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張聰

趙婷婷光明乳業華東中心工廠實驗室檢驗經理
食品的核心競爭力是質量與安全,這也是食品企業生存的根基。為完善食品質量監測體系和提高產品合格率,食品企業的質檢部門需要進行大量管理工作,而食品檢測實驗室則是其工作的重中之重。此舉雖不能直接產生經濟效益,但在確保食品品質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企業的長期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食品安全導刊》采訪到光明乳業華東中心工廠實驗室檢驗經理趙婷婷,帶大家深入了解大型食品企業實驗室的發展戰略。
問:可否請您介紹一下目前光明乳業華東中心工廠及實驗室的總體概況?
趙婷婷:光明乳業華東中心工廠(以下簡稱“中心工廠”)總占地面積232畝,建筑面積達12.6萬m2,整體工程總投資約14億元。工廠于2011年底開工,2013年8月正式建成投產,日產量將達到2 600噸,年產優質乳制品超過60萬噸。從產能和規模看,是國內較大的乳品單體加工工廠之一。中心工廠設計利用中央自動化控制技術,并引進國際頂尖的生產設備對生產環節全程進行實時記錄和監測,進而實現乳品生產鏈條的優化。同時,工廠以世界先進的乳品加工技術為基礎,結合國際創新生產工藝理念,創建出世界一流的大型綜合性乳品生產基地。華東中心工廠致力于“人人管理質量,全員參與安全”,為消費者提供安全放心的乳制品。隨著工廠的建立,實驗室也應運而生。
光明乳業華東中心工廠中心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創建于2013年,是一家乳制品生產企業內部的乳制品檢測實驗室。實驗室坐落于上海市閔行區,占地面積約3 300 m2,并擁有一支高素質、經驗豐富的檢測人才隊伍。實驗室建有一套嚴謹的質量管理體系,嚴格實施管理體系文件,以保證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此外,實驗室還擁有高效液相色譜、氣相色譜、原子吸收、原子熒光、熒光定量PCR等大型精密設備,以及MLSⅡ、SOLERIS、FT3、FT120、FTA乳制品分析等快速檢驗設備。在數字化轉型方面,實驗室運用LIMS系統,通過對監測數據的自動采集和實時監控,實現檢測數據的在線傳輸,并且將來有望與MES、ERP等對接,進而實現檢驗系統的數字化轉型,做到看得見的“食品安全”。在能力認可方面,實驗室以“公正、科學、準確、滿意、改進”為質量方針服務企業,自2017年獲得首個CNAS證書以來,目前已有19個檢測項目通過CNAS認可,實現檢測能力國際互認。
中心工廠以“不進、不做、不出”不合格產品為目標。“不進”指的是不收進不合格的原輔料及包材,“不做”指的是不生產不合格的產品,“不出”指的是不讓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例如,為了達成“不進”的指標,實驗室的原料乳驗收設置了52個項目,遠超出生奶國標的檢測項目數量,多出來的項目是我們根據生產經驗,經過風險評估確定的定期監測項目。實驗室的最終職責是確保工廠全年生產的9億瓶產品,出廠檢測合格率達到100%,市場抽檢合格率也要達到100%。
在對外合作方面,實驗室提出要把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我們與上海本地專科院校建立校企合作培養項目。一方面,吸引高校學生進入企業實習,表現優異的同學畢業后可選擇留在實驗室。同時,鼓勵實驗室的檢驗人員走出企業,走進學校,教授精品實操課程。利用學校與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采取課堂教學與學生參加實踐有機結合的方式,培養適合乳企實驗室需要的具有全面素質與創新能力的人才。
問:實驗室管理和創新是近年來行業內常提到的熱門話題,貴實驗室在這兩方面有哪些可分享的心得體驗?
趙婷婷:在隊伍建設方面,實驗室注重人才培養,并為此設立了檢驗技能士的培養項目,根據人員能力需求制定相應的培訓課程。經過初期盤點,篩選出接近檢驗技能士能力要求的人員進行培訓。有針對性地制定培訓計劃,組織理論知識培訓和現場實操培訓,同時建立品質道場,來作為脫產培訓(off-JT)的專門的培訓場所。在培訓結束后,對員工進行考核,全部合格即成為檢驗技能士。并根據考核結果繪制個人技能雷達圖,作為員工能力管理的依據,而成為檢驗技能士的員工享有優先晉升的機會。這也是實驗室儲備后備人才的機制。

實驗室在檢驗方法創新方面可謂是下足了功夫。例如,實驗室擁有一項利用PCR方法快速檢測乳中致病菌的技術。最初,該技術由我們實驗室應用于乳制品檢驗中,而后向外界推廣,如今該技術已逐步應用于光明乳業旗下9家實驗室以及完達山、美麗健、華丹乳業等企業。早在我求學時就使用過PCR方法,但由于當時操作比較復雜,容易引起氣溶膠污染,而且對操作人員的能力要求也很高。因此,PCR方法在當時僅適用于高校研究,不太適合企業應用。進入企業實驗室后,我一直致力于將這項技術應用于乳制品致病菌的檢測。經過團隊努力,該方法獲得很大程度的改善。一方面,我們優化了操作步驟,簡化了操作流程,進一步降低氣溶膠污染的概率,同時也降低了操作難度。另一方面,酸奶基質中的某些成分會對檢測結果產生影響——酸奶中的乳酸菌、果醬、果粒等成分以及酸奶偏酸性的特質,會使酸奶樣品中致病菌PCR檢測結果出現假陰性情況。然而,假陰性樣品流入市場后會對企業造成不可估量的嚴重后果。為了降低假陰性的情況,我們進行了創新性改善——檢測方法體系中加入了質控樣,從而擴增內標,來降低假陰性的風險。PCR技術的應用為乳制品行業微生物快速篩查提供了新的選擇,提高了乳制品致病菌檢測技術能力。
問:據您所知,企業實驗室具有怎樣的特點?其與第三方實驗室有哪些不同之處?
趙婷婷:企業實驗室與第三方實驗室大同小異,主要存在樣品基質和樣品類型方面的不同。樣品基質方面,乳制品企業實驗室的樣品基質來源較為單一,均為液態乳,樣品前處理相對簡單,而第三方實驗室接觸的樣品基質比較復雜,有固態的、液態的、半固態等等。在樣品類型方面,我們實驗室的客戶是同企業內部的現場品控人員,樣品包括預包裝的成品及生產過程中的半成品等。我們也會協助現場品控,進行生產過程中異常情況的問題調查,例如追溯產品中的異常微生物來源于生產加工過程中的哪個環節。
總的來說,我們實驗室希望運用先進的檢測方法與技術,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降低企業運營成本,識別食品安全隱患,預防食品安全風險,助力光明乳業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