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探索了大學文化和宿舍園區文明建設兩者間相輔相成的辯證關系,并研究了將兩者結合的發展路徑。將大學文化悄無聲息地滲透到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能培養他們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風,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而和諧的寢室氛圍和良好的人際關系,也為大學文化的形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通過強化大學文化影響、濃厚大學文化氛圍、豐富大學文化內涵,高校宿舍園區文明建設將在制度文明、環境文明、精神文明等方面得到推進和發展。
1 大學文化與高校宿舍園區文明之間的辯證關系
文化對人的思維模式、價值理念和行為方式具有導向作用。大學文化,不僅是學校內部文化交流的載體,也是學校與社會、學校與學生之間相互認同的基礎。學校內部的綜合文化體系,反映了學校的辦學特點和教育理念,也反映了大學生在學術、社交、藝術等方面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1]。高校宿舍園區作為大學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的主要場所,也是高校進行學生管理、開展育人工作的重要陣地。宿舍園區文明建設的有效開展關系到學生的生活質量,影響到學校整體的學術氛圍和精神風貌。如今高校宿舍園區中仍存在著普遍問題,隨著時代變遷亦出現了新的挑戰,大學文化視域將為高校宿舍園區文明建設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1.1 良好的大學文化是高校宿舍園區文明建設的重要保證
大學文化內化于大學的辦學理念、價值追求,外顯于大學的物質條件、行為方式、制度規范。構建起能提升大學生集體意識和紀律意識、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大學文化,發揮大學文化對宿舍園區文明建設的獨特影響力,是對高校學生最本質的引導與培養。其立足于學生群體當下的宿舍園區精神文明建設,更著眼于未來融入社會群體中的行為塑造,可以說是進一步實現高校學生社會化最重要的路徑選擇。良好的大學文化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律、自尊和互助的精神,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健全高尚的人格,這將有力地支持學生宿舍園區精神文明創建工作。
1.2 高校宿舍園區文明建設是豐富大學文化的有效載體
高校承擔著思想道德建設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責任。宿舍園區是發展優秀大學文化的重要場域,大學生宿舍園區文明建設是高校校園文明的反映。在宿舍園區這一大學生活的微觀社區中培養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厚植集體主義意識、幫助他們建立健康積極的人生觀、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公民習慣,是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一環,也是豐富大學文化內涵、使其愈加健康深厚的應有之義。宿舍文明不僅僅是宿舍規章制度的簡單執行,學生得當的言行舉止、融洽的宿舍關系、整潔宜人的宿舍生活環境也能夠彰顯出學校健康和諧的精神風貌和積極向上的校風學風[2]。因此,高校宿舍園區文明建設既是大學文化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大學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
2 高校宿舍園區文明建設現狀
2.1 寢室衛生現狀亟待改善,衛生習慣亟待加強
當前,高校寢室的衛生狀況普遍不盡如人意,特別是男生寢室的衛生問題尤為突出。寢室內垃圾隨處可見,床鋪和書桌雜亂無序,衛生間清潔度不足,食品殘渣隨處可見,極有可能因細菌滋生而影響到學生的身體健康。這一問題的根源有多方面因素的綜合影響。首先,部分學生可能尚未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缺乏自主維護寢室衛生的意識和能力。其次,學生們可能沒有從思想上認識到寢室內務管理的重要性,認為這只是一個形式上的要求,只是為了應付學校的檢查,而沒有意識到寢室內務管理實際上是對自己生活環境質量的提升和個人健康的重要保障。這種心態導致他們在內務管理上缺乏主動性和責任感。
2.2 安全意識薄弱,組織紀律性亟待加強
學生宿舍作為學生生活的重要場所,其安全問題一直備受關注。盡管大部分高校的學生手冊中明確提出了一系列安全規定,學校也反復強調要確保用電安全,但仍有學生置若罔聞,違規使用電器、亂拉亂接電線的情況時有發生。此外,部分學生在宿舍抽煙、使用電熱棒等可能導致安全事故和火情的不文明行為也屢見不鮮。這些現象給學生宿舍的安全管理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它們不僅暴露出學生們的安全意識不充分,更凸顯了當代大學生在組織紀律性方面的欠缺和性格的自由散漫[2]。
2.3 缺乏時間管理觀念,自我管理意識不足
宿舍的秩序和環境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居住體驗和學習效率。然而部分同學不遵守門禁制度,隨意進出宿舍,嚴重影響了宿舍的正常秩序。還有不少同學沉迷于網絡游戲和手機,甚至徹夜在寢室進行游戲,不按時作息,熬夜、賴床等行為時有發生,這不僅會干擾其他同學的休息,更重要的是會影響自己的學習效率,并可能導致厭學、曠課、掛科、休學甚至退學等嚴重后果。這背后反映出學生們時間管理意識觀念的錯誤、自我管理意識的缺失和自我約束力的不足。更為嚴重的是,這種行為缺乏對他人的尊重和理解,忽視了作為寢室一員應有的責任和義務。
2.4 集體意識淡薄,寢室沖突較多
大學生大都第一次經歷宿舍的集體生活,由于集體意識淡薄,部分學生過于關注個人利益,忽視集體利益,對他人的需求和感受漠不關心,沒有意識到自身的不文明行為會影響到寢室人際關系的建立,從而導致了寢室沖突的產生。如部分大學生噪音擾民,在寢室內放音樂、大聲交談或者晚間開派對等,擾亂其他人的休息,影響了整體學習和休息環境。也有一些學生不愿意參與宿舍的集體活動或公共事務,與室友的溝通和交流較少,甚至可能存在惡意行為或言語。還有部分學生不懂得尊重室友隱私,未經允許隨意進入室友的床鋪區域或動用室友的私人物品,嚴重傷害到其他人的權益。除了學校的明文規定之外,宿舍中實際存在著許多約定俗成的“隱性宿規”,即需要同學們約束行為,實現與舍友的彼此尊重,互相理解,減少宿舍矛盾的產生。
