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鹍鵬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民族之間經過長期的交往交流交融,發展成為完整的不可分割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尤其是近代以來,在我國各民族團結一致、反帝反封建的過程中,中華民族的整體性更加突出,逐漸由一個自在的實體升華為一個自覺的實體。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大祖國的歷史。
1.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基本內涵:
(1)中華民族是包括中國境內56個民族的民族實體,這56個民族相互依存、統一而不可分割。他們擁有高度的民族認同意識,即共休戚、共存亡、共榮辱、共命運的感情和道義。在這個多元一體格局中,56個民族是基層,中華民族是高層。
(2)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經歷了一個從分散的多元到一體的動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漢族起到了一個凝聚核心的作用。漢族把多元結合成一體,從而形成了中華民族,一個高層次認同的民族。
(3)高層次的認同與低層次的認同,并行不悖。各自發展原有的特點,形成多語言、多文化的整體。
2.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形成的重要因素:
(1)地理因素:自成一體的地理單元(共同地域)
(2)政治因素:大一統的政治理念和政治格局(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和發展)
(3)經濟因素:相互依賴的經濟關系(各地經濟聯系日益緊密)
(4)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多元一體的中華文化(共同文化)
(5)民族心理因素:共同的民族心理和親近感
(6)外部因素:面對外來侵略救亡圖存促使中華民族覺醒和民族團結
3.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發展歷程:
(1)春秋戰國時期:各民族接觸頻繁,民族融合出現,華夏族開始形成。
(2)秦漢至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雛形出現,兩千多年來,盡管有分裂、有紛爭,但是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始終是歷史的主流,是各民族人心所向,是發展的大勢所趨
(3)近代以來:1840年以來,隨著列強的侵略,在救亡圖存的斗爭中,中華民族不斷覺醒,在近代反侵略、反分裂的歷史進程中,各族人民團結一心、急難相扶,經過艱辛探索和艱苦斗爭,共同締造了新中國,實現了國家的高度統一和各民族的空前團結,開辟了歷史的新紀元。
4.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發展的認識:
(1)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中華民族經歷了無數來自內部的矛盾與沖突和來自外部的挑戰與威脅,使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不斷得到鞏固和發展。
(2)千百年的交融也終于形成了由56個民族共同組成的血脈相連、休戚與共的中華大家庭,共同的歷史記憶和共同的奮斗歷程鑄就了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的思想和情感基礎。
5.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形成的影響:
(1)有利于增強民族認同,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有利于國家統一,有利于多民族國家的鞏固。
(3)有利于增強民族凝聚力、形成新時代的民族精神,成為民族復興的精神動力。
(4)有利于民族團結、民族平等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5)有利于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