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為我國現代化林業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要想促使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各地區林業管理部門應充分重視營林造林工作,在營林造林監管、服務等各項工作環節中加大管理力度,以綜合治理理念為根本,在確保林木質量提高的同時,為各地區經濟發展起到推動作用,實現林業經濟長遠發展的目標。從生態、經濟和社會3個方面闡述了營林造林的重要意義,明確了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的營林造林工作要求,并針對營林造林工作的開展提出了具體的建議,以期我國營林造林工作有新的突破。
關鍵詞 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營林造林
中圖分類號:S72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3)04–0031-03
經濟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林業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既能提供豐富的林業資源,又對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具有重要作用。通過良好地開展林業管理工作,在新形勢發展背景下以可持續發展理念為根本,強調營林造林具體成效,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提高生態結構的穩定性、平衡性、可靠性,使各項機制政策高效實施,提升營林造林良好成效。
1 營林造林的重要意義
1.1 生態意義
森林植被的減少造成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問題加劇,而沙塵暴、洪水、干旱等自然災害也頻繁發生,這對我國各城市發展及群眾生活生產均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在雨季時期,由于雨水長時間的沖刷,泥沙流入河流,洪水挾帶的泥沙打壓被淹的農田,使農田土壤結構遭到破壞,影響農作物的健康生長,使得農民的經濟收入減少[1]。而林木還具有較強的防風固沙作用,從林業發展角度加大營林造林工作開展力度,可以提高植被的覆蓋率,使造林面積不斷擴大,重點解決水土流失和沙塵暴問題,也可以提高生態環境的自我修復能力,使我國生態系統平衡性、穩定性等持續增強[2]。
1.2 經濟意義
營林造林工作順利地開展一方面能夠擴大我國林業占地面積,另一方面還可以為群眾的生活生產提供充足且豐富的木材資源,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3]。尤其是一些較稀有的木材資源,經過特殊加工處理后具有更高的經濟價值。例如,馬尾松的使用價值較高,是建筑項目、家具生產等必不可少的木材資源之一;馬尾松的根部、樹干通過特殊培養,可以提高木材利用效率,創造巨大的綜合效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代化旅游行業高速發展,游客能根據自身需求與喜好自主消費,購買林業產品,創造巨大的額外價值。在開展營林造林工作時,各地區應遵循“因地制宜”原則,強調各類木材資源的合理選擇與高效應用,提高資源利用率,擴大林地占地面積,使我國林業資源類別越來越豐富。
1.3 社會意義
對于人類社會而言,林木不僅能提供豐富的木材資源,樹木在進行光合作用時釋放的氧氣還是人類生存的必需條件。在林業資源越來越豐富的同時,樹木的光合作用效果也會更加突出,在氧氣釋放過程中,可以降低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減緩溫室效應。而且通過營林造林工作,能夠優化人類居住城市周邊的環境,使空氣中的粉塵含量明顯減少,城市空氣質量得以明顯提高,為群眾生活、生產提供良好環境,促進我國現代化社會的和諧發展[4]。
2 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的營林造林工作要求
2.1 樹立可持續發展理念
在森林生態系統穩定發展的過程中,相關部門要以林業可持續發展目標為根本,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注重樹木修復工作質量把控,科學管理已經被破壞的森林生態系統,注重各類資源的營造。同時,林業是重要的基礎產業,這就要樹立可持續發展理念,從營林造林方面入手,吸引更多領域高度重視,使其主動參與營林造林實踐工作,進一步明確各項要求與核心要點,增強林業工作者及群眾的保護意識,實現我國現代化林業的穩定發展。
2.2 制定長遠化的發展目標
要想基于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背景下開展營林造林工作,還要制定長遠化的發展目標,主要是通過實踐調查,了解各地區林業發展情況,并獲取更精準的信息數據,為長遠化發展計劃的制定與實施提供可靠依據[5]。隨著林木資源數量的增加,以及占地面積的擴大,林業部門要遵循又快又好的發展原則,發揮職責作用,要求每位工作人員有較強的專業能力、豐富的實踐經驗,從實際出發了解常規問題發生的具體原因,通過實地考察,注重前期準備工作的充分性,分別制定短期目標、長期目標,在短期目標實現的同時為長遠化發展目標的實現奠定良好基礎。注重各類資源與科學技術的綜合應用,在營林造林工作開展方面取得良好成效。
2.3 增強全民造林意識
營林造林工作的開展不單單是局限于一些特殊地區或森林建設,而是能夠發揮較強的綠化作用。各地方政府部門要引起重視,并給予大力支持。林業管理部門在造林工作開展過程中,還需強調各項信息數據的跟蹤管理,為后續工作開展提供可靠依據。工作人員要具備綜合能力,詳細掌握自身工作要點,在實際工作方面帶動群眾參與營利造林活動,進一步增強民眾營林造林的意識與環保能力,使其主動配合林業部門的各項工作,在擴大綠化區域的同時加快營造林工作進度,為群眾生活、生產營造舒適且安全的生存環境[6]。
2.4 完善生態系統結構
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關于營林造林工作的開展是以公益林為主,主要是公益林的聯系性和觀賞性較強,能與林業可持續發展目標相符[7]。林業部門要加強林業與綠色食品、特色旅游業、加工業等的有機融合,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促使我國林業領域發展規模的擴大,并帶動各地區的經濟發展,提升經濟發展水平。在共同發展的過程中使林業產業呈現出多樣化特點,擴大生態系統規模,進一步完善生態結構。林業資源高效應用,也可以促進我國制造業、生產業等的創新發展,綜合效果更突出。
