喜鵲“喳喳”,好不愜意。“如果不是禁止開山采石,哪來這般好環境、好景致啊!” 洪大爺感慨地說。
禁采政策出臺后,石料一下子成了“軟黃金”。在巨額利潤的驅動下,一些不法分子鋌而走險,千方百計進行盜采。線長面廣、道難行、警力不足……都是派出所打擊盜采時遇到的坎。思路決定出路,散兵派出所創新思維,巧借“三力”解決警力不足的問題。
一是向科技要警力。在進出塘口的咽喉要道安裝“天網”監控視頻,若發現拉石料的車輛疑似從礦區上路的,即刻展開追查。此舉大大提高了對盜采現象的主動發現率、精準打擊處理率。禁采當年,通過視頻追蹤,派出所就破獲非法采石案7起。
二是向民力要警力。散兵派出所在礦區周邊設立舉報電話,鼓勵群眾參與打擊盜采行為,讓不法分子無處遁形。2020年11月15日凌晨,有群眾報警稱,楚歌嶺附近有破碎機作業的聲音,疑似在偷挖石頭。民警立即出警,將正在非法開采石頭的鄭某抓獲。
三是向聯動要警力。散兵派出所與散兵鎮政府礦山管理辦公室(簡稱“礦管辦”)建立了密切的聯動機制。“礦管辦”在各自然村設有信息員,信息員發現“盜采”線索后都會及時向“礦管辦”報告,“礦管辦”第一時間將此信息推送給散兵派出所。
有了上述一系列硬核舉措打底,派出所民警在礦區及其周邊路段再開展起稠密的治安巡邏活動,精心編織起了打擊盜采、守護青山的天羅地網,散兵轄區非法采石現象很快得到了徹底根治。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場山火往往能讓數年守綠護綠成果化為烏有。對此,散兵派出所始終保持高度警覺,常態化深入到白云庵、貓兒洞、銀屏山旅游風景區和隆興寺、藏佛寺,開展消防安全檢查、消防知識宣傳和消防技能培訓活動。
每年清明、冬至日,派出所民警都要駐守祭祀區域,加強巡查督導,確保野外用火安全。7年來,轄區未發生一起山林火災事故。
2019年開始,散兵鎮政府正式啟動礦區宕口生態修復工程,散兵派出所緊盯借修復之名行盜采之實或妨礙礦山修復的違法犯罪行為,做到露頭就打,助推“還綠”進程。另外,對盜伐山林的行為予以嚴厲打擊。近年來,共破獲此類案件5起。
歷經8年的精心呵護,如今的散兵鎮山體綠化率達百分之百。放眼望去,滿目皆是綠光景。
家家喝上“甘甜水”
2022年10月23日中午,干完農活的散兵鎮蓮塘嘴村村民陸大爺回到家中,一把擰開水籠頭,嘴對著“嘩嘩”流下來的水就喝起來。“此水是從山上直接引下來的,甜絲絲的,比自來水好喝。”手抹著從下頜上流下的水滴,陸大爺笑呵呵地說。
據統計,散兵鎮山澗溪流就有70多條,水庫10座,“當家塘”23個,生產過程中排放污水的企業有10家。散兵派出所用心著力念好宣、巡、打“三字”訣,全方位做好護水這篇“文章”。
“宣”就是做好宣傳工作。散兵派出所以“民警進萬家”活動為契機,進村入戶和生產企業,開展一對一、點對點精準滴灌式宣傳,宣傳美麗鄉村建設的愿景;宣傳環保法律法規、污染環境的危害以及法律責任。
“巡”就是強化巡查。日常勤務,水體生態安全是派出所巡檢時的一項重要內容。2021年6月15日,有村民向巡查民警舉報稱,某食品廠為減少生產成本,通過地下暗管將生產污水偷偷排入山王村水塘。民警花屹等立即趕赴現場進行核查。原來此情況系食品廠的污水處理設備近期出現了故障,生產污水漲滿水池后從管道中溢出所致。廠方承諾立即停產,待污水處理設備修好后再行生產。
