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雪
摘? 要:自卑心理將影響人的健康發展,阿德勒認為,一個人過度自卑主要是因為自身體缺陷、驕縱自大和被忽略,自卑還可能因為一些家長不正確的育兒方式及家長對外界人、事、物、環境的某些消極評價。自卑帶給身心的深遠影響,是不可逆的,所以要重點關注兒童自卑問題。文章通過美術繪畫渠道,反饋兒童自卑表現,提出有效應對策略,讓兒童從小遠離自卑,并應從家長、教師做起。
關鍵詞:美術;繪畫;自卑;教育
美術教育作為一種視覺與審美的教育,是集教育藝術、自然、社會審美為于一體的綜合性學校美術活動,旨在培養廣大受教育者形成正確積極的社會主義審美觀,使受教育者具備感受世界美、鑒賞藝術美、創造自然美的實踐能力。若兒童存在自卑心理,美術教育效率可能會大打折扣,為此要高度關注兒童自卑問題并挖掘自卑根源,為探索維護兒童自卑心理的有效方法提供依據,切實矯正兒童的自卑心理,幫助其樹立自信。
一、美術繪畫中兒童自卑心理表現
(一)情景再現
美術作業課上,按照慣例,孩子都會在這一節課完成自己的畫作,并且交給老師批改。每個孩子都很乖地畫畫、排隊,然后將畫交給老師。然而到了小冉的時候,她似乎顯得有些局促,慌慌張張地把她的本子杵在老師的桌子上,老師翻開她的本子,她卻立馬又用手擋住了老師翻本子的手。這時候,旁邊調皮的男生一把搶過了本子翻看起來,邊看邊笑,小冉的臉變得通紅,奪回本子大聲喊:“你再看!再看!我就打你。”原本想呵斥男孩的老師頓時驚呆了,因為這個平時不愛說話的小姑娘居然因為這件事情爆發了。眼看兩個孩子的矛盾即將升級,老師拉開了他們,分別進行了談話。女生再次恢復了爆發前的靦腆,男生也為此向她道了歉。
(二)初探學生缺乏自信原因
課后老師回辦公室特地翻了她的本子,畫面整體看上去很單一,但是畫的主體卻顯得十分小巧,畫面空曠,主體非常孤獨,色彩也很單調。看來小冉對畫畫很沒有信心,再加上班主任告訴老師這個孩子內心非常自卑,老師就初步總結了那天美術課她行為的原因。
1. 小冉內心里一直認為自己的畫不好看,不給其他小朋友看,她覺得別人會嘲笑自己。
2. 小冉的父母長期忙于工作,她一直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比起別人家的孩子,她的內心一定充斥著很多渴望。
3. 學校剛剛分班,初入新班級的小冉顯得膽怯和陌生。
從一個孩子的一幅繪畫作品可以看出孩子真實的內心世界,家庭教育方式對于改變孩子幼小的成長心理有著重要的作用,當然,學校教育也是如此。老師要做的不僅僅是關注到這類問題和現象,還要在矯正孩子自卑心理上采取實際行動,真正維護他們的自尊心、提升他們的自信心。那么,在日常的教育中,作為家長、老師,該怎樣維護孩子的自尊心?怎樣提升他們的自信心呢?
二、維護兒童自卑心理的有效方法
(一)家長維護兒童自卑心理的有效方法
1. 謹慎批評
教育最好的社會功能其實是學會原諒、激勵、糾正,并不是一味指責與謾罵。當“你真笨!”或“你真傻!”這樣的話不絕于耳時,自卑的種子也就漸漸在孩子心底開始生根,很難輕易拔除,語言暴力有時要比一頓拳腳打擊更可怕!所以,可以給孩子更多鼓勵、支持和贊賞,少一些批評,即使批評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以不打擊孩子自信心、不損害孩子自尊心為前提,避免給孩子留下童年陰影。
2. 遠離苛刻
美術課堂上常常會聽見這樣的聲音“我肯定畫不好”“老師,我畫不出來”,老師也會問他們:“你還沒有畫,沒有拿起筆怎么知道不可能呢?”
