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松巖 苗逢春



摘? ?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引導全球各地教育發展、支持各地教育體系應對當代挑戰方面起到引領與示范作用。2022年11月,《技術在教育中的創新應用:UNESCO教育信息化獎獲獎項目》出版。該獎為促進世界各地教育數字化發展提供借鑒。文章以UNESCO教育信息化獎為研究對象,闡釋其關注重點及實踐成效。研究發現,全球各地積極響應UNESCO教育信息化行動,多元主體在教育數字化行動中提供了技術和內容方面的解決方案,更廣泛的學習者在此過程中受益。但全球教育數字化行動在教師、技術、學生、語言和資源本地化方面仍面臨挑戰。UNESCO教育信息化行動和實踐可為我國大力推進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教育數字化;行動和實踐;數字技術;全球視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中圖分類號:G513? ? ? ? ?文獻標志碼:A? ? ? ? ?DOI:10.3969/j.issn.1672-3937.2023.05.08
作者簡介:侯松巖,國家開放大學國際部副研究員(北京 100039);苗逢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教育信息化與教育人工智能部門主任、研究員(巴黎 75007)
基金項目:2022年度數字化學習技術集成與應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創新基金項目“國際視域下數字技術在開放教育中的應用研究”(編號:1221011)
一、引言
2006年,在巴林王國政府的資助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設立了教育信息化獎(也稱作哈馬德·本·伊薩·阿勒—哈利法國王教育信息化獎),目的是表彰個人、機構或非政府組織利用信息通信技術(ICT)提高學習、教學和整體教育水平方面的出色表現、最佳實踐和創新能力。這是聯合國系統內教育信息化最高獎項,項目周期內每年面向全球各國和地區機構,遴選出獲獎項目給予證書和獎金表彰。
2022年6月24日,UNESCO召開教育信息化獎頒獎典禮。受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影響,本屆頒獎典禮是為2019—2021年間獲獎項目集體頒獎。同年11月,由UNESCO教育信息化部門編制的電子書《技術在教育中的創新應用:UNESCO教育信息化獎獲獎項目》出版。UNESCO歷時16年的教育數字化項目暫告一段落。
UNESCO作為聯合國致力于推動教育公平的機構,認為教育是人的基本權利,并且是促進世界和平與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利用技術擴大教育機會并引領教育轉型發展,是UNESCO推進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重要手段。[1]
當前,我國大力倡導推進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點明確提出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2]2022年10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3]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有助于形成更加優質、公平、高效的教育格局,構建更具包容性、柔韌性、持續性的良好教育生態。[4]以UNESCO教育信息化獎為研究對象,闡釋其關注重點及實踐成效,分析教育數字化面臨的挑戰,可為我國教育數字化行動提供參考。
二、關注重點
截至2022年,教育信息化獎運行兩個周期,第一周期為2006—2011年,第二周期為2015—2021年,評選出了19個國家的24個獲獎項目,極大鼓舞了全球教育領域運用信息技術、數字技術促進學習的士氣和信心。在兩個項目周期內,中國有2個項目獲獎,分別是2008年上海開放大學的“將數字鴻溝轉化為數字機會”項目和2020年國家開放大學的“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項目。24個獲獎項目詳情如表1所示。
(一)第一周期項目反映聯合國新千年關注重點
