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悅
[摘 要]自改革開放以來,民辦高等教育以一種全新的形式登上歷史舞臺,民辦高等教育的發展進一步緩解了我國高等教育存在的不足,為促進教育事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活力。在民辦高等教育發展的歷程中,雖常常受到政府的政策性支持,但是由于民辦高等教育辦學性質模糊,界定不清,很多教育政策難以惠及到民辦高等教育中去,造成了民辦高等教育發展受阻,教育人才培養效果大打折扣[1]?;诖?,本文通過論述民辦高等教育政策發展的意義、取得的成效及主要存在的問題,結合教育實際分析民辦高等教育政策發展的支持性策略,以此為高等教育政策發展的改革提供策略參考。
[關鍵詞]民辦高等教育;教育政策;支持性;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志碼:A
1 民辦高等教育政策發展的意義
教育事業歷來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它是培育一代又一代堅強勇敢、不畏艱辛、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的重要途徑。深化教育事業發展,是培育高質量人才的重要措施。少年強則國強,高等教育承擔著為社會、國家培育新時代人才的重任。民辦高等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也承擔著為社會、國家培育、輸送新時代人才的重任,而良好的教育需要的政策支持,為其保駕護航,激發教育活力。[2]
2 民辦高等教育政策發展取得的成效
2020年5月發布的《全國教育發展事業統計公報》顯示,截止2019年底,我國民辦高等院校占比全國高校超過了28%,無論是從民辦高等院校數量,還是所招收學生的數量、水平以及學生畢業走向來看,民辦高等教育在我國高等教育中都占據著重要地位。[3]
2.1 民辦高等教育政策文本不斷得到完善
從改革開放至今,我國民辦高等教育的政策文本不斷得到了完善,主要包括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
文本形式上,民辦高等教育政策文本的表現形式具有較強的規范性和強制性,已成為民辦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理論載體,構建了民辦高等教育政策體系。
文本內容上,我國目前的民辦高等教育政策文本內容合理,政策條文和用詞均達到規范要求,具有穩定性。
2.2 民辦高等教育政策價值取向趨于完整性
價值取向具有內在價值與外在價值的區分,教育政策價值取向受到國家、社會、民辦高校等多個方面的影響,每個階段所出臺的政策都體現了不同的價值取向。民辦高等教育的外在價值取向強調的是國家宏觀意義上的價值選擇,而內在價值則強調的是民辦高校個體發展的價值遵循[4]。改革開放至今的四十多年,我國民辦高等教育的價值取向越來越趨于完整性,由最開始的解決教育資源匱乏問題,滿足國家人才培養需求,到如今的強調自身教育質量、實現了辦學多元化發展,這些都是民辦高等院校在教育政策扶持下價值取向日趨完整的重要表現。
2.3 民辦高等教育政策基調得到良好轉型
民辦高等教育在改革開放初期,雖然由憲法規定了其合法性的地位,但由于諸多主客觀原因使民辦高等教育在“無政策”的指導下自主“活動”,導致了社會上對于民辦高等教育的偏見,也直接導致了1993年《民辦高等高校設置暫行規定》中不斷強調“民辦高等院校不得以營利為目的”,對民辦高等教育實行限制發展。直到1999年后,“規范”才成為了當時民辦高等院校教育發展的主基調,強調規范性教學[5]。由此可知,我國民辦高等教育的發展基調是從合法到限制,從限制到規范,再從規范到扶持這樣的良好轉型。
3 當前民辦高等教育政策發展的主要存在問題
3.1 政策文本內容不明確
政策文本是教育政策的現象形態,政策文本的出臺即是對當下階段教育政策的合規分析與道路指向。因此,教育政策文本內容對于民辦高等教育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無論是改革開放以前的民辦高等教育政策文本,還是近年來所出臺、頒布的民辦高等教育政策文本,都有一個突出的問題,即文本內容的表述、概念的界定不明確,存在概念模糊的問題。首先,稱謂的不明確,“民辦”和“社會力量”交叉使用,存在名稱表述上的不明確。其次,法律定位也不明確,多項民辦高等教育政策都強調民辦高等教育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但當前社會中,由于民辦高校投資辦學的特殊性,資本的逐利性導致民辦高等教育不能夠完全成為政策文本中規定的不以營利為目的[6]。這種內在矛盾也阻礙著民辦高等教育的發展。
