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李威樞(1993-),男,漢族,四川樂山人,本科,初級職稱,研究方向:防火監督。
摘要:人員密集場所消防監督工作至關重要,通過開展消防監督工作能發現潛在安全風險,保障人員生命安全。本文分析人員密集場所消防監督工作意義、存在問題以及相應對策,針對監督管理力度不足、人員消防意識低、建筑消防性能差和消防人員不足等問題,提出加強區域消防監督管理力度、積極推廣消防知識、提高建筑消防性能和增加區域消防人員等針對性建議,旨在通過落實這些措施提升人員密集場所的消防安全水平,為促進社會消防安全工作開展提供指導。
關鍵詞:人員密集場所;消防監督工作;問題
引言
隨著城市化規模的擴大,大型電器、供電設施的數量隨之增加,消防安全隱患增多。對于人員密集區域,相關部門應加強消防監督力度,增強人員的消防意識,避免出現安全隱患。目前,消防監督工作的開展力度有待提升,管理中仍然存在較多問題亟待解決。因此,通過有效解決消防監督工作問題,增強區域消防防治力度。
一、人員密集場所消防監督工作開展意義
(一)人員密集場所的特征分析
1.疏散指導難
人員密集場所具有人數多、事故發生時影響規模較大的特征。當火災發生時,極為容易出現踩踏事故、疏散困難等問題。通常在火災現場,人們的情緒處于高度緊張和不穩定的狀態中,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消防人員疏散指導工作的難度。人們會集中涌至消防通道,造成通道堵塞,不利于場所內部人員快速逃離事故現場。
2.經濟損失嚴重
一般城市人員密集場所為商業樓、小吃街等娛樂場所,發生火災后,相關區域的經濟損失較為嚴重,在后期修復中會耗費大量資金[1]。此外,由于區域發生過火災,對娛樂場所的再度運營形成影響,不利于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積極開展消防監督工作的意義
人員密集場所發生火災時,不僅在人員方面會產生嚴重影響,也會在經濟方面造成一定損失。因此,必須在場所內做好日常消防監督管理,避免事故發生后出現各類問題。
1.可降低場所事故風險
通過積極開展消防監督工作,可有效降低人員密集場所的火災發生率,防止事故發生對區域人員、經濟產生影響。相關人員可根據城市建設特征、周邊易燃事物等進行勘察與評估,劃分重點監督區域,全面提升場所的消防設施質量。
2.可減少經濟損失
開展消防監督管理工作,避免人員密集場所的經濟損失。結合相關法律法規,建設專業的消防監督管理隊伍,每日巡查重點區域的用電情況、消防設施設備安裝情況,確保內部設備設施到位,人員可準確使用消防栓、滅火器等設備。
3.加強區域安全防護力度
在人員密集場所實行消防監督管理,可有效保護人員的生命安全,保證場所人員處于安全保護范圍[2]。通過日常巡查、定期檢查工作的開展,可提醒相關人員提高自身的消防意識,注意日常用電、用火行為,減少事故發生的風險指數。
綜上所述,人員密集場所消防監督工作的開展至關重要,必須結合區域特點、人員分布特征、消防安全設施設備安裝位置,制定科學合理的消防監督管理機制,保護場所內部人員生命安全,降低事故發生率。
二、人員密集場所消防監督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監督管理力度不足
盡管人員密集場所的消防監督工作至關重要,但是部分區域的實際監管力度不足,導致內部安全隱患問題較多,嚴重威脅人們的生命安全。例如,部分商戶在消防設施設備準備方面,并未按照要求及時檢查和更換設施設備,造成滅火器出現“超充”或者“低充”狀態,在火災發生時無法使用。由于監管力度低,商戶消防意識也會隨之下降,不利于火災預防與防治作業的開展。
(二)人員消防意識低
發生火災時,由于部分人員日常消防學習較少,造成其無法在事故中完成自救[3]。其主要原因為人員消防意識低,在日常生活與工作期間,均未主動學習火災自救、消防理論知識等,導致在火災真正發生時逃生技能較差。
(三)建筑消防性能低
為了節省工程經濟成本,部分施工單位在采購施工材料時,未采用高防火性能的材料,火災發生時材料無法起到良好的消防性能,導致火勢在較短時間內蔓延,大大縮短了內部人員的逃生時間。