UNESCO教育信息化獎的相關主題,以2015年為分界線,反映了聯合國在全球戰略的不同關注重點及發展趨勢。2000年,聯合國發布《聯合國千年宣言》(United Nations Millennium Declaration),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達喀爾行動綱領》(Darka Framework for Action)。《聯合國千年宣言》明確指出,到2015年確保全世界兒童完成小學教育,并使其享有均等機會接受各階段教育,使所有人都能享受信息技術帶來的益處。[5]《達喀爾行動綱領》提出確保所有年輕人和成年人公平地獲得適當的學習和生活技能課程,同時提出到2015年全球成人文盲率降低50%。[6]在這兩份綱領性文件的指導下,UNESCO 教育信息化獎第一周期的主題以“教與學”“開放”“終身學習”“數字化”等為關鍵詞設置獎項,項目實施對象也是兩份綱領性文件重點關注的群體,即“學生”和包括教師在內的“成年人”。
(二)第二周期項目反映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等關切
2015年,聯合國發布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其目標4提出,確保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讓全民終身享有學習機會。[7]同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青島宣言》,提出信息技術可以改善學習途徑并使之多元化,提高學習質量,信息技術應惠及弱勢群體。[8]教育信息化獎2015—2018年的主題關鍵詞主要集中在“信息技術”“數字技術”“弱勢群體”“優質教育”等,關注的人群主要是偏遠地區、農村地區、局部沖突地區的學生和成人以及難民等弱勢群體。2019年,UNESCO發布《北京共識》,規劃了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9]此后兩年的教育信息化獎的主題關鍵詞聚焦在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使用,包括在學生群體、成人和偏遠地區人群中的使用。
三、引領成效
(一)全球各地積極響應
從獲獎國別和地區來看,全球各地的機構紛紛響應和參與UNESCO教育信息化獎項角逐,每年有近百個項目參選。[11]以2020年申報情況為例,UNESCO數據顯示,有來自全球45個國家和10個國際組織的近80個機構推薦項目參選。從兩個周期獲獎國家來看,歐美國家機構獲獎數量最多,共有8個國家獲獎,其中芬蘭獲獎3次,德國獲獎2次;亞太地區獲獎數量位居第二,共有5個國家獲獎,其中中國和韓國分別獲獎2次;中東和北非地區獲獎數量位居第三,共有3個國家獲獎;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獲獎數量名列第四,共有2個國家獲獎。獎項分布反映出教育數字化水平與地區和國家發展水平高度相關。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和地區,其教育數字化發展較快,也取得了國際認可的成效,反之亦然。雖然非洲沒有國家獲獎,但是非洲也積極參與獎項角逐,2020年盧旺達1個機構參選,獲當年排名第四的優異成績。獲獎機構地區及獲獎項目數量如圖1所示。
(二)多元化主體推動
擴大教育機會、實現教育公平是UNESCO一貫推行的宗旨,因而,教育信息化獎的一個評選標準是確保參選機構的公益性和非營利性。多年來,來自全球各國的各類機構積極踐行教育數字化,多種類型的機構均問鼎獎項。表2列舉了兩個周期的獲獎機構、類型及項目運行方式,圖2呈現了參評機構性質及其占比。
由表2和圖2可以看出,獲獎機構主要是公立教育機構(大學)、非營利組織(包括非營利企業),兩種類型的機構各占獲獎機構總數的25%;其次是非政府組織,占獲獎機構總數的21%;政府部門占獲獎機構總數的9%,主要是國家教育主管部門;私營公司和個人各占獲獎機構總數的8%;另有公私立合作組織,占獲獎機構總數的4%。一些非營利組織和非政府組織也多與大學和政府部門共同合作開展項目,或接受教育部門的指導。獲獎機構類型的多樣化一方面體現了全球各地實施教育數字化主體的多元化局面,另一方面反映了UNESCO鼓勵各類機構開展教育數字化的包容性。
(三)受益人群多樣化
從各獲獎機構提供的受益人群來看,主要包括學生、教師和成年學習者三大類別,成年學習者構成較為多樣,包括偏遠地區成年人、家長、殘障人士、難民等。圖3顯示了涵蓋不同受益人群的獲獎項目數量。
從圖3可以看出學生是兩個項目周期內教育數字化惠及的主要群體,包括各級各類學生、偏遠地區學生等。第一周期的受益群體還包括教師等成年人,這與《聯合國千年宣言》和《達喀爾行動綱領》所倡導的既定目標相一致。第二周期除了學生、教師,教育數字化更關注弱勢群體,如偏遠地區學生和教師、成年人、難民和殘障人士等。這說明在第一周期,教育數字化項目惠及學生、教師和有條件的成年人群體;在第二周期,關注點放在偏遠地區弱勢群體上,也體現了《青島宣言》提出的“讓信息技術惠及弱勢群體”的目標。