2.5 思想引領不足,寢室育人功能未能充分發揮
宿舍園區不僅是學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場所,更是塑造大學文化的關鍵陣地。然而,當前在寢室育人方面,大多數高校往往將大學生宿舍文化建設局限于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美化,忽視了其更深層次的思想引領層面的教育意義[3]。建設活動零碎、分散,缺乏系統性和整體性;宿舍文化建設未形成全校性的共建合力,缺乏有力的組織和推動。這些都使得宿舍園區的育人功能未能得到充分體現。
3 大學文化視域下高校宿舍園區文明建設的實踐路徑
3.1 完善制度文明,強化大學文化影響
宿舍園區制度文明是大學制度文化的一種體現,更是大學文化得以發展的內在機制。宿舍園區的制度文明建設包含兩個方面[4]。一是制度建設,學校需要及時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建立健全宿舍制度,補充和完善制度內容,明確學生的權利和責任。面對目前宿舍園區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良現象,高校還應從整體布局出發,重點從園區文明評價機制著手,建立分層分類、系統多元的評價制度,科學制定考核周期,真正發揮評價機制對于園區風氣、園區文明的導向作用和塑造作用。同時建立獎勵制度,將學生園區表現納入評獎評優的評價體系中,鼓勵學生自覺遵守寢室規章制度,提高室內環境的整潔度和文明程度,并定期對表現優秀的寢室進行獎勵和表彰,樹立典范,引導其他寢室爭創文明寢室[5]。二是建設監管隊伍,加強對宿舍的管理和教育,通過定期檢查及時規范寢室內部秩序,防范違規行為,提高學生的文明素質和守法意識。高校還可以在設置專門的輔導員或宿管人員的基礎上,建立起學生自治組織,讓學生參與到監督和維護宿舍文明的工作當中去,如安排學生小隊定期巡邏檢查宿舍衛生和安全情況、鼓勵學生提出文化建設的意見和建議等,與學生一起發現問題,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增強學生的歸屬感和參與感,提高宿舍園區文明建設的積極性。
3.2 營造環境文明,濃厚大學文化氛圍
在學生開始宿舍集體生活的初期,高校可以要求各宿舍制定共同生活規則,并將“宿舍公約”張貼在宿舍中,倡導互相監督、互相尊重、互助合作的精神,營造宿舍的友善、和諧、溫馨氛圍,使每個宿舍成員都感受到家的溫暖。高校也應進一步強化宿舍園區文明主題的校園環境布置與氛圍營造,如設立主題校園文化墻、開展專題展覽等,借助園區的文化設施提供豐富的文化資源,豐富學生宿舍生活,促進宿舍內的社交和文化交流。全方位展示新時期大學生的風采的過程中,學生文明行為的負面清單與典型優秀案例的宣傳應高頻率地出現在高校櫥窗及各類學生評價的準則與要求之中,讓學生長期浸潤在強調個人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的學習生活環境之中,從而助力形成文明自覺。
3.3 凝聚精神文明,豐富大學文化內涵
大學文化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團隊合作精神和公民意識,使其成為有擔當、有愛心的社會人才。為引導學生樹立文明行為觀念,高校可以在文化課程中加入創建宿舍文明的相關內容,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規范意識和人文素養,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傳承學校的優秀文化。其次,高校可以積極開展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學生宿舍園區活動,如舉辦宿舍文化節,開展以“環保”、“傳統文化和節日”為主題的宿舍裝飾大賽、宿舍讀書會、宿舍健身挑戰、消防演習現場示范等。通過活動宣傳文明行為,展示學校的文化底蘊,豐富宿舍園區的文化生活,增強學校文化氛圍。學生通過參與活動,可以深入了解并進一步認可學校的價值觀念、傳統和規章制度,增強自身的文明素質和自覺性,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和社會責任感。
4 結語
高校學生宿舍園區作為大學生在校園中的核心生活場所,是大學生學習的延伸空間, 是大學生社交的主要平臺,更重要的是,它肩負著教育管理、精神文明建設等關鍵任務,在塑造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宿舍園區文明的形成離不開優秀的大學文化引領,而宿舍園區則是發展優秀大學文化的重要場域。大學文化視域下學校學生宿舍園區的文明建設工作,對于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成人、成才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為了確保這一工作的有效推進,高校必須緊密圍繞學生的全面發展目標,尊重學生主體地位,進一步打造并形成符合自身特點且深度融入大學整體文化之中的宿舍園區文明,扎實做好學生宿舍園區的管理和服務工作。要強化大學文化的影響,完善寢室制度文明,需要學校、教職員工和學生一起努力,形成校方引領、教師指導、學生參與的良好局面,共同打造和諧、文明、溫馨的大學宿舍園區環境,使學生在更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中發展成具備綜合素質的優秀人才。■
引用
[1] 眭依凡,俞婷婕.大學文化及其思想演進:一種歷時的觀照[J].教育研究,2023,44(1):118-127.
[2] 劉相微.高校寢室管理方法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 16(15):254-255.
[3] 隋艷,武云飛.高校學生寢室公寓化管理研究[J].經營與管理,2016(7):157-159.
[4] 朱軍.大學生宿舍文化建設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09.
[5] 程鴻博.淺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下的高校寢室文化建設[J].理論觀察,2016(8):114-116.
作者簡介:張佳澄(1996—),女,上海人,碩士研究生,就職于上海電機學院。