3 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的營林造林工作開展建議
3.1 種苗生產,加強基礎工作管理
營林造林工作是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核心,在生產過程中整體質量的控制直接關系到造林后苗木生產的好壞。關于優質種苗的生產,應強調現代化技術手段的高效應用,保證種苗發育速度快、質量高,基礎工作充足。
首先,林業管理部門在開展營林造林工作時,在種苗生產方面應加大現代化技術手段的應用力度,并創建智能化管理平臺,加強對選種、育種、管理、種植等各環節的管控。
其次,林業管理部門也要注重優質種苗規模化生產,建設繁育基地與采穗圃中心,確保良種或無性繁殖材料共用渠道的作用發揮[8]。
再次,林業管理部門還應全面開展宣傳工作,增強民眾營林造林的意識與環保能力,擴大各地區營林造林工作影響范疇。
最后,林業管理部門應開展容器疫苗推廣工作,根據南北方自然條件、種植要求等進行針對性的分析,尤其是在南方地區,可以選擇杉木、地松等闊葉樹種進行良好繁殖,在容器育苗推廣力度加大的同時也可以提高造林生產率,使我國各地區林業發展成效更加突出。
3.2 優化經營方式,提高管理水平
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營林造林工作的開展在經營方式上是以集約經營為主。然而,傳統的粗放式經營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化林業發展的需求,急需進行創新。
第一,林業部門應優化集約經營方式,以現代化的技術手段+機械設備的融合方式為主,強調現代化林業工作技術水平的提升,滿足大規模造林需求[9]。
第二,林業部門應改變重造輕管的思想,在施肥、澆水、撫育等各環節中注重信息數據的完善,詳細記錄后為營林造林方案的優化和實施提供可靠依據,從而提高營林造林工作質量。
第三,林業部門應有目的性地開展示范工作,通過試驗示范,發揮帶動效應,使各地區旅游業、農業、種植業等都改變傳統的發展模式。
第四,林業部門應強調科技手段應用的必要性,使我國營林造林的技術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從而提高生態系統結構的穩定性,進一步豐富生態群落。
第五,林業部門還應建立和完善全過程質量管理體系,開展高效實踐工作,在經營管理方面保證質量監管的成效,提高我國林業管理水平同時,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10]。
3.3 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推動現代化林業健康發展
關于營林造林工作的開展,林業部門需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在實踐階段發揮職責作用,加強專業工作隊伍的組建。其中,關于人才培訓,林業部門應根據不同工作崗位編制培訓計劃,鼓勵人員學習專業知識、政治理論等,擴大人員知識面,使其將專業知識靈活運用于實踐過作業過程,提高服務能力[11]。林業部門還應組建監管隊伍,制定項目管理、資源使用等多方面的目標,明確各項工作環節中的負責人,從而能在問題發生時及時進行分析和處理,避免影響后續工作進度。地方政府應加大支持力度,可通過設置重點資金項目,如退耕還林還草、生態林補助等,鼓勵群眾自主參與實踐活動,在群眾監督與配合下,避免不正之風的發生,提高各類資源利用率,提升工作隊伍的綜合能力,推動營林造林工作的全面開展。
例如,某地區開展營林造林工作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視,并遵循“因地制宜”的開展原則,開展實踐調查工作,確保林業管理部門能全面掌握各項條件和實際情況,有目的性地編制完善的管理機制與實施方案。再加上政府部門在此方面出臺了各項政策與機制,降低了營林造林工作的開展難度,堅持以人為本發展理念,應用互聯網技術、計算機技術等,創造了智能化管理系統。各部門可以在系統中傳輸及共享信息資源,在提高信息資源利用率的同時還可以采用精細化的管理模式,探究營林造林工作開展前、作業中、維護后所遇到的不同問題,細致分析人員專業能力待提升、工作目標不確定、信息資源待完善、管理機制落實不到位等影響因素,并在林業管理部門的組織與引導下,高效處理具體工作環節中的各類問題,實施效果較突出,并與預期目標相符。各項工作是根據項目規劃方案秩序開展,這不僅可以降低管理難度,還能擴大森林資源的占地面積提高其覆蓋率,增強生態系統的平衡性和可靠性,促進該地區的生態環境得以改善,提升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
3.4 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創造巨大的生態效益
營林造林工作開展所面臨的影響因素較多,需得到各地方政府與林業管理部門的支持,高度重視此項工作的開展。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林業事業發展速度加快,地方政府部門關于各項資金投入使得一大批重點工程項目建設的效果明顯增強,如退耕還林還草工程、長江防護林工程、西北防護林工程等,在整個工程項目實施方面使我國現代林業發展前景良好[12]。同時,地方政府部門也應加大資金投入力度,調動全社會積極參與,鼓勵更多企業、個體等融入林業生態建設工作。同時,在現代化林業創新發展的過程中,林業部門也應抓住發展機遇,在資金投入方面確保優惠政策的有效落實,擴大各領域的影響范疇,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高效實現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13]。
