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奇松 彭程 陳新平 李芳
摘要:本文基于廣西興安縣華江瑤族鄉的實地調研,總結脫貧成效,分析現存問題,深入挖掘其生態綠色、歷史紅色和瑤鄉原色的三重價值,探索三重價值轉化和實現的新機制,提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需正確處理好“代理人”政府、“委托人”村民、“參與人”市場以及“監督人”社會這四組關系,以期為民族地區鄉村振興提供樣板。
關鍵詞:脫貧攻堅 鄉村振興 有效銜接 三重價值轉化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明確提出要將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并設置了五年的政策過渡期,在這五年內如何全方位高質量地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將不僅成為理論界的重大研究課題,也成為實務界的探索及發展方向。
近年來,華江瑤族鄉黨委、政府近年來搶抓“國家級休閑康養度假區”建設機遇,確立了生態綠色、歷史紅色和瑤鄉原色“三色”文化發展思路,深入挖掘其價值,探索三重價值轉化和實現的新機制,推動實現綜合價值最大化、經濟社會效益最大化,助推兩大戰略相銜接。
(一)紅色文化可以扶志和智
1.發揚紅色文化精神以扶志。扶貧先扶志,通過弘揚紅色精神,徹底改變村民的“等靠要”思想,凝聚民心、提升自信,切實發揮自主脫貧的積極性。
2.傳承紅色文化以扶智。通過紅色教育帶動村民的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提高脫貧地區干部和群眾的文化素質和發展能力,促進人才建設和文化脫貧,夯實鄉村振興的人才基礎。華江鄉通過深入挖掘紅軍長征經過華江翻越老山界的紅色歷史文化,實現其思想教育價值、歷史傳承價值和旅游開發價值。
3.利用生動鮮活案例,講好紅色歷史故事,增強榜樣示范力量,通過紅色研學,幫助本地居民培養愛國主義思想,培育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優秀品質,讓紅色文化的思想教育更有底氣,增強紅色文化傳承保護的責任感。
4.通過切入紅色主題,先后打造“梁家寨”“中國紅寨”等鄉村振興示范點,把紅色文化旅游開發項目建設與鄉村風貌提升和人居環境改善齊抓共管,統籌推進,其中主打紅色文化的龍塘江寨建成后帶動了整個華江的紅色旅游發展,自開寨以來,已接待游客3萬多人次,成功入選第三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單,為鄉村振興賦能。
(二)生態綠色可以轉化為金和銀
生態綠色資源具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雙重屬性,是農業發展之本、休閑旅游之源,但人類社會在自身發展的階段中并不能總是處理好生態綠色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常常難以統籌、顧此失彼。制度創新、技術進步和需求變化不僅可以使“污水荒山”變成“綠水青山”,而且可以使“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通過發展生態綠色的內生性產業和相關聯的外生性產業,輔之以產業融合、產村融合、產城融合等運營理念,依托生態資源,做大生態綠色經濟,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融合與共贏,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的目標。華江鄉堅持綠色發展,重構產業發展和生態保護的新格局,緊緊依托貓兒山和漓江源的生態優勢,做足山水文章。通過有針對性地引導和推動,華江竹林雞、貓兒山野生六垌茶、漓江源生態瘦身魚等特色產業快速發展,已成為瑤鄉人民增收致富的“錢袋子”,為鄉村振興進一步夯實了經濟基礎。一批中高端民宿相繼建成,一經推出便廣受社會好評,成為拉動鄉鎮經濟和提速鄉村振興的新動力。今年,廣西“兩山院”確立華江鄉為全區六個“兩山”理論實踐基地之一并已掛牌,生態優勢金不換正在成為華江鄉發展的強大軟實力。
(三)民族文化是鄉村振興的資本
