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巖



人物檔案:
羅嵐,女,漢族,中共黨員,1996年4月生,2017年10月參加公安工作,四級警長,現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石河子市公安局城區分局北子午路派出所民警。參加工作以來,羅嵐一直在石河子市老街街道12小區第一社區警務室擔任社區民警。她以社區警務為抓手,調解小糾紛、化解小矛盾、解決小訴求、做好小服務,贏得轄區群眾的信任和喜愛。2020年以來,先后榮獲個人三等功1次、個人嘉獎1次;2022年9月,12小區第一警務室被評為兵團優秀公安基層單位。
矛盾糾紛的“調解員”
12小區第一社區警務室管轄區域位于石河子市主城區中心,這里商戶林立,場所眾多,人口密集,形成了集文化、經濟、娛樂、休閑、旅游于一體的幸福路商圈。幸福路步行街先后入選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名單、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名單,成為市民及游客的必到打卡點,日均人流量近萬人次。商戶多、場所多、人口多、矛盾糾紛多,是該社區的突出特點。面對社區的矛盾糾紛,羅嵐充分考慮法理情各方面因素,用心用情化解,總結出一套自己的調解工作法,做到調解糾紛無一反復。為更好地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北子午路派出所成立了以羅嵐名字命名的“小羅嵐調解室”。5年來,該調解室共調解各類矛盾糾紛500余起,提供服務2100余次。
延伸觸角,提前發現,推動前置化解。羅嵐充分發揮社區民警專職化的有利條件,依托社區黨委廣泛動員社區干部、網格員以及群防群治力量,聯動排查,聯動化解,同時廣辟信息來源,在社區、商場、物業辦設立“警民共治意見箱”,有效預防化解矛盾糾紛,做到預警在前、處置在先。2022年11月,轄區眾多商戶因工商營業執照未年檢,無法申領個體工商戶疫情停業補貼,在商戶群內廣泛議論并表達不滿情緒。羅嵐敏銳地發現這一情況,第一時間聯合社區向街道報告,同時立足源頭化解,避免升級的思路,提出了聯合市場主管部門會商,合理調整補助金發放政策、解決群眾根本訴求的工作建議。最終經過多方努力,解決了商戶訴求,避免了矛盾升級。
多元化解,聯動協作,提高化解成效。針對復雜的矛盾糾紛,羅嵐通常會啟動聯調機制,聯合司法、律所、行業監管部門等單位開展聯合調處。2022年農歷正月二十八,在溫州地下街打工的劉女士向羅嵐求助,希望幫助她要回最后一個月的工資。羅嵐了解后得知,大概10天前,劉女士向老板提出了離職回家過年的想法,但老板不想錯過年前賣貨的商機,也擔心年后招工困難,并未直接答應。其間,劉女士忙于采購給家人的禮物,多日未上班。老板根據雙方勞務合同的相關條款,以劉女士曠工達到5日為由,拒絕支付當月工資。雙方僵持不下,而劉女士還急著回家過年,萬般無奈之下,遂來到警務室求助。因時間緊迫,羅嵐立即聯系勞動監察部門、街道司法所和地下街臨時黨支部負責人,通過“背對背”的方式分頭化解,由勞動監察、人民調解員對老板做工作,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聯合地下街負責人勸導劉女士理解老板的難處。最終雙方各讓一步,老板同意按天支付當月工資,并將本應扣除的工資作為新年紅包發給劉女士,而劉女士也愉快地答應年后繼續回來上班。多方力量的參與,讓調解事半功倍。
依靠群眾,義務調解,深化基層治理。依托社區豐富的資源,羅嵐以網格員、老黨員、商戶代表、居民代表以及物業職員等群體為主,建立了118人的義務調解員隊伍,積極化解購物、鄰里、家庭等各類矛盾糾紛,將各類矛盾糾紛化解在社區、化解在萌芽。家住12小區72棟的孫女士,因為樓上王先生家房子漏水,多次上門要求賠償,但王先生均表示房子漏水是因為墻體內管道漏水,與他家無關,雙方多次因此事發生爭吵。羅嵐知道后,立即聯系社區和雙方都熟悉的老黨員張大爺一起見面調解,一番溝通后才知道,原來王先生是因為之前與孫女士通話時,孫女士旁邊的親屬態度不好,才不愿意配合解決。找到根源后,羅嵐和社區工作人員便和他們講鄰居情誼和家長里短,再由張大爺從中撮合,最終雙方情緒平穩后共同解決了漏水問題。
轄區平安的“守護者”
黨建引領推動網格治理。羅嵐充分依托社區大黨委,發揮專職化優勢,定期向社區通報轄區治安防控形勢,圍繞人口管理、治安防范、隱患整治、行業管理等提出打防管控建議。依托“社區兩委+網格員+單元長”三級網格體系,以社區綜治力量為主體,組建175支1838人的義務巡邏隊、老黨員志愿者服務隊、商家防范聯盟等群防群治力量,既當治安員,又當信息員,共同開展安全防范、隱患排查等工作。