例如,某地區為大力開展營林造林工作,科學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經省政府辦公廳下達2022年營造林任務,在文件內容中明確提出2022年全省營造林任務4 000 km2,其中包括造林2 000 km2,營林2 000 km2,以“兩山、兩翼、三環、四沿”為主攻方向,全面性地開展國土綠化示范試點項目,持續開展大規模植樹造林,綜合考慮土地利用結構、土地適宜性等因素,并根據本地規劃明確的造林綠化空間,科學劃定綠化用地,依法合規開展國土綠化工作,做好項目謀劃和儲備,積極爭取國家項目資金和政策支持。再加上地方政府部門在此方面的大力支持,推動了革新工作的秩序開展,并建立健全了產權激勵、林木采伐、財稅支持、金融扶持等政策,重點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專業公司、合作社、家庭林場等,以新型的造林主體參與到造林、管護等工作環節,建立健全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遵循自然規律、經濟規律,堅持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通過自然修復與人工修復并重,保證營林造林工作科學、節儉、高質量開展,積極營造混交林,提高造林營林質量。此外,還要加強技術服務與培訓,實施抗旱造林、困難立地造林綠化技術攻關,推廣造林實用技術,提高造林成效,強化栽后撫育管護,加強補植補造,鞏固造林成果。
4 結束語
在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背景下開展營林造林工作,既能滿足群眾生活、生產需求,又能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也可以提高生態系統結構的穩定性,發揮較強的防風固沙作用。關于營林造林工作的開展,林業管理部門在實踐中必須樹立可持續發展理念,并制定長遠化的發展目標,在工作人員職責作用發揮過程中強化全民造林意識,進一步完善我國生態系統結構。同時,在種苗生產方面還需加大控制力度,高效優化經營方式,提升管理水平,推動我國現代化林業健康發展,從而創造巨大的綜合效益。
參考文獻
[1] 唐曉武,鐘晶.優化營林技術,促進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J].林業科技情報, 2020,52(3):61-63.
[2] 陳昌彬,程小秋.簡析營林造林生產中的問題與優化對策[J].南方農業,2021, 15(35):57-59.
[3] 馬軍民.如何做好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的營林造林工作[J].吉林農業,2019 (20):101.
[4] 雷慧艷.基于生態環境保護下林業經濟持續發展的措施[J].農家參謀,2021,68 (24):152-154.
[5] 李延軍,高華.強化營林造林工作? 促進林業生態平衡發展:以雙遼市營林造林現狀為例[J].智慧農業導刊,2021, 1(20):44-46.
[6] 賈滿永,張鑫.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的營林造林工作[J].林業勘查設計, 2019(2):22-23.
[7] 韓萍.林業可持續發展中的營林造林工作策略研究[J].中國林業產業,2021,32 (9):58-59.
[8] 劉國.我國營林造林現狀及對策[J].鄉村科技,2020,11(32):61-62.
[9] 馮萬斌.加強營林造林工作? 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J].現代農業研究,2020,26 (9):98-99.
[10] 于洪軍,張海龍.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的營林造林工作研究[J].山西農經, 2019(8):93.
[11] 白山穩.強化營林造林保護林業生態平衡發展的策略分析[J].科技風,2020, 42(18):180,187.
[12] 李志梅.基層營林造林問題及對策:以開遠市小龍潭鎮為例[J].綠色科技, 2020,11(7):115-116.
[13] 雷震.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的營林造林工作舉措分析[J].綠色科技,2017 (11):163-164.
責任編輯:黃艷飛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has brough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forestry in China.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economy, regional forestry management departments should pay full attention to forestation work, strengthen management in forestation supervision, service and other work links, and take the concept of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as the basis, which will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various regions while ensuring the improvement of forest quality, Realize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goal of forestry economy. Expounded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afforestation from three aspects of ecology, economy and society, pointed out the requirements of afforestation 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economy, and put forward specific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fforestation in order to make a new breakthrough in Chinas afforestation work.
Key words Forestry econom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fforestation
作者簡介 莫小文(1979—),男,廣西玉林人,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