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柳
內容摘要:閱讀能夠增加知識儲備,更好拓寬視野,學習語言表達,提高文化涵養,豐富內心世界。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語文課程教學的主體和重點,教師應當重視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新課改背景下,通過明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意義,研究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問題,主要是課前預習不夠重視、閱讀導入不太生動、缺乏閱讀方法指導、閱讀教學形式單調、閱讀習作融合不佳、課后拓展不夠深入。以此針對性構建閱讀教學的高效性實踐策略:輔助學生課前預習,創設生動閱讀情景,加強閱讀方法指導,實施多種閱讀形式,閱讀習作有機融合,重視課后拓展閱讀,可以提高閱讀教學的成效。
關鍵詞:閱讀教學 閱讀方法 閱讀形式 讀寫融合
歐陽修發出了“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的人生感慨;蘇軾樹立了“發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的宏偉目標;陸游總結了“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的心得感悟。閱讀是個人獲取知識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也是獲得知識的最廉價的手段。閱讀理解能力是一項基礎能力,對于個人的成長與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需要從小培養。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不少教師仍然沿用傳統的單獨講授的灌輸式教學方法,一般是結合課文閱讀內容進行照本宣科式的教學,課堂提問也大都提問學優生,無法創設積極活躍的語文課堂氛圍。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意義
1.聽說讀寫訓練提高閱讀寫作能力
語言作為一種交流和傳達信息的工具,更好進行語言表達的基礎是掌握一定量的字詞。字詞如果脫離了具體語境,不僅不容易理解和掌握,而且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小學語文閱讀文本蘊含豐富的語境,運用各式各樣的語境可以更好培養學生語感。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根據閱讀語境學習字詞,開展聽說讀寫的訓練,可以讓學生更好閱讀課文,理解字詞的含義,熟悉字詞的運用,提高字詞學習的效率,有效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比如布置自主閱讀《觀潮》的任務,基于此篇課文的聽說讀寫訓練,根據潮前的語境,讓學生理解“人聲鼎沸”是指人聲嘈雜,就像鼎中的水沸騰了一樣,然后讓學生用這個詞造句,教師進行示范后讓學生自主造句:廣場上彩旗飄揚,人聲鼎沸,十分熱鬧。
2.賞析文本詞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通過指導學生反復閱讀課文,學習其中的遣詞造句、語言修辭方式、行文邏輯等,還可以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教師要指導學生分析課文語句,學習其中表達方式進行仿寫訓練。比如根據《爬山虎的腳》一文中“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可以明確葉圣陶先生將爬山虎莖上的細絲比喻成蝸牛的觸角,這種生動形象的描寫可以讓讀者快速勾勒出形象,更好理解課文的內容。教師再布置仿寫訓練任務,可以有效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3.廣泛深入閱讀增加知識文化儲備
教師根據語文教材課文,運用科學的閱讀教學方法,指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介紹相關文化背景、作者資料等,以及拓展相關課外文本,要求學生自主閱讀,還可以增加學生知識文化儲備,提升了學生的文學素養和語文素養。比如通過閱讀《盤古開天地》一文,可以讓學生明確這篇神話故事的主要內容,教師可以引入中國其他經典神話傳說故事的資料,比如《后羿射日》《共工怒撞不周山》《嫦娥奔月》等,增加學生知識文化儲備,了解中國古代神話故事的主要內容。
4.德育主題閱讀培養正確思想觀念
小學語文閱讀素材不僅符合學生的認知基礎和生活經驗,而且蘊含著許多育人元素,結合這些課文內容與教學目標,開展德育主題閱讀教學,可以有效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比如通過閱讀部編版五上的《圓明園的毀滅》一文,拓展中國近現代史,讓學生認識到我們國家的百年屈辱史,認識到落后就要挨打,要努力學習、報效祖國,以此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思想。在《慈母情深》《父愛之舟》的教學中,可以進行家庭美德教育,啟發學生孝順父母的思想意識。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問題
通過上述的分析,可以明確做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能夠輔助學生更好學習字詞、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增加學生知識文化儲備,還可以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提高學生文化涵養。但是在過去的閱讀教學中,由于教師閱讀教學理念的問題,加上方法不當,導致閱讀教學出現了一些問題。
1.課前預習不夠重視,無法打好閱讀基礎
閱讀教學作為一種綜合性的教學活動,不僅需要教師提前做好備課工作,還需要學生課前進行自主預習,熟悉課文中的生字詞,能夠熟練閱讀課文,明確課文主要內容,留下一些問題等,便于在課堂上針對性地學習與探討。但是長久以來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課前預習不夠重視,較少地提供相應的課前預習資源,導致很多學生不能主動預習,無法打好閱讀基礎。在此影響下,學生對于閱讀內容不夠熟悉,還需要占用課堂時間閱讀,降低了閱讀教學效率。