在受益人規模上,如表1所示,受益人數從幾千人到幾百萬人不等,這體現了教育數字化項目大規模、可及性和覆蓋廣的特點。
(四)創新技術解決方案
1. 技術應用
顯而易見,數字技術是教育數字化行動的核心和關鍵。兩個周期獲獎項目利用的技術解決方案反映了教育數字技術的發展趨勢。幾乎所有獲獎項目都需要互聯網連接作為最基本的數字基礎設施。第一周期項目側重硬件等基礎設施在教學和培訓中的應用,包括計算機、個人電腦、多媒體教室、視頻會議系統、互動白板、平板電腦等;第二周期項目側重創新技術的應用,如在教學和培訓中應用計算機模擬、視覺媒體等技術。2019年以后,人工智能技術在各個獲獎項目中均得到應用。在硬件基礎設施上,此階段更多使用移動設備,在互聯網接入方面采用更高級的支持系統,如摩洛哥在偏遠地區使用衛星連接互聯網,以確保網絡連接的順暢。在項目實施依托上,兩個周期內近55%的項目搭建開放的、基于網絡的數字化平臺,以此為依托開展項目;其余項目或利用網站、或直接在教學中采用數字技術開展教學和培訓工作,圖4顯示了采用不同技術的獲獎項目數量。
UNESCO教育信息化獎獲獎項目數字技術的發展變化說明數字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是不斷更新、動態發展的。在《聯合國千年宣言》的引領下,在第一周期,各國致力于利用數字基礎設施提升教育水平;隨著技術的發展,在第二周期,相關國家具備了一定的技術基礎設施,更聚焦教育培訓中對技術的創新應用。
2. 內容應用
在24個獲獎項目中有22個項目介紹了教育數字化的內容及應用,相關機構主要采用三種方式提供數字化內容:一是由獲獎機構自行開發并提供;二是利用已有的開放教育資源;三是利用合作伙伴資源。2個未提及教育數字化內容的項目側重闡述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2019年西班牙獲獎項目主要強調利用人工智能檢測語言閱讀障礙問題;2009年俄羅斯獲獎項目聚焦對教師的數字技能培訓。圖5顯示了采用不同方式提供數字化內容的獲獎項目數量。
可以看出,兩個周期的項目內容開發情況大致相同,不同之處是第二周期項目中,有些機構利用合作伙伴資源開展項目。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獲獎機構并非單純地采用一種內容開發形式,如既利用開放教育資源,也與其他機構合作,利用合作伙伴資源,2015年新加坡獲獎項目和2017年印度獲獎項目均屬此種情況。
(五)面臨的挑戰
盡管UNESCO教育信息化獎是聯合國系統內教育信息化領域最高獎項[13],但是問鼎該獎項的項目也面臨一些挑戰和問題。在第一周期的項目中,由于部分資料缺失,沒有提供挑戰和問題;第二周期的每一個項目都詳細提供了運行過程中面臨的挑戰和問題。可總結為四個方面。
第一,58.3%的機構報告了與教師相關的問題。首先,教師對教育數字化認知不足,長期的學校教育使他們對傳統教學方式以及考試方式的認知根深蒂固,從而導致他們對在教育教學中使用技術持抵觸情緒。其次,教師對技術運用的能力不足,技術或項目快速發展等原因,導致教師缺少必要的培訓,面臨資源短缺的問題。再次,過量工作導致教師出現負面情緒,教師在各自機構開展的教育數字化項目中付出了大量勞動,額外的工作使其容易懈怠應對。最后,教師對技術應用于教學的研究不足,很多教師(尤其中小學教師)缺少有關利用技術開展教育教學方法的研究,受傳統教學思維的限制,創新性教學法運用不充分。
第二,由于第二周期內很多項目關注偏遠地區的弱勢群體,仍然面臨數字基礎設施不足的問題,包括互聯網連接問題、數字基礎設施維護問題、基礎設施和設備較差問題、缺少相關技術資源問題。對于面向難民和局部沖突地區的項目,除了前述基礎設施問題外,還面臨資金短缺問題等。
第三,兩個周期獲獎項目的目的是賦能學生,包括中小學生、大學生及成年學習者,通過數字化學習使其適應數字經濟時代的發展需要。然而,學生在教育數字化過程中面臨兩方面挑戰:一是在初次接觸基于技術的教育方式時,也需要接受數字化素養與技能培訓;二是教育數字化具有大規模、廣覆蓋的特點,難以達到了解每個學生的需求,設計個性化的內容的要求。
第四,語言問題和資源本土化問題。例如,2018年,芬蘭的Thinglink項目的目標是利用互動視覺媒體應用程序為全球、特別是非洲國家的教師和學生提供教與學。該項目在付諸實施的過程中,在不同國家遇到了語言問題和資源本土化問題。
四、借鑒與啟示
UNESCO是聯合國系統內唯一一個肩負教育領域各個層面任務的機構,在全球范圍內引導教育發展、支持教育體系應對當代挑戰方面起到引領與示范作用。[14]從UNESCO教育信息化獎兩個周期的教育信息化獎項來看,世界各地都在積極推動教育數字化蓬勃發展,但在取得成績的同時面臨一定的挑戰。我國教育數字化行動方興未艾,可從政策、參與、標準、資金四個方面參考和借鑒各國教育數字化實踐。