特色村寨蘊藏著豐富的民族文化,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如何挖掘民族文化經濟價值,構造文化資源與經濟發展的最優關系,找到其與推動鄉村振興的結合點和突破口,是兩大戰略相銜接的關鍵。華江鄉堅持弘揚民族特色,在新一輪鄉村提升改造和建設中,將瑤族特色文化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充分發掘和保護利用瑤歌、瑤舞、瑤膳、瑤浴、瑤藥、瑤族服飾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民族文化,突出瑤鄉特色,每年定期舉辦“盤王節”活動,增進民族團結進步,使民俗風情更濃郁。2021年,鄉衛生院依托蛇傷??瞥闪⒘藦V西蛇類資源研究(華江)基地,著力開展中醫瑤醫技術與蛇傷臨床診療研究,推動中醫瑤醫推廣應用與發展,帶動名貴中藥材種植產業。
(四)“三重文化”能為兩大戰略銜接賦能鑄魂
“十三五”以來,華江鄉通過探索三重文化價值的實現機制及路徑,以新型城鎮化示范鄉鎮建設、養生養老小鎮和廣西及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鄉鎮創建為契機,大力發展休閑康養旅游,“華江九寨”、中國健康好鄉村、陽雀國際溫泉度假勝地、“水韻華江”等重大康養項目。全鄉年均接待游客超50萬人次,旅游收入超億元。初步實現了從依靠傳統毛竹加工產業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可持續發展轉型,以及從單一的山水觀光游向休閑康養、紅色研學和民俗體驗綜合性旅游轉型。經過歷屆鄉領導班子和全鄉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全鄉政治、經濟、文化及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其中旅游業已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目前全鄉已發展農家樂餐飲79家,鄉村旅店住宿64家,新建中高檔民宿6家。2020年,全鄉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2936萬元,完成規模工業產值12853萬元,完成招商引資44780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9953元。經濟繁榮發展,民族團結進步,社會和諧穩定。華江鄉先后獲得了“桂林市第三批新型城鎮化示范鄉鎮建設一等獎”“廣西養生養老小鎮”“廣西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廣西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鄉鎮”等榮譽。
(一)農民的主人翁意識不強,思想亟待轉變
鄉村振興是農村的全方面振興,也是人的全面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委托者”,村民的主動參與必不可少。但在實際調研中,仍然存在“委托—代理”關系中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難以發揮政府和村民的“兩個積極性”、形成合力。很多村民只聽說過“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這個詞,僅了解“扶貧”工作的具體內容,對鄉村振興具體內容并不知曉,兩大戰略如何有效銜接更不清楚,導致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難以發揮“委托者”的積極性,僅依靠“代理者”政府的推動會力不從心。
(二)脫貧地區產業基礎薄弱,內生發展動力不足
在脫貧攻堅期間,僅靠外源的“輸血式”實現脫貧,貧困地區的農業產業得到快速發展,但是總體上還處于發展初期,內生“造血”能力不足。一些地區還存在產業特色不強、規模和質量不高、上下游產業鏈不齊等問題,導致產業抗風險能力較弱以及缺乏市場競爭力。如華江毛竹產量十分豐富,但目前僅停留在初加工階段,且在主干旅游線路兩側分散著20余家竹制品加工廠,規模不大且競爭力不強的同時還對沿線景觀帶打造帶來不利影響。此外,華江鄉主打的民宿產業,還存在著空間布局待優化、標準和制度缺失、證照普遍不齊全、配套基礎設施待提升等問題,對華江整體旅游業的發展破局存在較大的影響。
(三)農村地區人才匱乏,產業振興和鄉村治理難度較大
兩大戰略的有效銜接的關鍵在人,因鄉村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滯后、就業機會較少、待遇相對較低,導致本地產業工人、科技人才、管理人才總體處于“外流”狀態,此外,農村基層黨組織人員老齡化嚴重,鄉村發展缺少活力和后勁。如華江鄉總人口1.82萬余人,三大水庫建設搬遷后,全鄉僅剩1.2萬余人左右,加之鄉鎮教育、醫療的質量還有待提高,許多條件好的村民均已外遷,農村空心化、家庭空巢化、農民老齡化趨勢明顯,鄉村振興的人才基礎越來越薄弱,亟須在兩大戰略銜接階段予以補齊。