2.閱讀導入不太生動,無法激發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興趣的驅動下,可以促進學生積極地思考、主動地探究,更快、更好地獲得相應知識。但是在過去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卻存在著閱讀導入不太生動形象的問題,無法有效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使得學生不能積極主動參與到閱讀當中,影響了課堂閱讀教學效率。在新時期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明確閱讀導入環節的重要性,重視通過創設生動情景導入新的閱讀教學。
3.缺乏閱讀方法指導,無法掌握科學方法
閱讀方法和技巧對于閱讀而言意義顯著,運用科學的閱讀方法與有效的閱讀技巧,可以更快找到文本的中心語句,更好劃分文本段落結構,感悟其中思想內涵,學會進行遷移運用。但是過去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多是結合閱讀文本進行講解,較少涉及到閱讀方法的指導教學,也比較缺乏閱讀方法方面的訓練,導致學生無法掌握科學高效的閱讀方法,導致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升較慢。
4.閱讀教學形式單調,無法突出學生主體
長期以來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多是通過直接講解的方式教學,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位置,課堂提問的機會較少,大都是讓學優生解答,不能將更多的學生充分調動起來,無法營造積極活躍的課堂氛圍。因此,新時期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創設與實施多樣的教學形式,引領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
5.課后拓展不夠深入,無法培養閱讀習慣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僅僅依靠課內有效的資源、依托課內閱讀教學是不夠的,為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培養學生閱讀理解水平、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還需要拓展更多的閱讀文本,布置自主閱讀任務,要求學生在課后參與閱讀訓練。但是由于教師對此不夠重視,缺少閱讀方法的指導,缺少相應的課外閱讀活動,缺少相關的課外閱讀成果檢測等,導致學生不能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外閱讀中,讓學生的閱讀長期停留在教材內,無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高效性實踐策略
1.布置自主閱讀任務,輔助學生課前預習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明確課前預習對于閱讀教學的重要意義。因此,更好實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師要先布置自主閱讀任務,設計與制作自主閱讀學案,其中包括閱讀方法指導、基礎閱讀問題和相關任務等,以此引領與輔助學生課前預習,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課前自主閱讀,為課堂上深入閱讀打好基礎。
例如,部編版四上的《爬天都峰》,本課教學目標主要包括:認識本課的生字與新詞,明確一小一老通過互相激勵爬上天都峰的經過,感悟其中不怕困難與奮勇向上的精神;勾畫重點語句,做到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基于這些教學目標,教師可以提前準備本課的示范朗讀音頻,提前提供給學生,讓學生先認真傾聽一遍標準的朗讀,然后跟著朗讀,最后自主獨立朗讀,熟悉課文主要內容。同時,教師要在閱讀學案中加入本課的生字詞、課文結構、文章大意等題目,要求學生:在自主閱讀后掌握“攀登”等詞語,能夠用它造句;熟悉課文結構,說說本文分為幾個部分,繪制思維導圖;總結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話說出來。各組學生根據老師提出的要求,通過反復閱讀課文,借助學案分析課文內容,可以明確本文主要內容:假日時間,爸爸帶著“我”去爬天都峰,在爬山過程中認識了一位爺爺,通過與他相互鼓勵,最終爬上了天都峰。在開始上課之前,教師還要隨機抽選學生,要求學生或者通過復述的方式說出本文主要內容,或者通過分角色表演的方式進行展現。通過這種方式進行課前預習,可以為課堂高效閱讀打好基礎。
2.創設生動閱讀情景,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通過研讀新課改內容,明確其中教育理念,認識到閱讀是一種學生個性化的自主獲取知識的方式,應當讓學生以積極的情感、主動的態度,參與到閱讀中,可以更好理解閱讀內容,獲得獨特的體驗。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教師需要明確課文主要內容與教學目標,提前準備豐富有趣的課件資源,在課堂上創設與生活相關的生動閱讀情景,能夠第一時間吸引學生的眼球,激起學生思考與探索的積極性,激發學生閱讀興趣,進而主動參與閱讀、思考、探討,從而快速導入新的閱讀。
例如,部編版四上的《蝙蝠和雷達》,通過課前備課,可以明確本文的教學目標:認識本文中的生字和新詞,做到正確讀寫“敏銳”等詞匯;反復閱讀課文,抓住要點,掌握主要內容,探索蝙蝠探路和飛機夜間飛行的關系等。基于這些內容,教師提前準備仿生學的圖文資料,制作好教學課件。在課堂上,教師在大屏幕上先展現這些圖片:穹頂建筑和蛋殼,蠅眼照相機和蒼蠅,樹林與迷彩服。根據這些與生活相關的圖片,教師提出問題:以上的自然物體與生活中的運用有何關系?引發學生積極思考。接著,教師再播放利用雷達導航飛機的微視頻,進一步引發學生思考。通過創設以上相關生動情景,可以激發學生閱讀本文的興趣。
3.加強閱讀方法指導,提高自主閱讀效果
在閱讀過程中,運用科學的閱讀方法可以提高閱讀速度,起到事半功倍的閱讀效果,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加強閱讀方法指導,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效果,也為后續進行課外閱讀打好基礎。教師可以結合相關閱讀文本,指導學生多讀幾遍,熟悉主要內容與行文脈絡;先略讀再精讀,可以借助單元導語、課后問題、閱讀資料等深入研讀;邊讀邊做批注,遇到問題詢問同學和老師。學生通過運用科學的閱讀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自主閱讀的效果。