(四)消防人員數量少
在人員密集場所開展消防監督工作,實際上需要儲備充足的消防人員,建立區域消防值班小組,在加大監督管理力度的同時,減少場所存在的潛在風險[4]。然而,部分區域的消防人員數量相對較少,無法滿足消防監督管理的人員分配需求,阻礙了相關工作的高效開展。
三、人員密集場所消防監督工作提升對策
(一)加強區域消防監督管理力度
1.制定完善的消防監督管理制度
為了進一步強化人員密集場所的消防監督力度,首先應制定完善的消防監督管理制度?;谥贫葍热?,提升相關人員的消防管控意識,在區域內積極開展消防監督工作。結合相關消防法律法規,對區域的日常消防情況進行分析,并掌握城市建設的發展方向,針對人員密集場所的消防現狀,制定更加合理貼切的監督內容。采用責任制,明確各個崗位人員的監督職責,避免出現人員監督不到位或者工作散漫、懈怠的情況。響應相關部門的消防監督工作政策,在區域建設消防應急管理部門、消防救援機構,通過人員協調與信息交互,真正落實人員密集場所的監督管理,實現各級部門消防監督工作的順利開展[5]。
2.構建智能化的消防監測平臺
在大數據時代下,相關部門也可利用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構建智能化的消防監測平臺,對人員密集場所進行實時監測,在節省人力資源成本的同時,有效提高消防工作監督效率。在平臺中建立數據庫,以便不同部門人員查閱數據信息,為消防監督管理提供更加可靠的決策基礎,促進相關管理制度更加完善。數據庫內容包括人工技術檢測數據、傳感器人流檢測數據、票務系統人流監測數據、視頻監控人流監測數據、移動通信網絡監測數據。通過分析和計算數據信息,了解場所內部的消防監督現狀,針對消防安全設施設備的配備、安全通道設置等內容進行優化與改良,確保各個出口均有消防通道、各個樓層均有充足的消防設施設備。在平臺應用中,根據不同職責的工作人員,賦予不同的平臺權限,以免出現信息外泄問題。在現場安裝傳感器,實時接收現場人員行為、火災預防等重要信息,反饋至平臺后進行整合、分類與處理,方便相關人員實時了解現場消防情況[6]。如現場出現事故,傳感器會直接發出預警信息,利用網頁信息通知相關人員采取應急措施,在較短時間內完成人員疏散,最大程度降低事故危害率。在平臺應用期間,應根據實際應用情況不斷更新系統模塊,促進平臺的可應用性,保障監測數據的準確性。
(二)積極推廣消防知識
1.線下推廣
在線下推廣消防知識時,可邀請專業消防人士作為主要講師,以講壇、講座的形式進行全面推廣,以增強區域人員的消防意識,使其在火災發生時具備自救能力。相關部門也可與消防大隊進行合作,在各個人員密集場所內定期開展消防培訓、消防預演活動,增強人員的火災應對能力,保證人員在火災發生時冷靜對待,減少踩踏事故的發生[7]。在培訓期間,結合實際火災案例分享,利用PPT、短視頻等媒體介質吸引人員觀看,使其直觀感受火災的危害性,實現消防知識培訓的目的。除了理論知識的講授之外,還應選擇合適的場地,在場地內開展實操訓練。實操內容包括如何使用滅火器、消防栓等資源,快速將火源撲滅;火災發生時,煙霧過大的情況下,應如何采取自救措施;當發現火勢蔓延,無法從正常通道處逃生時,應如何實現自我解救;如何向外界發出求救信號,告知消防人員自己的所在位置。
2.線上推廣
利用互聯網優勢,在各個熱門平臺、渠道上開展線上推廣,增加消防知識學習的群眾基數。例如,當下最受矚目的線上推廣方式為直播,可借助抖音平臺開展消防直播內容,使廣大群眾在各地輕松學習消防知識,創造“消防熱”話題,引發群眾熱議,達到消防知識推廣的實際目的,或者制作消防知識傳播的短視頻系列內容,積極融合網絡用語、圖片、歌曲、臺詞等,增強短視頻的趣味性,增加視頻熱度后,進一步擴大群眾基數,使其在日常用電、用火時具有一定安全隱患意識,并在火災發生時具備自我解救能力。除此之外,也可與網絡大V、大流量明星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使其成為消防傳播大使,有效增加消防知識學習的人員數量,提高國民學習熱度。
(三)提高建筑消防性能
1.增強材料驗收監督管理
