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月良 曾企娥
摘? 要:鄉村幼兒游戲一般是指易教易學、因陋就簡、就地取材、具有鄉村特色,而又合乎幼兒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的游戲活動。在幼兒園中開展鄉村幼兒游戲,幼兒不僅可以親近自然、愉悅身心、健全人格、強身健體,還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游戲過程中了解、認識、學習民族文化,受到文化的熏陶。《指南》中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戲的機會,鼓勵他們自主選擇,自由結伴開展游戲”,因此,幼兒教師在組織鄉村幼兒游戲時應該做到充分放手,在游戲的規則、游戲的材料、游戲的時間等方面都應由幼兒自主確定,將游戲的主動權交給幼兒,引導幼兒自發、自主、創造性地進行游戲,讓鄉村幼兒游戲煥發新的光輝。
關鍵詞:鄉村幼兒游戲;幼兒自主性;指導策略
* 本文系江西省教育信息技術研究“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課題“雙減背景下信息技術多模態繪本提升小學英語語音教學質量的研究”(課題編號:2022-X-1-7619)。
教師作為幼兒游戲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鄉村幼兒游戲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怎樣才算是“合作者”?如何才能成為“支持者”“合作者”?幼兒教師對此太過陌生,教師在組織鄉村幼兒游戲時不敢放手、不能放手的情況比比皆是,如教師對游戲中幼兒安全、游戲過程完整性等方面存在擔心。所以,即使讓幼兒玩游戲,也會出現“假游戲”的現象,表面上轟轟烈烈的游戲成了幼兒機械地完成教師的任務,長此以往幼兒在游戲中的自主性、創造性發揮就受到了限制。在鄉村幼兒游戲的組織與指導中,教師只有合理把握好指導的“適度性”,充分相信幼兒,放手讓幼兒自由選擇游戲,讓幼兒自主把控游戲的進程與內容,以此推動幼兒的自主性發展。鄉村幼兒游戲有豐富的資源特色和巨大的魅力,在帶給幼兒更多快樂的同時,促進他們健康、富有個性地發展。
一、鄉村幼兒游戲現狀分析
(一)重結果,輕過程
鄉村幼兒游戲集娛樂性、趣味性、競爭性于一體,不僅促進幼兒的身體發育,還有利于鍛煉幼兒的意志品質、與同伴的交往協作能力等。在游戲過程中,少數教師忽略了幼兒的動作發展、規則遵守、交往合作以及意志品質的形成,過多關注的是游戲的結果。教師應當注意,在游戲中不能唯結果論,尤其是競爭性的游戲,絕不能以勝負論英雄,以輸贏論成敗。教師要營造健康積極的游戲環境,幫助幼兒通過游戲學會與同伴友好相處,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情緒,擺脫自我中心主義,學會遵守規則,逐步樹立合理競爭、共同成長的游戲品質。雖然有些鄉村幼兒游戲帶有競爭性,但是要讓幼兒有贏得起也輸得起的心態,培養他們勝不驕敗不餒的意志品質。
(二)重規則,輕創新
在組織鄉村幼兒游戲時,為了保證游戲活動的順利進行,避免幼兒產生擁擠或打鬧的現象,教師在游戲之前就給幼兒提出N條規則;在幼兒游戲過程中,又擔當起了“監工”或“巡警”的角色,唯恐幼兒出現安全問題,把“相安無事”當成游戲的最終目標。還有部分教師認為必須教幼兒玩,否則自己就沒盡到責任,長此以往,這樣的游戲就演變成了“教師的游戲”,幼兒在游戲中的自主性受到禁錮,自由體驗游戲的權利也得不到保障。
(三)重控制,輕放手
教師在開展鄉村幼兒游戲時通過規定玩法、設立具體的游戲目標等做法,并在游戲中憑主觀意識去干預、干擾幼兒游戲的發展進程,表現出一副通曉一切的姿態。教師的過度指導極易演變成為對幼兒游戲的控制行為,特別是當幼兒出現一些看似破壞規則、不按教師預設的目標發展游戲的行為時,教師往往上前干涉、制止,甚至批評。這種忙于指導和控制幼兒游戲的行為,對幼兒游戲產生了極大的干擾甚至是破壞。
二、鄉村幼兒游戲中幼兒自主性指導策略