為了更好地守護轄區平安,羅嵐牽頭整合社區資源、發揮社區力量,形成了以居民區巡邏、敬老助幼、鄰里照應、服務商圈的“老軍墾巡邏隊”群防群治力量,持續開展義務巡邏、矛盾調解、安全宣傳、疫情防控等工作,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筑牢了第一道防線。
護航發展強化街面防控。12小區第一社區坐擁城市繁華商圈、街區中心,巨大的人流量隱藏著各類可預見和不可預見的風險隱患。在幸福路步行街,羅嵐聯合便民警務站推出“幸福商圈警務”,帶領輔警逐個上門摸底、排查,整理“治安賬本”,提出“警企共建工作法”,推動公安“單向管”向“公安和業主聯合管”轉變。同時,以便民警務站警力為主,在人流車流交匯路口、步行街人流密集點段設置3處定點勤務和12處巡邏必到點,動靜結合、巡處一體,開展巡邏防控的同時,做好沿街九小場所安全檢查和宣傳防范工作,并按照“1-3分鐘”要求同步處置街面警情。2022年7月某日21時40分許,街面巡邏組在步行街大旺角路口發現一個小男孩獨自坐在防撞花箱上四處張望,詢問得知,孩子6歲,晚上跟著爸爸到步行街散步,父子倆在雪松街路口排隊買烤翅時,孩子看到買糖人的藝人十分喜愛,一路跟著走到大旺角路口才發現父親并沒有跟在身后。詢問了孩子的基本信息后,羅嵐立即組織便民警務站通過街面廣播播報、調取監控、在街面商戶微信群發布尋人啟事等方法尋找孩子的父親。最終,在商戶的幫助下,20分鐘后,孩子的父親來到便民警務站,看到孩子平安無恙,激動得緊緊握住民警的手,對民警的熱心幫助和高度的責任心表示衷心的感謝。同一時間,羅嵐已經帶著值班的社區輔警和義務巡邏隊員,來到居民小區展開夜間巡邏。他們通過拉車門的方式來提醒未鎖閉車輛門窗的車主避免財物丟失,引導停車不規范的車主有序規范停車,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糾紛和財物損失,當發現未上鎖的電動車、自行車時,則推回警務室并在居民群內發布消息,通知車主前來認領。夏季治安打擊整治“百日行動”期間,羅嵐聯合便民警務站提醒群眾鎖閉車輛、規范停車,組織群眾認領電動車、自行車。在羅嵐和同事的不懈努力下,該片區刑事案件下降40%,治安案件下降30%。
盡心竭力開展防詐宣傳。如何把防范電信詐騙的意識牢牢印刻在群眾心中,羅嵐想了很多辦法。“不聽、不信、不轉賬”,這是貼在奶茶店、商場、蛋糕店等優惠券和飯館一次性紙杯上的宣傳標語,這樣的“反詐產品”幾乎遍布轄區每一家商鋪,而這些恰恰都是羅嵐自己設計、自行溝通商家制作的,就連轄區商家的外賣訂單也印上了她設計的反詐宣傳標語,讓反詐宣傳深入到了轄區每一位居民心中。羅嵐還組織建立了以時代廣場、千暇文旅、友誼商場、溫州地下街等大型綜合體和街面商戶為主體的反詐商家聯盟,在做好自身及員工反詐防詐宣傳的同時,向廣大消費者廣泛宣傳預防電信網絡詐騙相關知識,全方位開展反詐宣傳教育。“要不是小羅嵐及時出現,我現在肯定都不知道該怎么活了。”“連續糊涂了兩次,差點輸入轉賬驗證碼了,幸虧有小羅嵐,真是太感謝她了。”2022年的一天,轄區居民來到北子午路派出所,向羅嵐當面表達謝意。原來在前一天,羅嵐根據八師反詐預警平臺推送的高危預警人員信息,連續兩次前往這位群眾家中,對其進行勸阻,最終通過平臺預警+電話勸阻+上門見面的方式,為勸阻止付、上門宣防爭取了寶貴的時間,避免了大額財產損失。
人民群眾的“貼心人”
從警5年來,羅嵐不斷創新“警務+服務”的工作模式,用心用情服務群眾、幫助群眾,深受群眾歡迎。
傾心為民辦實事。“我家孩子明天要報名上學,可戶口到現在都落不進去,這可怎么辦呀?”李女士找到羅嵐焦急地說。為孩子上學買了房子,卻因為原房主未將戶口遷出而遲遲不能落戶,這是很多購買二手學區房群眾面臨的難題。李女士通過中介購買了高先生的房子,買完才發現,高先生目前居住的房屋沒有相關權屬證明無法將戶籍遷出。羅嵐了解到這個情況后,在征得高先生同意后,先將其戶口遷移到12小區集體戶,解決了李女士落戶報名的燃眉之急,隨后又聯系了高先生現住地派出所,通過多方溝通,最終從房產交易中心調出有關資料,幫助高先生成功落戶。
傾情服務暖人心。“咱們小區房屋比較老,部分線路有老化的情況,房間里備一具滅火器,平時多注意用火用電安全。”羅嵐總是這樣不停地叮囑,但她樂此不疲。用她的話來說:“你的心能和群眾貼在一起,群眾就能理解你、支持你了。”疫情靜態管理期間,她了解到轄區一戶少數民族群眾家里人多,但每次買的食材很少,很不放心,到其家中了解發現是因為暫時沒有收入才從各方面節省開支。羅嵐立即聯系社區準備了馕、泡面、牛奶、蔬菜等物資到其家中慰問,幫助其渡過了難關。
使命擔當,青春之花在奉獻中絢爛綻放;無聲守護,深藏著人民警察的浪漫情懷。羅嵐認真做好每一件家長里短的“小事”,用平凡的堅守,搭起警民“連心橋”,用平凡的一言一行,換來社區百姓的歲月靜好、平安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