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曉榮
德育工作是一門很見教師思想修養和育人功底的藝術。作為中職學校的老師特別是班主任老師,德育工作更是一項無法回避且富有挑戰性的工作。久而久之,學生對老師會產生不良甚至敵對心理,教師的形象將會大打折扣。
在近幾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對學生的德育工作做了一些思考,對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作了一些調整,開展專題化的德育工作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概念簡介
我把這項德育工作稱為“專題研究式德育”。
它的主要內涵是:基于學生的德育發展狀況和學生新近出現的思想動態,以身邊發生的學生感興趣的大小事情為切入點,采取專題研究的形式,采用小組分工與班主任統籌的方法開展德育工作,從而達到預先設定的德育目標。
專題研究式德育與我自己以往的德育工作方式最明顯的區別是發動學生積極參與,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育人理念。同時,把自己從吃力不討好的批評教育為主的德育套路中解脫出來,有更多的時間做更有意義的事情。可以說,這也是德育工作環境生態化、“低碳”化的一種嘗試。
二、概念提出的依據
德育工作是一項以心靈感化心靈的工作,它重在潛移默化潤物無聲,沒有固定的模式可偱,是一門像中醫療效一樣的慢的藝術。德育工作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德育工作不是單靠老師一廂情愿的或表揚或批評就可以奏效的,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主動性。
在一個班集體里,這樣的學生盡管為數不多,但是,如果不及時教育,產生的負面效應是很大的。我開展專題研究式德育工作,就是讓這部分學生先有事可做,再找到做學生的感覺,最后達成使他們“收心”的目標。
三、舉例闡述
開展專題研究式德育教育活動,首先要有針對性,即針對學生新近出現的一些情況有的放矢地開展。
每當接過一個新的班級,率先進入班主任視線的肯定是那些易沖動的學生。他們欠缺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總是最早出現異常情況,以至成為撞向班主任“槍口”的“出頭鳥”。其實,高中生的身心特點決定了他們本就有易沖動的一面,此時教師千萬不能輕易舉“槍”,不然就會造成不可挽回的誤傷,既影響班級工作的正常開展,更傷害了學生的心靈。
學生終歸要走向社會,讓他們在學校期間就有一份對社會的信任感,懂得人與人之間的理解信任要從每一個個體做起,這也是教師開展德育工作的任務之一。讓德育蕩起理解信任的雙槳,引領學生駛向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