(一)創設自然開放的游戲環境,使鄉村幼兒游戲“樂”起來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速,幼兒與自然接觸的機會越來越少。山坡、草坪、土壤是幼兒天然的游戲場,在幼兒園中創設一個貼近自然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游戲環境極為重要。充滿野趣的游戲環境能讓幼兒獲得更多與自然互動的機會,能滋養幼兒的靈性,激發幼兒的想象與創造能力,磨煉幼兒的意志,強健體魄。因此,幼兒園在創設游戲環境時,應盡可能利用園本優勢,在做好安全與衛生保障工作的同時,因地制宜地利用多樣化地形,并依地形特點創設小樹林、沙地、水池、山坡、溝壑等具有自然野趣和充滿挑戰性的游戲空間,以支持幼兒游戲的發生與發展。山坡、草坪、土壤地面等是幼兒的天然游戲場,他們可以盡情地在上面奔跑、跳躍、攀爬,可以玩各種喜歡的游戲。此外,草坪、土壤里還蘊藏著大量的探究元素和自然材料,這些都可以成為幼兒的游戲內容和隨手可得的游戲材料。戶外游戲場地和空間具有開闊性、自然性、挑戰性與可塑性等特點,能更好地契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與學習發展需要。自然開放、充滿野趣的游戲場地與空間,為激活鄉村幼兒游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二)讓幼兒自主選擇游戲材料,使鄉村幼兒游戲“活”起來
在開展鄉村幼兒游戲過程中,教師應有目的、有計劃地根據幼兒的需要進行玩具材料的投放,玩具材料要適合幼兒的興趣。同時教師又要發揮好“不說話的教師”的功能和作用。教師需要減少對玩具材料玩法的限制,讓幼兒放手游戲,他們創造性使用材料的想法就會層出不窮,充滿想象和創造。每個孩子的認知水平是不盡相同的,其活動過程也是不同的,所以他們選擇的材料也不會是完全相同的,獲得的相關經驗也絕對不會是一成不變的。如在活動區投放高蹺、輪胎、毽子、鐵環、鵝卵石、泥巴、跳繩、橡皮筋、毛線、布球、松果等多種適合游戲的材料,這些材料具有自然、開放、功能多元等特點,具有更多的變化性,有利于幼兒游戲中的再造和想象。
教師不限制玩具材料的具體玩法,幼兒則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想象選擇玩具材料進行組合,這種組合不僅能最大程度地激發兒童的創造力,還增強了材料在不同游戲情境中的適應性。如“高蹺”,傳統玩法是兒童用一對竹筒高蹺繩或一對長高蹺來回地踩。久而久之,他們就會感到乏味。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投放竹籃、鐵環、皮筋、羽毛等材料,將這些材料與原有的高蹺進行組合,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想象自創玩具,變化出無窮無盡的玩法。有的嘗試著頂著竹籃踩高蹺;有的嘗試著跨過高低不同的皮筋,邊走邊踩高蹺;有的邊吹羽毛邊踩高蹺;還有的在敲打著的竹竿中有節奏地踩高蹺……在幼兒充分掌握游戲技巧與方法之后,教師可定期對原有材料進行添增減、組合、移動、替換,從而增強游戲的安全性、趣味性、層次性,既豐富了幼兒的游戲體驗,又滿足了幼兒的發展需求,使鄉村幼兒游戲煥發新的活力。
(三)讓幼兒自主決定游戲規則,使鄉村幼兒游戲“新”起來
鄉村幼兒游戲的規則靈活多變,絕大部分沒有約定俗成的規則,參與者可以根據游戲器材、人數、場地等臨時約定游戲規則,因此給予了幼兒充分自由探索和發揮想象的空間。教師可以在幼兒選擇了游戲地點、游戲材料后再問問:“你們準備怎么玩?”這時,不管他們的游戲規則合不合理,教師都不要否定他們的想法,更不要把看似合理的規則安排給幼兒。教師應該放手讓幼兒自己試試,嘗試用他們自己制訂的游戲規則進行游戲,只有試過之后他們才能及時、自發地調整,保證游戲的正常進行。實踐證明,在游戲活動過程中,只有讓孩子自主決定游戲規則,才能真實地表現他們的人格特質、興趣需求,反映他們的經驗水平、思維品質,毫無拘束地表露他們的情感狀態,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社會交往和自主創造能力。