孩子內心的這種自卑感其實大多來自外界的苛責,人們習慣于用成人的眼光看待一個孩子,卻忽略了孩子身心發展的特點,這會讓他們產生“我不夠優秀”的錯覺。合格的家長和老師要能主動幫助孩子完成一些有效可行的教育學習目標,讓孩子體驗到學習的成功感,而不是盲目的對孩子苛刻,少一些苛刻,孩子會成長的更輕松,自卑也將遠離孩子。
3. 建立威信
一次暑假,在一個農莊里,父親帶著兒子農莊體驗生活,農莊里有個大水車,這時,只見他領著兒子,看到水車一腳踩上去,水車“嘩啦啦”的轉了起來,他在兒子的面前傲嬌地顯擺了一番,之后大手一揮:“兒子,你來!”然而,他兒子個子才剛剛到大水車的把手,踩大水車這個任務對他來說太難了,孩子傷心地哭了。
這位父親的教育有三忌:自我炫耀、強制威逼游戲、不尊重幼兒學習活動規律。明智可行的做法是父親先扮傻,請教孩子問題;等他能自己學會,然后教給自己。這種反向教育對幼兒學習很管用。首先要充分相信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獨立學習能力,在沒有老師示范和輔導的情況下,只要給足時間,孩子也會學會個大概,若將來遇到大困難,家長老師也就可適當策略地施以援手。
4. 心態重要
美術課常常要求學生準備一些彩筆、卡紙之類的美術工具,有些孩子家里條件優越,買來的工具質量就會好一些,而有的孩子因為家庭條件一般,有時候買來的工具很快就會用壞。這時候,就會有孩子可憐兮兮地跑到老師身邊說:“老師,我的水彩筆沒有水了,媽媽說水彩筆太貴了,不給我買。”老師搖了搖頭,有時候老師會拿自己的借給他們,但這也不是長久之計。他們更多的是問朋友借,老師也常常和家長說,有時候一套好的工具可以用很久,但是質量差的又費錢又不好用,反而不劃算。新時代,要培養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然而往往很多人依舊只在乎語數外的學習,打壓學生對藝術課的興趣,沒有物質的支持,孩子很難在自己喜歡的課上完成自己的小目標。
5. 提供平臺,重在參與
心理學家曾做過鱷魚進攻小魚的實驗,起初,鱷魚幾次向小魚群發起了進攻,但奇怪的是,它們每次都碰壁。多次進攻無果后,就只好忍痛放棄。后來那位心理學家干脆取走掉了這塊玻璃擋板,小魚也開始在那些小的鱷魚的身邊游來游去,但那個大鱷魚卻對此無動于衷,最后餓死了。“鱷魚試驗”有力地說明,當一個人遭遇過很多次失敗之后,最后就會選擇放棄。
所以,家長老師要給孩子提供成功展示的機會和平臺,讓孩子盡可能充分真實地體驗成功。讓孩子事先多做思想準備,反復實踐和訓練,孩子將來才能真正有充足而全面展示的好機會,才能把握成功并取勝。例如逢年過節,有些家長就喜歡讓自家的孩子在各位親戚面前露一手,背詩、唱歌、畫畫等,平時有準備的孩子自然獲得了很多好評,沒有準備的孩子既沒有展示才能還會被父母批評,這是非常不可取的做法,很多家長把孩子當做自己炫耀的資本,卻忽略了孩子自尊心。
(二)教師維護兒童自卑心理的有效方法
1. 語言表達的暗示法
積極與主動積極的肢體語言表達能讓整個人都擁有一種向上奮進的健康心態,打消一些薄弱的情緒意念,因此,建議父母可以更有針對性地用一些“你很棒”“你行”的肢體語言為孩子加油與打氣,或者依據孩子自身的這些心理情況,讓孩子每日對著小鏡子反復說上幾遍“我可以”這樣的話,在這些語言表達或暗示中滿懷信心地去上學。
2. 自我重視法
心理狀態不具備任何自信意識的青春期孩子通常只會自己講話或做事時支支吾吾,行走時常常畏縮不前。因此要從孩子自己的講話及走路的方式入手,自信樂觀、積極昂揚、陽光開朗的說話做事姿態和儀表干凈、得體大方的日常穿著、打扮可以提升自信心。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平時要時刻注意觀察孩子,鼓勵孩子重新審視自己,衣服要干凈整潔得體大方,發言要痛快,行走要帶風等。
3. 儲存自信法