3.2 政策主體定位不恰當
政府與民辦高等院校之間的關系定位不恰當也是影響民辦高等教育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因為民辦高等院校與公辦高等院校存在一定差別,政府作為出臺、實施教育政策的主體,應該為民辦高校發展提供契機,但現實中,政府卻存在“越位”和“缺位”的問題?!霸轿弧笔侵刚诿褶k高校發展中干預多于調控,控制多于監督。由于民辦高校的特殊性,政府在其應當承擔的是監督、引導和鼓勵的責任,而不是作為“控制者”來對民辦高校進行直接控制?!叭蔽弧笔侵刚畬γ褶k和公辦高校兩者的不公平對待,政府并未設置專門的民辦教育管理部門,而是規劃到了公辦教育管理部門中,由于民辦高校定位的不同,再加上民辦高校的數量眾多,當下政府并不能夠有效對民辦高等教育進行監督和調控。[7]
3.3 政策執行效果不理想
政府作為教育政策的頒布者和執行者,具有確保教育政策落到實處的責任。但是當下民辦高等教育政策發展中,其政策執行效果還存在不理想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政府教育政策宣傳力度不足、執行效果不佳。首先,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在下達和執行教育政策的過程中,宣傳力度稍顯不足,并未針對教育政策實施定義、實施方向進行系統解讀,民辦高校在自主解讀過程中就極有可能出現解讀不清或是誤解其政策意義的問題,因此造成教育政策執行效果不佳[8]。其次,政府及相關部門在下達政策文件時,存在“缺位”表現,其政策下達、執行缺乏對民辦高校的監督,難免會出現某些民辦高校只實施對自身有利的政策條例,而忽略對自身發展受限的條例,再加上政府及相關部門缺乏監管,也會導致政策執行效果的不理想。
3.4 政策監管效果不明顯
要想將教育政策落到實處,除了要重視教育政策的文本內容、下發執行外,最容易忽視的就是其監管力度。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并不只是承擔教育政策的下發與執行工作,對于教育政策的實施效果以及后期成效信息反饋都應該持續監管,確保教育政策落到實處。但是在當下教育政策監管中,還存在監管力度不到位、監管責任分配不到位的問題。首先,政府并沒有專門對民辦高等院校教育政策執行、實施情況進行專項監管,只是按照傳統實行每年的年檢,但年檢效果不佳,且不向社會公布結果。其次,并未形成有效監管方案,政府在對民辦高校進行監督管理的過程中,并未充分考慮民辦高校的特殊性,而是按照政府直接管控的方式對民辦高校采取行動,在過程中忽視了民辦高校責任人自身對教育政策實施的監管性。
4 民辦高等教育政策發展的支持性策略
4.1 明確教育政策目標,完善教育政策內容
教育政策在民辦高等教育發展中肩負著基礎性的指導工作,以教育政策文本為依托,民辦高等院校才能夠合理、合規、合法地開展高等教育工作。但如果指導民辦高等教育發展的教育政策存在內容不明確、概念界定不清晰的問題,就無法有效指導民辦高等教育工作的有序開展。因此,政府及其相關部門應該根據當下所存在的文本內容不明確的問題,進行調整和優化,明確民辦高等教育政策目標,完善民辦高等教育政策內容。首先,政府應該不斷優化民辦高等教育政策文本,并結合本地區民辦高等院校發展實際,對其進行概念明確,尤其是針對民辦教育的公益性,更要具體說明,并將其納入公共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使其享有公共事業發展應具有的一系列指引、管理及扶持政策[9]。其次,民辦高等院校自身也應該聯合起來,就自身存在的問題及所需要的政策支持予以上報,對自身所關心的“營利”問題、“稅收”問題跟政府相關部門進行交涉,共同確定好“合理回報”的相關政策內容。
4.2 發揮政府主體職能,提升政策執行力