教師可以對不同內容的鄉村幼兒游戲進行創新,找出新的玩法。例如在“踩尾巴”游戲中,可以把“踩尾巴”和“騎羊角球”組合起來,讓幼兒將“尾巴”扎在身后,騎上羊角球四散跳開,邊騎羊角球邊去揪對方的“尾巴”,同時要注意保護好自己的“尾巴”,不讓別人揪到。“尾巴”被揪走者退出游戲,最后揪到“尾巴”最多者獲勝。在游戲“玩繩帶”中,原來的玩法是將繩纏繞在雙手手指上,分別通過挑、纏、繞、穿等方式在手指間翻出不同花樣來。教師可以讓幼兒每人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玩繩方式,用纏、繞、穿、挑等方法為小人編辮子、系蝴蝶結等。從玩法上進行創新,可以使幼兒對鄉村幼兒游戲更有興趣。
(四)讓幼兒擁有充分的游戲時間,使鄉村幼兒游戲“實”起來
保障充足并具有彈性的游戲時間是教師能夠持續、深入開展鄉村幼兒游戲的先決條件。傳統的幼兒園一日作息計劃,習慣對每一個環節的具體時間進行細化,這導致教師根本沒有自主調控的時間。因此,教師可以嘗試整合零碎的時間,實現時間的彈性管理。比如,幼兒商量游戲的內容、游戲的材料、過程等都需要時間,在有限的時間內,當幼兒正在進入游戲的一個新階段,因時間到了而將要結束游戲時,教師可以靈活調整,在不對其他環節造成太大消極影響的前提下適當延長游戲時間,讓幼兒的游戲更豐富、更深入。
(五)讓幼兒成為游戲評價的主人,使鄉村幼兒游戲“真”起來
游戲“評價”是鄉村幼兒游戲活動中促進幼兒個體與群體共同發展的良好途徑。評價是教師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總結”出來,還是幼兒把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感“表達”出來,無疑是后者,特別是中大班孩子,他們本身就有一種表達的欲望,樂意在講評中表現自己。所以,教師要把“評價”的權利還給幼兒。
在游戲過程中,很多幼兒會遇到同樣的問題,當幼兒在游戲評價中提出問題后,教師應該把問題拋向幼兒,可以請游戲中遇到同樣問題并成功解決的幼兒來介紹自己的經驗,供其他幼兒參考、學習。
一般情況下,如果幼兒對某一游戲活動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正處于摸索階段時,教師應考慮給予幼兒更多探索思考的空間,而不要急于揭示答案。如果幼兒在探究時出現了比較共性的問題或有什么難以解決的困惑,教師就可以利用評價這一環節來讓幼兒思考問題并排憂解難。例如《兩人跑》游戲中,幼兒游戲時人數越多走起來越艱難,容易摔倒,在評價環節幼兒提出這樣的困惑,所有的孩子一起想辦法幫助解決,這時候教師幫助幼兒總結,但是不能著急肯定哪種方法是可行的,應該讓幼兒自主嘗試,自己發現結果。經過這樣一個設疑和釋疑、猜想和驗證的過程,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逐步增強。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鄉村幼兒游戲開展過程中放手讓幼兒自主游戲,對拓展幼兒的認知、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既能充分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又能更好地發揮鄉村幼兒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實現培養幼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促進幼兒健康成長的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1]司艷君. 學會放手:游戲中幼兒自主性的體現[J]. 兒童與健康,2019(07):12-14.
[2]劉珍. 放手,讓游戲更自主——淺談游戲中教師角色轉變與幼兒自主性發揮[J]. 陜西教育(教學版),2017(03):48.
[3]羅紅輝. 民間傳統兒童游戲的傳承與創新[J]. 學前教育研究,2014(11):67-69.
[4]密淵,段曉婭. 兒童傳統民間體育游戲的傳承與創新[J]. 體育文化導刊,2018(04):56-60.
(責任編輯:陳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