(一)精準的配套政策
政策代表了全球、國家和區域發展愿景的高層意志。[15]近些年,我國大力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出臺了一些國家層面的政策文件,如《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等,不僅反映了我國在教育數字化轉型方面的規劃和努力,也在一些領域成為典范。然而,我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對教育具有多樣化和多層次的需求。要把國家層面的教育數字化政策惠及每一個區域、每一個群體,讓教育數字化帶來的優質、便利的教育資源助力建設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還需要有針對性地在執行層面和更多領域(如終身教育、老年教育、職業教育、開放教育等),制訂精準的教育數字化轉型配套政策與行動計劃。
(二)鼓勵多元主體參與我國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
教育數字化是教育與技術深度融合的、系統性的復雜工程。教育機構、企業等都是實施教育數字化的主力。我國可參考和借鑒全球各國實施教育數字化的經驗,基于我國國情,在推進教育數字化的過程中構建以各類教育機構為主體,由教育數字化企業、技術平臺、各類資源、互聯網學習社區等為支撐的教育數字化生態環境。鼓勵政策制定者、科研人員、教師、技術研發人員共同參與制定相關標準,為我國教育數字化行動多維度齊頭并進、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三)制定普適性數字素養與技能標準
數字素養與技能被認為是當今世界所需的一項基本技能,也是終身學習應具備的關鍵能力之一。[16]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加強和提升他們的數字素養與技能是當下我國教育數字化面臨的急迫任務。當前,經合組織、UNESCO、亞太經合組織、國際勞工組織、歐盟等全球性和區域性國際組織制定了數字素養與能力框架[17][18][19][20][21],因此,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普適性數字素養與技能標準是實施數字化戰略的必要組成部分。
(四)加大財政投入和支持力度
教育數字化轉型無論對于個人還是對于機構來說都涉及投入問題,小到學生使用數字化設備,大到教育機構搭建數字化平臺、建設數字化學習資源、培訓數字化人才,都需要大量基礎設施和資金投入。為全面推進我國教育數字化,加強投入,特別是對西部地區教育數字化的軟硬件投入和支持力度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12]Miao and JET Education Services. Innovative use of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winning projects of UNESCOs King Hamad Bin Isa Al-Khalifa Prize[EB/OL].(2022-08-10)[2023-03-10].https://unesdoc.unesco.org/ark:/48223/pf0000383555.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點[EB/OL].(2022-11-03)[2023-02-20].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202202/t20220208_597666.html.
[3]習近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4]劉寶存,岑宇.世界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動因、趨勢及鏡鑒[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 2022,34(6):12-23.
[5][6]United Nations. United Nations Millennium Declaration[EB/OL].(2000-09-08)[2022-12-14]. https://www.ohchr.org/en/instruments-mechanisms/instruments/united-nations-millennium-declaration.