在民辦高等教育中充斥著多元化利益主體,導致民辦高等院校發展腳步遲緩,發展道路迷茫。在這樣的情況下,政府更應該發揮其主體職能,帶領民辦高校沖出團團迷霧,指明民辦高等教育發展方向,給予民辦高等教育政策支持[10]。首先,針對政府部門“越位”問題,政府應該加強多元主體聯合,實現以政府為主導,辦學出資人、民辦高校自身聯合參與的政策執行機制。政府在此過程中要不斷發揮自身主導作用,保持與民辦高等院校的合理張力,協調政策主體間的關系。其次,針對政府部門“缺位”問題,政府就應該加強對民辦高等教育政策支持與指導資源的合理配置,將資源合理運用,避免浪費。同時也要加強政府部門相關從事者的職業素養,面對民辦高校發展問題要一視同仁,不推諉、不懈責,要對咨詢問題及時回應、及時解決、及時支持,真正做到執行有效率、有成效。[11]
4.3 加強政策監測評估,優化政策執行機制
教育政策執行是將政策變為現實的一個過程,其中就包括教育政策的準備、制訂、實施和總結階段。當下,不論是政府還是民辦高校更多看到的只是教育政策的實施階段,而忽視了教育政策的總結階段,缺乏對教育政策執行與存在問題的監測評估,由此導致教育政策執行效果不理想。為此,就需要政府及民辦高校加強教育政策監測評估,優化政策執行機制。首先,政府及其相關部門要對民辦高校及自身政策實施過程進行檢測、評估。一方面,要對民辦高校進行有效監督和管理,分析教育政策的可操作性、可發展性,以此為依據不斷調整民辦高等教育政策目標與內容[12]。另一方面,要對自身民辦高等教育政策支持進行及時評估,分析自身在支持民辦高校發展過程中的執行力問題。其次,民辦高校自身也應該加強監督、管理。民辦高校的黨團組織應該發揮其核心作用,在高校設置監督機構、建設監督機制,對民辦高校政策執行情況、高校發展情況進行綜合監測、評估,對接政府及其相關部門,以此形成校內外協調聯動,加強民辦高校自身政策執行力。
4.4 提升高校辦學能力,優化政策施行環境
在政府教育政策的引導、支持下,民辦高校也應該以教育政策為依托,不斷提升自身辦學能力發展,優化自身民辦教育質量。不斷提升自身辦學水平,加強政府、相關部門、社會對民辦高等院校的支持與鼓勵。首先,民辦高等院校自身應該始終明確民辦高等教育的重點在于育人,提高育人質量,才保障民辦高等院校生存與發展的動力之源,才能夠通過不斷提高辦學能力,持續提升民辦高等教育在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中的重要地位。其次,政府在支持、引導民辦高等院校發展的過程中,也要堅持公平對待的理念,優化政策施行環境,尤其是針對民辦高校在辦學能力,辦學質量等方面多加強政策支持,如搭建民辦高校與公辦高校的溝通、合作,讓公辦高校帶領民辦高校一同提升辦學能力,優化教學質量[13]。
5 結束語
民辦高等教育在發展的過程中,離不開政府的政策支持、指導,只有依托民辦高等教育政策,才能夠不斷深化民辦高等教育發展。因此,針對民辦高等教育政策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也需要政府及其相關部門予以重視,并及時解決,發揮政府部分的主體職能,以此不斷優化民辦高等教育發展,為持續深化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劉磊.我國民辦高等教育國家政策法規演變研究——基于1978年以來國家政策法規文本的歷史制度主義分析[D].2018.
[2]林小英.中國教育政策過程中的策略空間:一個對政策變遷的解釋框架[D].2006.
[3]孫志建.“模糊性治理”的理論系譜及其詮釋:一種嶄新的公共管理敘事[D].2012.
[4]劉爽,趙俊芳.治理理論視域下民辦高校發展的三重困境及其路徑探析[D].2018.
[5]丁祥政.山東省民辦高等教育發展困境與對策研究——以A民辦高校為例[D].2021.
[6]曾怡欣.民辦高校管理中的政府責任研究——以廣東省為例[D].2021.
[7]王藝鑫.非營利性民辦高中的發展瓶頸與應對舉措[D].2022.
[8]徐巧云,樓世洲.“應然”抑或“實然”:我國民辦教育政策研究的主題分析與理性反思[D].2022.
[9]劉凱.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辦高等教育政策變遷研究[D].2020.
[10]曾怡欣.民辦高校管理中的政府責任研究——以廣東省為例[D].2021.
[11]姬博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辦高等教育政府扶持政策研究——以江西省為例[D].2021.
[12]鄒嘉卉.公辦高校建設對民辦高校人才培養的啟示[D].2020.
[13]王馨悅,李維民.政府在民辦高等教育發展中的角色定位[D].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