生物學家研究表明,每一次取得成功,人腦都會有著另外一種曾經被刻畫過的印痕。當一個人再次想起自己往日取得的成功及取得新的成功的方式時,又可重新體會自己的喜悅。為了能消除孩子的自卑感,有效的問題解決方式便是要去具體地指導孩子創建一份取得成功的檔案資料,將每一次挫折與如何克服的過程一一記下來,每過一段時間,再拿出來看一下,日積月累,會使孩子有更多的信心和勇氣去繼續克服困難。
4. 充分地發揮個人優點法
“寸有所長,尺有所短。”事實上,任何一個人都有其獨特的優缺點。假如老師只取短舍長,就會導致孩子漸漸缺失自信心,自甘墮落;但是如果反過來,一個人若能懂得取長補短,則會對任何事都滿懷信心。所以消除孩子內心深處的自卑感,要讓孩子善于自己發掘潛在的優點,老師適時地鼓勵孩子,協助孩子成功地克服自卑感。
5. 演練成功法
每當發現孩子碰到困難,不敢開口接納挑戰任務時,就可以規定他們自己先在思維活動中去想象他們完成目標時獲勝的場景。這一“白日夢式”的演練成功學習法,可以協助孩子擊敗各種心理障礙,使孩子開心愉快地接納頗具挑戰性的學習任務,效果立竿見影。
6. 洗白陰影法
失敗造成的內心陰影是自卑感產生的重要苗床。有這種自卑感傾向的孩子一旦碰到重大困難、受挫或失敗往往比普通孩子要嚴重得多,戰勝對失敗的恐懼是今后克服自卑,維持自信心的主要方式。常用到的方式有以下幾種:一是作為父母,要積極協助孩子將失敗體驗作為學習成長經驗的絕佳機會,孩子用心剖析每次失敗的原因,從無數次失敗經驗中汲取失敗教訓;二是完全忘卻,家長須學會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忘記不開心的事,用成功的經驗去淡化曾經的失敗。
7. 降低期待法
對基礎薄弱的孩子來說,可以降低期待,大事化小,把目標分成幾個階段,逐個完成每天、每月、每年的小塊目標。目標小而精,變得更容易做到,孩子就會擁有成功感,可以更快地進步。與此同時,要客觀看待孩子間的差異,在平等對待每一個孩子的基礎上,不放棄每一個孩子,看到每一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至關重要,即使進步緩慢,也要肯定兒童的表現,讓他們可以獲得鼓舞,從而更自信成長。
8. 反向對比法
沒有好就沒有壞,沒有高就沒有低,凡事都有相反的一面。想要清楚地了解自己就得和旁人相比。通常不鼓勵反向對比,就是用自己的好去和別人的壞比較,但特殊情況下,可以對自卑的孩子采用反向對比,選擇別人的壞作為比較對象,這對減少自卑有心理平衡的效果。
三、美育有特殊的含義
從孩子的心理特點考慮美術教育,在畫畫、制作等很多有趣的活動中,讓孩子體會美、感知美、創作美。在兒童的世界里,有美麗的造型、漂亮的顏色;有天然的美,也有后天創造的美。這些都會讓孩子感受到美。孩子對所有事物真摯、美好的情感都是孩子感受美的途徑。因此,美育是兒童美好的情感發展、審美能力提高、性情陶冶的主要途徑。
美育有利于學生發展心智,這是“視覺藝術”的特點,能讓學生的其他感官參與其中,并且對于孩子的身心發展有很大幫助。進行相關的美術活動對學生大腦思考能力和其他方面的提高有較好的實踐意義,能激發學生潛在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參考文獻:
[1]蔣念,龔堯,楊小明,等. 高壓氧治療兒童孤獨癥的新進展[J]. 現代預防醫學,2014,41(04):686-689.
[2]李德勇. 農村留守兒童自卑心理的成因及表現[J]. 文教資料,2013(20):121-122.
[3]馮雪. 淺談自閉癥兒童的情緒行為的原因[J]. 教育教學論壇,2014(07):95-96.
[4]凌醫生. 落枕的治療方法有哪些[J]. 家庭科技,2013(11):38.
[5]劉東升. 關于兒童繪畫教育的幾點建議[J]. 考試周刊,2014(35):187-188.
[6]范春燕. 如何幫助學生克服自卑心理[J]. 考試周刊,2017(15):190.
(責任編輯:向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