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傳添 韓永輝
在新時代的偉大實踐中,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不忘使命,對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學判斷,形成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系列重要論述。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也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它要求社會經濟的開放繁榮和人民生活的極大富足。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加緊對我國進行產業鏈、創新鏈和價值鏈上的封鎖和圍堵。此外,新冠疫情和大國政治博弈等外生沖擊,使得我國參與國際經濟大循環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由此,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以及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必須從全局和戰略高度認識和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增強緊迫感,通過充分發揮我國本土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固本培基,補齊自身發展短板,全面提升我國參與國際經濟競爭的“底氣”。
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長期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國內統一大市場建設工作,多次強調要加快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制度規則,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暢通流動,為構建新發展格局奠定好國內市場基礎。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下發揮超大市場規模優勢,須明確四個基本方向。首先,統籌發展和安全,充分發揮法治的引領、規范、保障作用,加快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制度規則。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暢通流動,加快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全面推動我國市場由大到強轉變,為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供堅強支撐。其次,突出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減少人為干預、地方干預,確立公平競爭制度。堅持以“五立一破”解決當前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五立”是指強化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統一,推進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打造統一的要素和資源市場,推進商品和服務市場高水平統一,推進市場監管公平統一;而“一破”是要進一步規范不當市場競爭和市場干預行為。再次,統一監管規則和標準,打破地方壁壘性政策。過去中央給予各地方財政權和部分立法權,地方政府可以通過財政補貼,政府參與投資等方式發展地方經濟。但該治理方式逐步發展為地方貿易保護,阻礙了生產要素在國內市場的高效流動。下一步,須規范地方政府的市場干預行為,嚴格管控地方不當市場競爭,推進市場監管公平統一。此外,政府需要加強市場監管行政立法工作,完善市場監管程序,加強市場監管標準化規范化建設,依法公開監管標準和規則,增強市場監管制度和政策的穩定性、可預期性。使有為政府成為有效推動經濟發展的權威力量,建立完善市場機制成為資源配置的決定性力量。最后,要堅定明確 “雙循環”中“內循環”的主體地位,主動挖掘國內市場潛能,打通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形成的“堵點”。立足內需,暢通循環,使建設超大規模國內市場成為一個可持續的過程。具體地,須通過四方面路徑來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
一是,加快挖掘市場潛能,提高企業科技自主創新活力。支持企業積極發掘、有效激活傳統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及其蘊藏的巨大內需潛力,同時通過技術、產品、市場和管理等各個方面的創新,進一步激活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產品供給,全面激活和大幅度提升更高水平、更高層次的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促進“產”“研”對接融合,引導更多市場主體參與先進技術攻關,推動傳統科研機構加快走向企業化運營、市場化發展之路。培育壯大科技服務等中介平臺,加快建設一批產業公共中試平臺,加快產業化進程。
二是,加快縮小區域消費水平差距,助力居民消費升級。按照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要求,深入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健全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探索通過土地、資本等要素使用權和收益權增加中低收入群眾要素收入。通過加大就業促進、提高基本工資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提高居民消費的信心水平,促進消費需求的增長。放寬消費信貸政策,降低消費信貸門檻,為居民提供更多的消費信貸。加強市場監督,提升商品和企業服務質量,優化消費環境,為居民提供更好的消費體驗。強化消費者知識普及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提高消費者素養,促進居民理性消費,促進消費需求理性增長。
三是,更好發揮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賦能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增強信貸投放精準性,進一步深化銀行業改革。推動銀行系統轉變經營理念、創新產品和服務模式、變革管理和生產組織機制,增加有效的金融產能供給、提高銀行業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為實體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提供強大的金融支持。通過市場化政策和工具發展綠色金融和普惠金融,使金融資源的配置方向與經濟轉型方向一致,由低效部門向高效部門流動。提升資本市場融資功能,通過資金配置讓優秀的實體企業獲得更多資源;同時,向居民提供更優質的投資產品,助力實現共同富裕。實施嚴厲的退市制度,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構建資本市場新邏輯,形成滬深主板、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及區域股權交易中心等多層次資本市場錯位發展格局,不斷增強服務合力、完善市場體系。
四是,提升國際貿易競爭力,加快暢通要素流動通道。增強對外貿高質量發展信心,確保價值鏈安全穩定。保障重點企業和關鍵產品生產出口,全面梳理進出口鏈條短板和可供管控的產品清單,提升全球價值鏈風險防控能力。做大做強外貿主體,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緊抓綠色貿易機遇,支持企業原始創新,用創新賦能企業外貿發展新活力。深耕發達經濟體等傳統市場,加強與歐洲發達國家經貿合作,撬動發達國家內部對華友好成員力量,破解美國對華經貿圍堵。繼續全面深化“一帶一路”倡議建設,逐步提高新興市場和RCEP成員國等在我國外貿市場中的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