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是彼此交融的關系,二者相互促進但又有所區別。兩大戰略有效銜接,需正確處理好“代理人”政府、“委托人”“村民”“參與人”市場以及“監督人”社會這四組關系。一方面政府要從過去的主導者變為協調者,讓市場發揮其資源配置的作用;另一方面村民要從被動轉變為主動,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再者,要發揮行業協會、非政府組織等社會力量,將過去的“旁觀者”變為“參與者”和“監督者”,形成不越位、不錯位又要相互補位的關系,多主體全方位地推動鄉村振興。
(一)因勢利導持續發展產業,培育鄉村振興源動力
1.做大做強毛竹產業,增強造血機能。華江毛竹產量十分豐富,但目前僅停留在初加工階段,下一步可擴寬毛竹深加工產業鏈條,做活竹文化,依托“貓兒山竹?!苯鹱终信评^續推動農旅、林旅融合,打造多元化竹元素一、二、三產品牌,努力把毛竹產業重塑打造成“富民產業、支柱產業、生態旅游標志產業”,從源頭上解決初(粗)加工附加值低的核心問題。
2.打造大華江旅游度假區。充分發揮貓兒山作為全縣旅游行業“龍頭”的帶動作用,以“貓兒山+華江九寨”為核心,通過“旅游+文化”“旅游+農業”“旅游+科技”等方式,大力發展休閑、康養等業態,打造一寨一特色的沉浸式旅游休閑度假中心,讓游客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
3.提升“華江民宿”這一區域品牌。盡快成立民宿的行業協會,通過制定華江民宿的標準、制度及服務流程,規范和引導行業有序發展。同時,通過引入優質企業入駐形成“鯰魚效應”,推動民宿行業優化升級,帶動“華江民宿”的整體發展。
(二)加快建立未來鄉村,以數字化建設推動構建鄉村治理新格局
以數字化管理的積分體系是推動未來鄉村建設的重要手段,華江鄉可以通過構筑未來鄉村治理、服務、生活的生態體系,體現村民在社會生活、工作中的軌跡,實現社會管理更高效、社會服務更貼心、社會成本更低廉。此外,通過推行村民積分制,能夠發揮自治章程、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的積極作用,調動村民“自管自治”熱情,激發內生動力,推動村民共同建設積極性,構建鄉村治理新格局從而為推動鄉村振興添磚加瓦。
(三)創新鄉鎮財政管理體制,發揮各級政府的積極性
財政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實現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的政府間財政關系,最終目的是發揮各級政府的積極性。興安縣委縣政府可以按照“統一領導、分級管理、事權與財權相統一、權責利相結合、收支平衡”的原則,明確劃分鄉鎮事權,并賦予相應財權,進一步增強鄉鎮收支自主權。對于鄉鎮招商引資落地產業產生的各稅種,按照取得稅收的組織方以及產生稅收的項目實施方等進行劃分,并分類各自按照一定比例在縣級與鄉鎮之間分享,提高鄉鎮招商引資和產業發展的積極性,推動鄉鎮加快發展。縣委縣政府需明確鄉鎮體制補助基數,確?!按媪坎蛔?,增量分成”,不斷做大財政蛋糕,確保鄉鎮在自己的收支范圍內自求平衡,不增加縣級財政負擔。同時,加快鄉鎮政府職能轉變步伐,逐步擴大鄉鎮政府服務管理權限,將部分項目的審批權、資金的分配權下放到鄉鎮一級,不斷優化基本公共服務資源配置,切實把鄉鎮建成鄉村治理中心、農村服務中心,為推動兩大戰略銜接夯實基層治理基礎。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J].新西藏(漢文版), 2021(S1):4-12.
[2]劉奇.當脫貧攻堅遇到鄉村振興[J].中國發展觀察,2019(01):51-52.
[3]田毅鵬.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社會基礎[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01):62-71.
[4]黃承偉.脫貧攻堅有效銜接鄉村振興的三重邏輯及演進展望[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49(06):1-9.
[5]馬超峰,肖龍.條塊結對: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經驗闡釋[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22(01):78-87.
(作者單位:1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2興安縣財政局)
責任編輯:李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