在房屋建筑建設中,應增強材料的驗收監督管理,保證材料具備高防火性能,起到良好的消防作用。相關監督管理部門也應對房屋消防性能進行一一檢測,對于不合格的建筑群體,應要求相關建設單位采取合理的補救措施,加強建筑的消防性能,避免火災發生時,對周邊環境、人員造成極大危害[8]。為了提高材料驗收質量,可隨機抽取樣品,送至質量檢測機構進行防火性能檢測,達到消防指標后,才可入場使用。
2.提高相關企業的消防意識
建筑材料是否具備高防火性能主要取決于相關企業的消防意識是否得到提升。開展房屋建設工程時,應根據企業經濟效益,選擇低成本、高防火性能的材料,增強建筑體的防火效果。相關部門可要求建設企業在工程開展前,對內部人員進行消防培訓,降低施工期間的事故發生率,確保所構建的建筑群體消防作用達標。對于未達到消防標準的建筑,應結合法律法規實行懲罰措施,有效降低火災發生概率。
(四)增加區域消防人員
1.招納專業人才
人員密集場所的監督工作需要配備充足人員,以提升消防管理水平。相關部門可在專門的平臺發布招聘信息,招納專業消防人員。通過相關考試考核,引進新人員入職,并結合區域消防監督需求,對新人員進行統一培訓和考核,增強人員的應急處理能力、消防專業技能。例如,定期開展火災逃生演練,考察人員的疏散指導能力、群眾解救能力、事故判斷能力、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監測系統操作能力等,強化消防人員的綜合素質。入職后,相關人員也應不斷學習,更新自身的各項能力,學會使用新型消防技術,對相關問題進行準確判斷與處理。
2.合理安排人員崗位
儲備充足人員后,相關部門還應對人員密集場所的消防監督工作進行分析,合理安排人員崗位,建立科學的專業消防監督隊伍,加強區域消防監督管理力度。明確人員密集場所的重點消防監督區域,了解場所危險出現的誘發因素,根據人員日常巡查反饋信息,制定全面的消防應急措施。保證火災發生時,人員可在第一時間疏散人群,防止出現人員傷亡情況。日常巡查時,各個小組人員應做好工作交接,確保各個區域的消防設施設備完好無損,可正常使用。如發現消防設施設備損壞,應及時更換和處理,確?;馂陌l生時設施設備起到滅火作用。
結語
人員密集場所發生火災事故的后果影響巨大,因此在場所內組織開展消防監督工作不容忽視。結合場所特征,增強人員的專業技能和應急能力,從根本上遏制火災發生,保護人員的生命安全,促進場所經濟有序發展。在人員密集場所開展消防監督工作時,應充分掌握人員情況以及消防管理現狀,制定科學合理的監督對策,降低火災發生概率。
參考文獻
[1]林佳冬.人員密集場所消防監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思考[J].科技創新與應用,2021,11(30):103-106.
[2]羅曉樓.淺析人員密集場所消防監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科技視界,2021(21):165-166.
[3]許倩.人員密集場所消防監督工作中的問題及措施[J].今日消防,2021,6(06):83-84.
[4]曲彥年.人員密集場所消防監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今日消防,2020,5(12):104-105.
[5]李傳.人員密集場所消防監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今日消防,2020,5(09):107-108.
[6]梁丞.人員密集場所消防監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今日消防,2020,5(02):36+38.
[7]朱義國.淺析人員密集場所消防監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水上安全,2023(14):124-126.
[8]王倩.人員密集場所消防監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研究[J].今日消防,2023,8(02):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