例如,部編版五上的《獵人海力布》,本文的教學目標除了讓學生掌握文章的生字詞,還包括:根據文中描寫人物言行的語句,體會人物的品質;學習海力布那種樂于助人與舍己為人的精神。本篇作為民間故事,篇幅比較長,教師先讓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自主閱讀,先粗略閱讀一遍,然后根據課后的問題進行精讀,試著解答課后的問題,在閱讀中遇到不懂的地方標注下來,之后在小組中探討。為檢測學生的閱讀效果,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問題,比如:本文主要寫了哪幾件事?體現了獵人海力布怎樣的精神品質?我們在生活中如何學習海力布的這種精神?通過提問引發學生積極思考與相互探討,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情況點評與總結。在其他課文閱讀教學中運用類似方法,可以循序漸進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4.提供豐富閱讀資源,實施多種閱讀形式
新課改背景下,更好實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知識文化儲備,發展學生自主閱讀能力,教師還要提供豐富多樣的輔助閱讀資源,借助新型信息技術工具創設與課文相關的情景,通過多提問、多創設任務等,引領學生自主、合作與探究,創設與實施分角色對話等多種閱讀形式。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與小組的閱讀反饋情況,進行針對性地點撥與指導,以此逐步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部編版五上的教材上,包含著很多故事性極強的課文,比如《落花生》《將相和》《獵人海力布》《牛郎織女》等,教授這些散文、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故事,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分角色對話,選擇合適的片段進行角色表演。比如在《將相和》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提供關于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資料,讓學生認識秦趙兩國的背景,要求學生熟讀這篇課文,總結主要內容,每個小組選擇其中一個故事進行分角色對話,以及表演課本劇。教師根據各小組的具體展現情況進行點評,比如讓學生放松心態、有感情地對話,在理解人物心理活動的基礎上表演,注意語氣和神態的變化,通過這樣的指導提升對話與表演的效果。
5.重視課后拓展閱讀,培養良好閱讀習慣
為更好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文化涵養,在課內閱讀教學之外,教師還要重視引導學生課外閱讀。在課外閱讀中,主要是利用課后服務時間與課余時間,根據課內文章推薦一些課外閱讀的文章或書籍,規定閱讀時間,組織閱讀研討活動,倡導學生積極參與閱讀興趣小組,試著寫出讀后感等,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例如,部編版五年級上學期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的相關課文內容,選擇與推薦適合小學生閱讀的,與課文相關的課外文本,布置一些課外閱讀任務,比如一個月閱讀一本書等,開展小組課外閱讀比拼大賽。比如根據《將相和》《牛郎織女》《古詩詞三首》等,向學生推薦《中國歷史故事》《中國民間故事》《唐詩三百首》等,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閱讀。在大部分學生完成閱讀后,可以組織“講故事”“故事表演”“詩詞競賽”等活動,提高課外閱讀的成效。經過一個多月的自主閱讀與讀書交流,大部分學生都閱讀完成《中國歷史故事》這本書,熟悉了逐鹿之戰、牧野大戰、成湯滅夏、武王伐紂、烽火戲諸侯、桂陵之戰、馬陵之戰、長平之戰、秦滅六國、楚漢爭霸、封狼居胥、黃巢起義等歷史故事,教師指導各個小組自主選擇一篇或者多篇歷史故事,先在小組內互相講一講,或者進行分角色表演,然后再推選做的好的學生上臺展現。通過各組代表的生動直觀展現,不僅增加了學生歷史知識的儲備,加深了學生的閱讀印象,而且提高了學生的文化素養,認識到讀書的趣味性,更加積極主動參與課外閱讀。
綜上所述,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明確加強閱讀教學的重要意義,包括輔助學生更好學習基本字詞、增加學生知識儲備、提高學生表達能力等。由于教育理念的滯后與教學方法不當,但是過去的閱讀教學中存在著不少問題,無法有效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通過構建與實施多元化的閱讀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小組合作探究,參與各項閱讀互動,可以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也為發展學生寫作水平與核心素養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畢銀檜.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探索與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2016(4):21.
[2]徐蕓蕓.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000(003):180.
[3]明燕.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的有效性探索[J].語文課內外,2020,(005):167.
[4]夏天燕.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探索與實踐[J].語文課內外,2018, 000(020):19.
[5]張柳波.小學中高段語文閱讀拓展教學有效性的實踐研究[J].中國農村教育,2018(6):54-55.
[6]烏仁其木格.小學中高段語文閱讀拓展教學有效性的實踐研究[J].內蒙古教育:B,2017(8):40-41.
(作者單位:廣西南寧市明秀西路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