“打”就是對破壞、污染水體的案件做到快偵快破。山上樹多了,林密了,一些不法分子竟利用它打掩護,干起了非法生產經營,危害水體安全的勾當。2017年6月18日,民警工作中獲取有人藏匿在大嶺村深山里加工廢舊蓄電池的線索。偵查民警駕駛的便車剛駛入該村一條長長的、窄窄的山道,就嗅到一股特別濃烈的酸臭味。順著該氣味飄來的方向追過去,他們發現前面一輛裝滿蓄電池的小貨車正駛往大山深處。民警一路跟,最終找到這處廢舊電瓶處理點。
據老板翟某某交代,他們將這些電池處理后再利用。當問及加工產生的污水如何處理時,翟某某不置可否。在民警的再三追問下,他只好說出了實話:污水就地倒掉。“污水里含有多種有害物質。水往低處流,它會逐漸匯入山溝、水庫塘壩;或者流到山地、林地里,再慢慢滲入地下,造成地下水源污染。總之,最終禍害山體植被,禍害水生物,禍害百姓健康,必須嚴懲。”散兵派出所教導員蔣俊生說。民警立即聯合市環保部門,將涉案車輛和蓄電池全部扣押,翟某某隨后被刑事拘留。
近5年來,散兵鎮未發生一起污染水體的案事件。清澈的溪流飛花濺玉般地從山石間一瀉而下,再流入依傍著小山村的道道山澗。怎能負了這大自然的恩賜?水質好轉后,村民們紛紛將其引入家中庭院直接飲用。
打響“藍天保衛戰”
除鞏固打擊盜采、盜伐等成果外,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也是派出所打響“藍天保衛戰”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行動中,派出所發揮突擊隊作用,聯合市局“打非辦”的同志,以進村入戶清查、路面巡查和定點蹲守截查等方式,對非法運輸、儲存煙花爆竹的行為予以嚴厲打擊。據統計,派出所共查處非法生產、運輸、儲存煙花爆竹案件28起,收繳煙花爆竹5.2萬件,行政拘留36人,散兵鎮終歲不聞鞭炮聲的愿景變成了現實。
正所謂按下葫蘆浮起瓢,“禁放”取得了成功,可過去以此為生的村民們生活怎么辦?若解決不好,前期生態建設的成果將無法鞏固。散兵派出所的做法是立足本職,盡其所能為他們再就業做好服務。散兵鎮政府組織勞務輸出,民警主動與異地勞務接收地公安機關對接,了解相關要求,再加班加點為村民們辦理外出務工時的各種證件。
如今的散兵鎮是山青水秀,多座小山村還成了旅游網紅“打卡”地。周末、節假日,游客紛至沓來。村警敏銳地捕捉到這種信息后,即刻來到村民中間做宣傳工作,鼓勵他們開“農家樂”,吃旅游飯。派出所在辦證等各個方面予以重點關照扶持,村民們紛紛響應。不久,“散兵大鍋飯”“散兵農家飯莊”等紛紛掛牌迎客。派出所民警常態化到這里開展治安巡邏活動,讓經營戶們感到安全;到了旅游旺季,還到此維護治安交通秩序,讓游客們在這里玩得開心、放心。散兵鎮的名氣越來越大,游客也越來越多,村民們的腰包也漸漸鼓了起來。從美好生態中嘗到甜頭的村民們,對參與保護生態環境的熱情更高了,行動更自覺了。
“我常回娘家住,因為這里白日綠蔭鋪地,夜晚繁星滿天,時兒還附和著蛙聲一片。山澗石洞掏蟹子,作壩捉魚蝦,這些兒時才有的記憶又回到了現實生活中。吃水不忘挖井人,這要感謝政府好政策,尤其要多多感謝派出所民警長期的辛苦付出!”遠嫁他鄉的艾女士說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群眾的認可就是對自己最高的褒獎。踏上新征程,散兵派出所全體民警輔警守護鄉村美好的步伐邁得更加堅定、從容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