[7]聯合國. 變革我們的世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EB/OL].(2015-09-25)[2022-12-14]. https://documents-dds-ny.un.org/doc/UNDOC/GEN/N15/291/88/PDF/N1529188.pdf?OpenElement.
[8]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通過《青島宣言》——倡導信息技術用于正規和非正規教育培訓[EB/OL].(2015-05-26)[2022-12-14].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1505/t20150526_188503.html.
[9]張慧,黃榮懷,李冀紅,等.規劃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引領與跨越——解讀國際人工智能與教育大會成果文件《北京共識》[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 2019,31(3):3-11.
[10]UNESCO. UNESCO ICT in Education Prize[EB/OL].(2023-04-04)[2023-04-05]. https://www.unesco.org/en/prizes/ict-education.
[11]國家開放大學. 國家開放大學接受表彰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舉行教育信息化獎頒獎典禮[EB/OL].(2022-07-08)[2022-12-14].http://www.ouchn.edu.cn/News/ArticleDetail.aspx?ArticleId=26f0871f-3535-4ec4-8965-e40d239b43d2&ArticleType=2.
[13]國家開放大學. 國家開放大學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信息化獎 鄉村振興學院揭牌[EB/OL].(2021-04-09)[2022-12-16].http://www.ouchn.edu.cn/News/ArticleDetail.aspx?ArticleId= 5d5115ae-7a6d-4802-8fc8-cf1a3d90f588& ArticleType=2.
[14]UNESCO.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簡介——使命與任務[EB/OL].(2022-12-19)[2022-12-19].https://zh.unesco.org/about-us/introducing-unesco.
[15]吳潔,柳士彬.全球成人學習和教育政策的進展、問題與策略——對四份成人學習和教育全球報告的回溯和解讀[J].終身教育研究, 2020,31(5):76-82.
[16]VUORIKARI R, KLUZER S, PUNIE Y. DigComp 2.2: the digital competence framework for citizens[EB/OL].(2022-04-12)[2023-01-20]. https://www.downes.ca/post/73566.
[17]OECD. Getting skills right: assessing and anticipating changing skill needs[EB/OL].(2016-04-08)[2022-12-20]. https://www.oecd.org/employment/emp/Getting-Skills-Right-ExecutiveSummary-KeyFindings.pdf.
[18]ANTONINIS M, MONTOYA S. A global framework to measure digital literacy[EB/OL].(2018-03-19)[2022-12-08]. https://uis.unesco.org/en/blog/global-framework-measure-digital-literacy.
[19]APEC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Working Group. APEC closing the digital skills gap report: trends and insights perspectives on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digital skills and degree of digitalization[EB/OL].(2020-12)[2022-12-12]. https://www.apec.org/publications/2020/12/apec-closing-the-digital-skills-gap-report.
[20]European Commission. DigComp framework[EB/OL].(2022-06-01)[2022-12-12].https://joint-research-centre.ec.europa.eu/digcomp/digcomp-framework_en.
[21]馬克·布朗. 數字素養的挑戰:從有限的技能到批判性思維方式的跨越[J].中國遠程教育, 2018(4):42-53.
Abstract: UNESCO has played a leading and exemplary role in guiding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worldwide and supporting education systems in addressing contemporary challenges. In November 2022, Innovative Use of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Winning Projects of UNESCOs King Hamad Bin Isa AL-Khalifa Prize was published. This award offers a reference for the digital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worldwide today and in the future. This study focuses on award-winning projects and explains the practical effectiveness of UNESCOs digital education initiative globally.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showed that various regions around the world are actively responding to UNESCOs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initiative. Diverse entities provide technical and content solutions in the digital education initiative, benefiting diverse learners in this process. The global digital education initiative faces challenges in localizing teachers, technology, students, languages, and resources. UNESCOs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actions and practices can offer implications for Chinas efforts to promote the digital education strategy.
Keywords: Education digitization; Action and practice; Digital technology; Global perspective; UNESCO
編輯 朱婷婷? ?校對 呂伊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