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
摘 要:課外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應將激發語文課外閱讀興趣作為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途徑之一,從而使學生在閱讀文章時獲得更多感性知識和豐富內涵。
關鍵詞:核心素養;語文教學;課外閱讀
教師在教學生閱讀技巧、閱讀文章要素的時候,教師應著重思考如何提高學生閱讀興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1.儲備語文文字知識
中學生的語文文字知識的積累程度多數情況都是從課文中獲取,寫作素材累積的不多,教師應為學生進行語文知識拓展,豐富教學素材,使學生能夠從作品中獲取閱讀靈感和閱讀經驗,使學生在長期的語文課外閱讀中提高習作水平。
2.創造適于課外閱讀的氛圍
傳統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總是一味地給學生灌輸知識,這導致許多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產生了厭倦的心理。因此,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課前課后的小組學習。在此期間,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任務,比如分發一份名著書籍的片段,讓學生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根據標準答案給小組進行評分,這樣一來在調動學生閱讀課外名著的同時,也提升了語文課堂的學習興趣。
3.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激發學習興趣
在核心素養的大背景下,學校應該加強學生們在學校內語文名著閱讀教學課堂知識內容的完整度,讓學生們能夠在書本以外看到不一樣的語文世界。在語文課上教師可以試著引入文化鑒賞、詩歌朗誦,以及戲劇表演等。針對課程內容和課程指標,教師可以制定完整的教學手冊,打造招牌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語文課程的快樂。
4.充實閱讀內容,提高閱讀能力
將文章中的主要內容及關鍵詞進行提煉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將主題閱讀內容進行充實,將內容互相關聯的閱讀材料進行融會貫通,促進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將同一主題的文章提煉成一個主題教學內容,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刻地領會文章的主題思想,把握文章的特點和寫作技巧。在進行教學活動時,教師還要帶領學生深入了解相關的寫作背景以及當時的歷史背景,在此基礎上深入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收集同類型的詩詞,使學生能夠整體把握詩詞的閱讀技巧以及寫作特點。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在實施主題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及閱讀量,將閱讀教學“整體化”和“全面化”,將文章的核心脈絡進行有效串聯,充實閱讀內容,將課內閱讀資料延伸到課外閱讀資料,擴展學生的閱讀范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5.結合名著閱讀,提高閱讀興趣
在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模式下,教師指導學生們閱讀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讓學生和教師都忘卻了閱讀的價值和意義。但是名著閱讀可以讓學生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更好地積累語言知識,從名著閱讀的過程中學到一些新的寫作手法,體會名著中的情感,從而提升學生們的文化素養。創新現階段的語文閱讀模式,調動學生們的閱讀積極性,讓學生們更好地掌握閱讀方法,進一步促進核心素養的養成。
6.精心選擇課外讀物,激發課外閱讀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好的教師,也是保證學生課外閱讀積極性的重要動力。教師應立足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心理需求出發,為他們推薦具有知識性、趣味性和適宜性的課外讀物,激發他們的課外閱讀興趣,養成良好的自主閱讀意識。
7.轉變教育理念 提高課外閱讀能力
課外閱讀大多數情況下都沒有教師參與監督,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自覺性,才可以推動課外閱讀的順利進行。中學生普遍缺乏自覺性,難以主動進行閱讀,使得許多小學生課外閱讀量少、閱讀效率低。為此,語文教師必須堅持按照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轉變教育理念,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課外閱讀,使他們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得以發展。
8.進行課外閱讀交流,激發課外閱讀熱情
教師應重視課外交流活動,積極組織學生交流閱讀體會,引導他們進行深入探討。激發他們的課外閱讀熱情,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語文教師必須不斷轉變教育理念,精心選擇課外讀物結合統編教材文本以拓展學生課外閱讀范圍,加強閱讀方法,掌握課外閱讀技巧,指導學生摘錄詞句以積累課外閱讀素材,不斷提升中學生的課外閱讀質量,使其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朱慶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導語設計例談[J].語文學刊,2019(16).
[2]蔣軍晶.閱讀:閱讀教學的跨越式變革[J].初中語文教學,2021(10):78.
[3]王艷玲.淺析初中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年“區域優質教育資源的整合研究”研討會成果集,2018:1.
此文系河南省商丘市教研室教育教學研究課題論文,立項編號:L202206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